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特丽丝塔娜 Tristana (1970)

    最近更新: 正片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6 IMDB 8.1 HD中字
      Viridiana
      1961
      剧情片
      西班牙

      维莉蒂安娜

      Viridian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标准三幕剧作,布老师用镜很典雅(走位精细,推轨镜头简直典范),比墨西哥时期讲究许多。虽然没有超现实但是狠狠地讽刺了“空想社会主义”。第三幕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韩三篇什么的。亮点是对最后的晚餐的cos。
      • 人穷志短,贫穷乃是万恶的本源~
      • 8.6 最后一场戏黑色幽默荒谬感十足,信仰崩坏的天主教修女跟资产阶级风流公子以及他的农工阶级情妇伴随着流行音乐一起打牌。在意识形态上借无产阶级流氓嘴脸撕破了天主教的伪善外衣,最后一场戏则暗示出了资产阶级与天主教的媾和。
      • 4.5。序列之乱象!①“灰”意味着忏悔和死亡。②梦游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③跳绳:以示吊死树林之实。④所有的猫在夜里都是黑色的,所有的罪在白天都是光明的。⑤又见疯狂餐宴。PS:布努埃尔宗教三部曲之二,似《女仆日记》的另一道走向。
    • 豆瓣 7.5 IMDB 7.5 HD中字
      La peau douce
      1964
      剧情片
      法国

      柔肤

      La peau douc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水性杨花空姐美,怒火中烧妻子严;爱情好似谋杀案,妻子杀夫不归路。
      • 刻意,愚蠢,玩弄观众心理。只为了制作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婚外情悲剧结尾。特吕弗的平庸之作。电梯,镜子,窗帘等小道具的运用极赞。
      • “巴黎不适合我们。”婚姻以外的情感,是在触碰a soft skin,一次情感的越界,特吕弗送上了两颗子弹。特吕弗只是把道德困境当成故事片来拍,而已。太剧情化的特吕弗,穿插了太多文学引用,只有抚摸大腿那一段给人喘息的机会,不像侯麦对道德的哲思。子弹解决不了困境,只能悬置而已。
      • 资料馆2015.12.19.3:30pm 接受劝告向家里打电话试图劝慰妻子却被一个漂亮女性阻断,导致相差一线命丧餐馆的结尾颇有意味。和空姐在旅途上的相识、在巴黎的偷情与小镇的尴尬,都拍得极富质感。这类关于情感-性爱-激情-权力-责任的小品,总有着多于语言的纠缠。
    • 豆瓣 7.8 IMDB 7.5 HD中字
      Lola
      1961
      爱情片
      法国

      萝拉

      Lol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叙事完全遵循三一律的古典结构,流畅的人物转场与亮丽的街景是欢乐的看点。
      • 人物关系,情节设置,演员表演,配乐,无处不戏剧化。
      • 自由不羁的美国水手、落魄纯情的儿时玩伴、两个“萝拉”还有那个七年未归的男人,有的人带着梦想或是迷茫离开了,有些人却意外回来了。在南特这个法国风情小镇中,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那日看“柳媚花娇”看到了Lola的结局
    • 豆瓣 8.4 IMDB 7.8 HD720P中字
      殘菊物語
      1939
      剧情片
      日本

      残菊物语

      殘菊物語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借助室内门、柱、梁等和出色的演员走位完成场景转换,室外戏亦在市井巷弄穿梭游弋,流畅至极。镜头明明和人物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但情感的力量仍是非常丰沛,结尾平行剪辑看得悲从中来。
      • 调子特别沉静,风格很美,有大师风范。最后特别受不了菊之助的凉薄。最后几幕特别好,有红楼梦的况味,一边是满河灯火,鲜花织锦,烈火烹油,一边是凄凉寂寞,黯淡无光,生命到了尽头。游船上风光的菊之助忍了忍眼泪,向两岸的观众鞠躬致礼,你可以猜想,他总归会过得好好的,被时间治愈,被荣耀治愈。
      • 本片内容描绘日本歌舞伎界中严酷的演艺生涯,以及女性为爱而自我牺牲的悲情故事。是沟口『一镜一景』表现形式的起点,启用的男女主角均来自舞台剧演员。女主角森赫子较长于花柳章太郎,沟口也不做掩饰,是极力以「写实」风貌呈现。本片依据当时电影法被选为优秀电影奖,也是第一届文部大臣奖作品。
      • Otoku在楼梯探出头,轻唤一声「あなた」,转而镜头对准了化妆柜前的夫妇俩,日常的爱大抵如此。病榻上的Otoku垂危之际,气若游丝却难掩喜悦地又唤了一声,随后在交叉剪辑中影片迎来了催人泪的结尾,这一悲剧被渲染得可泣。全然沉浸在蒙太奇带来的感人爱情悲歌中。四星半。
    • 豆瓣 8.3 IMDB 7.9 HD
      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1977
      剧情片
      法国

      朦胧的欲望

      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聪明女人永远用不完对付男人的办法
      • 不努埃尔你到底多无聊啊
      • 1.男人的爱情就是占有和性,女人的爱情就是怀疑与不安;2.分分合合,爱情就是一场战争,一触即发,一声爆炸。
      • 原来片中的两个女演员不是故意安排的,布努埃尔只是不满意其中一个的表演,又不好换掉她。结果被无数影评人揣测其隐喻。
      • 他以为他爱她,其实他根本不爱,而只有欲望;他以为她只有欲望,其实她爱他。可惜,他根本不懂女人,而她又太懂男人
      • 玩弄男人的女人確實很聰明,是對父權最大的羞辱,可是這樣的女性形象卻依舊是負面的。節奏拖沓,但有幾處反常規和超現實主義確實耐人尋味,還有無處不在的恐怖活動,其實兩性關係的本質就是危險恐怖的。PS.我臉盲么,完全分不清飾演女主角的兩位演員,在我看來分明就是同一位。。
      • 尼玛还真的是不同人演的,我说怎么女主看上去老是不一样呢。。。
      • 两个演员饰演的同一个角色,一个法式冷艳一个西式的浓烈啊,换来换去还真有点女人心海底针的意思。不过两个人都太贱了是真的。。
      • 男人的欲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女人的欲望隐晦朦胧,耗尽千般揣测也触摸不到真相。你永远得不到我但你一直都拥有我,最后爱情就变成无穷无尽的欲望和自圆其说的谎话。一半是无辜一半是恶毒,角色的不停变换让人细思极恐,真正令人不战而栗的恐怖分子就是这样的女人吧。“浇她一桶水总比杀了她要好!”
      • 你的爱只是对她的欲望,而她的欲望却是对你的爱。两女饰一角的想法确实很棒,不断的角色转换让欲望也变得随心所欲~
      • 欲望则是价高者得。 男人折磨女人的方式只有打她,操她,不给她钱花。 女人折磨男人的方式却有许多种啊。
      • 男人无论什么年纪,对女人的身体和处子之身的迷恋,都是无止尽的,上了年纪的的人,更甚。没有男人在乎女人脑袋里的东西,不管里面有什么东西,更不在乎里面有没有东西,当女人做出他们不能理解的事时,就会说一句:女人心 海底针。
      • 以“嘴唇的缝合”及“纱帘的缝合”来借指“女性下体的缝合”,这真是很超现实的笔法;而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栅栏”隐喻亦彰显出布努艾尔独特的编剧功力。Tags:爆袭,栅栏,缝合。
      • 一贯的,拍摄手段上采用布努埃尔宗教象征哲学,每出现一种生物,即为象征她的一次将要出现。老鼠在房间里他不介意,苍蝇在食物中他无所谓,猪被别人抱在怀里他很欢喜,最后被劫匪抢去财产的他终于还击。影片结尾定格在他们观一店员修补一血染的单布,当他们争论时,爆炸了
      • 不上床可以忍,玩弄感情也能忍,只要你还在和我在一起就好,没看出这部电影好在哪里。
      • 在布努埃尔的电影里,欲望和幻想是贯穿其中的,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性趣味”和宗教人士的假仁义。片目的另一个翻译“欲望的隐晦目的”更贴合布努埃尔对欲望的挖掘,中产阶级男人对女性的欲望是性和占有(“两女饰演一人”在男人面前单一化的对女性的“性”目的),而下阶女在男人面前的欲拒还迎、反反复复,是对男性欲望的玩弄,也是自我欲望的肆意放纵,两个女性角色的反复转换,也包含着女性自我的欲望(财富、爱情、控制欲)的达成。总之,男人和女人,就像逢场作戏的情侣,欲擒故纵、欲拒还迎、你进我退、此起彼伏,反反复复。欲望就这样像一个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踢爆了。
      • 爱情一定需要反复试探吗?爱情一定要做爱吗?爱情一定要甜言蜜语吗? 男人的爱情和女人的爱情区别真的那么大吗? 爱情究竟为了什么? 而欲望呢?难道那一切不是因为欲望吗。
      • 男人对什么样的女人最有欲望——贞洁处女+脱衣舞女的合体。老布的片是对规律、秩序、历史等名词的最大反动
      • 疯癫老人日记。欲望和绝望好像也没什么区别。自由幻影里的弗拉明戈,满心欢喜的夜晚绝望离去后的狗吠声,最后椅子上的衣服是不是“一条安达鲁犬”里的视觉记忆?最后一部,最初一部。对了最后一幕缝补血衣,奇异的激情里不是那个变态曾经想半夜趁妻子睡着去把她的私处缝起来。2018.6.18大银幕完美之夜
      • 布努埃尔最后一部,整体一般,但开篇结尾精妙。相对于双人饰演女主,倒尤其喜欢“火车上说故事”这个情境设置,人物分布也非常有趣(作为大资本家的男主/叙述人、心理学家、法官、审慎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可惜导演后来似乎自己先把这个结构忘了。“老妪垂泪绣罗裳”的终场将主题(女性以欲望的延宕来翻转权力结构)揭示为失败(男主受骗后的愤怒无法推导出其对女主的爱情;而女主一旦将身体设立为最后的堡垒,也就注定了其最终的失败),于此同时整体背景里的70年代激左暴力行动也被呈现为无关要紧的失败。
    • 豆瓣 7.9 IMDB 7.2 HD
      Stromboli
      1950
      剧情片
      意大利

      火山边缘之恋

      Strombol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IFF2014#看了此片,才明白褒曼为何抛却万千,在罗西里尼的镜头下,原本冷淡甚至冷漠的她,竟如此不自觉地妖媚,这种妖媚是天真的,是旁若无人的,是天雷地火般地动山摇,捕鱼、火山喷发、艰难跋涉,无不炽热到极点;心有不甘地困兽犹斗,当目睹天地神迹,心灵才慢慢平静。
      • 罕见的影像,镜头基本上只专注于框住单独个体的运动轨迹,褒曼作为主角不仅占据画面的绝对中心,其他的不同空间里的角色与自然场景的空镜头甚至成了各种状语定语和形容词修饰的累积,从如此种种细腻的运动中看,二人确是天作之合 意识形态冲突其实被罗西里尼归为战争偶然激发的(而非遗留)问题。该片的短镜头段落仍带着新闻影片的质感,使得导演的基本立场(即使在以单体作为绝对主角的条件下)是偏向民粹宗教或是美利坚,几乎全取决于观众的个人经验(我才不会说看那些血淋淋的巨型海鱼看到饿了呢)。然而这种情况终结在另一罕见之处,影片选择在对神袛的无助呼嚎中结束,这样选择打破了罗西里尼一贯相信天主教面对现代社会自我调和能力——至少是努力调解过后的力不从心(一如该片中的神父)。此景此情,与其说这是皈依,不如说是在胁迫下的精神自杀
      • 罗西里尼和褒曼合作的第一部,确实比在好莱坞的角色更性感和诱惑,发现50年代战败国此类大女主的影片比如日本高峰秀子的《浮云》都有很浓重的色情意味。经历了战争难民的生活,目睹贫困自然灾害人类捕捉动物的残忍后依然会觉得可怕只能继续逃离。在如此的环境,那些小资的摆设情调远方也就都不抵圣像信仰祈祷来得实际,虽然人物的转变为扣题有些硬扭,但小岛大海火山的实景还是震撼般的满分。资料馆2K修复版。
      • 之前从来没觉得英格丽·褒曼惊为天人,那是因为没有遇见罗西里尼。大银幕的她,眼眸流转,翩若惊鸿,美至不可方物。金枪鱼跃,火山喷溅,再壮阔的景观,也抵不过她的独角戏。哭泣是美,沉默是美,呼吸亦是美。这是爱情赐予的独尊荣耀,褒曼之于罗西里尼,海华丝之于奥逊·威尔斯,巩俐之于张艺谋。
      •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岛的意象太明显了,一种隔离和封闭,一个外来者的到来,让一切显得格格不入,而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封建想法又时刻冲击着卡琳,火山又像是卡琳来到孤岛后一直氤氲的不满情绪,时刻等待着爆发的一天。所以说,结婚前一定要先去对方家里了解下,不要一时冲动迷失了自己。
      • 朝思暮想时,隔着封锁线也觉得你是远方的晨曦,争风吃醋时,八只触角的章鱼也比你用心恒一。签证败落时,觉得自己该接受那个驶向远方的水手,物是人非时,觉得自己也是那万人枪刺的金枪鱼。一座岛都是空的,保守的八卦却无孔不入。上帝从没有帮过她,等到她在火山口前呼唤上帝赐予力量,仿佛满山的熔岩都要喷薄欲出。@资料馆
      • 罗西里尼!太!赞。就是中文译名怎么如此小清新,搞得像爱情片似的。片子其实更像是女性心理探索片,配合壮观罕见的火山爆发情景,困于牢笼中的女人。罗西里尼镜头一秒都离不开褒曼,她真的是太漂亮了... 难怪传绯闻呢... (意大利版)
      • 8.5分。#中国电影资料馆 卡琳为逃离难民营选择与完全不同的小伙结婚,随丈夫回到与世隔绝的的意大利火山小岛。岛上的人似乎只为生存和繁衍活着,口头禅是一切都会好的。 经历最初的挣扎后,卡琳选择自我救赎。试图理解只想着挣钱、“纯良”但视老婆为财产、活着别人眼光中的丈夫,打扮自己的小屋,参加所有人视她为荡妇的教堂礼拜等。但当小岛上的火山爆发临时躲避之后,卡琳发现救赎是假的,似乎世界上的两种人,根本无法和解。于是她不顾一切的逃亡,带着身孕翻越还在喷发的火山口。 非常喜欢这个开放式结尾,当卡琳爬到山顶时她却犹豫了,撕心裂肺的大喊,寻求上帝的理解和帮助。真是太丧了,哎。 这个电影是罗西里尼和褒曼的定情之物,褒曼抛弃了家庭投奔罗西里尼,结婚6年后离婚,一起拍了3部电影。这个电影很像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
      • 是否足够的勇敢和坚强,就可以自由的选择梦想?
      • 褒曼和罗西里尼真正的定情之作,似乎也预示了他们未来婚姻的走向。在穷山恶水中,呼喊上帝,极其震撼的捕鱼段落。完美。
      • 8。罗哥实在高端。另外罗哥告诉我们,女人不要太早结婚,特别是闪婚远嫁他乡之类的
      • 自称文明人的金发美人与一无所有的小岛渔民阶级的婚恋,就如置身随时喷发的火山边一般令人绝望却无法逃离。捕杀金枪鱼一段好喜欢,人类的原始财富都建立在这样的屠杀行为基础上。原以为这一段是高潮了,没想到后面还有火山爆发,而也并不是最高潮,后面还有翻越火山。bravo!@资料馆
      • 法国电影资料馆 所以说女人千万不要因为想求个稳定就结婚 很有可能等着你的就是火山边缘的生活
      • 女主上岛时的反应更像一个投机主义者赌输了不甘心——骗子反被骗了。两人提前没商量好都有责任,天主教地区保守野蛮民风也确实恶心,而这与她经常把罪责全部归咎到他人身上,抱怨太多耐心太少的事实并不矛盾;她的抗争在火山跋涉之前仅仅是逃避反思与上帝的关系,牧师说自助者天助,她说上帝从没帮过我 (把恩惠视作理所应当 把苦难当做仇恨上帝的理由) 甚至尝试引诱牧师(以及灯塔看守)以获取钱财,失败后责骂上帝的无情,她对上帝的态度取决于它有没有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投机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某种意义上现代文明的产物)的女人,如此鲜活有力,捕获了我的心。火山上的一夜上帝饶她一命,她握住这橄榄枝向上帝呼喊求助,是仪式化地为自己输入精神力量的心理暗示,还是戴着驯顺皈依面具的反叛者得寸进尺的威逼,不得而知。褒曼是女演员中的女演员 罗西尼里同理
      • 一开始闷闷的,觉得还不如《意大利之旅》——恍惚了七八分钟之久。不想,这是个渐入佳境的电影,尤其是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似乎被所有人和电影史称道。戏里戏外,都有许多灵妙的指涉。
      • 即便不强调,这是一部改变了埃里克·侯麦人生的电影,也足够震撼人心。震撼的,不仅是火山的大爆发,捕杀鲸鱼或者残害兔子,这些赤裸裸的原始生态。更多的是战争之后,阶级局限性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无辜伤害。从现代文明漂流到原始社会的褒曼,最后的绝望呼喊,与其说是请问神灵,不如说是叩问人的存在意义。
      • 首先情节设置就很精妙,而褒曼把情绪塑造得不能更好,把被隔绝于世而渴望自由的情感刻画得极佳,影片本身丰富的细节点也支撑着情绪的浮动,火山喷发如卡琳内心怒火,吓跑了岛上的愚民,却给自己带来了逃离的勇气,完美的比喻,结尾太震撼。
      • 此片为罗西里尼与褒曼的定情之作,是罗西里尼由新现实主义过渡到心理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和新现实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断将主角内在情绪向外投射,景物或承担象征性的指涉,或成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孤绝的小岛象征婚姻对女性的禁锢,不安的火山预示了情感的不确定性。出身良好的女主与保守的岛民即为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似指涉经历战争浩劫后代表现代文明的欧洲人所立足的文明废墟,而好莱坞巨星和意大利非职业演员又将这种对立通过表演风格的差异展现出来。象征性使得本片高度寓言化。后半段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现了猎捕金枪鱼和火山爆发的场景,原始、生猛、洪荒,宛若神迹,既是对小岛民俗、自然的奇观化记录,更是对主角内在心理的淋漓表现,影像的震撼程度足以载入影史。最后攀越火山逃离樊笼,在山顶所见景象和对上帝的呐喊似达到了某种超验的境界。
      • 如同被貂捕猎的兔子、垂死挣扎的金枪鱼,火山的爆发是被生活围困积压已久的释放(两场戏眼拍得非常震撼),最终褒曼走上了自己的革命之路。路途中点发出的天问,如同寻找人生的意义,没有答案。她会回去吗?戏里戏外演员角色间的呼应有趣。褒曼实在太美了。意大利版 7/10
      • 绝对化的自然环境对照着内心,上帝依然是绝望之人最后的呼喊与归宿。(咬杀兔子、捕刺金枪鱼的场景简直比火山爆发还要恐怖。)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