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1925)

    最近更新: BD超清英语中字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9 IMDB 7.7 正片
      The Chaplin Revue
      1959
      剧情片
      美国/英国

      卓别林短片精选

      The Chaplin Revu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多少次的看,总觉得挺感人的!
      • 原来他的声音是这样子 感觉可神奇了 和buster keaton都是萌萌的小个子 得看看他俩合作的那个limelight 下载了好几个月了一直存着
      • 整了半天这就是卓别林的喜剧短片精选啊。IMDb的资料描述说这个包含了《狗的生活》、《从军记》和《朝圣者》三部短片,而那个DVD封面貌似除了上面这三部还写着有《田园牧歌》、《快乐的一天》、《有闲阶级》和《发薪日》四部,一共七部。不管哪个说法是对的,反正这些片子都看过了。
      • 我记得以前整理卓别林短片是42-44个短片,这部算是对查理卓别林每一部经典短片作品进行了一个总结和回顾,卓别林的短片很贴近当时的社会环境,因为其作品很大一部分取材于生活点滴,整体3.5分
      • 狗的生活4,从军记3.5,朝圣者2.5
      • 最喜欢的还是狗的生活。
      • 所选的三部短片《狗的生活》(1918)、《从军记》(1918)和《朝圣者》(1923)都是卓别林和早期的御用女主角艾德娜合演的,卓别林分别以“绅士流浪汉”、“士兵”和“逃犯”的形象出现,叙事渐为复杂、结尾也渐少迎合观众期待。整体来看,这三部作品的水平是渐次提升的,共同点还是肢体带来的喜剧效果
      • 第一次听到卓别林的声音,很惊喜。三部短片都有标记,都很喜欢。里面还有卓别林没有胡子时候的样子。很棒。
      • [狗的生活]+[从军记]+[朝圣者];卓别林针对每部电影轻松诙谐、风度翩翩的介绍语;对一战真实影像资料的研究,让[从军记]的战壕有了现实依托
      • 收录的三部都非常喜欢,花絮什么的也都分别看了,就直接标了吧。
      • 卓别林短片的深刻意义是:即使是小人物,也能活得很好。
      • 《狗的生活》+《从军记》+《朝圣者》3 in 1.
      • 一般吧,主要是有一部分吸引力不强。
      • 1990.04.01
      • 卓别林三部经典短片
      • 这个还是我从别的渠道看到的,超爱。
      • 没有长片好看,笑料不够,故事却一样的硬
      • 《狗的生活》《从军记》《传教士》这三部早期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卓别林个人风格虽已然成形但对每一场戏的节奏把控却是完全失控的,控场不行导致冗长乏味
      • 四星加
      • 7/10 打卡
    • 豆瓣 8.9 IMDB 7.3 HD中字
      Shoulder Arms
      1918
      喜剧片
      美国

      从军记

      Shoulder Arm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个大头兵的黄粱一梦,也正因是梦,才使讽刺意味更加强烈:梦醒之前的“片尾”,字幕写着世界和平的愿望,结果醒来战争仍在继续——又何止在此刻继续,22年后,另一场战争让卓别林拍出了《大独裁者》,世界和平可能真的只能是黄粱一梦。
      • 当大家对正在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敢妄加评论时,卓别林却拍摄本片来对战争大开玩笑,其过人胆识令人敬佩,而票房上的成功也证明卓别林的商业触觉敏锐。流浪汉夏尔洛被征召入伍,到欧战前线去打仗。通过这名协约国小兵的荒谬遭遇,对德军将领与登堡及德国皇室大加讽刺,可以说是《大独裁者》的先声。
      • 原来“Peace on earth ”是梦啊?哈哈哈太讽刺了!
      • 最后镜头,原来系黄粱一梦。也是如此更显得战争之荒诞感。这片子超过100年了,真牛逼!8.6
      • 如果说有什么比大陆古装剧里的蒙面人和女扮男装更差的伪装,那就是查理扮演的大树了。
      • 一战还没结束,就拍出了关于一战战场的电影,还创造出第一部战争喜剧片。 前半段是碎片式构成,讲在战场上的各种荒唐事。后半段是个神奇的小卒变英雄的故事。
      • 错错错 这部才是最早的 汗 来个4星纪念一下
      • 搞笑反战的初尝。行动线和情感线完备,最终“梦境”首尾呼应,让观众瞬间从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中瞬间醒来,意识到真正的战争胜利可并没有影片的黄粱一梦。这一切关于电影的结构,形式,主题和表达,每一项都是创世纪式的,必值五星。这种梦境式的结构,几十年后的库布里克在《大开眼界》,再几十年后的莱昂内在《美国往事》中,都有传承。
      • 春节回家前在宿舍看的最后一部是卓别林的《马戏团》,春节回来天津也打算再看部卓别林的作品,想到昨儿在影院看的是《红海行动》,因而没看《舞台春秋》而选择了同是军事战争类型的《从军记》。——因为回宿舍后突然想看《你在烦恼什么》MV而间接导致追看了很多「苏打绿」的视频拖到了23点左右才观影。
      • 只是一场梦,和平只是梦,战争只有残酷而收尾,战壕里生命如同乌有,一切希望都无复存在,只有下一秒牺牲的现实,此片有了一个看似美满的结局,后来大独裁者有了更大的精神飞跃。不变的是卓别林对和平的认知。
      • 睡在水里的那一段 想笑又笑不起來
      • 《从军记》(1918年)老卓的南柯一梦,谁不希望世界和平呢,卓别林的喜剧总是笑中带些许思考。
      • 百看不厌。哪怕你知道那些耳熟能详的桥段。
      • 卓别林总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经典的传奇
      • 黄粱一梦,最后十分钟想起同出卓别林的《大独裁者》。
      • 同样是1918年的作品,那时的卓别林还需要妥协,因为观众的心理诉求需要宣泄!好吧,赴死路上英雄救美建功立业,真是光明的大团圆。【8】
      • 用喜剧的形式去讲述战争题材着实不易,可卓别林却找到了这个度,不会觉得故作轻松而又充满戏谑,水淹战壕和假扮树人两场戏最好,用夸张的手法呈现战争时条件的艰苦以及小人物临危时的随机应变。
      • 以卓别林式独树一帜的喜剧模式来讽刺残酷的战争,此般大胆尝试让人惊叹不已。只身前往敌营虎穴的布阵与直面军官英雄救美的危机解决惊喜连连,许多经典桥段也一直在被后辈模仿。结尾的梦境可看作是时代背景下的妥协,但却成就了本作歪打正着基础上的画龙点睛,融入了戏谑与反战的灵魂。
      • 小兵成英雄,三毛从军记源于此
      • 世界和平,原来是大梦一场,装扮成树的那一段那部传记电影卓别林中也重演了一遍。卓别林,也是无可救药的自恋难道这些有个性的大师们都难逃自恋的桎梏吗?又或是我们喜欢的正是他们的这种自恋呢?
    • 豆瓣 9.5 IMDB 8.2 HD
      Sherlock Jr.
      1924
      喜剧片
      美国

      福尔摩斯二世

      Sherlock J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基顿招牌搏命式的动作镜头生猛流畅得近乎不可思议,即使近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依旧夺目。
      • 丟開太好了的節奏表皮,專注寓意的話,不難察覺本片無意間完型了電影作為完整藝術的所有本質。觀影即是入夢;剪接必然錯落;故事有義務提供觀眾代入,卻沒有責任給予觀眾想要的結局。為什麼伍迪艾倫的極限是巴特基頓的起點,為什麼基頓之於我猶如神祇,也都在此一窺。
      • 巴斯特·基顿的电影永远那么充满想象力和前瞻性,将喜剧和动作融合得登峰造极,将近100年过去也丝毫没有过时,仍然值得现在所有导演学习。 本片最精彩的一幕自然是戏中戏,在那个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竟然能拍出如此神奇的一幕,绝对称得上“伟大”。 巴斯特·基顿不仅拍出了戏中戏,而且还将戏中戏玩得炉火纯青,巧妙地用戏中戏讲了一个故事,家里、大街、悬崖、动物园、戈壁、孤岛的转场让人叹为观止,难以想象电影竟然还能这样拍。 巴斯特·基顿的电影当然少不了视觉效果,打台球一幕已经足够精彩,坐摩托车的镜头更是堪称飙车片的鼻祖,汽车变船同样想象力爆棚。 更别提灵魂出窍,梦境、现实、电影的巧妙结合,一个个如杂技表演般精心编排的巧合镜头……非常完美的一部电影。 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这部足以称作完美的电影是将近100年前拍的。
      • 无论戏中戏和场景无缝剪辑的巧妙构思,还是动作设计上打造的诙谐效果和连锁反应,都绝对称得上超越时代的创意。至于那些为了称赞基顿而强行贬低卓别林和成龙的所谓影迷,你们不配看电影。
    • 豆瓣 9.1 IMDB 8.4 HD
      The Great Dictator
      1940
      战争片
      美国

      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gbitch说,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民主、自由和思想,因为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怎么感觉向在说天朝
      • 不觉得片尾的讲话有什么好,反而让片子单薄。回头看《城市之光》的结尾。老年的卓别林失去了自己,精神可嘉
      • 豆瓣搜不到,不信大家试试,这个也和谐?
      • 【B】卓别林第一部有声电影,多了声音,却少了灵气。完全比不上他的那些默片好看,而且也明显的看出卓别林对这个形式的不适应,许多场景还是要借助音乐加上夸张动作的老一套来表现喜剧效果。相对于导演方面的失望,作为演员这一次倒是表现的十分精彩,尤其是最后的演说,很热血。
    • 豆瓣 9.2 IMDB 8.1 HD
      The Circus
      1928
      喜剧片
      美国

      马戏团

      The Circu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大萧条的前夜,笑不出来的观众,和更笑不出来的马戏团演员。影片的大致逻辑如下:马戏作为当时的没落娱乐再难吸引观众,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代表自己所代表的电影力量,哪怕是误打误撞、匆匆上阵也会让观众乐得前仰后合,电影取代现场表演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卓别林演的角色在片中还是非常热爱马戏的。一位伟大的、不朽的演员在片中演绎一位拙劣且不走运的演员短暂的表演生涯,应算得上是初代元电影。和后来几部巨作一样,卓别林将人的落魄处境归咎于城市文明和商业社会冲毁、重排了传统伦理,人的自然情感在雇佣关系面前被吹得七零八落,资本架构已成,人却食不饱腹,在无法撼动资本机器的情况下,只有将自己放逐荒野,不与商业大军一起前行,哪怕牺牲爱情也在所不惜。在凄美爱情故事之下,有必要认识到卓别林对工业文明态度极端的一面。
      • 卓别林才是真正的艺术家!那种对表演深入骨髓的掌握让他完全可以舍弃对话,现在真的很少有演员是纯依靠恰当的肢体语言让人天真的笑出来的了,他的搞笑一点都不需要荤段子,贫嘴,或者故意的笨拙。他的角色总是用卑微的身份卑微的爱着一个卑微的姑娘。虽然每一部都是喜剧,但其实每一部都残酷苍凉。
      • 好悲凉的大团圆结局,背影孤独得让人心碎。
      • 7.5分。同卓别林之后的经典,比如《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等相比,感觉还是要弱一些。当然“笑果”依然出色,比如警察追捕的段落,实在太有意思了。不过,剧情上的软肋依然存在,分开来看都算不错,但合起来的效果就不是最好了~~
    • 豆瓣 9.3 IMDB 8.5 BD高清英语中字
      Modern Times
      1935
      喜剧片
      美国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是卓别林第一部有声片,他尽可能写一个对话剧本,尽可能尝试一次“声音”的实验,然而由于卓别林坚持一贯的“流浪汉”角色,“声音”似乎又与角色不协调。反观,声音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听到的机械设备(有声)对人的打压(无声)正符合了电影主题的象征。
      • 开头工厂那段真是创意十足,后面就弱了点了
      • 永远的卓别林
      • 那时的人们尽管贫穷,但很善良,不禁让人反思,物欲横流的今天,现在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