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壮志千秋 Cimarron (1931)

    最近更新: HD中字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9 IMDB 7.6 正片
      Mutiny on the Bounty
      1935
      剧情片
      美国

      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其实叛舰拍过五个版本,只不过后三部实在太豪华,时代造就明星。35版忠于原著,也与原著一样忠于历史。拍摄期间原著三部曲还未完成,其实后两部也很耐人寻味。奥斯卡最佳影片,空前绝后的三个影帝提名。布莱船长刻画精彩,剪辑相当到位
      • 无极致的霸道,自我中心的愚蠢,不知进退的执着,不可否认布莱船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他就像一个毛头小子样极力推崇霸道,目光短浅,最终把自己和周围带人毁灭。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教父2里王道与霸道的对比。地狱或者天堂,是你自己选择的。
      • 拜阿姆:自从我四年前在帮提舰第一次出海,我已经见识了一个人所能带来的灾难比死亡要可怕得多。冷血无情,超越职权,无缘无故。布莱舰长,你已经讲了帮提舰叛乱的事情……但是还有其它的故事,布莱舰长,关于十个椰子和两块奶酪的故事,一个关于一个人怎么剥夺海员、辱骂他们、鞭打他们的故事。那不是惩罚,是要摧毁他们的精神。一个关于贪婪和暴君的故事…一个关于反抗和所付出的代价的故事。只要是一个人,法官大人,就无法忍受这样的暴君。…… ——《叛舰喋血记》,片名让我误以为电影的故事会以“血光之灾”的悲剧收场,结果却是美好结局,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P.S.:剧情简介写错了吧?拜阿姆并没有和克里斯一起领导叛变。最后的法庭戏也是为此而辩论。
      • 30年代的大制作,肉眼可见的经费燃烧,沾水的大海航行本就难拍,暴风雨漂浮于海浪中的舰船晃悠得惊险异常。起航时还有类似战舰波将金号快速蒙太奇剪辑。查了下资料,居然真是跑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岛实景拍摄!唯一一部同时获得奥斯卡男主提名的影片,也因此促使奥斯卡从次年设立最佳男配奖。反叛者们躲到皮特凯恩岛是真实存在的,而原著小说是三部曲,第三本写的就是反叛者后来在孤岛的故事,不胜唏嘘。而查尔斯·劳顿扮演的暴君船长,在被放逐大海时表现的专业和屹立不倒,至于暴戾形象在真实里又如何,已经不可考证。本来奇怪几年航海途中为何船员都不蓄须,18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规则如此,连克拉克·盖博标志性的胡子都被剃了。
      • 第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 有阳光,有沙滩,有航行,有美女,有生活的惨烈。
      • 在1935年拍出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是非常厉害了,故事有条不紊的进行,人物无论大小刻画的都很鲜明。三个主角都不是单一刻板的性格,残酷暴虐却战胜大海的舰长、热情积极不畏强权但只得流落他乡的大副、愚忠正直又不惧死亡的学院派军官,再加上一船性格各异的船员,该片在角色诠释方面可谓完美。
      • 大溪地如梦似幻的生活,使得船员们再也无法忍耐严酷的刑罚。叙事跨度非常大的影片,兵变后分两路叙事也做到了简洁明了,审判、登岛焚船、特赦再度出航,内容和含义都很丰富。舰长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一方面他偏执顽固贪婪、另一方面他也有着勇气决心和魄力。克拉克盖博非常帅,原住民女子都很美。
      • 确实比白兰度的版本好一些,也许是剧情比较紧凑吧,除了响当当的主角外,小角色们的发挥也对得起观众,看来洛依德要凑齐这么一船人也是不容易啊
      • 年轻时候的克拉克盖博呀!加分!
      • 演員很有分量很有個人魅力電影就一般了。三個男人一台戯。老氣橫秋的船長實在可恨。大副和軍士正直敢于擔當男子漢樣。漂到大溪地去~世外桃源~
      • 海上航行和大溪地土著生活都拍得很写实。虽然三人演技都很出彩,但的确还是Laughton更胜一筹,那种冷血、阴鸷,刚愎自用,面对海上暴风时的指挥若定,彻头彻尾的铁腕范儿!
      • 7,几段高潮戏的快速剪辑和航海特效完成的很好,查尔斯·劳顿的光芒明显是要胜过其他两个主演,刻薄残酷的布莱船长也算是美国影史一个经典反派形象了,比较扯后腿还是大溪地岛上那些戏,冗长且乏味,只是为了满足美国观众对大洋洲岛民猎奇式的想象,因为原著当时没写完所以电影并没有交代盖博演的克里斯蒂安最后的结局,整体中上水平,跟黄金时代其他经典比有差距。
      • 7.4;叙事重点稍显不明
      • 1935年能拍出这样宏大的海上电影,实在是了不起。克拉克盖博的表演是无懈可击
      • 本片根據18世紀英國海軍“龐迪號”戰艦譁變事件改編,是一部時長長達165分鐘的史詩大片。該片花費兩年時間,全片皆在攝影棚內完成,卻給觀眾聲臨其境,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是好萊塢成功運用電影技術的教科書之作。敘事節奏張弛有度,主題也是反抗暴政這一類全世界都受用的題材,因此大獲成功,演員陣容也是空前強大,克拉克蓋博,查爾斯勞頓,弗朗肖託恩三大實力派演員的鬥戲相當精彩,且開創了三人同時以一部電影提名奧斯卡影帝的空前絕後之記錄(可惜票數分散而統統落敗),此片亦開創了海上冒險片類型,後被兩度翻拍。
      • 虽然“叛舰喋血记”这个中文译名很有气势,但绝对是一个误导,而“喋血”一词亦被滥用多时。看到“喋血”二字,我以为本片结局会是一个大悲剧,克利斯和布莱可能都死,拜阿姆还能苟延残喘地去见克利斯的父亲,可以想想《血溅虎头门》的结局。非大悲剧结局,有点军事形象宣传元素,仿佛广电“改良版”。
      • 30年代的特技依然令人震撼
      • 3.5,思路清奇的主旋律,既有正义感又忠于祖国的皇家海军们还要去为大英帝国开疆辟土
      • 布莱和克里斯代表了两个极端,布莱的残暴令人发指,他强调了一舰之长享有的特权,其余人都该是奴隶,克里斯体恤所有的被虐待者,跟布莱讲道理,就算叛变了也留有布莱一条生路,拜阿姆对布莱的指控虽有感染力,终究比不上克里斯的破釜沉舟。
    • 豆瓣 7.7 IMDB 7.7 播放线路2
      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6
      剧情片
      英国

      日月精忠

      A Man for All Season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高尚的品格,遇上糟糕的时代,就会变成行为艺术。
      • 85/100 “我不行恶事、我不出恶言、我不作恶想,如果这还不足以保全一个人的性命,那么我诚恳的说,我无权再活下去。”——恶法就是如此荒谬又经不起推敲和逻辑的审视,这也是一切窃取了立法权的政府不敢让人民了解法律,漠视自主思考和逻辑学教育的原因。
      • 金尼曼真够狠的,剪得一点肥肉都没有,佩服;宗教不应过度解读,作为象征性符号,是托马斯立论的起点;规则是维护现有制度的工具,不能代替制度本身,制度是最高规则,颠覆了制度,规则无从谈起,因此维护制度是规则正当性的体现,亨利八世作为制度维护者,自然要修改规则
      • 当一个人发誓言的时候,他就像把自己捧在手心,像捧着水一样,如果他分开手指,他就再也无法找回他自己了。有些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希望作为你的父亲,我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我们住在这么一个国家,美德是被称赞的,道德让我们圣洁,但是既然我们看到贪婪、怒气、骄傲和愚蠢,使人能得到的比慈善、谦虚、正义和智慧更多,也许我们就应该站得更正直一些,甚至不惜冒着成为英雄的危险。……我不行恶事、我不出恶言、我不作恶想,如果这还不足以保全一个人的性命,那么我诚恳的说,我无权再活下去。
    • 豆瓣 5.9 IMDB 5.8 国语高清正片
      Cavalcade
      1933
      剧情片
      美国

      乱世春秋

      Cavalcad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布尔战争、女王伊丽莎白去世、泰坦尼克号沉没、一战,流水线的剧情发展、制作,实在乏味,最最主要的是中文配音,配乐大段消失,雪上加霜;2.舞台剧式的台词搬上了荧屏,严重让人脱线,感觉无比做作。
      • 虽然是黑白影片,但丝毫不影响影片的艺术性表达。在战争面前,个人的英雄主义显得十分可笑和无知。经历过战乱的伯爵夫人一家,以及伯爵家从前的侍从一家的命运轨迹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 尤其是侍从一家的男主人去参战,参战回来后买了一间酒吧,自己却成了酒鬼,家人都厌弃他,以他为耻。最终他也死于一次车祸。 影片的主题,time changes many things.时间过去了,一切都在改变。伯爵家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伯爵夫妇依旧还相爱。影片有悲伤,有温情,有残酷,丝毫不因技术的原因而逊色。
      • 二十世纪黎明前的英国乃至欧洲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影片截取一个家族的兴衰来投射整个时代的无奈,可谓具有史诗级的粗胚,可遗憾的是撞错了编剧,又生错了时代,出炉的只是一本空洞的流水账,加之秒杀一切美好的国配,怎能让观影者口下留情啊~
      • 没故事没人物的流水账,目前为止看过最差的奥斯卡最佳。
    • 豆瓣 7.3 IMDB 6.7 HD中字
      Cheyenne Autumn
      1964
      剧情片
      美国

      安邦定国志

      Cheyenne Autum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约翰·福特最后的作品之一,讲述夏安族人返回原栖居地的过程以及和美国军队的冲突。除了有理查德·威德马克主演,还有爱德华·罗宾逊和詹姆斯·斯图尔特在片中客串,特别是詹姆斯·斯图尔特的那一段是全片最喜剧的段落,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充满了苦大仇深的情绪,唯独这一段看得最轻松搞笑。
      • 70mm重看(Copie d'origine, issue des collections d'une archive européenne, rare, fragile et présentant des couleurs légèrement virées.) 第一次看应为Samedi 17 janvier 2015, 14h15 - Salle Henri Langlois ou Vendredi 6 février 2015, 20h00 - Salle Henri Langlois
      • 最后的夏安人。
      • 斯图尔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 豆瓣 7.8 IMDB 7.1 HD中字
      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
      爱情片
      美国

      西部开拓史

      How the West Was W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两个半小时描绘了一家三代西部拓荒者形象,时间跨度和信息量很大,人物特征明显又真实。远景镜头浩荡。第一次看西部电影大师John Ford的电影。剧情逻辑性有些奇怪,莫名的起因。因为是三节式,过渡很突兀。
      • 新艺拉玛初体验!三台摄影机与放映机合成3:1的环幕技术,大制片厂的实验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在弧幕化的蓝光版,也可以看到为了与观众的传统视觉习惯相适应,机位尽量平视,让地平线尽量在银幕中线从而保持整个宽度范围的水平,剧情人物包括对手戏也都集中在中间而非常见的黄金分割点,景别也以全景与中景为主,基本没有近景和特写,而结尾的航拍效果则极为震撼,很适合科幻巨片展示异星世界。五个短篇虽然在时间上是顺序演进的,却由于四位已到中年实则客串配角的巨星演员以及极为抢镜的瓦拉赫吸引了观众注意力,而让罗林家族第二代这个真正贯穿性的故事主角反而显得模糊不清,直到最后一个故事才汇合出一个家族的史诗味来。《铁路》短篇对铁路代表的殖民者文明与野牛代表的土著文明的根本冲突的探讨的有一定反思深度,群牛奔腾践踏的场面相当气势磅礴
      • 8。这么大制作的老片还真是没看过,各位巨星轮番登场,还有各种熟脸。通过一个家庭来展现美国的西部史,虽然带了点白人主义的色彩,不过史实就是这样。另,这种环幕不知道怎么拍的,效果好像不大好。
      • 7/10。扩展空间范围的弧形画幅,摄影机被架在木筏、牛头上制造呼啸而来的氛围,火车迎战劫匪的仰拍跌落物和反方向的运动镜头,都极富构图张力;每段少不了跋山涉水的爱情偶遇和剑拔弩张的族群冲突,泼辣女性不做生育机器堪称形象突破。对西部神话缔造美国精神的认同,时间跨度大、主线模糊也不觉腻烦。
      • 新艺拉玛超宽银幕比例,场面恢宏;基本召集齐了50至60年代好莱坞西部片的各路大明星和大导演,星光闪耀;剧情跨度几十年,涉及三代人家园梦想,不可不看的西部史诗。
      • 连我这个乐盲都知道配乐和插曲太牛掰了!!!太牛掰了!!!音效也非常赞,可我的电脑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了,我越发幻想一台好音响配上这部电影。大牌云集,可一半是路人。
      • 虽然还不到三个小时,但给人的感觉真……长!!!线索太散,与其说是「西部电影」倒不如说是「关于西部历史的小故事集锦」。从圈地、淘金热、南北战争、印第安人到车匪路霸,都齐全了。妈妈谈一会恋爱,儿子打一阵乱枪。从「信息」的角度上来说倒算量足料好,而且当中也不乏动人的桥段。
      • 电影完全是一段浸润在音乐中的拓荒历程,与绘画般精美的画面一起,共同组成了一部从听觉到视觉全面优秀的史诗片,而有些零散的故事也并不妨碍电影中心的表达。这是美国人拓荒精神的赞歌,在某些时刻,你肯定能够感受到这种历史所蕴含的艰辛和勇气,并被这种强大的能量所感染。
      • John Ford 執導那一段看來是最好,也確實需要電影院內看才感受到電影技術層面上的強大,但不代表這就是好,Cinerama技術令三位不同導演統一了風格(還是片廠制犧牲了他所有的性格,相比電影,確實對製作背後更大興趣),也變相消解了個人風格,每一個鏡頭都是一點透視,重要人身和事都放置於畫面中間,長鏡頭,人物全身完整地站在鏡頭位置,這種種限制應該來至攝影機技術問題吧?話說Wes Anderson的遍執風格不正是來至此?只因為今天再沒有人願意用此觀念拍電影,他變得獨特。也看到舊荷里活對西部電影世界最傳統的想像,就算集結當時最紅男明星,人人有戲做,但就不見得表演可觀,每個人由如回到默片時期的表演方法。是否證明50年來,又或者從影史以來,例如默片時期的意大利豪華布景時代劇,到今天CG當道的《復仇者聯盟3》也好,我們對大片概念其實不變
      • 美国标准电影,保祖国就是保家乡,新艺拉玛真无聊
      • 效果大片。每一段都设计了动作大场面。结尾处火车对打戏是被警察故事直接抄去了么。。故事贪多有点点讲不烂,意义展现上远不如河湾,也不如红河谷。米高梅公司似乎偏爱这类恐龙也似群星璀璨的巨片。
      • 以一个家庭为线索,展现了美国西部开拓的历史进程。具备了一切西部片的元素:印第安人、马车、农场、牛仔、铁路、警长、不法之徒、枪战……可谓西部片的集大成者。可惜影片的故事拼凑痕迹比较明显,风格不够统一(三位导演执导);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但细节略显平淡。
      • 剧本扎实,环环相扣。那个年代的大片,必须看高清
      • 很想目睹一下西部风光在当年的西涅拉玛宽银幕中景象,尤其是结尾被拉成U形弯的金门大桥
      • 制作西方文明史剪辑时补得,画幅太夸张导致最后没有使用到剪辑中
      • 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吧,集锦片一般都是这样。第二段淘金戏最出彩,平原马车大战是高潮,其次是第一段急流,约翰福特导演的中段南北战争反倒是这里面最平淡无奇的,第四部分铁路和第五部分不法之徒都挺无趣,最后一段火车枪战是高潮戏,剧情类似《正午》但并不特别出彩。对集锦片从来不要抱高期待。
      • 片子是一般 而且太主旋律 不過音樂和畫面確實贊 可惜我只能看到smile box版的 囧
      • 粗略算了一下,主演导演编剧,前前后后,获奖14次,提名47次
      • 本片是美國西部片影史上少有的“史詩”大片。啟用了罕見的群星陣容,幾乎有著當年所有最大牌的美國男演員。全片以三大導演各拍一個故事,如約翰福特的《南北戰爭》,亨利哈塞威的《河流,平原,非法之徒》,喬治馬歇爾的《鐵路》等,很多場面都拍得十分壯觀,攝影和配樂亦是一流水準,展現了一副白人在開拓美國歷史的全景式畫面
      • a home in the meadow
    • 豆瓣 8.2 IMDB 8.0 HD中字
      Utvandrarna
      1971
      动作片
      瑞典

      大移民

      Utvandrarn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胖胖说“伯格曼说,丽芙跑到美国去拍《大移民》,我就觉得她要永远的离开我了。” 丽芙和冯叙多才是绝配。早上还在想比比现在身体不知道怎样了。又想起丽芙书里写的好多事情来。
      • 为了生存,跋山涉水,移民他乡。壮丽的风景下,点缀的是旅途中忍受苦难的泪水。这部史诗级电影,没有运用配乐煽情,却营造出铭心的真实感~
      • 电影用丰富的生活细节描绘了瑞典农户一家努力耕作却抵不过自然直至背井离乡,这种移民的故事总是令人心碎。扬特洛尔在镜头方面的天才从之前看过的浮生就体会很深,这部也是,丽芙乌曼荡秋千时看似随意却自然真切的镜头真是独一无二。另外丢孩子那段是被科长的二十四城记拿去借用了吗?
      • 从头看到尾,主人公离开贫瘠的土地,跨过大洋来到新大陆,找到了肥沃的土地,当他坐在树下,帽子遮住了他半张脸,但还是掩盖不了他嘴角的笑。太感人了。看到这里就可以了,再看第二部就觉得残酷了。
      • 伯格曼说,丽芙跑到美国去拍《大移民》,我就觉得她要永远的离开我了。
      • 扬·特洛尔和奥米果然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拍生活流的导演,特别是底层贫穷却极具生命尊严的农民,那些普通、艰辛、贫瘠的乡村生活中,所有的故事都简单但又充满了悲凉的感觉,对白被精简到了极致,只留下画面在讲诉着,镜头冷静,大自然和人物,新大陆承载着希望和梦想也有现实的无情和残酷
      • 我看到的第一个把为什么要移民,在船上10星期,下船后如何在当地扎根描述的这么具体的片子。瑞典人细腻啊。人类太不容易了,跟阶级压迫斗争,跟气候、天气斗争、还要跟自己的命运、运气斗争。“活着、活下去”真的就是唯一信念和希望啊!
      • 8.3;深重的苦难,它把日子变得缓慢
      • 远去的乡愁,漫长的征途。“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动人的“临终”告白。
      • 由马克斯·冯·西多与丽芙·乌曼主演,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奖
      • Liv Ullman可算伟大:同样是神经质,演农妇时的演法和演知识分子时完全不一样。所以简直叹惋到气愤:有这样的女演员,导演却狭隘到将一切严肃命题交给男性角色去讨论(宗教,责任,恐惧,懦弱…),留给女性角色发挥的题材无一不简单平面。
      • 北美移民史之瑞典篇的史诗式电影,管中窥豹完整还原19世纪这段不怎么广为人知的瑞典移民史。剧情饱满,人物丰满,在技术上也是长镜头的典范。在豆瓣上冷门到可怕,但真切已经不止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了。
      • 7分。其实本片是质量配的上八分的一部电影,但由于我实在是对这种欧陆导演的电影风格不太感冒所以只能给一个七分,尤其是几个月没看电影突然看一部这么长还略带沉闷的电影确实是有点不适应。本片做的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无时无刻的气氛渲染,让本片从头到尾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风土人情味,结尾的处理我个人也挺喜欢的。但我不太喜欢本片的导演风格就是对于叙事的简化处理,所有事件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太多戏剧冲突,并且全片有着很多留白环节,这让这部三个多小时的电影很难真正的看进去,我个人观影过程中是有点不断走神的,不过这也是欧陆导演的一贯风格了,只能说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本片的群体表演是非常好非常到位的,男女主角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 一部瑞典的三个多小时的移民史,雄伟壮丽,跋涉艰辛。日常化的镜头让远去的故乡显得平实自然,对历史细节的描述越详细越让人对饱受困难的瑞典人充满同情和敬畏。
      • 用极度真实的方式展现了北欧人民历经艰辛终于移民到了美国的故事。尼尔森是一个小地主,他移民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那点土地太贫瘠了,他感觉到自己再努力耕耘都无法养活家人。神父移民的原因是受到了当地教会的迫害,让他无法自由地信仰。也许每一个选择移民的人,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幸福,他们于是选择了移民来追求心中的幸福。但代价却也极巨大,许多人会沉落海底,许多人会半途倒下。所幸的是,他们来到的这片土地,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尼尔森最后在那颗老树下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也宣告了他将获得重生。
      • 开始看着有点糙和凌乱,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渐入佳境,3个小时一气呵成,再加一个美仑美奂的结尾。
      • 穷人的美国梦,为了逃离贫穷而冒险移民,一路颠簸,风餐露宿,虱子,鲜血, 饥饿,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不能放弃。低饱和度的摄影,营造出了一种冷冽的诗意。
      • 看出了两地的差异,美国这边肥沃、环境好、自由(宗教、制度、人身)。瑞典老家的场景常伴石头石墙,给人一种被隔断的感觉,美国就处处开阔;瑞典老家生活中,妻子的三次秋千,分别是婚前的天真烂漫,婚后的忙里偷闲,出发前的满怀希望;牧师在大船上,小船上对于上帝的质疑,最后仍旧信仰。是愚?新路发展不太明显,估计得细看才行;妻子大船上流血不止那次用意是啥?之前有过晕船感觉自己要死了,这第二次艰难用意不明;美国宣传移民书上写禁止吃咸鲱鱼??;最不满意的当然是三段配乐啦,这种一般用来马上遇到危险的吧,然而剧情和危险毫无关系,真危险的时候倒什么配乐都没有,用意不明,感觉很糟糕;同样的移民题材,想到了愤怒的葡萄。还有看完挺想玩荒野大镖客。
      • 史诗级的纪实画面,镜头刻画非常细腻。
      • 美国梦与一场新的出埃及记。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