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魔笛 Trollflöjten (1975)

    最近更新: HD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8 IMDB 8.0 正片
      Pink Floyd The Wall
      1982
      剧情片
      英国

      迷墙

      Pink Floyd The Wal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Pink Floyd乐队的超长mv,小学3年纪的一个深夜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
      • 从电影角度来说,牛逼在哪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 非歌迷的影迷电影,纯粹喜欢这个导演。
      • 9.25 帕克声称羡慕库布里克拍片时的充分自由。这哥们不自由都造成这样了,自由之后绝对就疯了。将反映人生的歌曲改成如此叛逆的剧本,只能说,这B装得实在与众不同。
    • 豆瓣 8.3 IMDB 7.7 HD中字
      Le bal
      1983
      剧情片
      法国

      舞厅

      Le ba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舞厅的故事就是在一个舞厅中展开,各色男女在这里跳舞,使用配乐服装,化妆等等表现各个时代下的巴黎。但是看得我觉得很心乱,而且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地方
      • 向伟大的哑剧传统致敬,以及伟大的表演、伟大的场面调度和伟大的戏剧。一部浓缩在特定空间中的无声歌舞史诗,从1920年代到1980年代,每一个镜内元素都成为俯首帖耳的时空转换机器的零件:手中的电影杂志、流行的歌舞样式到女人抛洒的裙摆。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个闪耀着迷幻灯光的大舞厅,恋爱在发生,斗争在发生,死亡与复苏亦在发生。永远不要失望,何妨与君一舞到天明。
      • 又是跳舞,全是跳舞,干脆不要剧情跟绍拉一样直接跳舞得了...
      • 话剧还是舞剧?女的不好看男的又猥琐 几首不同时代的法语老歌倒是不错
      • 毋庸置疑,这便是传说中欧洲歌舞电影史上的经典杰作;全片执意消除掉人物对话,甚而连默片式的字幕都不得见,唯以舞蹈与音乐的起承转合来展现时世的变迁,熔历史与艺术于一炉,一气呵成,起伏跌宕,不愧为“一个舞厅的史诗”。
      • 据小道消息透露,此片改编自老舍小说:《茶馆》
      • 叔叔阿姨激情夜,看我眼色就要你,只是我倆不能一輩子。
      • 人生即便独腿也要起舞,且是浪漫的、深情的、宁静的、平众的,不由泪意起,换想大陆定要高帽+悲怆乐起,非把英雄抬到非人的境地不可。而铁打的舞台流水的客,你方舞罢我登场,看尽曼妙与辛酸,世间千百态,“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夜月明人静”,作为个体的生命曲终行将陌路时分也只好“独沧然而涕下”。
      • 不用字幕也可以看 而且不闷的片
      • 用无对白的纯歌舞来表现这个故事看上去非常合乎逻辑,实则却令本片变的异常呆板,角色为了迎合形式而生硬如僵尸的表演更是彻底破坏了音乐片应有的韵律,唯有战争部分算是还有点动人之处,然而一直看到最后都看不出拍成默片的意义究竟何在,甚至研究摄影机骗过镜子的路径都比电影本身更加有趣些。
      • 世界史 开场的“禅宗入定”式长镜头颇具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是贯穿全片的核心之一,每一组舞蹈跳完后都有幕间休息,犹如在现场看话剧。摄影机模拟镜子视角,巧妙打破第四堵墙,让演员直视镜头进行梳妆打扮,每个人的动作都是如此夸张可笑,反讽味道十足。一间舞厅见证了法国历史几百年的风起云涌,曲终人散之后我心里涌动着莫名的悲伤情绪,岁月轮转,唯有艺术永存。
      • 泪流满面,年年岁岁厅常在,岁岁年年人不同。建筑作为人类的造物,却永远比人类本身留存得长久。抛开现实,忘记语言,什么样的时代都剥夺不了我们取乐的权利。你可能看不到舞者们故事的全貌,但从他们的舞姿中却隐约能看见他们的一生。 镜中空间的运用、时空变换的处理都极巧妙,大师级调度随处可见。
      • 韶华易逝,当老去的那天发现,最后留在自己身上的全是欲望和虚荣。
      • 无对白真好省着找字幕 突然想到按这个来拍一个电影院估计也挺不错 配乐Vladimir Cosma
      • 失望透顶,形式严重限制内容的片子,确实是缺乏元素。
      • 片子结构和茶馆差不多,但是没对话,音乐连篇累牍,弄一张原声值了。
      • oh boy 、such a movie,这个导演对时代感的把握很有一手,最后一场的时空转换绝了绝了绝了绝了……
      • 9.1;绝妙的场面调度与时空转换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建筑的意义就是这朵桃花嘛
      • 五星,充满了历史和人情味的歌厅,每一段舞蹈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段都非常好听,非常适合晚上临睡前观看
    • 豆瓣 7.2 IMDB 6.9 HD中字
      Perceval le Gallois
      1978
      剧情片
      法国

      帕西法尔

      Perceval le Galloi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妈宝憨憨大冒险,中途主角还一度换人,宗教主题结合骑士文学的古怪逻辑营造出一种不可名状的荒诞感,和全布景拍摄的舞台风格倒是很搭调。
      • 3.5. 舞台剧。传统意义上的旁白竟也有演员对白般唱出。但后半小时挺闷的。Arielle Dombasle 第一个角色。
      • 简洁的舞台设计,近乎家庭式话剧排演的风格,倒带来一种独特的静穆的美。悠扬纯美的歌声伴奏与刻意舒缓的表演节奏相得益彰,带来一种独特的单纯的骑士精神的古代诗意氛围。而爱情总是打破秩序的其妙存在,也是各种“罪”的搞笑来源。法语如吟诵般郎朗上口,演员自己做旁白也新奇有趣,氛围特别家庭化。
      • 什么是"文学性"?它意味着对讲述动作的高度自觉,对叙事语体和视角的自我意识:中世纪的骑士传说,如今在胶印轻型纸上抑或在35mm胶片上"重现",都同样不可能代入彼时彼地的情境,这乃是本质的困难;本片即令故事保持为故事本身,保持为一再被复述和永远被扮演的状态,演员则成为集说书人和书中人于一身的演示者,仿佛中古时代集会中既演且唱的游吟诗人. 这造成了一个奇妙的悖论:看起来似乎是形式被"抽去",但恰恰由于影片如此专注于讲述而非阐释,被抽去之物实际上却是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它反倒只剩下纯粹的形式本身:一种吟唱操演的模式――这形式确已十分接近舞台曲艺的质地,故某种程度上讲,通过将帕索里尼和《O侯爵夫人》的实践推向极端,本片触到了电影媒介的边界.
    • 豆瓣 8.1 IMDB 7.6 HD中字
      Nashville
      1975
      剧情片
      美国

      纳什维尔

      Nashvill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浮生扰扰,散而不乱;曲音靡靡,悦耳动心。
      • 好像全片都可以总结成一句歌词"You may say that I ain't free, but it don't worry me",如果只有时间看一部鲍勃,那一定是纳什维尔,它就是整个70年代人们半醉半醒人生的写照,在那里,他们随意走进一间酒吧,走上舞台,everybody sings! 原声太棒了
      • 永远的群戏大师阿尔特曼如果不玩多线叙事就不是他了。纳什维尔众生百态的群像,角色遍布各种阶层和类别,甚至可以辐射到整个美国社会。而且还隐隐带着些冷幽默,像最后上位的女歌手,永远赶不上热点的BBC记者以及那个遍及影片始终的政治宣传。
      • [纳什维尔]究竟是在说什么?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根本没法讲出电影的主题,而这一次它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无法为它归类,这正是伟大作品的标志。奥特曼看似散漫无结构其实大巧若拙的叙事是大师级的,人物线众多却清清楚楚有点有面,漫画式的人物却在下一秒就变得立体而人性化。这是一等一的浮世绘。
      • 不给五星是我自认我对那些隐匿于细节处的诸多讽刺还不甚明白,那些平静的完全不易察觉的嘲讽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 本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腐朽,让一个想混进娱乐圈的女孩跳脱衣舞,并以最后歌星遇刺说明了艺术是脱离不了政治的。
      • 本科的时候教文学概论的老师说:当你修饰的时候你已经离本义很远了。歌唱作为语言(说话)的一种终究修饰,那么是不是当你唱歌的时候你已经离真理很远了。
      • Altman's comment on Country-western music hub -- Nashville, filled with politics, just like Hollywood. A calculated and brilliant point-by-point deconstruction of the folk musical and the American myth.
      • 导演研究二刷,乡村音乐发源地纳什维尔众生相:歌星乐队经纪人,政客记者追星族,士兵刺客嬉皮士,梦想死亡乐声扬。普世欢腾下掩藏着无出路的脆弱迷茫伤感,奥特曼再显群戏大师派对男本色,熟脸多多原声赞爆(演员亲自作词作曲),与遗作《牧场之家好作伴》形成呼应:人生如演出,终究要落幕。
      • 摇滚乐汹涌的年代来拍老土的乐种,当然有挖苦右翼老粗群体的动机在(衣着艳俗的女歌星问谁是朱莉克里斯蒂?对比两人衣着的不同就看得出讽刺的点)。但是阿尔特曼的讽刺并不刻薄阴毒(矛头一样对准貌似左翼前卫其实虚荣做作的记者)。时代隔阂加文化隔阂,要领会所有的梗当然不可能但观影乐趣不缺。
      • 仿佛参加了一场美国乡村音乐盛宴。导演处理群戏和演员、场景调度能力强的令人咋舌,所有群戏真实的让人怀疑这就是现场实拍。还有利用的音乐进行剪辑的手法让看似杂乱无章的故事变得井然有序;一场接一场的演出将众多身份毫无关联的人物串联起来,让混乱的故事线回归到影片主题上来:“政治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无论我们知道或不知道,喜欢或不喜欢。”又是一部教你“不要太在意导演讲了个什么故事,多想想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这个道理的教科书般的电影。
      • 《纳什维尔》有奥特曼最纯粹的自我意识,充满了独立又感性的微观联结浮世绘,如创造角色的方法论是在上一个语境中建立人物,然后放到下一个语境中来显现,于此同时,不同故事的纠缠方式,也为这幕嬉皮士年代芸芸众生相互相标注微妙而精确的评论,意指用乡村民谣千篇一律却深入人心的歌词,搭配细致不拘一格的风情画,呈现时至今日依旧可以窥探的去魅缩影,包容且前卫。
      • 当时以为Player是他的神作,不想他只是惯常为之而已。到Short Cuts已深刻明白这个道理,Prairie Home Companion也绝非偶然,我们早在七五年就已有了全明星多线条连唱剧可供享用了。
      • 如果要挑出一部最具有美国气质的电影,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纳什维尔》。此片并不是因为塑造个人英雄,塑造美国梦而拥有美国气质。相反,罗伯特.奥特曼锋利的切开了美国人的头颅,将脑子里的“精神”展示在了手术台上。在70年代这个遍地都是电视节目,嬉皮士,摇滚乐,毒品,性放纵的年代,那是美国社会最多元,最自由,最有魅力的时代。而这样的魅力来源于文化工业的兴起,其中广播,电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单一化的文化工业输出下,人也变得单向化。而反抗这种文化极权的叛逆者也随之出现,两股力量相互撕扯,好不热闹。
      • 擅长处理群戏的罗伯特•奥尔特曼以其出色的调度与控制力,在“喋喋不休”的对白与“混乱无序”的场景中,精确地描绘了越战阴影下美国芸芸众生的人情性态,并深刻揭示出普世欢腾气氛下的美国社会精神危机。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与最佳导演等提名,堪称美国70年代电影代表佳作
      • 我知道拍得很好,但实在看不下去,适可而止就行了,真的
      • 75/100,奥特曼用顶尖的群像塑造力强行建立了结构,70s美国战后芸芸众生速写,从文化到政治皆有详尽的反映,像一篇虚构的社会研究材料。
      • 看着不知道在说什么,可能了解当时的背景能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但是真正的好电影是不分时代的。
      • 越战后的美国浮世绘 奥特曼同学在下一盘野心勃勃的大棋 出色的群戏调度 混乱的音效 谁能告诉我那个开摩托的酱油到底是在做什么?还有谁能告诉我为啥奥特曼同学的音乐总那么好?
      • 纳斯维尔或为奥特曼影史最佳。因为其鲜明的风格元素似乎找到了一块最佳的落脚点。你看,乡村音乐节,登台献歌穿插期间顺理成章,使影片合理地维系在一种轻快散漫的基调中;歌手歌迷媒体各色人等扎堆的地方,想不要群演碎嘴台词叠加都很难;歌星间的奉承嫉妒,歌迷们的狂热痴迷,一系列台下幕后的八卦揭示,相较于政治战争或西部等其他题材类型,更适于奥式琐碎去魅与温情讽刺的嵌入融合;最后,惊悚元素无需杜撰,历史掌故随手可得,并且演唱会高潮与开枪射杀之间形成了最强烈的情绪反差!……“你可以说我不自由,对此我不心忧。”片尾曲的演唱者芭芭拉哈里斯,与凯伦布莱克在1975年前后曾同时出现在《纳斯维尔》和《大巧局》。
    • 豆瓣 7.2 IMDB 7.3 HD中字
      On connaît la chanson
      1997
      剧情片
      法国

      法国香颂

      On connaît la chans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这么看来,雷乃也是深谙装置艺术的,但他不玩意象,却热衷于异质组排,如马里昂玩时空,美国舅做实验,及此则是串歌舞,甚至大胆采用逆性别处理。可爱唱辞:会哭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心脏是个水泵;小小不幸是过眼云烟;女孩裙下风景让男孩一生虚度。空气水母+1。PS:女主阿泽玛来自乡村星期天。
      • 夏薇依影展@上海影城4厅 雷乃执导 轻快诙谐小可爱 正常女性拜编剧夏薇依所塑 白日梦骑士可人 聚会水母影亦迷人 je suis malade... 一起 人人忍俊不能 XD 像我这样前一日熬了通宵的 都乐呵呵无睡点看完 ps. 可惜字幕糟糕+放映室喧哗=偶尔出戏
      • 谎言。动不动就唱起歌来很新白娘子啦,尤其是歌声和演员是两个性别的时候o(╯□╰)o “别哭了我的小狼”啊哈哈哈这歌太……了谁也给我唱唱嘛。不断浮现的水母画面的意味是?她姐在乔迁派对上穿的那件裙子很美~
      • 女强人唱:Hold住,不愿做奴隶的女人们。女博士曰:原来我是抑郁症,什么?你也是?都四年了?抱抱。而男人们……
      • 神一样的阿伦·雷乃,总是那么难得地有创意。歌曲代替对白和人物内心活动(具体分析起来很是好玩的),可以比较一下德米的“香颂电影”,但同时又有明确的大众文化的情感结构的解析路径。这部影片情节剧的手法略有点重。
      • 故事还是中产阶级那点事,有趣的是对音乐的运用。
      • 因为马上有AgnèsJAOUI电影展,所以找出这部来看。音乐太强大了,不过如果不是熟稔法国香颂的恐怕感觉就会大打折扣。剧情平平,实在是很生活化的琐碎事情,带点诙谐。就像串起了一颗颗怀旧珍珠的链子,本身平淡无奇,却也平添了几分宝气。
      • #Agnes Jaoui影展# Alain Resnais的音乐片还是很不一样的:香颂不是由演员演绎,而是原装正版的,甚至不分男女,只考虑情境——它们通常展示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而非叙事性的,因此这些香颂类似于内置于电影里的评论音轨,一方面对于当下的戏剧情境有间离的效果,另一方面却因为香颂的引用有了历史感。
      • 恕我还是太年轻了。。我以为,这个题材显然不是要引起观众思考的,那么,演员又不好看,痕迹也不掩饰,还每隔两分钟假唱一段提醒观众出戏,正常人都没办法参与认同吧。。。。如果是某种意义上的法国版大话西游,好像,幽默点被文化隔阂掉了。。。。。。
      • 哦,角落里黯然神伤地吃着柠檬蛋挞的安德烈·杜索里埃真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谁是你街角的娜塔曼姑娘?❤
      • 太棒了!雷奈用“双簧”手法来表达人物心理独白,除了达到一种奇妙的效果(有时是喜剧效果)以外,还解决了吟唱与表演不可兼得的问题,暖屋派对上的转场也格外出彩。今年看到的第一部绝对五星电影!
      • 老歌,歌词不变,写出剧。人人心里都有支歌,与现实的境遇贴切,说着唱起,点睛。那水母,是某种漂浮的,虚无吗。
      • 与好莱坞歌舞类型不同,阿伦.雷乃在《法国香颂》中完全使用了另一套电影语言体系进行表述。他对视听对位的精确处理,对剪辑节奏的把握,与早期左岸派实践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从而真正践行了那句表述作者电影的经典语录: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电影资料馆】
      • 阿仑雷乃把电影语言的创新做到了新的境界,用影像与声音的结合,使内容脱离文学。这样的手法是超越时代的,同样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地域局限。那些美丽贴切的老歌在多年以后、在外国人眼里除了歌词的意思其他的信息很难接收到了。另外,歌曲很容易让人出戏,也许要的就是这样的喜剧效果。
      • 【私人影记】【阿伦·雷乃作品全集26】Alain总是有着惊人的创意,他总敢挑战电影的另一种可能。这回,他根据人物当时心境,精心挑选歌曲来代替对白,演员又根据歌曲表演,或细腻或奔放或欢乐或痛苦的传情达意,奇妙的音画对位!怀念那个时代的经典法语老歌。
      • 第一次见到这种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形式,有点意思,故事也不错,有点嚼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可惜我还不能吃透。再过个三五年或十年,闲来也可以再看看。
      • Resnais真是非常有意思,形式上总是锐意创新。看完之后回头一看,原来都在片子开始时候那个冯·舒尔茨的故事里了。也许电影就是这样点到即止的好。
      • 难以想象老爷子捣鼓出来的musical?竟如此欢乐!原声必须收!谁说这比划着像新白娘子来着!女声男人or相反的设置妙哉~不过剧情实在普通了些,长得有些像不那么马脸的范尼的sweet Marc肿么最后就成真小人ORZ PS.白色羽绒服男子,good luck with ur date~
      • 小西天观影留念。有趣的片,人物的内心由各式香颂句子带出,仿佛听到了简铂金的歌。最后的聚会让人想起马里昂巴德,如果你是水母,暴露在人群中是危险的,还好,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是脆弱的水母。
      • 顯然比起歌唱,歌唱被打斷一事才是全片真正渴求的戲劇效果,否則也不用讓現實時間與歌唱時間同步同軌了(對多數歌舞片而言,同軌是近乎無謂的設置)。問題是,這種效果是一套有效的敘事,還是一種實驗性?當劇本完全能抽離歌(心)聲此一事實擺在眼前,不管前者後者,我都感受不到樂趣。
    • 豆瓣 8.1 IMDB 7.5 CD2集
      E la nave va
      1983
      战争片
      意大利

      船续前行

      E la nave v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费里尼化身热心记者,为观众介绍一艘船上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其中犹有些锐利的人性观察,暴露了艺术家伪善的面孔。
      • 无边的漫游~说不清为什么,片尾那个老人对着镜头招手的画面老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知道自己是个局外人还是游荡于其中
      • 三星半。看了前半部,还以为是泰坦尼克号上的甜蜜的生活,费费也依然调皮地以默片手法开场,以戏中戏收尾,以记者和犀牛的奇幻漂流终结,但仍然挡不住那主旋律式的狗血升华。费费,这种真善美的东西不是你的作派!
      • 这部电影真是奇妙到无法形容,太不可思议了,癫狂又带着愁绪。一睹皮娜真颜!原来泰坦尼克号和“恋爱的犀牛”都是这里来的!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