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一贯害人道 (1952)

    最近更新: HD国语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1 (下)高清正片
      海囚
      1981
      剧情片
      中国大陆

      海囚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外景很多,群众演员很多,还穿插了武打——基本按照大片的配置,导演很用心了。失败在于表演,完全是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过于夸张。中国式表演的一个陋习,莫名其妙地大笑,本片中的洋人角色都会。
      • 记住一个词,猪仔
      • 我竟然看过
      • 现在拍不出来这种血性电影了。国人被卖猪仔,得罪洋鬼子,空中吊到头皮撕裂,被扔进大海这种情节,跪舔族不会认的,影审也通不过,太暴力血腥。
      • 好片子
      • 就为了这句话记录一下:我们十二个弟兄,每人花了二十块大洋来的!!!叶承祖啊叶承祖
      • 前半段两大姓氏之间的械斗才是看点。
      •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yMTc0MDA5Ng==.html?spm=a2h1n.8261147.0.0&s=cc0ab0ec962411de83b1
      • 在80年代初的国内电影里绝对是大片了,题材很好,很奇怪这么多年来,竟然无人重拍。
      • 抓猪仔把自己儿子和族人抓紧去了,如果是放到现在,可能会有喜剧效果。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中,华侨和外国人形象是物化的,这部电影中民族主义的渲染,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刚刚接受外来文化的80年代对于自我的保护、对于外面世界的谨慎。
      • 故事精彩激烈
      • 除了镜头比较活,其余人物塑造、情节编排无甚建树;只有侯冠群、隋永清二角颇为出彩。项堃老师又一戏路。
      • 片子本身放在80年代范围内还是可以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肆无忌惮地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掠夺。尽管世界上贩卖黑奴的活动已逐步衰退,但是贩卖华工这一罪恶行径,却在中国东南沿海兴盛起来。英国驻厦门的领事查理士,接到威廉爵士的一封密信,要他从中国运送500名华工到澳洲去开掘金矿”。
      • 看《北京人在纽约》,想起这个。其实都是“洋插队”嘛!
      • 抓猪仔把自己孩子抓进去了,报应。
      • 7-/10
      • 很有感触,弱则受欺,唯有变强
      • 很多年前看的了……
      • 真心不好看,小时候就不喜欢。武打居然用快镜头,唉。
      • 矮大紧推荐之一
    • 豆瓣 6.7 IMDB 5.8 第36集
      西安事变
      1981
      战争片
      中国大陆

      西安事变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平平过淡如水,合格的历史故事普及。
      • 开场奇葩的旁白着实把我雷得里焦外嫩。。某些伟人的现身台词也让我忍俊不禁。。毛主席的口音真的是个性十足。。我亲爱的周总理,您胡子短点会比较帅气。。这片子如果在现在拍,投资肯定会是笔大数目。。关于人死去、殴斗、痛哭等表演可以当做本片的笑点。。叙事太平淡,剧本太倾向于纯粹交代历史事件?
      •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访谈时,有人问:大陆拍摄的电影《西安事变》说:蒋介石下手谕,令你对日本侵略不抵抗。究竟有没有这道手谕呢?张学良答:是我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汉卿糊涂,自坏长城”
    • 豆瓣 5.4 IMDB 3.8 正片
      上饶集中营
      1951
      战争片
      中国大陆

      上饶集中营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电影也算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只不过感觉黑的太明显了点,看着虽然很有历史感,但是却没有一点讲事实的感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民党军官向新四军介绍法西斯主义的那一段
      • 偏刻板说教,人物多脸谱化。 从后世看,两方手段方法有很多相似,但理论基础和组织宣传能力差异悬殊导致了成败。
      • 正反两面的对立和歪曲改动,对人物塑造依旧是老毛病,愚蠢刻板。
      • 完成得很不高级,对于“敌方”的脸谱化丑化可以说非常极端。主创恐怕不明白一个道理:对手越强大,才越能反衬自己的强大。
      • 只是好奇当初少马为何爱看这部电影。原来他在回忆自己悲苦屈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啊。我在想象,女友提前退场,少马一个人看着虐人的情节,想到自己,肯定眼泪哗哗的。散场后去找女友,会不会说些回顾往昔的悲戚之语啊。。。
      • 历史局限性太明显,现在看这片,除了荒诞还是荒诞,让人哭笑不得。
      • 剧情后面跳的太快,前面又没有铺垫好,以为单纯是受刑纪录片,演员脸谱化和背台词现象还是严重。后来才知道,上饶集中营和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是三大集中营
      • 应该是配合当时的形式,为了宣传而拍摄的。80年代看的时候还可以,现在就较差了
      • 作为一个上饶人叫我情何以堪
      • 在这部电影面前,鬼子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本就不值一提......
      • 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 正反两面的对立和歪曲改动,对人物塑造依旧是老毛病,愚蠢刻板。
      • 大学宿舍里我看的时候舍友疑惑地问我在看什么。
      • 那个年代的电影,拍摄表演都很不成熟。
      • 人多,节奏慢,没主次,表演痕迹重
      • 前面一个个说“荒诞”的好像自己亲历过那段历史一样,人家编剧自己在上饶关过一年多,谁更了解真相?
      • 荒诞……
      • 三大集中营之一,还有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
      • 狂热的邪教徒……
    • 豆瓣 8.3 IMDB 7.2 正片
      あゝ野麦峠
      1979
      剧情片
      日本

      啊!野麦岭

      あゝ野麦峠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山本萨夫,一个站在左边的日本导演。这部电影如果时代变化的细节能更加明显就好了,前后毕竟有五年,人怎么会只有长长胡子变变发型这种小变化。非常喜欢缫丝房部分的拍摄,平移的镜头,满是热气的环境。以及女主也太像周韵和苍井空合体了吧。
      • 山本萨夫和今井正,日本左翼电影导演两大天王吧算是,作为一部充满了对比和揭露的工人电影,本片的走向并不难猜测,无非是展示悲凉的遭遇罢了,但是山本萨夫作为导演,功力是很扎实的,两个半小时下来几乎没有冷场,大竹忍塑造的充满魔性有点母性泛滥的角色满满的东方女性美啊
      • 这两段悲伤的死亡影像与欢乐之景相互穿插交错,形成一种悲恸而强烈的对比。白发老婆婆在年轻的阿风的尸体前喃喃自语,哥哥在一边高声呼喊“阿风”的灵魂。死在野麦岭的阿风的魂魄像一道神奇的符咒,所有缫丝女工跪在工厂门口,对着野麦岭的方向跪下来,双手合十哭泣,呜咽声四起,百草凄凄。
      • 山本萨夫虽然共产主旋律,但确实气势浩大!
    • 豆瓣 7.3 HD高清
      不夜城
      1957
      剧情片
      中国大陆

      不夜城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商战、股票细节满满,感觉像是出自懂行人之手,比现在所谓商战片科学多了,像是部家族企业的史诗。只是后半部分显然是要拍新政权的马屁。总的来说一部新政权电影,居然没有把资本家脸谱化,居然拍得像个人一样、有人的纠结、爱憎、自尊和无奈,而新政权首领也是宏大而关怀的。但这显然不像新政权希望得那样坚决—资本家怎么能算人呢,铲除的力度不够坚决,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后来导演果然遭了批斗。另外,我本来是在网上找金城武的《不夜城》,不知道为什么出来的是这部电影,也就误打误撞地看了下去。。。
      • 第一次看这种充满意识形态指导的电影,很新鲜的一种电影形态,也是新中国一种特色的艺术形态。带有浓厚话剧色彩的老电影。看它的时候更多想到了是它背后的大时代,以及我们现处的时代反衬。
      • 四幕剧,一二幕之间过渡不甚明晰,第二幕在四十年代电影中很常见,算不得出彩,三四幕就难能可贵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述精准,同时居然还能清晰合理地细致刻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居然没有在建国之后开始胡言乱语唱赞歌,十七年电影里这部真是难能可贵。色彩修复得很好,声音真坑爹
      • 中影史:影片反映了资本家张伯韩改造自身、改造企业的故事。该片自创作初期就经历了许多波折,当年作家柯灵受命写作一部反映私营工商业改造的电影,仅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这部名叫《不夜城》的电影剧本就问世了,但影片还没有最后完成,就被封存,并受到了严厉批判,柯灵本人也遭到迫害。
      • 三反五反、基本守法、社会发展,人群分化,阶层固化!
      • 时代性真强。台词有充分的“XXX继续,XXX倒置”之感。最后一段热烈庆祝上海全部公私合营走进社会主义的镜头之后转到一个万国建筑群加黄浦江的镜头,如今万国建筑群已经全部是外资投行银行了。。。
      • 现在也许能以较为超脱视角来看待这类电影了,戏里戏外和电影本身皆有历史价值,一家纺织厂浓缩了一段时期的经济史,展现民族工业性质变迁,愚园路老洋房,外滩当年实景的珍贵记录;可以体会到影片背后暗含的辛酸,舍不得轻看了本片
      • 我就是觉得这个彩色版的颜色像《青空娘》 = =
      • 共产党来了,能吃到大闸蟹了!
      • 片子前面的大部分其实还不错,就是最后为了意识形态任务来了个狗尾续貂的结局。结尾的热闹合家团圆的场面让人觉得仿佛是一部港式贺岁片的老套结局。公私合营结局正好表现无产阶级的“宽大”,无奈本片正是完成于社会主义公有化改造后的次年,难免有历史局限,要是拍到文革资本家的悲惨就大不一样了。
      • 从1935到1957 跨越20多年的历史变革全部包纳 1956年双百方针后十七年电影到第二个发展时期 在第一时期满是歌颂工农兵题材基础上 有了全新尝试 第一次正面表现资产阶级生活 但在整体上电影还是以服务意识形态为主 终于看到了彩色的上海不夜城。
      • 似乎没看过这时期这题材的片子,简直都找不到参照物~政宣色彩太浓的台词如今看来让人发笑,好在表演、情节还是能压住场的,据说好片还是成了大毒草。。。
      • 以当年的眼光来看,它还是一部烂片。
      • 7.5,还挺不错的,17年时期非常少的主角非正面而是灰色人物,资本家的两面性表现得相当不错,虽然是政宣电影,但丰富的生活细节和时代特性还是体现了主创的用心程度,算是汤晓丹被低估的名作
      • 人物完全不行.上海也是虛的.結尾大亮,超級后現代.
      • 60年后国内的经济题材的影视剧未必都做得这么妥帖,非常明晰的写了几处大的转变,也将人物的转变和背景结合的不错,是主旋律但更是一种精神主题上的主旋律,而是非某种倡导做出来的人造人。以前的剧本写得真朴实,好坏不说,但那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甚是可爱。
      • 如果能在1952年前半部分就结束,我会更喜欢这个故事
      • 50年代的电影我都蛮喜欢的,那个时候中国刚刚解放,政治斗争还不严重,一切都可以从宽,一切都要希望,最重要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追求让每个人都充满理想。那个年代真是一个可爱的年代。我想,这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更是有扎实的现实意义在里面的。孙道临的演绎真是太老道了,从一开始于抗战中不妥协,到后来的资本家面孔,再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反思,这三种面孔需要演技转化,孙道临拿捏到位。尤其是最后的转变,女儿的离开和教育,工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伤,国家的宽宏大量,剧本层层递进,让孙道临的心理转变过程彻底呈现出来,当他做出公私合营的举措时已经不突兀了。电影拍的用心,编剧功底深厚,最重要的是孙道临演的真是叫绝。那个可爱的年代,有一群可爱的人民,值得中国人永记。
      • 技巧纯熟,细节丰富,虽然看到后面越来越倒胃口。两个阶级都各有粉饰和虚假
      • 前面节奏掌握的有点差,妆容颇神奇,场景精致。最后女儿在牛鬼蛇神广场找到带着面具的父母全家,一家三口相认后,女儿和戴上面具的父母望着一如许多年前不夜城的上海的结尾简直超展开,瞬间翻了前面各种纰漏。
    • 豆瓣 6.4 IMDB 6.8 HD国语
      元帅之死
      1980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元帅之死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现在提那段历史的电影好少
      • 儿时看过的电影
      • 看来杯子接雨水这个镜头让大家印象都很深刻!
      • 在那个扭曲的年代,一个元帅都能被迫害致死。所以我们很庆幸能够生活在新的时代。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