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嘲笑和轻视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即使衣衫褴褛,但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是在生活中打拼和迸发能量的个体。而你只是平庸的你,没有故事却装得很体面的人。[B] |
|
老太太说,我们过了22个中秋了。又说,你来摸摸我的脸,我还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老爷子笑说,你那时80几斤,现在是130多。老太太也笑。看不见却摸得着的爱情,像研开的一张新币,或者颤巍巍接过的馒头与酒,能叫心花开得比笑容还要灿烂。其实这如生活般的电影,有很多时候,叫人说着说着就要眼眶一热,可沟渠里仰望星空的人,还是能够用微弱的光,承担起“生活万岁”的命题。彼此说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说得生动了,自己都笑自己。笑完了,高楼与荒山,大路与小摊,还去。 |
|
这样的纪录片能进院线,还是值得看的,摄影的机位安排得不错,声音做得很饱满,几组人物里,喜欢在拉萨蹬三轮车的河南大爷,街头卖唱互相搀扶的盲人夫妇,武汉开出租车带孩子的母亲,广州大排档卖唱、卖炒螺的兰花指大叔,西北村庄里一边务农一边教书的教师……蝼蚁有蝼蚁的幸福,大象有大象的烦恼,每个人都该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不去盲目攀比,不自怨自艾,不妄自菲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在幸与不幸的日常里发现微茫的幸福! |
|
是的,你们都看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然后呢,走出影院,又被生活打回原形。 |
|
捕捉到了许多个是枝裕和所说的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年轻时苦点不算苦,老了苦才是真的苦。”最喜欢盲眼夫妇和武汉女司机,莫西子诗的配乐真好。 |
|
丧而不颓,苦而不怨,言不尽意但是力量十足。人生总有顺逆流,从来得失我睇透。年度十佳纪录片。 |
|
我俩连酒杯都碰不到一块,我却知道你流泪。我这颗心都快要被换掉,却承诺你一定会回来。凝视孤独的森林,把飞蛾放出去扑火;路过不同的夜景,分海苔来交换爱意。吹破诅咒的气球,扛起锈蚀的单车,为爱情流光了泪,为亲情还掉了债。在故宫里劈叉,在布宫前吆喝,在坟头念情书,在高塔上攀爬,生活万岁。 |
|
主题大概是穷人过得特别惨但他们还在努力活着所以活着真好!我不如刷快手 |
|
有几个人物真的很惨,但真的没有打动到我。我看到作者拍了很多素材,但我看到的也仅仅是素材而已。我看到许多生活的碎片,却无法走进人物内心,就像每天在大街上遇到的一个个人,他们在卖艺、在工作、在失恋中痛苦、在为生活奔忙,他们互相搀扶、互相爱着,仅此而已。作者为什么不再走近一点,再停留得久一点,再陷进去深一点呢?如此疏离的表达真的很难说出那句“生活万岁”。生活是狗屎,让爱无处安放。 |
|
3星半。素材都挺精彩的,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人生。技术也好,不愧是专业团队。印象最深的是守林员和乡村教师两部分,应该是跟拍了挺长时间。有些线索则不深入,显然是没拍够时长。最后靠字幕跳出来做总结,余味略薄。 |
|
11.25世纪汇嘉禾影城,记录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过程中充满艰辛与坎坷,但片中人物都在默默坚守着,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看完都哭了,满分 |
|
“任我多坚强,都替代不了你” 纪录片选取15个身边故事拍摄,每一个片段都抓的准,直戳人心:带女儿开出租车的女司机,干杯都碰不到杯子的卖唱盲人夫妇,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女士,在拉萨踩了十多年蹦蹦车的老爷…后半部分几乎控制不住泪腺。《绿岛小夜曲》《在水一方》以及崔健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都很好,赞最后睁开眼的一幕…“你比任何人都幸福” |
|
生活的破碎之处,是我们穷其一生,都在缝缝补补。生活的迷人之处,是我们无处安放,又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
|
说实话,有些失望。有太多镜头是没必要的,可以删掉的。电影的主旨是想通过呈现生活的苦,让人们感受到生活里的光,但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更多是生活的无聊。BGM强行煽情,很多时候所谓的苦,只是你觉得他苦。唯一打动我的,只有盲人夫妇的故事。能感受他们生而为人的艰难,却也能看到他们活着的乐观和坚韧,这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
|
一部能把人看哭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我不知道。但是一部把我看哭的电影,于己而言,那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影片人物的生活或许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但这些人物却又与我们比邻而居。生活就是如此,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高枕无忧,更让人难过的是,大部分苦的生活都没有尽头,无力改变,只能默然接受命运。生活苦啊,苦啊。但也只能坚强的坚持过下去。 |
|
最后10分钟一直在流泪,止不住,那种在残酷现实中寻找到的温暖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一段段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生拼凑出的是活着最美丽的样子,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到结尾的时候在内心燃起一股如此强烈的暖流了,强推! |
|
从《极地》《舌尖上的中国》合作过来的两位导演为国内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新的探讨对象,叫真实电影也好,叫非虚构影像也罢,它提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直接电影流派的纪录视角,去展现一个中国中底层的横截面。与《浮生一日》出发点类似,摄制团队兵分几路走南闯北,据说跟拍了40组人物,最终筛选出14组。在素材量如此庞大的前提下,主创并未隐藏他们的干涉痕迹,但也未对被拍对象原本的生活样貌进行修饰,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辛酸,尤其那颗跳动的心脏,会对普通观众形成视觉刺激,迫使你看到平时可能不愿意直视的东西。当然,就像电影的名字一样,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生命再苦,心里也要有光,看完还是温暖的。 |
|
生活真丑,活着很美。 |
|
草莓电影节。大象点映。Hello LIfe,不是生活万岁,是活着万岁,是hell o life。 |
|
跳出来看是生活万岁,有棱有角,丰富多彩,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维度;但是身在里面的时候却常常想说一句,去你妈的,这日子老子不想过了。 |
|
丝毫没有电影的质感,浮光掠影式的观察和记录,上院线真的勉强。那个老爷爷站在墓前的朗诵,那个老头在酒桌上的疯话,让我对这个摄像机的诚意充满怀疑,真假。十几组人,每组人拍三个月,就能喊出生活万岁了?那你之前那么多年白过了。去看纪录片《四个春天》吧,那才是真正的生活,那才是真实的电影。 |
|
像一把刀子插进生活的残片,带出了各色人生。有悲哀有愤懑,有委屈有辛酸,有无奈但又有希冀。而那对盲人夫妇,带着全片少有的光茫与笑容。努力不被压垮不被消解,生活万岁! |
|
这片子,若是不放在电影院,就搁电视台放放,或者不挂在2018年之“纪录片”也来掺合抢票房,性质都不会那么糟糕恶劣。现在丢电影院的很多所谓纪录片,根本不配称为纪录片,更不是娄烨在金马说的(「如果你去拍这段时间的纪录片,你会发现比剧情还要剧情,因为它太戏剧性了,这就是实际的现实」),一味用BGM煽情,让盲人流泪、丢一个女娃娃在后座哇哇叫、抢拍老头高海拔踩三轮——他们不会告诉你原因,因为“生活你好”。不会给你答案,因为“生活万岁”。无谓的城市空镜头包装之下,对中国社会现实强行粉饰涂抹,迎合着每天勇敢活下去,看望祖国大地,一天阅尽苍生之类的无谓自我感动。原地爆炸可以吗? |
|
這才是人類可愛之處 |
|
在今晚之前,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相信还有一部电影会让我从头哭到尾。我边哭边在心里骂自己:你凭什么哭啊?看过那么多电影,为什么就不能理性一点。你认识他们吗?你连他们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看过电影,也从来没有好好生活过。
如果你认为《生活万岁》讲的是“众生皆苦”,那我觉得你把它想简单了。这部片就是生活本身,甚至不用加上“万岁”为生活摇旗呐喊。它向我展现了群像式纪录片的可能,精选的素材的诚挚自成一种结构力,把看似散漫的编织思路予以收束。我从第五第六个镜头开始就被征服了,因为导演没有任何同情或怜悯,用居高临下的知识分子的视角去审视这群生活,他实践的是贾樟柯说的“生命的尊严在人海里面”。他们的表情、动作、迎向生活的姿态,都给予我勇气和力量。我的眼泪更像是对自己的鞭挞。 |
|
11.25深圳大象点映。真实记录平凡人的生活,从进场就开始哭到最后,不是因为剧中人的生活有多惨,而是因为他们在对抗艰难生活时体现出了无比质朴的生活哲学,蕴含了巨大的能量。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困顿但努力,一种不自知的执着和热情。导演在片后访谈里说,生活的困境无处不在,但是你要去发现那一点点的光,然后跟随它、珍视它。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我很喜欢的作家马拉默德,这样的作家/导演有着在琐碎中发现珍宝的能力。片中跟拍了14个普通人的生活,让人感动的角色和瞬间有太多,尤其是盲人夫妇那段太经典了,我甚至觉得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这么棒的人物,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也演不出那种触动人心的情绪状态,所有的文艺创作者说到底都是在尽全力模仿生活啊。 |
|
国产纪录片的摄影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电影质感了,本片的镜头语言、剪辑、蒙太奇手法都是故事片式的,却并不高明,摆拍的痕迹太重,对众多拍摄对象生活碎片式的叙述和重复且刻意的音乐反而削弱了原本饱满的感情。有些人的故事线本身很完整丰满,而剩下的人物在这种形式下就沦为表达主题的工具。好在这些平凡人的艰辛生活足够打动人,这是真实生活本身的力量。 |
|
蛮差的,适合自诩文青的男男女女开闪光灯摄屏9张,在等海底捞的途中编辑一段400字朋友圈自我感动演讲。影片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卖弄衰老和贫穷,没有原因也没有结局,没有控诉也没有反思,能比这种影像本身更恶心的只有时不时响起来的煽情配乐。。。 |
|
缺点很多,但昨天我真的太压抑了,这部纪录片成了情绪的宣泄口,从头哭到尾... |
|
中国版《浮生一日》,但比《浮生一日》更细节化、更温情;全片为冷色调,没有一天晴,但每个人物都自带阳光;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不同职业、身份的平凡人们都在自己的命运里挣扎着,为生活尽力,纵使生活有万般无奈,我们依然要大喊:生活万岁;盲人夫妇是最大的泪点,看着他们用心生活的样子,我们这些健全人又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呢。“人间不值得”的丧文化风靡当下时,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电影,这才是生活的真谛。“你比每个人都幸福”“谢谢你,让我看到生活中的光” |
|
谁的生活能禁得起如此拍呢 |
|
不是纪录片,摆拍事实,沽名钓誉 |
|
它的缺点是拼合式呈现,迫使观众跟随切换,然而还得时刻判断“是否已经切换了场景”。它的优点是某些片段实实在在打动人心,例如山区小学教师为学生铺上学路,拉萨老伯人力三轮车穿梭马路,还有两位盲人夫妇的中秋夜饭等。假如,影片能有选择性聚焦少部分人物就更好了,总评3.5星。 |
|
很CCAV很广告,我看哭了不代表这是好电影哇 | 一星给绿岛小夜曲…今早不想下床的时候听到邻居家的绿岛神奇飘来下午就看了这个大烂片 啊生活!/LuOne |
|
喜欢拉萨蹬三轮车的河南大爷、互相搀扶的盲人卖唱夫妇、武汉带孩子开出租车的母亲、广州大排档卖唱的炒螺大叔、喜欢研究传统文化文字,谦和乐观的北京小康、西北村庄里坚守基层教育的老师…不需要用悲悯的眼光看他们,他们都有各自生活中的支撑,只要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在平常的细节里看得到继续活下去的微光,就足够了。PS:广州炒螺大叔唱的《顺流逆流》真动人。 |
|
泪点低到爆。从凝固到流动到天地间渺小一粒,要对得起重新跳动起来的心脏。看到对“摆拍”和拍摄时长与深度的质疑:谈烂了的所谓“真实”其实也包括镜头前那有意无意的表演痕迹;而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延展广度与深度,都凝结在“此刻”这一点上,生活二字便存在于其中。 |
|
生活总是一地鸡毛,但是活着就好。 |
|
怎么惨怎么拍生活怎么丑怎么拍,弱化一个群体是创作者的傲慢和自以为是,不是还原真实。生气。 |
|
15位普通人,14段故事,他们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身份和生活方式,亦有各自不同的苦与乐,数段故事相互交叉,所谓贫穷的现状或是艰难的处境,以及当下的坎坷,都未能掩盖住他们自身的光芒和走下去的坚定生活态度。影像中的他们虽是人海中平凡的一位,却因各自不凡的故事而在影像中生辉,正所谓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生活万岁》中无论人物还是生活素材的选择,都有很强的故事性,真实有力,令人动容。 |
|
有些细节很触动人,比如带着孩子开出租的女人,去买电子琴的盲人夫妇。可能我喜欢深度的挖掘多于扫射式的叙事吧,总觉得导演一直在努力告诉我:你看,大家过的都不容易。 |
|
有几个故事挺好的,但整体上加上片尾的字,就略显做作。碰杯都碰不到一起的那对视障夫妇,还有广州街头卖唱的明哥,都很动人。 |
|
全片最好看的,大概是片名四个字出现在片头的那几秒 |
|
有点丧的记录片,现实生活的残酷与艰难,一览无遗。带着女儿开出租的妈妈司机,相依为命的盲人卖唱夫妻,让人很感动。虽然剪辑有些碎,十几个生老病死的故事穿插着进行。但并不影响代入感,看完令人唏嘘不已。可惜有些流于故事表面,没有进行深挖。缺了深层次的反思,尺度能在大一些就好了。3星半 |
|
和浮生一日差太多了 导演的主观太强 |
|
一些人物和故事特别有趣,于是特别遗憾被剪得这么支离破碎。。刚进入一个故事就被切到另一个,也经常没头没尾,虽说本来就是生活碎片,我还是想知道那个可爱的快递小哥费劲捞那些共享单车是为了啥。。地域也碎,要很费劲揣测哪个故事对应哪个地方。。镜头也碎,尤其开头,动不动唰切到导演认为可以表现主题的某个物体的特写,然后又唰切到正常距离晃镜头。。结尾字幕还有一屏来路不明的鸡汤。。希望热衷表现 common people 的导演们不要再那么感动于自己对common people的关注了。。当然电影里有趣可爱人物的浓度远高于日常生活,这点还是要感谢他们的,也还是可以看一下的。。 |
|
太散 |
|
3.3星。这片子拍坏了导演要负主要责任。1.素材选的很好,甚至是非常好,虽然人物众多,但绝不会让人混淆,剪辑并不是大问题。2.出问题的是电影的定位,导演为了突出作品的美感,选了很多戏剧性的对白和镜头,但,纪录片最大的美感其实是“真”,导演过于自恋和自以为是,能明显感觉到导演干预被拍摄者的现象,让这部纪录片摆拍和表演的痕迹过重,失恋女那段堪称灾难,特别像一个大四学生的表演课作业。3.印象深刻的人物:唱徐小凤的炒螺明、唱邓丽君的连干杯都碰不到一块儿的盲人夫妇(这段很好哭)、卖油墩子替女儿还债的上海大娘。4.十几组人物对于90分钟的纪录片来说有点多,如果砍一半,导演离被拍摄人远一点,这片子会更打动人心。 |
|
导的痕迹过重,有的地方过度煽情了 |
|
给里面的人物多一颗星吧 主创想拍的人物太多了 所以剪的非常细碎 也许就是生活本身的样子吧 但看起来都不太像纪录片了 而且很多场景非常刻意 看起来有引导和干预的痕迹 不过真的被里面的人物打动了 单车猎手小哥 扮小丑的小哥 卖唱的爸爸和盲人夫妻 醉酒的女孩 离异的出租车司机 孤独的护林员 甚至是故宫里神神叨叨的讲解员 每一个人都很让人喜欢呀 |
|
友邻评价颇高,看后大失所望。影片定位很奇怪,说是像《浮生一日》那样生动的众生相吧,剪辑却一塌糊涂不知所云,毫无生活的灵动气息;说是沉重的人物纪实吧,还因拍摄对象众多而极为松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无几。盲老头老太等几段还是动人的,但整体有佳句无佳章,像从十多个人物纪录片剪出的预告合集,也像是十多段素材的生硬拼凑。煽情配乐滥用,以至于音乐一起我就忍不住开始冷笑。两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