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念揭晓之前是五星,那段性爱戏简直了。可惜最后一段讲得太明白太圆,瞬间俗套得索然无味,属于新导演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
|
闭路电视的镜头向下窥视,而现实中人的视角向上瞻仰,很有趣的对比... |
|
a perfect film…… |
|
阿诺德的风格很切合当今欧洲艺术电影的主流:兼具纪实与象征性,红色之路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介入”问题。窥探的摄像头与个人隐私,被他人破坏的生活和沟通的困难。 |
|
独特的复仇方式 |
|
又失望了。复仇这个点没选好 |
|
耐心看。 |
|
有腔调,但是无用的废戏也有点多 |
|
非常好,长片处女作就保持着极其的冷静。红色之路,复仇之路。结局的谅解俗了吧,哈哈 |
|
人间不乏希望,在哪里呢,或许在心里 |
|
原声很好听,画面也凄美。 |
|
印象深刻的导演处女作。复仇+宽恕,通过特殊行业从业者冰冷、舒缓、细腻地表现。 |
|
Andrea Arnold的第一部长片 处女作和之后的鱼缸以及呼啸山庄相比 收敛很多 还没有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没有标志性的全程手摇摄影 规矩还带有学院风 但是故事的切入点已然够犀利 意外的治愈之作 |
|
学着在仇恨中原谅。 |
|
摄影很让人惊叹 |
|
我觉得相当经典的片子。 |
|
20/3/2007 7:15pm UA Times Square |
|
Jackie一直是模糊的,有时候是镜头里焦点的丢失,有时候是被她的头发遮住了面孔,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隐藏着自己的无声观察者,直到最后她放下了牵挂回归到了生活。所有的细微情节都是紧密相关并且奏效的。如果只停在复仇报警,母爱力量已足够,但因为从监控里看到Clyde女儿来找他并决定撤诉后,力量竟然还能再翻倍。 |
|
冷静的拍摄手法 |
|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
|
结局走向了光明,若隐若现的神秘感消失了,这是最大的遗憾。情感化的监视摄像头,比较有趣。 |
|
59 慢慢悠悠的 配乐很少 到最后才弄清人物关系 |
|
我是真不明白这种,21克也是.... |
|
没有字幕,苏格兰口音实在听不懂。 |
|
大学看的,情节基本忘了。 |
|
灰暗的地层生活,也可以看到美好的生活。救赎的路,还是要自己走 |
|
有点儿达当内兄弟《儿子》的意思吧,再有点DOGME95跟女性意识什么作祟。 |
|
复仇不是拯救自己的方法。。 原来在苏格兰 谢谢是说ta的。。 |
|
一个女人的复仇计划~~~ |
|
艰难而伟大的自我救赎之路 |
|
2007/3/20 times |
|
放下与走出。 |
|
嘎那评审团奖。有点神经质…… |
|
格拉斯哥 |
|
在充斥着仇恨、压抑和愤怒的《红色之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包括女主角在内的所有人都于这座《鱼缸》大小的监狱里成了被监控的动物。因此当她在这个破败而混乱的社区里尝试寻觅某种 “友谊” 时,你大概知道她正尝试依循自身的本能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联。阿诺德这部虚实交织的处女作在形式上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然而 “我是谁” 仍旧是观看与被观看下的核心主体,即“我”是被男性中心社会深度异化的女性,但徘徊在女权主义边缘的本片之所以没有成为一部女权主义电影正是因为作者对于自我、人以及现实世界的清晰认知。寒冬貌似就要过去了,大街上也终于见着了一点点红色。 |
|
女主角变得像是心里一直监视邪恶探头 |
|
没有落入俗套,很好 |
|
Shit happens everyday, that's life, and we'll get over it. |
|
手持摄影拍得自然、娴熟,很美妙,人物扎实、沉静,很熨帖,一颗破碎的心灵,慢慢修复,一个缺爱的灵魂,找到了释怀的出口。安德里亚·阿诺德女性电影的开篇之作。 |
|
好吧...你们都得过BAFTA 男主角帅的咧 我打赌Andrea是颜控 (呼啸山庄是怎么回事?!) |
|
比较闷呢。这种解脱自己的过程很揪心。 |
|
Andrea Arnold电影里总有这样让人难忘的女性。Kate Dickie表演很出色,她所找的希望和释放最终还是在自己身上。故事可以更多铺垫,宽恕和复仇都显突兀,情感却很到位。从监视器窥探人心很好的想法,但施行得一般 |
|
好困。 |
|
Love will tear us apart。雖有亮點,但不如後來。 |
|
shock me!这类影片观影过程是辛苦的,结局是震撼的! |
|
英國人太泥馬淡定鳥....整個敘事抽絲剝繭的過程還是有些刻意.把人壓抑到那個地步,是個出口就鉆出去大口呼吸了.結尾那首歌是我的大愛啊.... |
|
通往宽恕的复仇之路。these shit happend everyday,that's the life. |
|
顆粒 搖動
但缺乏力度 |
|
闷...... |
|
懂得,毫无压力。非常好,狂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