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议个屁啊,就是告诉你约瑟夫因为不能碰玛丽而苦恼、找女人,圣母躺在床上情欲难当,大天使加百列老是背错句子 |
|
戛纳电影节上还有虔诚的基督徒特意自掏腰包打飞机过来,就是为了能够当面往戈达尔脸上扔一披萨。 |
|
对《圣经》的演绎,蛮无聊的。以处女之身拥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女性不该有欲,但要有爱,女性不该有快乐的性体验,但要经历生孩子的痛苦。女人必须要像玛利亚那样高尚是吗?我们都要为实际的宗教教条服务对吗?除去肉欲我们就没有罪了吗?这是宗教的意义吗?这样的宗教难道不是一种对人性的迫害吗?这些问题都隐隐地藏在影片中,非常压抑。而这些所有的压抑在影片后半部分女主在小床上的折叠与静谧景色的几组蒙太奇中释放出来,把要表达的观念用画外音说出,是诗性的。画面很美,节奏沉稳缓慢,富有宗教感。不过,实在太无聊了。 |
|
戈达尔后期故事最完整的作品,有自断双臂之嫌。推荐不喜欢戈达尔的朋友观看。 |
|
刷新了对戈达尔电影的认知,在后期这部作品中,日、月、云、花树一幕幕空镜,不时被打断的悲怆的管弦乐头,戈达尔完美的表达了自然的神性,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绵延的诗意。一牵扯到宗教上帝也是如此的沉重肃穆,圣母感孕的现代版故事(倒也不清楚是不是讽刺),女主与欲望的博弈,人类宇宙起源的奥秘,诸如此类,道也道不清。ps.对女性的刻画无论是从心理还是身体都是无与伦比的 |
|
趴着看了30分钟后,我开始幻想后面能变成《老师不是人》,结果只给了2.5倍的《朱诺》,前一阵看《电影社会主义》,发现疙瘩对自然物象的捕捉常常有拟神企图,也可能就是瞎拍的。 |
|
虽然晓得戈达尔云的是什么,但破碎的剪辑和极其异次元的剧情实在无福消受。配乐很高冷,表演很僵硬(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高冷),如果电影一涉及宗教就这副模样,那这类题材还有前途么?毫无遮掩、三番五次的美女裸露也难掩本片的沉闷。 |
|
或许单只画面和其中的诗意及美感,也使得这部电影能成为戈达尔最“好看”的作品之一。而且,颇不易的,我似乎看懂了剧情。 |
|
同样的题材帕索里尼也拍过,但戈达尔的版本是最离经叛道的吧,借玛丽之口直接控诉上帝。Eva那条线则探讨了人类与世界起源。这个时期的戈达尔似乎很爱用柔和的自然景物空镜头。我看的版本第一部分是疙瘩妻子Miéville拍的短片《玛丽之书》,一个活在音乐与书本世界中的女孩,小玛丽在客厅里看《蔑视》。 |
|
戈达尔拍的宗教被现代解构的片子,嘲讽基督,嘲讽社会,嘲讽宗教
女主怀孕前到怀孕后都是宗教的压迫与限制,宗教要求人纯洁,于是女主不让男主碰她的肉体,宗教说性欲邪恶,却让女性必须延续后代,要恪守教条,说成为母亲是高尚的。妥妥的双标,女性被物化为符号
上帝让玛利亚受苦,让她诞下基督,歌颂她的母性,压制社会的人性
最后女主觉醒,涂上口红,反抗宗教,成为女性
12.4与朋友重刷 |
|
由两个短片组成。第一个看着看着忽然想发出感叹“行啊老戈”,但看评论区才知道哦原来是她老婆拍的……然后第二个他自己拍的就又进入了他那标准的装蛋风格,主题是圣母对突如其来的母性的自我思辨,结果全片各种玉体横陈,360度无死角展现女主身材,活活成了女体大赏……咋说呢,看你的片就代表想你了呗,所以也没虾米可吐槽的噜。另外我一直以为比诺什是被卡拉克斯发掘的,现在才发现她第一个合作的大咖原来是咱戈大爷……他在挖掘女演员这方面确实是流批,不得不服,这片在此方面绝对是天花板哈 |
|
戈达尔电影女主角的选角标准一要美貌,二要青涩,到80年代后再加一条标准:能全裸出镜。圣母玛利亚童贞怀孕产子的故事搬演到现代社会,情节走向照着圣经,台词像猴子敲打字机写的。
穿插的副线是完全无关联的另一组人物,但饰演玛丽和伊娃的两位女演员形象气质过于接近,只有发色长短区分,我一直误以为是同一人的不同扮相,对情节产生困惑。 |
|
86/100 戈达尔的《圣母》。就像七八十年代戈达尔的其他几部片一样,他本人作为男性在其中的存在或化身都很有趣味,在本片他诚实地显露男性面对女性及其所具备的宗教意象的困惑、信仰危机或启示,少见的看到许多自然意象(月、水、花、天空或者是自然光线),好像美丽本身和诗意的神秘性本身都是相通的。 |
|
其实是两个电影,第一部分半个小时的《玛丽亚之书》是戈达尔第三任伴侣安妮-玛丽亚署名的,我也更喜欢这个部分。这个半个小时短片,曾经独立参加过凯撒奖短片竞赛,豆瓣没有词条。查信息,这个短片从院线发行开始,就是和戈达尔第二部分合在一起放映的。那为什么不同时署名两个导演呢?当年柏林电影节放的大概率也是带短片的吧? |
|
又一次证明,戈达尔的片,除去极具个人风格的影像、声音处理,就故事本身来看,真就是极其无聊。好在美美的女主角能留住观众的眼睛。 |
|
看完以后其实搞不清楚是充满冒犯的反讽,还是充满推崇的改编致敬,毕竟导演本身是有前科的(中国姑娘对于本人态度的错误传达)。可惜无论是对宗教致敬还是讽刺的故事,我都不是目标观众。虽然很多时候人被冒犯,可能不完全是解读者和呈现者的锅就是了。戈达尔八十年代的这几部商业片就音乐与对话、影像、以及故事的关系其实是令我感到舒适的。3.5/5 |
|
戈达尔导演。电影通篇运用了很多哲学宗教之类的典故,毫无宗教知识接触的我,自然是看得一脸懵逼,剪辑也是十分随意,有很多对话都没对完就切下一景了。最大的看点就是女主了,米里昂鲁塞尔。这曼妙的胴体,古典乐配着光影洒落在身上,身材真的完美。不过,借圣经典故去拍没有sex就怀孕的电影,并且是圣母玛利亚怀耶稣,确实会让那些保守基督徒炸锅哈哈。 |
|
美丽到极致,女性的身体应是自由的,即便神对此也无权干涉,因为我们还有灵魂。 |
|
8.0/10。①爱篮球有男友的少女玛丽未受精却怀了孕,她因此陷入了各种困境(具体比如被压制的情欲:因为要生的是耶稣,为了生下耶稣她被告知必须保持处女身)。②通过摄影、台词、字幕卡、配乐、剪辑(叙事节奏支离破碎)等影像元素互相之间的「对位」(类似声画对位那样)搭配上清新亮丽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和平淡缓慢的叙事节奏等谱写了一种超越理性的、完全旋律化的肃穆而沉重的诗意(正如文本上庄严的宗教感+女主面对被非自愿受孕剥夺大量自由的严峻困境的抗争)。③有些地方叙事脉络太具体,有些地方(的剪辑/蒙太奇)却又抽象地如同后期戈达尔电影,这种拼凑导致影片“四不像”,一会儿信息过载一会儿无聊不知所云。④(暂不扣分)开头米埃维尔的短片更接近于剧情清晰的电影,影像上与后面疙瘩的不完全相融,导致两者像两部电影。 |
|
奔着朱丽叶看的其实没有多少镜头可能電影里她也叫朱丽叶,但是没有电影名字的玛丽戏份多就几个镜头的为什么叫主演就不得而知了还是这部电影就她出名呀?以圣经的名义拍摄的不性交怀孕的故事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标新立异还是大师年轻时候的所谓『年少轻狂』成就了以后的法国電影的标杆,TMD看不懂
【2020-5-26重新下载高清版本,对照《芳名卡门》一起观看米里昂·鲁塞尔 】 |
|
将生命的出现比喻成蒙眼玩魔方,要135000亿年才能拼对,但是有人在耳边提示的话只需要2分钟。上帝让玛丽怀孕只要2分钟,哈。二人{少女与加百利}一起绑鞋带像是在编织“基因”。宗教神话搬到现代,象征“智慧”的加百利大天使却经常说错台词。镜头时常对准天空,太阳和月亮,还有大海。{《芳名卡门》中戈达尔也很爱大自然}吃苹果的宗教意义。以“圣洁”之名将女性禁锢夺去她们的欲望,沦为生育机器。幸好,最后玛丽抽烟涂口红,应是一种反抗的开始! |
|
另类的男凝,手术台上查膜令人非常不适,不知是否有意为之。女主小床上的肉体挣扎印象深刻,两组情节设置主线身体贞洁进入无性婚姻,副线婚外情终被弃,就很神经。结尾处女主第一次涂口红是否代表她终于打算抛弃处女之身?很少使用巴赫的戈达尔这次搞了个巴赫金曲串烧 |
|
仁科说:我和杨玉环看过同样一个东西,天上的月亮。这时玛丽看向夜空,一轮明月。这时艺术为人类创造了错乱在时空中人世间的奇怪浪漫,诗歌也好;艺术也好;电影也好。 |
|
古典配乐的使用,突然间歇、停顿再进行,切画面,这样子成为模式化的手法后,故事也褪去了手法表象中的不易近人。妻子拍的那部分是单独的短片,应独立看待。戈达尔让少女保持纯洁不沾性,然后控诉上帝使她受苦,而她却又享受这种无性的欢愉,想一想这是不自洽的。男性对女性的利用使鲜明的。PS.你试试像这片子结尾那样让婴儿父母站在一旁看你们演员把自己宝贝放在水里头呛,然后导演不喊卡,你试试这父母会怎么对你。对了,婴儿不过是呛了几口水,戈达尔可不是那种会剥削婴儿的人呢。 |
|
「女性」/「处女」永远在男权社会中是有政治意义的,在戈达尔的语境中,「怀胎」/「怀灵」本身的意义更甚于产子本身(后者反而代表着一种世俗意义上对女性的传统「物化」和「羞辱化」),当然最终还是赋予了希望。 |
|
太哲学化。片中所表现出的宗教思想堪称集异端之大成,戈达尔乐此不疲地用诺斯替派、自然神论、泛灵论等观念去反正统。将感孕神迹置于现代背景以凸显圣母作为女性的社会身份,通过这样的移植,那些《圣经》所忽视的关于情感关系、伦理困惑、性压抑等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被正视的可能。尽管如此,他终究还是肯定了圣母的伟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将圣母的感孕视作和耶稣类似的受难,即使这种伟大建立在女性自我牺牲和男性对女性“不可知”的凝视的基础上。marie调换下字母顺序就是aimer,“向玛丽致敬”其实就是“向爱致敬”。戈达尔强调性和爱的相辅相成,所以他说“上帝是吸血鬼”,但同时他也肯定爱可以脱离性而存在,这种“无性之爱”在以往神学中常被解释为“信爱”,但在戈达尔看来这无关信仰,而是由爱的本质决定的,因为爱是包含一切的无限。 |
|
欣赏不来,好像是耶稣降世和圣母那方面的东西
还好主角颜值还行,勉强看完 |
|
6/10。在阳光和大海以及贝多芬的四重奏的高亢和弦中,戈达尔寻找着一种日常的崇高,他试图用宇宙生命起源和魔方之谜解释玛丽的性事之谜:处女玛丽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是圣经新约的故事再现,她自称未婚而受孕,并在此期间拒绝了男友的一切性冲动,在平行叙事的情节中,夏娃的情人,他是一个相信地球生命由外星人主宰的教授,他们的人物关系让人想起伊甸园,尽管两组情节都发生在一座小城镇里,但两组人唯有的一次连接,是夏娃和情人搭乘玛丽男友驾驶的出租车。戈达尔的网状叙事总是模糊的,难以领悟故事所给予的主题,影片最后也没有交代玛丽怀孕的真正原因,结尾自称孕育了神子的玛丽掏出口红,特写凝视之下浓浓的唇红化为一张血盆大口,这种血盆大口,既饱含着男人性的侵占欲求,也可以视为处女对男人暴力欲望的回敬,使男人恐惧地凝视自己的欲望深渊。 |
|
他是如何做到的?在电影里掀房揭瓦大搞破坏,却落得一尘不染万籁俱寂。几乎是贪婪的、急促的、目不转睛的,然而当所凝视之物的生命力蓬勃到足以包容一切,便不再有任何媚俗的意味。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直觉。 |
|
不是超级玛丽,直接成了非遗,折上哲了都念出来随着气候变化而我决定加密,漂浮误了都放出去还真有你们的而我决定立体,在浴缸里将难以下咽的黑夜回避,在地毯上将难以复原的白天倒计,古灵精怪补胎打气,现身陷阱献身藏匿,守身如玉像是原始资料以又圣了些的名义不说一句谎话而完成一篇风语久经考验才给下批,阴阳离子在遮光的支线调戏在遮肚的主线偷袭,天加家底。 |
|
現代性和神性可以共存嗎。再怎麼玩票寓言的說教就是大於了靈動,一些提問和舞台恰巧都是那些絕美的自然空鏡所不屑的反面。 |
|
还在想前面这段怎么那么正常,原来这部分不是戈达尔拍的呀……;在Marie里有一个aimer;“肉体是什么?看到它也许你只觉得恶心,贫民区的醉鬼、棺材里的死尸,世界充满着肉体,如同柜台前待售的蜡烛,直到你把它带回家,点燃它,才能感到慰藉”;比诺什存在感几乎为零;看完戈达尔的大部分时候我都会更加坚信,电影,是用来感受的,不是用来分析的 |
|
寓意向妻子的玛丽之书致敬,实则毫无关联(臆想的续写)至于是否做作还是强调圣者的平凡,这都取决于观众看待本片的出发点,裸露并非对抗宗教、而是一种精神解放的象征。2q |
|
“灵魂左右肉体,赋予肉体生气,使之尽善尽美,那么肉体是什么?看到它也许你只觉得恶心,贫民区的醉鬼,棺材里的死尸 … 世界充满了肉体,如同柜台前待售的蜡烛,直到你把它带回家,点燃它,才能感到慰藉。”
—— 1 —— 🔴 1985 🔵 法国
【3月【🟢】【➊】】【2021 ▲ 151】【≈ 109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
|
下载下来瞟了几眼,就感觉非常好看,镜头非常美,我心想这个导演可以啊,然后来查一下,结果是戈达尔.... |
|
一头雾水。不过Myriem Roussel真美 |
|
大量空镜、跳剪或胡乱剪,让这故事支离破碎——而《圣经》的本来,不也版本不一、乱七八糟乃至杂糅一气吗?
玛利亚处女身感孕而生(我佛也是妈妈腋下生的;姜塬履巨人迹而生商人……)——东西方在“偷情”与“野合”这种事上,都是压抑到神圣的很!
而“厌女”(恐女)与崇母的矛盾心理(或集体意识或无意识)又都埋下“祸根”~
|
|
事件很少,连贯性很差,视觉上动人的戏份几乎没有,编写得敷衍又偷懒的的对白倒是随处可见。 |
|
宗教演绎的变奏,以爱为引导,展示女性意识懵懂到觉醒的渐进,如梦境般的呓语,如寓言式的表达,女性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更变,是梦境亦或现实? |
|
FIFF#37 看的107分钟版本,相比后面(过于粗暴和刻意地)解构圣经故事,更喜欢开头三十分钟的短片。字幕卡和不时淡出断裂的声音还是戈达尔的熟悉风格,鲁塞尔实在颇具魅力,虽然影片尺度大得惊人但是画面颇具美感。 |
|
总是对这种诗意的镜头加喃喃呓语难以自拔,似乎看懂了,似乎没看懂~ |
|
7.5 La conscience du corps 居然不給Marie署名真是…😑 |
|
戈达尔影片中少有的诗意在这部里面出现了。 |
|
要看懂电影,你得先懂Fra Angelico的这告知圣胎图!
http://www.backtoclassics.com/images/pics/fraangelico/fraangelico_annunciation4.jpg |
|
有意思的寓言,舞台剧的演法。Je m'émerveille devant la beauté d'Anne Gautier. Godard太会拍女人了!只顾沉醉&咀嚼Myriem Roussel的台词,差点忘了这是讨论宗教的!喜当爹的Joseph!Binoche戏份太少了吧!Je n'engendre pas mon homme par mon con...这句会惹到很多玻璃心宗教狂吧! |
|
除了画面,乏善可陈,白瞎了女演员,一系列不必要的裸露镜头对于女演员来说可能需要极大的勇气,对于导演来说,不过是宣传电影的嘘头。 |
|
是语言上的,更是身体上的,戈达尔的异色之作。声画分离、展现动作的幅度、诗意文本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空镜。由少女身体到镜花水月,别出心裁的用盎然春意来表现宗教隐喻。后期高达似乎也有了自然主义倾向,让身体拥有灵魂是一句宣言。 |
|
“灵魂左右肉体,赋予肉体生气,使之尽善尽美,那肉体是什么?”
“我们不都是上帝的影子?就像痴情于爱人的女人”
“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心如火焰般温暖,地上或天上,有什么能比得上取悦你深爱的主?”
“我是处女,我不想这样存在。我只是灵魂的烙印,仅此而已” |
|
2009.11.28/ 07:30pm/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STAL D23/ HK$25 /Repertory Cinema 2009 Programme 2- Jean Luc Godard |
|
如果不看评论,我万万想不到这竟是现代版的圣母玛利亚,我顶多能看到探讨灵与肉,极端的圣洁和最终的回归世俗,因为这就是生活。戈达尔镜头中的女人美到让人发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