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肯洛奇电影最动人的部分始终在证明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真正懂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的人士只可能来自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开玩笑的说,建议有关宣传部门再拍建党建国伟业的时候考虑下肯洛奇同志,不放心的话可以找汪晖同志担任历史顾问。 |
|
轻松的调子来讲沉重的政治故事,甚至抓捕一段都用上了喜剧桥段,颜色调子太漂亮洗眼了。 |
|
肯洛奇的御用编剧保罗·拉弗蒂真是厉害,这样一个因为理想被自己国家驱逐,终生未能回家的很心酸的故事,被他注入了许多幽默的元素(警察上门那段真是哈哈!),加上漂亮的风光和摄影,显得都有点温情了。不仅仅是爱尔兰,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有红色浪潮,他们的热血都令当局胆寒。现在呢? |
|
三十年代风情画,精美却平庸的一部肯·洛奇,轻快背后不乏深意。虽然有一些讨巧设定,但依旧没丢失他那股切入实处的质朴力量。 |
|
Keep dancing, keep dreaming,琴棋书画欢歌笑语的理想主义小舞厅,对抗封建官僚地主压迫,简单动人 |
|
事实证明只有你国可以拍好你党,因为拍的不好也要说好 |
|
这么精致细腻的肯洛奇真是想都想不到,色彩和光影的运用简直美到不行。矛盾的积累与爆发,理想的幻灭与传承,都用温柔坚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冷静克制,全无煽情痕迹,对冲突各方的立场也是抱持着尊重的基本态度,这种沉稳笃定的气质极其真挚动人。另外男主角太!帅!了!!! |
|
政治背景太特么深了!片头那点子字幕哪够啊!姐撸了那么些纪录片都看得晕晕乎乎的。没把大背景的利益关害交待清楚就往上铺各种事件总是不够「水到渠成」的自然。英国佬和教庭这两座压在爱尔兰人民身上,至今都余暗未消的两座大山都未及精绘。风情民俗的细节也无。 |
|
3.5 反而是更喜欢业余演员的表演,脸孔够真实。色彩和光影迷人。 |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
Jimmy's Hall 是一部有趣且发人深省的电影。懦弱、政治虚伪和屈从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像 1933 年一样重要。洛奇根据他的长期合作者保罗·拉弗蒂 (Paul Laverty) 的基于事实的剧本创作,提出了一个贯穿其作品的主题:政治对个人的影响。我们习惯看到人们在抗议中变得暴力的叛乱,但这部电影非常温和,似乎也是洛奇一直教给我们的。导演没有将谢里丹变成一幅漫画,而是将他描绘成一个有原则的人,他相信自己的世界观,就像格拉尔顿对自己的世界观一样坚定。尽管吉米的经济和社会观点如此,他并没有被描绘成一个教条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吉米显然回避了苏联共产党人所支持的暴力,正如我们在接近武装冲突边缘的对抗场景中看到的那样。如果说洛奇电影中的情节有时接近死记硬背,那么情感通常是饱满而令人满意的。 |
|
你以为他们害怕的只是一个舞厅吗?他们害怕的是民智的开启,害怕的是他们说谎的嘴脸有一天被拆穿。我一直觉得肯·洛奇就是英国的伍迪艾伦,他们拍自己熟悉的题材一拍就是几十年,永远也不会失手,也许某些东西会过时,但片子不会难看。这样的结尾有些怅然,第一次看Barry Ward演戏,很棒。 |
|
洛奇大爷标志性的粗粝写实主义完全看不到了,结局太温吞!不过舞厅飘逸出橙黄灯光的感觉确实很美:有时候自由就是一支轻快的舞。 |
|
少见的不吵架且好好说话的肯洛奇……似乎是[风吹麦浪]的一个轻松加愉快的回声,影像非常精致乃至带了少见的(相比肯大爷其他作品温和许多的)怀旧气息,男主角跟肯洛奇惯常写的人物一个路子,同样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人民/共产党vs教会/保守派,再加上爱尔兰共和军),夹缝里面舞厅倒是显得极其的乌托邦。实话说剧作非常套路,但是歌舞还算不错,加之乌托邦蛮令人感动的。能入围戛纳已是最好结果(2014年戛纳主竞赛虽然只有18部,但是也很强!!!达内兄弟、阿萨亚斯、河濑阿姨和西萨科都没混到奖!何况爆款[蛮荒故事]也没混到奖!)。 |
|
漫游者安格斯之歌。 |
|
看这影片,就像中国前三十年或者前苏联的影片一样,主人公的众星捧月,高大全的模样,而敌人总是那么阴险狡猾无耻狠毒。肯·洛奇一辈子都在资本主义英国,拍摄共产主义的影片,他不觉得很荒谬么? |
|
#戛纳电影节# 精美而平庸。到目前为止看过的竞赛片里最无感的一部。 |
|
戏剧冲突弱于《风吹麦浪》,音乐的优美程度强于《风吹麦浪》,第二女主角比《风吹麦浪》可爱太多,其它的和《风吹麦浪》差不多,总体上就那么回事。 |
|
上海电影节#8#,金逸影城上海虹口龙之梦IMAX店。爱情欣赏无能,故事压抑,爱尔兰乡村风光不错。 |
|
看得好暖 |
|
肯.洛奇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对立双方,在《吉米的舞厅》里也显而易见存在并冲突着。可无论怎么戏剧化书写,居民与教会的矛盾,始终不可能如他以往作品里那么剧烈,不至于形成西班牙内战中弗朗哥法西斯军队和国际纵队(《土地与自由》、社区居民与敲诈他们的黑社会(《寻找坎通纳》)那般的冲突。 |
|
浪漫的音乐和舞步浸透在朴素的叙事中,少了现实的残酷,多了命运的遗憾。 |
|
3.5;色调真是美得如梦如幻,如此迷人的爱尔兰却从未停止抗争的脚步;受限的是肉身行动,无法禁锢的是渴求自由的心灵。整体拍得平稳有余,精致有余,但缺乏些许素来的震撼。 |
|
肯罗奇对于阶级、历史问题的分析依然很深刻 |
|
看不下去啊 |
|
因为无知而讨厌政治片的人是有点抗拒ken loach的,但看大银幕的机会太少,而且我知道只要不直接政治,他拍的就会很好看,所以前半很好看,让我这种憎恨一切聚会无法理解having fun概念的禁欲主义者都感受到了载歌载舞的美好。。后半因为男主实在很可爱别的演员也基本上挺好看还算可以忍受。。 |
|
好故事,但讲得有些乏味。有些场景看上去有纪录片的真实感,但很快又被业余演员的演技毁掉了。 |
|
#BusanIFF# 一直以为男主角是Aidan Gillen直到出字幕… 没想到竟然是部crowd pleaser movie 也势必比风吹稻浪逊色了 |
|
故事很值得了解 片子无功无过 |
|
很肯·洛奇风格的传记片,波澜不惊的沉稳叙事,讲述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和掀浪弄潮的时代人物。主人公詹姆斯·格拉尔顿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共产主义绅士,他的人格魅力如同他的舞厅一样深得人心,与我们熟知的很多共产党领袖有很大的不同。据说这是肯·洛奇的最后的一部剧情片了,水准尚可,晚节可保了。 |
|
历史背景需要恶补才能真正的理解本片,所以也不算真正的看明白了,但就电影本身而言,它还是延续了肯·洛奇的一贯风格,简单却富有韵味,上一次是苏格兰的酒把我美醉了,这一次是爱尔兰的舞把我感染了,在吉米的舞厅里,你可以自由无阻的挥洒自己的热情,在那里你跳得不是舞,而是一种爱尔兰精神。 |
|
当跳舞有罪。 |
|
柔软的Ken Loach更有力量!!!(像飞蛾扑火,更像一只站岗的狗.) |
|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
真的不太喜欢这种政治派别争斗的故事,可是肯洛奇老爱讲。整个故事可以讲得很残酷,但是整部影片温情弥漫,也许人老了都会告诫年轻人向善吧。 |
|
温情平和,老套陈旧,典型的老导演作品。 |
|
这段历史的普及完全靠肯洛奇的普及,执着的左翼电影人,更喜欢他历史感弱的片子,不过电影里的好台词太多了。 |
|
6/10 |
|
简直是风吹麦浪续集。求肯大爷继续拍下去。。。 |
|
确实很像我们拍的革命题材电影! |
|
我明白也肯定这一类电影存在的意义但无法接受面目模糊的权威群众压迫被压迫… |
|
他们在这个舞厅里面可真的就只是跳过舞。 |
|
领袖还在前方。 |
|
故事背景交代得略模糊,想要深入理解需大量补脑。但好在情感是共通的,肯洛奇越老越温和了,即使是各色人物民族与教会的冲突,基调却全程温暖。三星半。 |
|
导演的意图很明显,但是他给男主角的武器却又很轻盈。教会和警察希望在任何维度上控制民众,而吉米能给他们的就是最简单的快乐。 |
|
愛爾兰的問題根深蒂固,早已無可解決,矛盾存在每一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這部電影描寫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可能很平淡(沒有特定事件),卻非常深刻. Ken Loach立場依舊,但他不再滿足於描寫衝突和提出問題,而是試圖給出答案~在糾結的民族和宗教問題中,他細膩的表現出對每一種立場的尊重和反思,充滿大師風範. |
|
有被煽到 以及 大範圍綠色太療癒了 |
|
除了女主角太老外,其他都还行 |
|
最后一部? |
|
Ken Loach已經是高級的情懷販賣家了,所以即使手法並無太出彩的地方,但光是黑夜中兩人起舞那一場戲大概已經值回票價。舞廳就像是共產主義最後浪漫的烏托邦,寄託著所有美好的想像和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