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騰伊格言的戲看來總讓人不舒服,像是心裡最臭最陰暗的角落被翻攪的感覺一般。 |
|
《性谎言录像带》的先声,但气质更加冷峻,实验色彩浓厚,摄影、配乐和多媒介的插入更显荒诞感,而非《性谎言录像带》那种精神层面的忧郁和痛感。第一部伊戈扬。 |
|
撒泡尿自己照照——话糙理不糙,中国的俗话映照着西方的科学。事实上,我们观赏《美国工厂》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俗语的精妙:透过一面「玻璃」镜子,人的「假我」镜像被封禁在《异度空间》里面的神秘黑箱当中。显然,资本大佬有慈眉善目「仁义」的一面,也有面貌狰狞「暴力」的一面。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电影《双面北野武》里对上号。散发着神秘气质,具有假我性、陪伴性和迷惑性的「应召」女郎在《合家观赏》这里通过形式不同却带有共同「镜像画面/洗脑循环/自动开播」功能的「电影/电视/电话/电台」媒介进入《情欲熊猫》频道——扮演向未/成年人群体提供精神疗愈和情趣补偿服务的《克洛伊》角色。这位「主播」从事的工作,兴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少女」在少年《长夜将尽》的青春期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在《法制未来时》里面所扮演的「老师」角色。 |
|
Atom Egoyan标志性录像带元素,欣赏戏中戏的“电视节目”意味着不真实和荒诞创作的基础、“摄影机-录像带”媒体起到的连接:由传播信息演变成为连接家庭成员的纽带,“反复可以重播”的特性最终决定关系发展中既定的事实,重新构建一个“终归还是属于屏幕” 的短暂圆满家庭 |
|
阿托姆伊戈扬早期代表作,疏离的家庭关系,诡异的剪辑和音乐,营造出不同的悬疑气氛 |
|
特别之处在于给人冷感的场景和剪辑方式、电视画面的参与、独特的fusion配乐。 |
|
Dysfunction of real experiences. |
|
家庭按照屏幕,媒介的逻辑建构起来,深蓝色的影像是一种监控摄影机的观看,在这一带有噪点的影像之中,空间被再一次重构。在《合家观赏》画面之外的空间充满白噪音,不仅是其呈现出来的那样极简。
家庭录像的拍摄是记忆的唯一方式,它又将会被父亲的力比多权力抹杀。录像带是战争机器,游牧在电视机这一俄狄浦斯权力角斗场。色情影像经常闯入作为建构自身主体存在的家庭录像之中,作为父亲权力的介入。最终在影片的结尾加速为由运动,“现成品”影像构成的蒙太奇时刻。除此之外,我们绝不应当将Van对于年老的Armen的挪用视为一种救赎,没有什么比起对于一个社会死亡,身体失语的老人的摆布更能体现“占有”主题,如同电视中的documentary,被植入信号追踪器的强度动物。 |
|
我在家庭影院看的。沒看懂,爸爸不想養老那就不搭理奶奶就行了,孫子為啥要借用實體把奶奶送走?爸爸不認識的那個性愛電話女郎是女兒吧,為啥要讓奶奶裝死?最後媽媽咋還沒有死?看不明白。 |
|
though a great ontological research into the screening and the looks, I'm not sure how to dissect it--as a contemplation of relationships among seeing-memory-reality, a psychoanalytic cleaving of the patriarchy and the return to the mother, or an emphasis on the omniscience of the spectator? or maybe all of them |
|
我家伊戈扬早期的名作,完全展现出了他舞台剧编导的功架!与他心仪的品特风格颇为神似,对话间的停顿留白,对话之间的误解打岔,那节奏感和戏剧场真是独步影坛!毫不夸张的说,看过这一片,性谎言录像带就消失了。谈到影像对生活的异化这种后现代议题,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搞得过加拿大人!而这只是起点 |
|
比索德伯格那部更好。 |
|
Arsinée Khanjian(唸白)永遠那麼閃耀。 |
|
这是一部容易借由电影哲学或精神分析来进行阐释的电影,因其有着聪明的想法但理解起来并不复杂。电影一开始就闪动着egoyan的天才,但dev并不迷人还有点笨拙,而且演员没选好。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视觉效果和剪辑,其次是概念,因为对媒介-现实的讨论已经开始陈词滥调了。 |
|
22/1/5 |
|
媒介与神经,断口螺旋。 |
|
多媒体达人伊戈扬。早期作品全是烧脑片,文思不乱。表现亲人疏离的家庭戏用电视肥皂剧风格加磁带拍摄,无表情对白有点品特的冷笑话感觉。他很在意自己的亚美尼亚出身啊。男主是个与继母乱伦的孝顺孩子,长得蛮可爱 |
|
如果用唐代诗人来类比当代导演,伊戈杨就是介乎李白和李贺之间的存在 |
|
啥玩意 |
|
还是比较可看的,有一定故事性,就是整体笼罩在一种没有感情的隔阂冰冷的氛围里。爸爸冷漠自私,继母勾引儿子,儿子和女主都有点荒诞,以录像的视角作审视,就好像在看我们自己每天发生的事。 |
|
我真的看不懂伊格言😭😭 |
|
录影带和电影交叉,这可能是比较早的一次了 |
|
怪僻的配乐 |
|
丑陋的家庭以一种闭路电视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惊叹耻笑之余,也感到了窥视的兴奋 |
|
可以再色情一點就好了>_< |
|
kudos for tackling so many topics in one story, as if a combination of Michael Haneke and Orhan Pamuk |
|
低保真式的录像带杂糅诡异的家庭关系 形式大于内容 |
|
现实以一层层嵌套的影像的形式呈现。观看也表现为一种暴力,包括且不限于监视、盯梢。和父亲的情人的暧昧,逃离父亲的控制,带有强烈俄狄浦斯意味。录像带-电视机,80年代特有的媒介形式,带有强烈风格的影像,成为观看的一种固化形态。封存、播放、替换等等行为就显得意味深长。 |
|
哈内克对影像与人的关系和影响有着痴迷的狂热,而《合家观赏》里伊戈扬也加入了录影带元素,不过伊戈扬的录影带承载了父亲平静生活下的暗流与欲望,承载了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知晓的秘密,录影带成为了揭示阴暗的证据,成为了坦诚相待的工具,这倒更容易让人想到索德伯格的《性,谎言与录像带》 |
|
7.5 视点有趣,监视反监视的大战,呈现出一种扭曲 裂变的家庭关系。 |
|
早期的伊戈真的太优秀了,shitting中产阶级的手段真是一绝,这部又有父子间的抗衡张力,隐忍克制又精炼的运镜贯穿全片,在父亲冲向酒店的房间一刻随着情绪镜头也随之爆发开来,前面一直都是冷静的讽刺式的展示,后面秒变悬疑也是挺好玩的了,录像带filter提供了一种审视的角度 |
|
伊戈扬的家庭伦理片总是如此不拘一格的怪异 |
|
感觉上,这部实验过头了,想法是很好的,风格上过头了,也不尬吹了,吹不动了。 |
|
从哈内克论哈内克来的。自己之前在剪辑的时候也尝试过与电视影像翻拍混剪的手法,出发点一是看起来比较特别,二是在被摄物与观看的屏幕之间再增加一层距离感,而这部电影隐中,伊戈杨用这样的手法显然发挥出了更多的效果,将个体角色和与家人心里的隔膜和疏离感以表象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越是心怀芥蒂的场景里像素越低,仿佛看不清彼此一样,而且与电视节目和dv影像形成一种此一时彼一时的呼应,此外零碎的剪辑方式和OST都很好的搭配出了片中离间的氛围感,是一种异化的享受。 |
|
这一家子的相处模式挺新奇的 |
|
待重看 |
|
哈内克曾提到过,《Family Viewing》在多伦多参展的时候,伊戈扬主动走来对他说:“您拍的电影,就是我憧憬而达不到的境地。”真是谦虚了。 |
|
这导演太有个性了(啊好像不能这样说,看完文章之后发现authorism是不好的)。一开始差点睡着 然后我就想 以后也要看很多奇怪的片子的啊。可是越看越好看。明天再看一遍哈哈。(关于媒介的思考 生活的异化 后现代的影响) |
|
阴冷潮湿病态 谎言录像带 |
|
昏昏欲睡 |
|
录像带大拿 |
|
挺有点意思的概念,当生活成了能被随意调取的现实,可惜止步于此了 |
|
近乎拉片来看的 但还是没品出来特别好的地方 |
|
伊高扬早期就这么迷恋病态和观念...... |
|
故事并不复杂,但拍的十分的阴郁,导演很有特色 |
|
表达啥?费尽心机把外婆弄出去又回来了? |
|
worth watching. |
|
特别经典的伊戈扬!!他本人的最爱! |
|
凑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