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25,电影资料馆6排11。右手边的红衣长发姑娘,很像好久不见的一位朋友,可是没敢细看。本该问她一个问题的,然而终究没有,我啊,总是这样让自己失望。Pity. |
|
@balmes 她被压抑被低估的一生终究逃不过命运齿轮的旋转。与她心灵相通的里尔克后来在《杜伊诺哀歌》中写的一段似乎可以当作她一生的注解:“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 |
|
这片拍得还挺骚的 女主好棒 你少买几顶帽子不就有钱交房租了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昏昏欲睡。叙事实在太混乱。 |
|
画面风景和调色美极了,服装也很美。一度让我沉迷。故事过多讲宝拉情感,很少刻画艺术提升影响。男性觉得宝拉自私,某种程度上我也自私但没有依附于别人,但宝拉的年代女人不得不依附于男人吧。单我觉得她丈夫是真的爱她。 |
|
“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也许视我们半是耻辱,半是难以言喻的希望。” |
|
教科书一样的构图、镜头、配乐和细节。请国内各位X导们洗洗眼睛再来祸害我们谢谢。 |
|
从婚姻危机到辗转巴黎,讲述德国表现主义女画家保拉•莫德松-贝克尔最后两年的生平,相较于她艺术创作的发展过程,更注重通过其反传统的生活方式探讨女性在职业自我决断与婚姻和自我实现的矛盾等现代普遍话题。服装和布景在把握历史氛围的前提下刻意强调现代属性,以自然风光衬托世纪之交的社会氛围 |
|
3.5 最艰难的是夹缝中求独立,最宝贵的是从未自我否定。 |
|
我不适应女主演技,微表情什么的让我感觉轻微智障。。。。。 |
|
你像看果实一样看你自己,
你将自己从衣服里取出,
将自己拿到镜前,让自己进入镜中,
一直进入你的凝望;巨大地停留在镜前,
不说“是我”,而说“这是”。——里尔克 |
|
哦,里尔克。 |
|
勉强两分。前半段在1900年的画届环境上碎碎念了女性遭遇的性别歧视,但后半段成了孱弱男与自由女的离婚大战(男的太弱了婚内出轨也没带人捉奸),作为史上首位拥有独立艺术馆的女画家,片子对她的创作理念几无展示、探讨。技术人员和光影的搏斗并不成功,全片浓烈的调色很露怯。朋友圈的里尔克、卡弥尔 |
|
1900年,德国北部的沃尔普斯韦德小镇 |
|
比大眼睛好看多了,虽然也挺平淡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后一场 |
|
上课放电影 腾讯会议共屏给上网课的同学 放到一个半裸镜头 居然腾讯会议账号异常被封号了😅 |
|
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一个德国女人想要成为画家要遭遇多少困难,毕竟要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
|
从这个电影才知道宝拉。她很勇敢,能顶住所有压力坚持自己的画法,真实面对自己的感受,不放弃不妥协。在感情上也是如此,分分合合都是真实的自己。可惜那么年轻就死了,不然成就会更大。 |
|
女主角实际上是一个神祗般的人物,是地母盖亚在尘世的化身,她对自己人生的期许是“画出三幅好画,生一个孩子”,领受、创造、孕育才是她生命的主题。背着十字画架也时刻提醒观众宝拉作为献祭者身份,这也是宝拉意识和潜意识中共同追求的。 |
|
传记电影永远是导演很难施展,却是演员的最爱。#宝拉的短暂人生告诉我们:1、女人要有一个情人才能真正懂得丈夫对自己的爱。2、爱艺术要钱,爱小孩要命。# |
|
影20218:保拉·莫德松·贝克尔,叙事有点乱,和史实有些不符。与里尔克有交集。但她不甘平庸勇敢创作。饰演得有些可爱。 |
|
宝拉女朋友说的没错啊 她的自由是建立在她丈夫给钱的基础上的 所以没理由标榜自由 感觉宝拉的画像高更 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无法欣赏 沃尔普斯韦德和巴黎的河拍的特别好看 |
|
有点不理解,总觉得宝拉贝克可能真的脑子有点问题〔不是骂人〕 |
|
光脚怪鸡里尔克soulmate,艺术或生活或饭票或真爱,冰下模特红围巾,自画像上抹去的夫姓,从德国艺术村到巴黎,艳遇知己开眼狂欢,穷困潦倒偷罗丹颜料……傻乐开朗,画面太美,真好 |
|
一部画家的传记影片,基本看不到画家的作画过程,只看得到她作画的样子。生平讲述得不错,沃普斯韦德艺术家圈子和巴黎的艺术氛围营造得不错。这里有艺术家的一点生平和作品:https://www.douban.com/people/3064233/status/3871251236/?_i=5277276870bf2bf |
|
传记片 女艺术家的传记片 感情丰富的女艺术家的传记片 “女人除了孩子创造不了新的东西 |
|
德国北部的乡村真是冷酷仙境一般的美,然而她眼中的世界却和别人不太一样,所以一言不合就来巴黎。人人都来巴黎,找自由,还是逃离本身就是自由。谁都无法阻挡一个聪明又有魅力的女子。记影院断电两次差十分钟没看完的独特体验。 |
|
德国乡村风景赏心悦目啊!感受到了20世纪初文艺女性的果敢和抗争,是一种痛苦但有希望的感觉。 |
|
以前的女人生完孩子还能活下来太不容易了。Paula的丈夫塑造得非常深情,对妻子简直不离不弃,甘愿为她与世俗抗争。而她最后则像完成心愿般英年早逝,画出了自己想要的三幅画,孕育出一个孩子。 |
|
很可惜,好多名画家都是要等死后作品才能被人们认可。 |
|
避孕套,伟大的发明,历史上的女艺术家如果能不用怀孕的话,艺术生涯还是要长很多。无论是做别人情人还是嫁人,只要不怀孕,活得就轻松好多,怀孕生子卡死太多人了。男性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避孕。 |
|
女主演; |
|
摄影色彩美观而已,只交代了生活落足轨迹,无穷无尽的情绪,没有关乎绘画风格进阶和转变因果,这可是位短短31年就留下了750幅油画和近千幅素描的人啊。作为演员,也是女配出色超过女主了。 |
|
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
Q1,画画如何进步,
Q2,大学生就业问题,
Q3,选择了艺术的人可以不要爱情吗
色调鲜明,普通,好似半文不白的文章,看了《寒枝雀静》的现代油画看这颜色运用,我都要怀疑《寒枝雀静》才是讲油画画家的
婚外情约会后色调变暗,还加了迷之滤镜。
买主的镜头加了挡在中央的前景,可能暗示大众审美和金钱问题是她艺术的拦路虎。但这个前景用得很突兀很奇怪
偷颜料、酒馆速写后色调重回鲜亮,或许中间这段色调变暗是女主快没颜料的时期。
构图影调都很敷衍,故事节奏也随随便便。 |
|
剧情很赞 |
|
1.传记类.2.在20世纪难产死亡率很高,天才女画家,结了婚,想要个孩子,丈夫不想她在生产中死亡,五年和她啪啪啪.丈夫是爱她的.3.她游学法国,结实了Soulmate&Sexmate,在她穷困潦倒的时候,她提出要离婚,丈夫来挽回,最后雪中送炭赢回了她.4.最后31岁,还是死于难产了. |
|
女主竟然是2049里的造梦师,,又震惊了。“孤独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摄影很棒,富有油画质感。结尾突然想起巴赫就知道大事不妙,结果果然…女人一生终究逃不出宿命,让人扼腕。宝拉和里尔克的关系颇为有趣,而且没想到这些人和罗丹都是同一个时代的。那时的艺术,那时的巴黎啊。 |
|
我在看女性艺术史的时候看到过这位被归类于德国沃尔普斯韦德群体(一个像巴比松画派的绘画群体)的女画家保拉·莫德松·贝克尔,她的画非常有个性,从一开始就与画派其他男性的写实主义不一样;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印象派已经崛起,保拉后来去巴黎发现塞尚和高更,受他们风格影响。 |
|
很喜欢。那种痴迷坚定激情刻苦执着。这大概就是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区别,那种唯一纯粹的爱,对艺术的爱。 |
|
如果女人说你错了,那你就是错了。丈夫不能更屌 |
|
比我想的有趣。好男人。趣女人。只是女主执着于生孩子真是醉了。最后,竟然是真实传记...👍这男人好像太命苦了.....🤣🤣🤣 |
|
女人要哄,同行更是,除了赞美人更要肯定专业 |
|
开篇第一个画面和结尾最后一个画面很有趣味。伟大的艺术身上,自我、自私真是一体两面。 |
|
如此传奇和宿命感的故事,如此表现主义而痴狂的传主,却用如此古典庸常的手法拍,略微可惜。和Danish Girl差不多的观感,却没有心碎的瞬间。 |
|
在画面视效上较养眼,所呈现的自然景观、室内装饰与光线运用都颇有绘画之妙,但在叙事上有些绵软拖滞,于人物心绪变化方面留有空白,适合了解宝拉生平的观众去揣摩去感悟,影片的部分对白写得刻意,反而令一个渴望突破与自由的画家的悲情宿命打了折扣…… |
|
当代艺术思潮课 |
|
电影在心里想了许多,很喜欢,但是更多的触动或许来自于沈老师的两节课程。
对于电影的解读,或许没有一个非常鲜明、只此一家的答案,但是一切都在沈老师真诚的讲述中有了一个属于这堂课的解答,沈老师真是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师,儒雅平实的君子。
《望庐山》一出,我的心都流满泪了,多么向内的经历,多么善良坚强的老师。或许我还不了解沈老师,只能从内心去感受他历尽千帆后的那份平淡和坦然,也只能默默地为老师添几分敬佩。 |
|
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也许是历史上某位伟大的女画家,但是电影拍得的确太乏味了。 |
|
真的⋯很同情她老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