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死这个片名了,真想抄来给自己的剧本用,这个剧本就是讲故事的典范,坏人坏的让人咬牙切齿,无法无天的还有点可爱,我们的英雄死后重生,在一次次的危难中从冰冷的机器到记忆、情感和人格的逐渐恢复,他最后彻底的重新了。只要坏人足够的强,你的英雄才足够伟岸,这是优秀的编剧教材。★★★★ |
|
范霍文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当初看了20页剧本就扔了,以为只是又一部公式化科幻片,他妻子从垃圾堆里捡回来,说服他这个故事可以深挖,它是对里根经济政策和人性贪婪的讽刺,而且这部动作多对白少的电影对英语不熟练的范霍文而言着实是不错的选择,男主死后以机器战警的身份重生即基督的隐喻, |
|
3.8,第十部范霍文,招牌恶趣味四溢(比如男女混用更衣室)。找人试验打成筛子、女警视线⬇️和隔裙开枪都笑得我不行,然后在奇怪的地方又很瑟(男主被黑白黄组合犯罪团伙虐杀、救回来的手臂又截肢和高层洗手间吵架)。但有些细节太不讲究还是微微出戏(虽然知道不该苛求),女警打靶疯狂眨眼就算了,留那么长的指甲hello??? |
|
彼得·威勒之所以从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并非是由于他被认定为其中最好的那位,而是剧组需要一个较瘦的演员,好让穿上盔甲后的形象不会太过滑稽。此外,威勒天生一条很给力的颌骨线,而下颌刚好又是角色于影片大部时段内的唯一获准暴露部位……这才真正具有作者思维的选角态度!“范霍文是极少真正表现暴力于人的导演。我对审查的最大意见是他们允许幻象式暴力无处不在,却不让性以任何形式呈现。这是倒退。幻象暴力应被视作非法,儿童应知枪支所为。只有真正看到对人的伤害才会吓坏你。电影的真实暴力完全可被接受和看到。因为它产生结果!游戏也应尽量暴力,但要适龄。”——达伦 |
|
名义上是科幻片,但基本谈不上什么科幻世界观的建立,完全就是把一个警察版T800直接扔进80年代末的铁锈区(这片子比终结者1还晚3年)。全片充斥着巨量的恶趣味冷笑话以及导演私货,比如血腥版卓别林工厂午餐,女警看裆,穿裙打鸟,劫匪要真皮座椅,机器人不会下楼,傻逼的电视广告、电视新闻还有综艺节目,等等等,今天看来简直是部喜剧片。模型定格拍摄即便在80年代也显得非常古法炼钢,许多特效镜头B级味儿很重。总之,就像很多名噪一时的类型片一样,《机械战警》也面对着一个严峻的拷问:什么样的片子可以在时间的冲刷下做到“不过时”?PS:保罗·范霍文对男女共浴这个梗是有多大的执念啊? |
|
Et-209不会下楼梯!~ |
|
其实蛮白痴的,造型酷里透雷,谈不上有动作的动作片 |
|
【B+】好看,实打实的好看!暴力血浆肢体横飞,各种R级的破坏场面还不算完,看看这场戏:子弹穿过女性的长裙,直接摧毁强奸犯的生殖器,怎么会有这么爽快的设计?这还不算完,对电视媒介的批判从始至终没有停止,看看广告和新闻是在何种时刻生硬插入破坏情境的,再看看那些低俗的成人剧又是在何种时刻出现的,范霍文用他的恶趣味嘲弄着观众,对媒介的敏感程度也恰恰是评判导演的重要标准。全片印象最深的三处高光:机器战警归家回忆的悲情时刻;执法机器人在楼梯间摔倒后,却显露出与其身份完全不符的“孩童”样貌;以及最后,一句解雇的话语等于死刑宣判,对规则漏洞的趣味玩弄。 |
|
从场面调度、摄影、剪辑来看是部有点B级片风味的科幻&犯罪类型片,在文本(如人物、矛盾冲突)和配乐等方面则是古希腊神话式的,关于复活、力量、阴谋、命运、使命、自我认知以及它们构筑起来的古希腊式的残酷而光辉的强力美感,你很难联想到美式英雄主义这个词。造型很经典。新闻插播的广告很恶趣味~ |
|
前阵子电视里放 看的时候超震惊 30年前的特效竟然丝毫不五毛 相较于14年的重拍版我更爱这版的剧情 因为贪恋IMAX特效而给14年那部也打四星的我真是汗颜 |
|
在影院和很多人一起重温感觉很棒,八十年代的特效当然是不如今天的那么细腻流畅,可是那感觉真是无可替代,浓浓的末世感完全不过时。大机器人不能下楼笑晕。有人问范霍文这剧本他有没有做点改动,他说大部分没动啊但是我加了一场戏,强奸犯被机器战警打爆蛋那场… 蒙圈了,哈哈哈 |
|
3.5,后半段对国家资本主义以及末世邪恶的刻画非常到位,但是导演偶尔插入的恶趣味又让人忍不住想笑(各种插入的时事新闻),加油站读飞机几何学的bookworm和地痞流氓的那段戏真是神来之笔,you think you can outsmart a bullet?这算是导演对科学家制造各种邪恶武器的一种反讽么 |
|
其钢铁外形及气质符合男人对力量的所有幻想~ |
|
小时候的经典,5星必须滴 |
|
好像还是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的。。。引进片真是够延时>.< |
|
小时候感觉有点迷幻的悲伤..三部 |
|
小时候看动画片记得挺欢乐啊!没想到电影这么重口味!又是断手又是泼硫酸的! |
|
大公司阴谋、赛博格个人身份的追寻,文本上充斥着这些赛博朋克的标准母题,风格上却没有像后世同类作品那样被“银翼杀手化”,而依然是80年代好莱坞的硬派动作片+罪恶都市的设定,现在回看无疑是一个异类(而且范霍文这部已经开始夹带对广告传媒反思的私货了)。Basil Poledouris的配乐实在经典 |
|
Pretty awesome for 1987, B-rated elements are exciting, despite that the plot is over simplistic. |
|
血浆飞溅使本片比新版暴力,机器人做的太假,新版特效先进而且比原版多了一些人性探讨的东西 |
|
恶匪当道,财阀横行,用鲜血与生命捍卫的都市,早已腐烂不堪。浴血重生,除暴安良,用执念与渴望追思的过往,终于不复存在。文明没有让人类变得更加智慧,而是越发堕落。科技无法让变得人生过得更加快乐,而是越发野蛮。末日的光景仿佛近在眼前,重生的英雄早已无家可归,即便是神与天使,都无法挽回。范霍文的宗教迷恋让他的科幻片看起来并不科幻,反而充满残酷的死亡气息。死而复生这本就是神迹范畴,然而讽刺的是,这样一位钢筋铁骨的“神”,所呈现出的视角几乎是以怪物的姿态存在:匪徒的眼中钉,警察眼中的另类,大财团眼中的摇钱树,除了女警之外(如同母与子般的怜悯与慈悲)没有人真正对他表示好感。不管是滑稽的电视广告,还是血腥的暴力镜头,都带有强烈的毁灭意味,仿佛在控诉着:人类只剩下狂妄与贪婪,即便耶稣在世,也只会被利用!牛逼! |
|
man、英雄、父亲、正义,四者的完美结合 |
|
2014.2.25.701 知道新版的要上映了,所以来看旧版.一看那个机械战警的造型,原来小时候就玩过FC游戏,一搜索一听音乐就知道了.说明当时那个年代这电影和里面卖弄的科技都很红,但是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在现在看来特效和装扮都土死了,剧情各种无聊.快进完了 |
|
小时候可爱画这玩意了,现在看着甚是猥琐...要知道,那时候是把这玩意和蝙蝠侠、超人当成同类的 |
|
小时候看这个被吓到睡不着睁大双眼唱了无数遍林志颖的天上的云是我的心才让惊恐的小心脏缓和下来,还能有比半人半机械的生存方式更令人恐惧么? |
|
仰视资本与科技(奴性),俯视暴力与生命(匪气),平视广告与新闻(困兽)。集直男想象力幽默感恶趣味大成之作,时刻保持着迅猛的语调变换速率,如解锁层层密室,既是实景娱乐的轰炸,又是极客文化的狂欢。 |
|
带有深刻80年代的《机器战警》是范霍文对里根主义的辛辣讽刺,其中男主角这个赛博格颇有些非典型意义。影片中这个未来的垄断资本社会,少数人通过机器控制了全部人,甚至拥有了警局,人与机器融合的形式体现在人完全躲藏到机器之后,借以表现出彻底的人性冰冷和草菅人命的权力欲。而范霍文的结局方案则是创造一个融合得更彻底的半机器人,反倒汲取了二者的长处,成为了更好的物种。注意看结尾的正邪对抗,男主角以人脸示人,他作为赛博格的特点暴露无遗。这大概就是范霍文理解中的数字人文吧。 |
|
果然浓厚的Verhoeven印记,动作、搞笑、血腥、深度兼而有之。喜欢结尾,what's your name?Murphy电影既是近未来的预言,又在探讨什么是人,这也是后来终结者2涉及到的命题,这部电影可以反过来看,当一个人变得怎样我们才开始认为他不再是人,Cyborg这一概念的出现,模糊了人和机器的界限 |
|
神!看太晚了,我现在就跪下并高呼万岁。 |
|
早在Starship Troopers十年前,范霍文就以同样的讽刺、同样的媒介反思、同样的cult风格展现了暴力的未来。RoboCop是更靠近现实的“未来”,其以治安混乱的城市为背景,借警匪关系做出更为直截了当的表达——暴力起源于权力争夺。由于设定的格局较小,剧作反而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尽管两部影片均以“反派”失败而告终,但结尾的意味不尽相同。RoboCop的乐观色彩较强一些,它甚至相信权力可以赋予“自由”。 |
|
比起老套的人体改造伦理,范霍文很晓得荧幕如何侵犯观众更值得呈现。如眉飞眼笑地报道恐怖新闻之余,墨菲复活醒来时看见自己被人围观、强吻,他被改造也蕴含着另一种超现实意义的改造:看电视的人与电视对调,观众成为了被电视观看的对象——坐在电视前观看本片的我强烈体验到了这个不适。 |
|
三星半//不能算纯粹制造感官快感的商业类型电影 在科幻动作杂糅的类型创作之下还有些许对社会和人类本质的思考 被改造后的墨菲如同超级英雄一般而反抗财阀的主题本身又带有反乌托邦色彩 墨菲作为人与作为机器的部分则讨论了机器是否能够拥有人性的话题 不过在这一部中这还不是重点//一开始还惊讶说这样的类型片里居然能有这么多血浆和软暴力但看到是范霍文突然就理解了//这种惊讶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规训结果的呈现//底特律的机器人好适合变人啊(不 |
|
好看的,也是严肃的。重生为半机械人后,甩枪是唯一的多余动作,想必机械人的制造者也是TJ Lazer的受众,他们为半机械人植入了它的媒体形象。RoboCop是美国当代大众文化对警察的幻想,作为外来者的范霍文用一种健康的方式讽刺了孕育它的土壤,方法是表现了一个主体在被技术物化和征服的情境下,该如何捍卫它的弹性。 |
|
谁把科幻、cult和媒介反思融合得如此荒诞讽刺啊,哦是保罗范霍文,那没事了。全片的表演、机器人209的定格特效,似乎是在有意模仿那个年代的电视卡通,这让电影本身成了第一道媒介,电影里夸张表情的成人连续剧、饱含微笑报道战争和暴力的新闻片段是第二道媒介。媒介中的媒介,抽离再抽离,暴力的严肃性被稀释,血腥的残酷性被资本娱乐化,肉身的人类因此变得冷酷无人性,与重获人性的机械战警形成对照。连机器人吃的流质都要做成电视广告罐头的样子,什么strike什么底特律废土科幻啊哈哈,世界只是一个大型广告罢了。 |
|
在电视与武器的并行中能看到范霍文的讽刺功力,通过电视影像,他令其自曝出道德问题:电视台播音员播报着暴力恐怖事件,语气和表情竟是眉开眼笑——原来机器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般没有立场。 |
|
我觉得机器战警摘头盔之后的形象巨丑无比... |
|
A / 范霍文镜头中的平等在于,每一个运动的路线都首先遵循一种物理关系。因此一个毁灭的动作与一个拯救的动作,可能共享着同一条力的流线因而构成潜在的辩证。在这种无定形的纠缠中,我们看到记忆如何嵌入现实的身体,而机械的感知又如何可能逆向地唤醒肉身。最终面容重新被揭示的时刻近乎神迹——并非因为人脸之神圣,而恰恰因为它总是只能在扭曲的影像中寻求那一丝丝原初的生命痕迹。 |
|
个人评价:84/100 这部科幻作品放到30年后来看依旧颇有特色。殉职警察被改造成半机器人的故事本来就蛮新奇的,在保罗范霍文的精心包装之下有了独特的韵味。比同类电影更多更放肆的血腥暴力镜头十分过瘾,许多大尺度的镜头非常大胆,也许也是欧洲导演不同于美国本土导演的审美观。对于新闻内容和媒体反应的影射也有对于各种植入广告的讽刺,就凭这点此片足以出其同类之右。故事背景放在底特律也是非常明智,汽车之城带来的是钢铁水泥的森严之感,冰冷的城市乃犯罪猖獗的中心,这几点十分搭调。各种枪战场面十分过瘾,作为范霍文的首部美国作品完全没有水土不服的味道,而且结尾解决掉反派的设定也是非常巧妙而凶狠,对于爱情线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各种暴力元素的融合仿佛浑然天成,娱乐性和深度兼顾,拍出了和终结者不同的风味,水准非常不错。 |
|
故事有点儿弱,但是透着一股可爱。科技再怎么发展,都应该还伴有人性与思考。准则4的设置简直太有意思了;ED209算不算史上最笨的机器人了。PS:跟终结者整好里外相反了。 |
|
重新复习了一下,就是一部非常一般的B级片,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要说是因为拍的早,我看过的比它早的好过它啊。|原评论:我小时候净顾着看它吃流质食物的情节了…… |
|
跟老版一对比新版简直一无是处,会拍B级片的导演才是好导演,会写B级片的编剧才是好编剧,八十年代的底特律才是好底特律啊...209萌哭了,太蠢了哈哈哈哈 |
|
叙事干净利落毫不拖沓。通过新闻播报的方式全景式的展现了混乱紧张的未来世界,人物性格都很鲜明,整体故事也不错。 |
|
竟然又给我想起一部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不过记不清是1还是2了,先标着1备忘吧。 |
|
保罗·范霍文和成龙不约而同地拍了《警察故事》:一个能力出众的正义执法者,如何沦为警队的异类,继而反抗黑恶势力与警察体制的合谋。如今回看《机器战警》,很难不觉出其动作场面的笨拙(第一场追车戏就有一个明显的穿帮镜头),当陈家驹以搏命的肉身神话不断挑战观众的承受力,墨菲却几近杜绝了痛感和情感,在枪林弹雨中岿然不动,留下的是一个造型、一个面孔、一种思辨。但电影没有留出太多篇幅供他思考自我的主体性,身份认同的挣扎并不作为主题呈现,妻儿的存在只是为了唤起记忆,最后的战斗仍是为了惩恶扬善。可以看到导演对电视荧幕的警觉是一以贯之的(持续到十年后的《星河战队》),无论是新闻还是广告都试图代替观众进行思考;一些对人工智能的讽刺和揶揄也令人莞尔,比如巨型杀伤性机器人不懂得如何下楼。 |
|
【B+】越看越不喜欢。开场的新闻段落倒是最平衡的一次,在城市与警局空间的探索完成后却逐渐陷入恶趣味的偏执陷阱而忽略情节与调度的润滑,最后更竟然落在身份追寻的套路上。这部电影不需要这种无意义的回溯,丢失了很多本应更能达到的“好看”。 |
|
非常出色的商业片,许多设计让它的娱乐性不会输给时代:有趣的虚拟新闻和广告、蠢萌的反派机器人、主角墨菲作为机械战警重生时的视角和找回身份的过程,正反方的命运也只是公司CEO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PS:这次突然想看嵌好字幕的资源,就去自己刚入门时经常用的LOL电影天堂、比特大雄等网站找,下的虽然说是蓝光超清,但画质还是不满意,最后又去外面下载,看来二次压制后的画质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我:( |
|
8.0/10 分。重看,103分钟英国箭影导演剪辑版蓝光。好多年前看的,好像正大综艺里面都播放过。2007年10月24日,美国《娱乐周刊》评选出“影史25大动作英雄”,彼得·威勒凭借本片排名第十。。。经典的形象,可惜受限于过去的技术和理念,以现在的眼光看,各种枪战啥的还是比较老套。雷·怀斯,万年邪恶反派,第一次认识是美剧《双峰》里。。。 |
|
1987年《机器战警》→ 1990年《机器战警2》、1993年《机器战警3》;1992年《本能》→ 2006年《本能2》;1997年《星河战队》→ 2004年《星河战队2:联邦英雄》、2008年《星河战队3:掠夺者》;2000年《透明人》→ 2006年《透明人2》…… 保罗·范霍文的好几部电影都是自己导演了第一部,后面的续集则是别人执导拍的。 |
|
#PrimeVideo 英雄之旅结构,不过内容实在太讽刺了!没想到是把如此俗套的故事和人物放到如此荒诞的背景下。开场的两场戏就把血腥和讽刺铺得很好,资本家的暴力和匪徒的暴力放到一起展现目的也是不言而喻,后面的各种离奇操作也是把讽刺演绎到极致,新闻的讽刺带有极强的预言性,不过还是规避了很大程度的暴力与正义的深度探讨。视觉上,布景真的很不错,开场就给我一种《大都会》的感觉,还有那种破败和荒废的感觉太独特了!能想到的就是《第九区》,感觉《九》的导演应该很大程度受到了本片的美学风格影响吧?还有那POV视角下的信号感和记忆结合呈现的处理也继承在《九》中。影片的荒诞戏太多了,不会下楼的机器人摔倒后的猪叫也太逗趣了,还有这个露下巴被一下认出来是嘲讽蝙蝠侠吗?台词更是金句不断,讽刺嘲讽拉满。 |
|
有趣的是,感觉这部电影才真正实现了完美的POV shot,因为除了机器警察,还有谁眼中的画面能和观众一样拥有方形frame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