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赵文卓的黄飞鸿不好,而是李连杰的黄飞鸿太好了。 |
|
谁接班李连杰演黄飞鸿都木有什么好下场 |
|
客观地讲,此片绝对是一部佳作,评分低完全是因为赵文卓的个人魅力不如李连杰。 |
|
既不是徐克,也不是王晶执导,这次换成了“七小福”的元彬,所以在动作戏上,的确硬桥硬马,没什么好挑剔的。如果喜欢看刘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一类的习武闯关类型电影,这部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两大动作戏噱头。一个是黄飞鸿大破红灯照的各种机关,木头桩变成了灵活的多米诺骨牌,屏风成为充满危机的险墙,至于纸桥、钢丝线,都尽皆用上,让赵文卓饰演的黄飞鸿像是一个游戏中的主角。而最后那场铁狮子斗八国狮子,也是“奇技淫巧”,喷火、镰刀、机枪,充满了浓重的邪典味道。
颇为遗憾的一点是,这部电影中的黄飞鸿,只剩下了马不停蹄的打斗、救人,而很少有情感上的描绘,更不用说一些趣味性的闲笔。这种缺憾,可以说,就是武人导演和文人导演的区别,元彬和刘家良虽然功夫底子深,但是相比于徐克和王晶,终归少了那一份闲 |
|
如果不是编剧明明写着徐克,我真是以为哪个小编剧照着狮王争霸抄的。黄飞鸿前三部传统绅士严肃禁欲冷幽默的宗师范儿全部崩坏,变成一个年轻气盛见妹就撩凌厉凶狠的高手。动作设计在塑造角色时也跟剧本一样,前三部黄飞鸿对小喽啰大多是教训,这一部对小喽啰,还全是女的,都往死里干,毫无宗师风度可言。十三姨不在就被十四姨撩了,打完一圈红灯喽啰还对仙姑笑,有没搞错……很多人在争李、赵两版的黄飞鸿哪个好,我觉得赵文卓的动作表现跟吴京挺像的脆而凌厉,节奏短快,少了宗师的沉稳飘逸,但是动作是动作导演元彬设计的,还是不能怪演员。赵文卓版黄飞鸿比李连杰差的除了自身过于年轻表演过于青涩和不够沉稳之外,其他全部差在制作班底上了。其实可以看出这部根据赵的年龄把黄飞鸿的设定都改年轻了,但是事情却发生在李连杰版狮王争霸之后,矛盾。 |
|
我认为这绝对是黄飞鸿系列里面数一数二的佳作!壮绝无比! |
|
boring…赵文卓还是没有李连杰的范儿啊…ps,每次中箭都是胸口,每次看到中箭,都胸疼… |
|
今天CHC动作影院又放了。好喜欢钱嘉乐演的那个长发军服男。 |
|
那时候的桌叔儿好帅oooo....相貌处于巅峰期。重新回顾了下。。 |
|
没李连杰的经典 |
|
直到现在才知道赵文卓演过黄飞鸿,他演黄师傅还算合适,20岁的演技和气质也还是不错的,只是不明白徐克要捧人为什么不另找角色、非要让他接李连杰的棒(做别人第二好吗,虽说李连杰也不是第一个演黄师傅的人但毕竟中间隔了好多年),剧情缺乏新意,红灯照炒了第二部白莲教的冷饭,狮王争霸炒了第三部的冷饭,趁着十三姨不在,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个十四姨跟黄飞鸿搞暧昧,这难道不算崩人设? 前三部都有明确的大boss,而且人物立体各有特色,而第四部煞有其事的找来了一中一洋的周比利和钱嘉乐,但人物扁平,戏份也少得可怜,似乎就为了最后出来跟黄师傅打上五分钟的架,真没意思 |
|
电视播又看了下,当年是赶拍出来跟肥晶《铁鸡斗蜈蚣》唱对台?赵文卓这几部都不大能看,动作设计越来越扯,这集差不多算劣版狮王争霸,洋鬼子跟红灯照都给黑了一通,黄飞鸿拳打八国联军,脚踢黄莲圣母,徐克偏好的低机位把赵文卓两个鼻孔拍得堪比尔康。 |
|
黄飞鸿系列中无功无过的一部。红灯照的仙姑都是城乡结合部的即视感,唱山歌也是醉了。2014.11.21成都 |
|
语录:十三姨就已经够了,还整个十四姨,十五姨又说下个月来,你说怎么收摊啊真是! |
|
上集狮王争霸,你这集居然还耍狮子而且重复两遍?未战已露衰相;赵文卓帅气飘逸确有相当水准,狠亏在前任起点太高而时间点又太近让观众很难接受;红灯大师姐王菁华远比莫名其妙十四姨王静莹更具魅力和可塑性,后者曾连续被黄飞鸿铁猴子热捧都没红起来;对打之前为什么都要去“踹城墙”?两星半……从前三部敌/武走势看李连杰退出该系列的必然性:首部对北派和洋人,打斗炙烈脑门穿孔;次部对白莲与大内,打斗仍燃但已明显收敛。对方均败亡在自身的凶狠无度;第三部狮王争霸,黄飞鸿的武功已退格到用来止争和教化……此一路向缓的大趋势下突然要把系列第四集又改回到比首部更猛的与八旗红花联手一致对外?非常困难,甚至连导演都换成了元彬。至于后来的铁鸡斗蜈蚣,有点接近施瓦拍最后动作英雄的概念,已经拐向无厘头自嘲模式,不能被归类在正传系列。 |
|
徐克让出指挥棒,沦为商业动作片。 |
|
前几作都能看到和时代背景的联系,这个纯粹就是莫名其妙地去Cos Play大作战,打完了之后突然发现北京沦陷了 |
|
小时候这部在地方台播的次数最多,八国联军那奇行种的“舞狮”真是猎奇的儿时梦魇;但重看就发现这不就是把第三部又翻拍了一遍,赵文卓的荧幕魅力较之李连杰终究稍逊一筹,但陈继铭的面相真是伟光正的绝佳代表,招式间浩气尽显。 |
|
原来我小时候看的就是这一部电影啊!那个由小孩子扮演的红灯圣姑看起来好诡异,小时候看吓了我一跳,还有她的头被周比利一拳打飞的镜头我也记忆深刻。 |
|
武打片总有噱头,有时在武之外,如狮王争霸为系列首开的舞狮,本片则发挥它到极致,不仅天马行空噱头十足,更与本片风格和武打艺术水乳交融是神来之笔。舞狮致祭一幕令人动容。灵前血书用倒叙手法,运镜剪辑有心,情绪调动合格,笑点好笑不尬,是系列第一个成熟电影。商业片情绪主要看配乐配得妙否,前三情绪较别扭可能因此。前三招式精彩新颖,“动作逻辑”清晰,本片于细节难比这武侠经典,但这种酷爽劲道的动作风格也是武侠一派,还通过无视物理学,将无影脚招牌式的反复击打的力量感推上新高度。大量倾斜仰拍,八国联军赛狮与偷取禁城的情节,其实挺雷但有童年光环掩盖。刻意继承忧国传统,黄师傅说“我们赢了比赛却输了国家”也过于托大,但身份与立场在男女华洋相杀相救中碰撞凸显犹胜前作。惜赵扑克脸远逊Jet。一致对外故事,港片难得没黑北方 |
|
继续第三部的舞狮,把第二部的白莲教换成红灯会,再打上这么两回。几乎通篇全是打戏,缺乏文戏来铺垫人物和历史背景。黄飞鸿换成赵文卓来演,打戏动作水准在线,文戏的演技还有待提升。新加的十四姨,戏份过少,比红灯照大师姐的出场还少。梁宽和鬼脚七的戏份反倒占去很多。
写血书时说是光绪17年(1891年),到舞狮得胜后又说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那是1900年,时间对不上,而且打仗打到首都这么大的事,你们在北京城居然完全不知道? |
|
从这部开始,黄飞鸿系列就显现出日薄西山的势头。不仅主角换成了赵文卓,十三姨等重要角色也都换人,本子还是不错,打斗也很激烈,可是渐渐俗套的剧情,无法挽回颓势。观众还是希望黄飞鸿是李连杰。 |
|
谁能告诉我这种毫无诚意的狗尾续貂之作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完完全全是对徐克李连杰联手塑造起来的经典的侮辱!从整个制作上就能看出根本就是对付票房的平庸之作。徐克挂职制片,由元彬执导,前三部那种民族气节的精髓全无!赵文卓替了李连杰,这真是吃力不讨好。连十三姨也没了,只剩梁宽一个人卖萌 |
|
★★☆ 黄飞鸿系列最差。打斗看似精彩,但其实是飞来飞去看得眼花。故事构思不错,可惜剧情散乱,节凑很差。 |
|
之四怎么换了师傅。赵文卓武打片像是在打游戏,抗日神剧的源头就是从这里来的吧?红灯照完全是白莲教的再版嘛,编剧也开始偷懒了。女主换了个十四姨,还有个红灯照的第三者,黄师傅移情也忒快了,骂徒弟更是张口就来,这个师傅有点接受不了。 |
|
赵文卓的黄飞鸿其实也不差,但跟李连杰还是差点,气质上很不一样。另外,这剧情太狗血,简直就是上一部的残渣拼凑来的,还居然出了个十四姨。 |
|
换个主角炒个冷饭,收了十三姨后十四姨都不放过。多米诺骨牌走马灯走钢丝过纸桥,解体重组装甲大蜈蚣喷油八面怪加特林机枪彩球,八国联军进城前的大龙凤。那边才办女权报纸,这边就狠揍灭洋仙姑,很平权的样子。同是义和拳打鬼子,上回白莲会反清复明是邪教,这次扶清的红灯会就整得那么悲壮,白莲教又变成了借鬼子撕八旗的汉奸,可怜黑锅专业户 |
|
以前看不懂只觉得吵闹,现在看明白只觉得悲哀。乍看之下剧情单薄,但元彬执导确实“功力深厚”,印象中的武打桥段——黄飞鸿和红灯照三次交手、灵堂拜祭和舞狮大会无一不恢宏精彩,与之相映的背景是义和团运动引发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慈禧落逃,一人之武不能救当时的中国。黄飞鸿在剧中的举动也与义和团形成对比:一者盲目排外,一者恩怨分明。硬核功夫片,发人深省。 |
|
剧情和立意都比前三部逊色不少,赵文卓版黄飞鸿成了谁弱帮谁。 |
|
赵文卓真不能跟李连杰比,差了一个档次 |
|
黄飞鸿的两个主题—中西冲突下的求变和对国民性的批判—在列强正式侵入的大背景下淹没在了悲哀惨烈的负隅顽抗之中,表现出的武人族群武力上的虚无值得肯定。对反清复明者和红灯照教众几乎没有心理刻画没有反思,始终执迷不悟,成了演武场里的道具。紧绷的鸡血节奏和混乱的情感纠葛都让人失望。 |
|
自此开始,“黄飞鸿”的外置环境不再限制于广东省,思路更加开阔。这部影片有宏观大气的意识,而且多重喻涵也很明显的表达出来,但由于元彬过于注重动作场面,从而导致了整片的故事叙述不够流畅,人物的内心以及本民族的自尊心渲染不够,从而失色不少。 |
|
在「狮王争霸」后立即的消费主义,但是失去了李连杰又在编剧上仓促上马——剧情基本就是延续「狮王」以及复刻「男儿当自强」中的民间排外宗教,除了在两段大型动作戏上的机关式邪典外,用「爱慕」情感线来冲淡愚民反智主义的批判,破「外国机械狮团」如同儿戏,最后「复国」追求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
|
这片里黄飞鸿的争斗中了八国联军以华制华的圈套,到头来变得实在是没什么意义,最终打完了也打赢了才知道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连老佛爷都逃跑了,只是一句长谈:“我们赢了这个(狮王)牌子,却输了整个江山!”。此片故事大致承接《狮王争霸》,还是继续狮王争霸,里面有第二部的白莲教一样性质的红灯照,十三姨由十四姨接班,周比利和钱嘉乐二人是大反派(最终死于黄飞鸿和鬼脚七),是八国联军以华制华的先锋。任你拳脚功夫多么了得,也难敌八国联军的枪炮,落后就要挨打,互古不变的道理。 |
|
乱到没谱。这样激进、这样尽显“王者风范”的黄飞鸿真是不好看。 |
|
因为演员一换,确实让本片有山寨之感 |
|
李连杰的黄飞鸿换成了赵文卓。于我只留下淡淡的记忆。 |
|
2K版重刷,这片子目前还没蓝光版。剧情复刻《狮王争霸》,黄飞鸿很突兀的就换成了赵文卓,莫名就多了普及女性主义的十四姨,但这部并没什么女性主义主张,而全女性的红灯照(复刻白莲教)仅是女性版的义和团。十四姨和红灯照大师姐给黄飞鸿来了段三角纠葛,但这段关系名不正言不顺跟系列电影的主线剧情和黄飞鸿的个人性格都是冲突的。动作设计很糟糕,八国联军那些赛狮夹杂了各种杀人武器,把舞狮这件事的仪式感完全毁掉,传统舞狮戏的动作设计完全派不上用场,而本片各种无视物理的空中动作和碎裂的剪辑没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看着既混乱又令人费解。片尾黄飞鸿、鬼脚七与反清二杀手的决战配乐写的又奇怪,混录的又差劲。全片给人留下印象的戏有鬼脚七和二杀手的对峙,周比利一拳打死一匹马,大师姐遭虐杀而死堪称惨烈,全片血腥程度有提升 |
|
赵文卓的功夫不比李连杰的差,也很精彩,各有各的精彩,赵偏凌厉,李偏飘逸。最大的败笔在于十四姨和飞鸿的戏,感觉有点莫名。电影剧情挺精彩,中国人看来不失国体的一场舞狮争斗在八国眼里是个笑话,最后京城沦陷全体庆祝更觉笑话。 |
|
①这一部是八国狮王比武赛(黄飞鸿为了为国争光于是加入)的主线和黄飞鸿打压红灯照(也是隐喻白莲教)的支线,相当于把二三部结合起来并进行了升级。结尾黄飞鸿刚比完拿了冠军,八国联军就攻入了北京,他悲伤的直说:“我们赢了赛事却输了江山”(把第三部的主旨又说了一遍)。②也许是因为这部黄飞鸿没有之前那样棱角分明、太平庸,导致对剧情内容兴致不大。打斗的动作设计虽然和第一二部有点同质,但还算可以,可惜赵文卓演起来(打起来?)没多少魅力,看的索然无味。 |
|
时运不济,主要是李连杰的黄飞鸿太经典了 |
|
徐克黄飞鸿系列最差一部,徐老怪机智地让出了导演。 |
|
鬼脚七、梁宽这些黄金配角都在,但是男女主角换了,情感戏缺了很多。这一部动作戏很精彩,钱嘉乐的武指功不可没。红灯照要扶清反洋,德国人要在广州建立新秩序,拳脚如何敌得过洋枪洋炮?黄飞鸿如何在中西对立之间为当地人寻找一条生存之路?教会里的神父、红灯照中的仙姑,都是对立阵营中有情义的人,正邪要分清不容易。一场八国舞狮大赛,看似是上一部狮王争霸的延续,其实更像一场乱世中的混战。 |
|
官方山寨自己?二三融梗换人重置,强行十四姨相当尴尬且塑造大失败,大师姐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除非她就是颜狗。观影上的不痛快让里面的内涵也没什么回味的兴趣,因为被尬住了。比如舞狮完全可以看出电影想表述的是带清腐朽跟不上时代,将军舞龙还是老一套,但是洋人不讲武德,于是被列强蹂躏到四分五裂。后面黄飞鸿用洋人的“规剧”打败了洋人。问题这舞得实在太利马猎奇没有美感。五还没看,四和六都是无聊看的,如果只是想看黄飞鸿系列那就只有三部,还不够的话还不如看《铁鸡斗蜈蚣》。 |
|
落后真的要挨打啊,阿兰成都将军挑战八国巨狮那段,真让人凄然泪下......我们赢了这个牌子,却输了整个江山! |
|
朝廷开明派承担推动主角的功能但人物建立失败,红灯照支线承载的表达延续《男儿当自强》,情节插入都极其突兀。击破八国巨兽仅作为邪典趣味,动作设计了无生趣且偏离斗狮过远,甚至不如《铁鸡斗蜈蚣》。毫无必要的续集。 |
|
赵文卓更适合黄飞鸿 |
|
怎么会没点!尽管是狗尾续貂之作,不过基本还是承袭了系列一贯水准。历史感很强 |
|
赵文卓好可爱~~那什么仙姑又蠢又丑…红灯照这个组织可能就是智障少女互助会吧 还有钱嘉乐演的那个也是个智障 感觉是个哑巴 好像眼睛还不好 全程一个表情一直在翻白眼 感觉黄飞鸿活在一个全是智障的世界 真可怜 连剧情都智障 |
|
更奇葩的邪教抓人和舞狮,简直是铁鸡第二部。福利没有,血腥来凑。连国语配音都不认真了,居然还有几句粤语没配,还有你是舞狮哎,国配版说了两个虎的招式,黑人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