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扑闺蜜成功的故事。维罗妮卡蛮美的,莫名觉着夏洛特长得像日本女人。夏洛特和妈妈是白色的,克里斯汀等男人是黑色的,维罗尼卡是彩色的,女人的爱像窗外的樱花是粉红色的。片末曲是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Cripple and The Starfish,真应景 |
|
大部分时间真是闷的可以。基本也没有赏心悦目的画面。第一女主是个迷失的女人,第二女主还是个努力成为女人的男人,但是她们俩是怎么来电的?我的天 |
|
低成本冷门佳作,唯一的外景是灿烂盛放的樱花,采用ppt旁白交代故事进展,让人想起法国著名的短片《堤》,配乐有《花样年华》的味道。他们本是互不相识永无交集的两个人,“她”每天闭门不出,与狗为伴,最大的爱好是看美剧,每日做一些针织女工的零活和低保为生。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场景是她给“她”送粉底,“她”为她做窗帘、沏茶做早餐、泡脚揉脚,果然“女人”最懂女人啊,哈哈!北欧人的社交距离比想象的还要远,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是微妙至极,这是友情吗,不完全是,这是爱情吗?也不完全是。 |
|
同是天涯沦落人,孤独相似命相亲。仿佛敏感纤细而神经质,病态般苍白一直是西欧人的特质。对镜头过于描白的摄像有些吃不消,但却又被那种跨越性别的亲密扶持而深深吸引。生活也许就是肥皂剧,只要想看它就永远会有。而且明知是煽情是穷极聊赖的火焰,人还总偏往虎山行。 |
|
北欧真好啊,再浓的都是淡的,再冷的都是热的。 |
|
怎么来描述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它让我看到了一种边缘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很微妙的感受……那是爱么? |
|
原来“肥皂”就是“她”处理体毛的必备品~剧情没有《午夜场》说的那么出色,平庸中带点惊喜而已。异装癖想起来蛮可爱的…… |
|
注销之前的豆瓣后发现现在竟然没有保存这部电影 我可是相当喜欢这部电影的呀闷骚至极 |
|
我就爱光线昏暗又潮湿的小屋 |
|
“爱情是包含原谅,保护,照顾的东西!”我真的太喜欢,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导演游刃有余的让这场轰轰烈烈,浓郁的一塌糊涂的爱情就是不走进那个激情的常规,而总是淡淡的,徘徊在这淡淡的边缘的徘徊…… 又闷,又骚,又湿润…… |
|
电影里的北欧是我在这个地球上最最向往的地方,人们的困境无关生计,统统是对自身感受和需求的探索,文明之地的高级烦恼。 |
|
这都不知道到底是定义为男女,女女还是女男恋了!欧洲电影就是这么憋 |
|
面对这种欧洲小文艺片我就没了抵抗力 男主角演得太好了还是处女座的 |
|
女主角和要变性的男主角相爱了。。。文艺片吧,剧情片。 |
|
肥皂去除身之污垢,爱情抚慰心的寂寥;你喜欢,所以我喜欢。 |
|
“真正的女人不咬指甲”;果然符合北欧风格,冷的不热,热的不冷;淡淡的,什么都是淡淡的,浓的很淡,淡的却很浓,不明白的话,或许还会误解。 |
|
无处安放的爱情,结尾的耳语我猜是“我爱你”~配乐竟然是Antony——一个异装癖渴望变成女人的主唱, 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
|
《肥皂》 (06柏林影展"评审团大奖"-丹麦喜剧片)
丰富的人性,琐碎的细节;观后回味十足 |
|
两个需要拯救的灵魂,相互取暖,仅此而已。片尾曲好听。 |
|
題材怪誕又獨特,但導演的把握欠火候,笑淚交織的感覺沒有表現出來 |
|
最后有个镜头特别喜欢,100多分钟的暗色调之后,女主角步下楼梯,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的脸上,阴霾尽散。大龄少妇与小男生的爱情已经够难拍了,而这个小男生还是个变性人……这部电影不是爱情片,而是一部救赎的电影,男主的性别认同,女主的性与爱观念。这样看,就是部低成本佳作了。 |
|
没明白片名为什么叫肥皂,因为尤里克爱看肥皂剧?因为尤里克泡肥皂水给夏洛特治脚伤?还是因为寂寞疯狂饥渴迷失的夏洛特与准人妖之间的微妙情愫本就是个肥皂泡?银熊奖评委给解释解释呗 |
|
维罗妮卡对夏洛特的情感最初根源在「直女」最后却真正以尊重夏洛特的选择得到圆满,而夏洛特在一个母亲支持的环境下选择「变性」却又纠结在对维罗妮卡身上而产生矛盾与痛苦,因此本作的LGBT主题完全是向内情感上——当认定的选择目标忽然与本能的情感矛盾时的抉择,「肥皂」的寓意更像倾向于「肥皂泡」/「肥皂剧」,自己个人的重大问题在他人眼中毫不起眼,尽管如此也要认真对待。 |
|
肥皂并非是专为女性拍摄的女性电影。男性则是印着或野蛮或不可理喻的符号,是作者弱化性别而提炼出来的恶的象征。人的灵魂不知不觉驶进人性黑暗的单行道,既为受虐人也成施虐者,肥皂水是对于群体承受的痛苦给予短暂的暖抚。长情和深久最终是输给孤独和腐朽?还是留给甜蜜和厮守?看你更相信哪个结局。 |
|
作为第一部长片,这个关系刻画得够细腻,但是有点拖沓,有时候略无聊,毕竟场景都超级有限;同时也发现女性创作的女性角色真的是很少会(如果不是绝对不会)全程受虐的,这里的女主虽然遭受暴力但还是幽默、率性、有去爱去探索的勇气,有很多快乐的时候;也愈发看清那种喜欢拍女性苦情戏的基本就是看不得女性快乐,就像有些家长就是看不得孩子快乐,有些人就是看不得群众快乐,这就是权力。 |
|
为什么我没有一个像维罗尼卡这样的邻居?? |
|
超特别……似乎是全程手提拍摄…… |
|
He's a gay woman trapped in a man's body. |
|
1.女主角眼睛蓝的能把人溺死在里面;2."love is promise,a promise about caring protecting forgiving";3.我爱你,无论你将来是什么性别(这句点题又重口);4.片尾曲用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歌真是绝配。 |
|
曖昧的情感‧複雜的關係‧悲傷的情緒 |
|
剧中人相互伤害,看得人心惊胆战。。。。。。在两个封闭空间里处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理,堪称细腻、到位,值得学习。 |
|
全片看到一个词:尊重。对于异常的非常正常的日常的尊重。
非常细腻的片子,该细腻处细腻至极;不需冗述处不着一笔。洗练。
里面的音乐,特别好。
再次印证,喜欢的片子,一开头就能嗅到。果然。 |
|
两个灵魂都脆弱的时候容易相知。 |
|
三星半吧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到了十三个月亮 还是比较被这样角色的感动到 |
|
楼上疯女人,楼下娘娘腔。两个长错灵魂的人。 |
|
性别不是障碍,性别不明更不是。像极了古希腊人对于爱的阐释:爱只关乎美,而不关乎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 |
|
本片中除了夏洛特,夏洛特的男友,维罗妮卡以及维罗妮卡的母亲以外,有第五个角色出现吗?(哪怕是路人甲乙丙丁)。一百分钟的电影情节竟然在四个人物之间游离。用了N组长镜头,看的人真压抑。看完之后就在想导演想表达什么??? |
|
一个失败女和一个异妆癖 |
|
小狗好可爱
维罗妮卡也蛮好
女主到底安得什么心?
音乐不错 |
|
其实还是一部挺不错的文艺片。 |
|
就算你诠释再多,也不能无视电影起码的任务吧? |
|
角色情感压抑得非常厉害,冷色调和手持摄影所造就的真实感错觉更加剧了电影的压抑感。以爱为主题的电影,选用的素材却非常沉重,变性人,逃避和迷失于爱情的女人,抑制情感于暴力的男人。转折点设在了肥皂剧的台词中:“Nothing is bigger than our love"。女主角绿色 |
|
很可爱~ |
|
沒有離開過一幢樓、兩間房間的電影,人物只有四個,卻好像洞穿一份感情的一生。濃烈的感情,無處不在的關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法喪失互助以及交流。第一次在圖書館看的影片。 |
|
从简小入微的生活入手,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作得很不错的片子之一;记得我看第一眼时,感觉像是纪录片... |
|
互相慰籍,犹如肥皂。 |
|
一场苦涩得甜蜜的探索。幕间预告写得非常灵动,仅仅关于自身与爱的讨论,特别喜欢这种不被界定的氛围。我欠你的秘密是连着轻吻的耳语,可爱又亲昵。。。 |
|
久闻大名,但不是我在意的题材,快进而过 |
|
总在寻求着慰藉自己孤独的人,但现实却总让自己倒退到起初。找寻还不如就是个玩笑。(几个剪辑镜头我喜欢) |
|
还有怎样的爱是不可能的,新式新浪潮下的丹麦阿莫多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