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没有复仇只因为我们没有超能力 |
|
擅长精神虐待的母亲,校园霸凌,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斯蒂芬·金写《魔女嘉莉》,原型是他的两个女同学,学生时代穿得老土,皮肤不好,就被所有人欺辱。其中一人突然改头换面,换来的不是友善,而是加倍的霸凌,他们恨她“越界”,等她恢复原状,受到的欺辱也恢复原状。她们没有嘉莉的异能复仇,都死得很早,一个独居癫痫发作,一个生完孩子朝自己肚子开了一枪。 |
|
一个小时略显沉闷的铺垫后,终于迎来了高潮。帕尔玛一直是个执着探索影像的导演,到现在仍是,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他的原因 |
|
经典 女性恐惧的代表作 慢镜头和特写部分精彩绝伦 从平淡到梦幻再到毁灭 一脉而起 |
|
一边营造少女梦幻,一边编织梦魇,两条线索汇合,激发出无比强烈的悲剧感与恐怖感。影片最黑暗的地方是对善恶的处理,没有做简单的厘清,而是讲其中的复杂性。善念与恶念交织,酿成一桩悲剧,由果索因,皆为恶。于是,复仇的对象就难以区分了,只得一同湮灭。女教师和母亲的行为也颇有暧昧之处,前者行善,用的是恶(暴力);后者的恶,在这场悲剧面前倒成了善。场面调度无比华丽。 |
|
拍得着实邪气,很实验性也很电影化,镜头运动,灯光效果,分屏画面,帕尔玛从一开始就是个对探究电影本体十分痴迷的家伙;而且这帮演员真是太棒,从外在气质到内在表演。 |
|
猪血浇头,猪油蒙心,若体验其一,便难以摆脱穷其一生的粘腻,从幸福的峰巅一下子坠入无底的黑洞,从慢慢铺垫到迅速展开,粗砺的慢镜头,记录下悲婉的圣歌,血洇校园,焚毁家园,一切是有多不甘心。 |
|
最后那只手也太!恐!怖!了!吧!真的不要随便欺负班上的同学啊!最后二十分钟真是太刺激了叹为观止 |
|
布莱恩·德·帕尔玛作品,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的第一部。西西斯派斯克演技棒极了,凭此片首获奥斯卡影后提名。本片涉及同学关系、宗教、性压抑等内容。拍摄手法尤为出彩,尤其是嘉莉血洗舞会前的旋转镜头,以及之后的分屏屠杀场景。梦魇结尾的处理方式此后被各类恐怖片效仿。 |
|
镜头和配乐都超棒,后来的很多电影都有该片的影子啊。我觉得讲女性主义这部比《末路狂花》更好。我倒真希望每一个被bully的小孩儿都有超能力来教训欺负他们的人。如果我以后有孩子(并不大可能)我对她的教导只有一条:Never be and never fear a bully. |
|
不惊悚,不恐怖,它只是悲伤 |
|
牛逼就牛逼在放到宗教维度还是反宗教维度都是自洽的,重溯会发现恐怖的根源并非一方所造就,而是两种极端的碰撞:导火索是委咎荷尔蒙过剩的最常见校园问题,而所谓反派与灾难土壤只是一个信仰至上化的母亲,是人乃万物尺度还是存天理灭人欲?史蒂芬金和帕尔玛选了C。舞会戏调度只能用上天入地来形容。 |
|
203 K,还真被那只手吓到 |
|
对于成长的痛苦,这个付出的代价最惨烈 |
|
天哪苏原来是真心帮她的!…………一对大好的百合就死于那个贱人之手了。男主和老师也冤。贱人拉绳子前那个舔嘴唇的镜头极好。 |
|
运镜如蛇般滑行:粘稠、骚动,充满性的张力;阴冷、警惕,如被禁锢的欲望。不应理解为一次复仇,以地狱烈火祭奠被玷污的美好,恰如一首哀歌;洗去血污后又燃起下一场地狱之火,终将一切埋葬。短促的定格破解了所有悬念,意味着不灭的痛苦被深深地烙印在生命之中,根本无须猜忌,亦用不着唤醒。 |
|
我的妈呀!迷信上帝真可怕,单亲母亲真可怕,女同学的恨意真可怕,被撒旦诅咒的女生真可怕。不要嘲笑同学,善意有时候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生的噩梦。一切都是妈逼的!可怜的娃!约翰·特拉沃塔从小时候起就注定是当坏人的。 |
|
茜茜斯派塞克将嘉莉的几个阶段都演得很好。她被压抑的渴望,对母亲的反抗,柔软的气质又弥补了角色的狂暴,顺利精彩的完成了连续的两场高潮戏,烧毁校园和杀母,成为魔女的典范。导演用无限贴近周边人物的视角去表现了嘉莉一角,朴素的镜头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很老辣。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欺负同学
|
|
女版马加爵。 |
|
最后的剧场和家中的两个高潮处理的非常漂亮 血红的视角 杀杀杀 |
|
没有恐惧只有悲伤。
想起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一个得抑郁症的同学。
孤立与群嘲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冷暴力。
希望每一个灵魂都可以得到善待 |
|
又见帕尔玛的招牌分屏。可怕的仪式感和绝望感,还有史蒂芬金的招牌吓人结尾。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嘉丽前面笑得越幸福观众就越难过。茜茜斯派塞克好神奇,前面看着不好看,化了淡妆突然漂亮了,淋了猪血后又丑得恐怖。不求新版突破了。 |
|
【A+】从此对帕尔玛顶礼膜拜:柔光所营造出的虚伪,裂焦镜头下被确立的权力关系或情欲的耦合,空间与角色被灵动的推拉镜所连结。校园舞会那段更是影史留名的伟大调度范例,在不断幻变的灯光和旋转镜头的衬托下影片到达美好的顶峰,随后那段无比惊艳的长镜头则正式确定“桌下炸弹”理论的存在,在曼妙的升格镜头下走向磅礴的覆灭。当然,从《惊魂记》一脉相承的配乐也说明了帕尔玛对希区柯克的敬爱,但绝不止于传承和致敬。毫无疑问,帕尔玛将希区柯克的影像延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惊魂记》结尾的面孔叠化让恐惧在画面内凝滞,而《魔女嘉莉》那只从地狱伸出的手则将恐惧彻底烙印在影像之中,叹为观止。 |
|
以浴·血开镜,又以浴血收尾。前者是羞辱,后者是复仇!……“魔女嘉莉,轻松横跨并反复模糊着剥削Z级与严肃思考电影之间的界线,而这也正是昆汀塔伦蒂诺在其整个电影生涯中所追求达到的方式。”……2010年金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当时他26岁。酬劳2500美元。 "尽管有些年头,但的确是一部好片。我很幸运首部小说便能以此面貌呈现。" |
|
开场少女澡堂和沐浴经血戏,不停旋转到天堂的舞会,当选舞后时慢镜头的喜悦,两场杀戮(分屏与耶稣之死),最后的血手。Sissy真是完美诠释了Carrie。 |
|
1,現實中的Carrie都沒有超能力。 2,荒誕之中比較現實的一點(也是影片的亮點):Carrie在抓狂之後完全不認人的殺戮,她已經看不清誰有罪、誰無辜、誰對她好,她完全失控的怒火和扭曲的內心看到的是每個人都在嘲笑。以至於在Sue的夢裡都逃不過Carrie血腥的手。
3,如果回到初中,如果我有念能力,我也會不顧一切地把他們都燒死。
4,靠,約翰屈伏塔~!年輕真囧。 |
|
8.0/10 分。2024.03.30,初看,4K修复版蓝光。原著是青春校园恐怖小说的鼻祖。本片也是作者第一部被改编上映的作品。导演是《疤面煞星》《情枭的黎明》《碟中谍》的导演。。。大名鼎鼎的片子,48年后的初见。个人感觉一般,主要是画面太黑了,眼睛不好的我看着特别累。节奏也非常慢,花了一个多小时铺垫,放今天会被人骂死。我估计是片子在拍摄技巧手法有所开拓创新吧。过去恐怖片很多导演都是当正片来拍,现在基本上就是纯感官刺激了。看在年代的份上,给个4星。 |
|
伤害一个人很容易,但是你们必须付出代价!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弱者逆袭的励志片,最后三十分钟碉堡。德帕尔马和南希艾伦合作,必属佳片! |
|
用许多篇幅描绘少女细腻的内心世界,她写诗,她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她努力装扮自己,好去参加舞会,并渴望得到男生的邀舞。雀斑女把Carrie平素的古怪、孤僻,舞会上的释然、沉醉,最后的冷血、疯狂都演绎得极好。帕尔玛通过镜头变化和剪辑切换渲染紧张气氛,被淋满猪血一幕十分震颤,红色滤镜、分割画面,恐怖的眼神,破坏力极大的超能力,关爱她的女教师和男舞伴也一同遭殃。母权高压、群体嘲讽下的畸形心理和最终反抗。 |
|
被最后那一爪子吓够呛,恐怖片果然得在电影院看才够劲! |
|
印象最深的还是嘉利与男主跳舞时的旋转镜头,真的很大胆又很妙,无论是对于嘉利内心那种幸福得不真实的眩晕感的外化,还是对于接下来的悲剧的不稳定性暗示。主题上,将女性的性觉醒与恐怖事件的发生相结合,是后世所有青春恐怖片的思想源头,其实还是圣经里偷尝禁果的主题延续。 |
|
校园恐怖片标杆,后来许多追随者连有样学样都做不到。原始创意来自Saint Sebastian和盲女复明传说么…… |
|
大名鼎鼎的《魔女嘉莉》果真是魔性十足,邪气逼人,德·帕尔玛以高超的视听技巧营造出丰富的惊怖体验:1.舞会上不断加速旋转的仰拍镜头直指人心,以猎奇的视角呈现出美好即将幻灭的意味,仿佛下一秒鲜血就会随着飞舞的裙摆飞出画外。2.魔女嘉莉大杀四方之时的分屏特写,魔女眼睛看哪哪遭殃,观众则是哪里遭殃我看哪里,在经历一小时的共情之后,观众成为不在现场但胜似在场的视觉帮凶。3.颁奖仪式上采用慢镜头以及无声化处理,为即将引爆的炸弹(血浆)做足了蓄势,只待一声惊雷,你我同入炼狱。既是青春片,也是宗教片,控诉对象从父母同学再到老师,机关枪一样扫射出善恶交织的悲伤图景,老师以善之名施暴,母亲以爱之名捆绑,同学以闹剧心态作恶,最终不分青红皂白,大火烧干净。这是一场互为祭品的献祭,母亲最后肉身成神,但救不了心死的恶鬼。 |
|
剪辑,调度和混音非常漂亮,舞会场景值得反复观看,对悬疑感的掌控堪比希区柯克的手笔,即便去除宗教元素也是极有张力的故事; 《惊魂记》与《魔女嘉莉》中的疯狂母亲背后,是六七十年代挥之不去的集体焦虑与传统美式家庭的垮塌. 结尾以惊吓代替了本可温情的处理,可谓一种残忍的幽默感――也是本片所具有的相当决绝的锐气. |
|
德·帕尔玛的场面调度只关心仪式的构建,而如果他只关心仪式,那是因为每一个仪式的步骤都具备心理和身体的力量。 |
|
全片都好七十年代啊,顶喜欢这种七十年代的感觉。女主长得很有恐怖感,全片都不恐怖,就是最后一伸手把我吓得心都吐出来又咽下去了。好可怕。God forgive me for not believing it; God forgive me for believing it. |
|
经血;视觉与听觉的惊悚搭配;旋转旋转再旋转 Dance;慢镜头;分镜头;耶稣之死。记忆深刻的是悠扬的配乐及最后出现得恶坏恶坏的手。 |
|
史蒂芬金式青春简单粗暴,不过帕尔玛演绎的不错,舞会那个转到晕的镜头绝了;每个人都在用女性特有的特点捅了嘉莉一刀,老师的过度保护、苏的同情隐瞒、克丽丝的自私魅惑、母亲的精神洁癖,控制与反控制,血潮之力,选择爆发更简单一些。羡慕那个年代,大尺度的B级片可以吸引这样的大导演;影片精简华丽到极致了 |
|
【S】这部居然这么好。。从开篇第一个镜头就展现出极高的与现实的协调感(大部分恐怖片所缺失的)。帕尔玛最佳。 |
|
一边是青春校园,一边是绝对梦魇。70年代的邪典电影放今天也毫不过时。观影的过程如在发烧,随着舞会上那颗容纳太多信息的长镜头,心跳加快、身体灼热,明明知道后续结果但也静待原子弹在心中爆炸的时刻。这一定属于李安口中的「不无聊的电影」。 |
|
【B】为了科洛的新版而看,结果出人意料的棒啊!前半段其实就是个校园青春偶像剧,还带点儿颇为诡异的喜感。虐杀戏好爽要是能再长一点就更好了,给演员点赞~~~尼玛老版这么精彩我很担心新版会看不下去啊。 |
|
旧版的细节处理比新版好太多。相比新版,高潮无声段的处理和干脆利落的眼神秒杀,恰恰凸显了Carrie极度的绝望与愤怒。被霸凌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有错,自己就是“魔女”,所以被审判(霸凌)也是有原因的,尽管他们不希望被霸凌。结局的吞噬也是一个强烈的暗喻。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看着非常难受。多希望世上不再有霸凌。 |
|
讲的就是一个魔女面对霸凌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复仇的故事。同学们也是坏透了 给了她至高无上的虚荣心 最后再她最得意的时候毁掉了她本来就不多的自信心 反正这样的复仇看得很爽。不过 基于那个年代的落后 化妆 血腥 拍摄手法 演绎方式 特效都不太好 所以这个算是恐怖片的电影其实并没有很可怕 相对来说 她妈妈那种教育方式洗脑方式蛮不讲理的劲儿更看得人发怵。 |
|
故事沒想像中那麼有深意,鋪墊了好久好久豬血終於灑下來了,此後畫面更好看。服裝養眼,大腿也是。嘉莉家佈景很不錯(<-老公的愛)。一臉賤笑的屈伏塔一出來我就猛笑場,男朋友滿頭金毛卷則害我一直分心想到Robert Plant...這麼少女的Sissy居然已是人妻,騙人! |
|
纪录片《如何拯救一名死去的朋友》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都是俄国青年,且都不约而同受到西方恐怖小说《魔女嘉莉》不同程度的影响或者荼毒。西方男性创作者将女性自身有韵律性的生理现象进行恐怖化和「整齐划一」规范化处理,以及,教育工作者将科学领域早已祛魅的科学常识(Facts)进行神秘化、特异化处理,其宣传抑或鼓吹「医学奇迹」的目的不言而喻:作为布道者,西方(教师爷)非但没有(自我)检讨、追究和(依法)惩治施暴者,反而(自作主张)将「校园霸凌」现象的泛滥归咎于受害者的原生家庭,并试图拿「舆论霸权/军事霸权/审美霸权」这些「遥控」手段掩盖、封堵和扭曲血淋淋的事实真相——嘉莉的「初潮」受洗仪式在学校进行——校方派给她(必须接受)的指令性任务则是将这场有流血冲突发生,最终不欢而散的「YG」闹剧植入她体内的系统。 |
|
9.0/10 大银幕4K修复版重看。利用希式心理情节剧的推进方式,并延长那桶猪血泼洒前的心理时间(希区柯克留下的精神遗产)。在升格镜头与抒情音乐中营造出朦胧的美好假象,柔光下不断提速的环绕长镜头让主角深陷甜美梦幻的晕眩状态,裂焦是人物关系的视觉向导,分屏则用以确立权力的主体。一个女巫受刑的倒错结构,猩红灯光下舞台变屠场,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先回归母体,蜷缩在浴缸中,再走出血染的羊水,后完成弑母。类型元素的运用出神入化,德帕尔玛乃单场戏调度之王。可能会永远位列私人horror十佳的作品。2024.10.18号@PCC |
|
Carrie从某种意义上应该受到了X战警的影响,而且又间接影响了后来的超能英雄:她的宗教家庭背景和意念超能力,以及自卑的个性让她格格不入,但她本性是善的,也希望融入这个社会,只是这个不怀好意的环境把她心中的恶都引了出来。剧情进展得很冷静,到最后一刻集中爆发,有惊悚也有思考 |
|
新版早就看过,直到毕业论文才知道我看过的好多经典都是斯蒂芬金。魔女嘉莉是校园恐怖的鼻祖(king开启了太多先河)。对于那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我的建议就是把他们关起来看这些电影让他们没日没夜的看,让他们看到呕吐,让他们看到绝望,让他们直到善恶不报,时候未到 |
|
《看电影》常年不断的反复提及使我产生了嘉莉情结,情结了3年后今天终于把它看了。其实就像凶铃和咒怨一样,怨念达到一个临界点力量就会产生。76年的恐怖片直到现在可看性都很强,而且虽然很有心理准备但最后那一下子还是把我给吓到了!看来斯蒂芬金真是我的软肋...... 我爱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