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好看的,道明叔当年已有霸气,眼神里的凶劲某个瞬间会让我极惊惧,像极了我一个男友。晚年竟然这般儒雅,真是神奇。 |
|
20集之前編劇接地氣,結尾倉促了點。東京30年來還真是沒什麼太多變化。劇中名言“公司遍地都是,跟文化大革命造反司令部差不多。掛張牌子就當董事長,印個名片就是總經理。” |
|
片子比较全面的提到了留日不同形形色色的人。换现在,各国留学出国,他们也还是存在。作为上海人,对于那个年代的老上海是怀念的,弄堂里的相互关心又互相八卦。每个人都说的是上海话。同时这样的演技在线也是现在的片子里再也看不到的。 |
|
还不错,道明在里面搞了下婚外恋 |
|
前9集不错,90年代电视剧审查还挺松的,尺度比现在大多了。台词是直接抄写对日本文化描述的书籍吧,演员念起来太书面。 |
|
我记得我看过这个电视剧一次吧,没有看全,我也觉得这个比《北京人在纽约》更好看。 |
|
远くに飞び立ち,悲しみに出会い.あなたの大切な思いでは,それは心の故郷. |
|
东京很多地方三十年了都没有变,比如池袋和上野阿美横町。更多维度描述了日本的方方面面。小人物的剧情,很真实,推荐所有准备润的看看。可能世界缓慢变化而不是快速增长才是常态。 |
|
祝月:影史最刚沪男(哦,是蓝鲸人),太主角光环。今时今日我朝演艺圈里邵兵这型已经绝迹。不停强调上海人名声差的设定很有趣。后半段狗血有点呃。别说东京,上海的戏也很有趣,时代大潮摆脱公职自己做生意/开后门等各种情状/玲玲妈模子!虽然是普通话配音,但冷不丁几个沪语用语都非常精准,比如“开大兴”,“梦里捡皮夹子”。惠子好可爱想娶她。郑荔美且演得好!祝月很工具人,一层是要probe出其他留学生众生相,另一层是要借他口串一些金句,“几十年的大锅饭令人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到了弱肉强食的日本不知如何生存” “公司遍地都是,跟皂翻司令部差不多” “要国家编制有什么用,别老了看病要十几万拿不出来” “上海没有情人旅馆怎么解决性问题” |
|
人性这个东西真是放在什么时代都一样 估计等有 地球人在火星 也是一样:)~~ |
|
从《含泪活着》转过来,比较写实,90年代初的赴日留学如此不易,各人目的不尽相同,有求学的,有工作不理想换个环境的,也有纯粹迷茫选择出去看看的,但几乎人人都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如果说中国掮客是明面上敲诈勒索,日本整个制度对中国人的不欢迎不喜爱则更加残酷,所以才会有丁枚像郁达夫一样说“如果祖国再强大一点就好了”。有些人走了捷径,娶妻生子结婚;有些人选择苦其心志;也有些人选择黑下来,哪怕像乞丐一样也要赚钱养家,总之都不似现在的“镀金”。 |
|
可惜没能看完整,网上好像也没有吧 |
|
十六年了,今天才发现居然里面有山本未来 |
|
三十年前的老剧,相当好看啊!!90年代初去东京奋斗的上海人的故事,看到了很多不太熟悉的人生轨迹。打算看看原著小说了! |
|
“关系学就是命运学,人呐,就是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里的”“大富大贵时,他们什么都没有拥有,一贫如洗时,却爱得很充实,也许在这样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咀嚼人生的一份感觉” |
|
陈道明啊陈道明——一想起你我脑内生成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祝月在东京病倒时和白洁动情的一幕……那小手指勾的~ |
|
多么经典的电视剧啊,为童年的我科普了一个东京。东西贵,日子苦,被人瞧不起。葛优绝对是除冯远征之外的另一大童年噩梦。 |
|
210517 .. 被挖坟了。现在我也是青年律师了 14-03-16 一年后扒出来。为了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梗概,跳着围观了1、2、5、11、20、25。青年律师祝月(陈道明 饰)原本和身为医生的妻子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他空有一身才气,却在僵硬的体制内倍受倾轧。 |
|
1990年代三大中日合拍电视剧之一,也曾经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小时候国内有段时间流传一种说法,说上海女孩子都嫁到日本去了,就与这个电视剧的播出和产生社会影响的时间段相重叠,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很难去考证了。总体来说不如同时期的《北京人在纽约》影响力大。 |
|
相比的话【北京人在纽约】好看的多。这片子总有点怨天尤人的味道。像白洁这种孩子干嘛要出去?本来身世就惨,迷失了自己,还辜负了妈妈,最后狼狈的回了国,那倒还不如一开始就去陪酒,赚上一笔再为所欲为,学艺术也好,吃喝玩乐也好,都比撞了南墙理所应当。不是东京改变了谁,是那时的中国不开窍 |
|
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大概就因为名字的句式让人以为是copy北京人在纽约的概念。讲述的故事虽然都是中国人在异乡,在氛围和主题完全不一样。 |
|
虽然倒数第三集突然开始抽风,但已经足够现实 |
|
电视剧还没看。书看完了,书写得挺烂的。
|
|
补标。对当代日本的最初印象,一是来自《青春的火焰》,二就是本剧。记得一句话:“一开始来日本,发现吃什么都是生的。现在吃多了,觉得还挺好吃”,成为我认知日本料理的基准。现在还记得刘欢唱的主题曲,燃得很。北京人去纽约,上海人去东京,细思有理。那时选择出国闯荡的中国人,带着的是最早的“中国梦”。 |
|
第一集,有一个场景的背影,有visa的广告牌,此剧是1996年放映,VISa全面在中国爆发是2002年,而且还是和银联合作。可见一样东西的兴起要多少时间,在中国
1996年VISA有多少人在用呢? |
|
中介的都是白扯???
我真是感觉自己人对自己人的欺骗最让人心痛!!!
中国的技术中坚都去了国外做了什么??
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我感觉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中还是有很多可取的东西,
很多悲剧的元素的保留,而不是现代的大团圆的东西!!
中介和传销有什么不同。。。 |
|
可能是最近《繁花》热播这部90年代上海相关的也有了点热度…我是从《繁花》开播前一个礼拜开始看的(回顾一下,小时候看过但基本都忘了),然后前几天腾讯和b站的版本突然同时下架了(本来我是在腾讯看的),只剩爱奇艺的了…
这就非常微妙,像是外务省能干出的事…
片子本身比纽约那部更现实和细致,演员情感拿捏到位,片尾曲张学友的《过客》更是点睛之笔 |
|
伟大建于渺小,坚实的世界建于现实的细节。人性的深刻高于其他。 很难的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行业是有高峰的,重温他们可以给后来人指引方向。 |
|
我擦阮丹宁那时候真是清纯无敌,太美了 |
|
比《北京人在纽约》好看。三部曲之一还有《别了,温哥华》,也不错。 |
|
这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陈道明的作品,平实温暖,又不失男人魅力,也认识了日方女演员山本未来~ |
|
挺励志的,因为是电视剧,所以比“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多了份温情 |
|
22年10月25-31日,剧中女性似乎要比男性优秀啊,惠子勇敢,丁梅独立,月珍成熟,溢美优雅,林林宽容,白洁、阿珍成长很快 |
|
那时候很小~~刚看完北京人在纽约~很棒的片 有机会应该再看看~ |
|
当时的印象是,中国人去了日本全是王八蛋,日本人都是好人。 |
|
上海小囡必须支持和看过 |
|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9863109eb97011de97c0.html |
|
记得当时是在北京人在纽约之后看的,当时还以为是部跟风之作。没想到,看完发现还挺好看的,虽然时代相同、设定相近,但和在纽约却完全不同的感觉。结尾曲也挺好听的,前段日子还打算再找来听呢。 |
|
以中国人的思维去揣度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与人相处和世俗观念,是有失偏颇的,并且很不正确。 |
|
第9集,32分钟,中日法律人交流刑诉问题……13集,29分钟,高仓收到司法考试合格通知书……站在人海中异国街道(张学友 过客) |
|
守身如玉陈道明。见一万字长评。 |
|
没看完,不想看了。 |
|
难得难得,虽然脸比较肿,可好歹不是ED专业户了。想看陈道明搞婚外恋的,请直接空降22集。 |
|
童年现象级电视剧,尽在不言中。 # 补标 |
|
我准备再温习一次!! |
|
都说这是跟风之作,却有其自己的特色。 |
|
多么扎实的剧本和群像戏啊 支线剧情也很精彩 对日本人的描写也很客观正面。 |
|
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95年的上海人在东京,都喜欢~ |
|
小时候的电视剧总是比现在的好看太多 |
|
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样板戏倾向严重 没人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