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部片子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情绪,Virginia永远拥有让人钦羡的才华,却也永远摆脱不掉被爱人伤害、一击即中的崩溃命运,敏感的人总是拥有最极端的人生。(btw我好羡慕一百年前这种开放式婚姻关系,夫妇双方各自拥有lover,而又归于对方🙂) |
|
在BFI 伦敦LGBT电影节上看的,全场好多les couple,而且多数是奶奶的年纪,成双成对一起来支持lgbt电影,真是太甜了。服装美极了,vita好撩~而且同去的朋友说床戏难得的用手…2333 |
|
“时时刻刻”之后我觉得再没有演员能演好伍尔芙了,结果这部女同电影另辟蹊径,把两个女作家性底交锋的故事演绎得精致复古,文学性也比另一部“柯莱特”要强。不过这段“双V恋”的主被动太明显了,反而让我有点怀疑像在看GL文... |
|
就那个时代而言,俩人都嫁对了人,才有这段“无伤大雅”的美丽情缘。伍尔夫看得很清楚,薇塔就像太阳一样,周身散发爱与光明,却不会聚焦于某一个人,所以不如让奥兰多不必停留,永远青春永远前行。俩女主实在好看到发光,剧本是什么节奏是什么没在在乎了。 |
|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Virginia写给Vita的史诗性情书更浪漫的事,可是Vita转手就送给了她新情人。V&V就是这么两个太不一样的独立个体,太超越时代的先锋女性,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是复杂又微妙。值得说的是Vita晚年写作的书桌上刻得有3个名字,其中一个就是Virginia。 Chanya Button是个值得关注的导演。超爱电音的使用! |
|
厚积薄发是在我看来最能描述Virginia这个女人对待感情对待事物的态度 不是无动于衷 不是藏得很深 只是在所有的情绪彻底爆发之前 会给外人带来一种feel nothing的错觉 而真正爆发的那一瞬间 就像是白纸上的泼墨 什么都改变了 什么也都回不去了 如果要用什么词来描述伍尔夫 我想她应该属于土壤 不同于根系 因为她更脆弱 不同于鲜花 因为她有思想 不同于星星 因为她是真实存在的 可能多的只是时间需要让别人去感受 是土壤 也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所有的感知 这种人的感情像是没有被止血带束缚而自由流淌的血液 没有循环 没有停止 只有唯一一次的结束 这也就是我最喜欢Virginia Woolf的原因:她其实有着100%的纯粹和执念 Once starts it ends |
|
后面半个小时挺难看,剧本不怎么样。两个女主之间的感情和她们与丈夫的羁绊都没描绘好。高妹刚出场还是很耀眼的,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Harold和leonard要比两个女主有魅力。vita和她丈夫的相处模式才更让人羡慕,她们需要彼此,而且还拥有比普通夫妇更深厚的感情,也比靠着情欲才能维持的情人关系更牢靠。当然virginia的丈夫也很不错,“嫉妒心理就应该像没用的手稿一样被揉做一团扔掉”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很了不起。P.S:因为elizabeth debicki非常美,多加一颗星(颜控的无奈)。 |
|
差点看不下去。不清楚vita本人是不是这样的气质,没有看过vita写的作品,电影里塑造的这个Vita完全没有让我对她本人的好感增加一丝一毫。我想象中的,或者说我希望的vita更具贵族风度,更潇洒不羁,更优秀一点,这样才值得伍尔夫的感情。电影对vita和伍尔夫的这段感情的解读是正确的:vita仰慕伍尔夫的写作天才,伍尔夫爱vita的成熟和示好,而不是vita的思想内在;vita把伍尔夫看作一个有待征服的猎物,伍尔夫却把vita看作一生唯一所爱。这是一个富二代挑逗矜持才女,得逞后拔指无情的故事,只因伍尔夫才情光辉的万分之一照耀在了这些对话书信上,才让这故事脱离了平庸。哦~我爱伍尔夫。 |
|
整体不太行,浪费演技和颜值,不过姬出屏幕的高妹实在是太诱人了can’t take my eyes off her |
|
同人文感略强,vita热情奔放Virginia脆弱敏感,两人通信的场景火花满满。大胆的电音音乐选择意外的很出彩,只是无法弥补剧情上的空洞。最后表白Elizabeth Debicki,小姐姐本人又高又美还可爱~ |
|
最后一幕哭到崩溃 "I fell in love with your vision of me" "you spark like a thousand candles" #tiff18 |
|
我一个人看的这个电影。伍尔夫是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挚爱,无论她写的书还是她这个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神经质却才华横溢的女人。一直想知道她和Vita的故事,终于如愿以偿。她与VIta之间那么多年浪漫又轰动的爱情,背后还有一个完美丈夫对她无条件地支持,照顾,包容和成全。这样纵情恣意的一生,放在那个年代,多么幸运无憾。 |
|
认识Vita那时候Woolf已经40岁了吧 这样一个聪明加神经敏感的人 竟然硬生生被塑造成了楚楚动人小可爱?【是夸 是真的好可爱】 不过谁能禁得住Vita这么撩 而且Woolf想念恋人时候那个眼泪汪汪的样子 哇真心让人母爱泛滥 扯这么多 还不是因为导演编剧毁了一个好素材 |
|
天哪,这是两个多么复杂、绚烂、澎湃的灵魂。朴素又华丽的短句,让人感觉语言似乎就是为了这样的人而生的。论写给前女友的最后的情书,莫过VW的《奥兰多》和席导的《烧女图》。普通人出于肉欲的爱情过于苍白和单调,即使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说爱上的是对方的灵魂,然而事实是这种灵魂实在不值得一提。我以为此片是拍的极好的,为了引用原文作台词难免会有些不连贯的地方。看完此片后对凡人失去了兴趣,感觉自己从未真正恋爱过。结尾有点让人想流泪,有些人就是这样的,她像一颗恒星,照亮所有人,但是永远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更不会属于你。 |
|
当睡了同性恋,给同性恋生孩子的伍尔芙姐姐跟伍尔芙说,爱有很多种的时候,真的雷得我…
编剧哪怕是做了一点功课都好! |
|
Eva不演真的是暴风哭泣啊啊啊啊啊啊~~~~~~~~ |
|
我实在是太喜欢伍尔夫的全部了,也喜欢两位演员,无理性的给五星。 |
|
唯美,感性,热烈,富有诗意
爱情是毒药 |
|
感谢弯弯字幕组,译制相当用心了。// 其实英国人普遍嫩牛五方的长相我一直get不到正面视角的美点(当然侧面无敌),但是演员的气质属实卓然,尤其用英伦腔念出那些充满书面语的台词,听感上就十分大气享受;同性情节不可或缺但点到为止,更加注重合理铺垫作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也确实表达得敏感易碎、细腻温婉;镜头语言颇具宫廷风格,构图古典严谨,景深变化丰富,互通情书的段落拍得暧昧又甜蜜。/ 只是表演痕迹还是有些明显,剧本的完成度还能再提高些,7.5/10分。 |
|
好喜欢薇塔的唇部特写啊,还有这种念情书的独白模式也是让我喜欢不已,那个意境和词藻。最后薇塔落泪的光影,弗吉尼亚落荒而逃的憔悴的身影,真是心都碎了。 |
|
读过了奥兰多,看过了时时刻刻,再来看VV,内心充满了诸多难言的情绪,Virginia的台词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句诗、一句哲言或一段内涵深刻的文字,但丝毫不觉得做作,原本奥兰多就是一个有着复杂个性的人物,而看得出,Virginia特别宠爱这个人物,即便他或她做了许多的荒唐事,最后依然赋予了她新生,看完VV就更能体会了,Virginia的疯狂也是必然,她太特别了,如果不是她疯了,就是我们都疯了,她才不会和我们一样平庸且无趣 |
|
通过电音和臆想来突破历史剧的体裁,尝试是大胆的,但不应景的尴尬也是无疑的。vita的演员出戏很重,该是个女王形象地来诱惑我们的Virginia woolf,可老在历史剧里嘟嘴卖萌,完全感受不到她们的热恋。只是沦为历史壳下的爱情戏码,也没有描绘好与创作文学的关系。 |
|
可以当百合爽片看。但作为伍尔夫真爱粉,只想说,exm!?!但凡了解伍尔夫一点点的人都不会把她拍成这样子!! |
|
演员比历史上真人要丑那么多的电影并不多见,这个vita…一言难尽哦 |
|
说不清哪里不对,大概就是没有化学作用吧。当看到导演上一部作品是“烧烧烧”就觉得仿佛应该找二小姐来演。 |
|
“世界上大概没有比Virginia写给Vita的史诗性情书更浪漫的事,可是Vita转手就送给了她的新情人” |
|
为什么会用电子乐..还以为是自己聋了 |
|
Vita,请离Virginia远一点,好嘛?? |
|
9/11多伦多电影节首映 伍尔夫的粉丝们可能要失望了 电影与其说是还原人物生平 更像是一篇百合同人爽文 文艺女青年花式互撩大赏 小姐姐们溢出屏幕的火花很带感 再加上演员本人就坐在旁边 看得血脉喷张 7分 // 二刷更评 Orlando的创作对我们观照电影本身是启发性的 对于一部将gossip从历史中切割截取出来 试图重构neo historic narrative的剧情片 当其已经具备完整的selfreflexivity且逻辑自洽时 仍以纪录片的标准去衡量是否有失公允?或者说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囿于史实去苛责它的“离经叛道”? |
|
最喜欢Gemma这次的表演。可惜总体差点火候 |
|
“我用我知道的每一种方式记录了你说的话,我把它们写下来,把它们记在心里,在《奥兰多》中,我让你自由,我创造了许多版本的你,让你无拘无束地生活。”“你心中有无数只蜡烛在燃烧,薇塔。你是闪耀的星星,你的光芒穿越宇宙,这意味着你不会只为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停留。最后,也不会为我停留。”“奥兰多如愿以偿回到了庄园,享受广袤天地,然后发现自己与孤独永远相伴。” |
|
配乐是Phoebe Waller-Bridge的姐姐哎 😂 因为最后一个预告片是Crawl, 加上这别扭的配乐导致我一开始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 Isabella Rossellini的scenery chewing太搞了,这个剧本还是继续舞台剧就好... |
|
伍尔夫真惨,整日被一群文艺小鬼拿出来消遣,我怀疑这导演是不满伍尔夫坚持无性婚姻却自己率先出轨,所以拍出这种东西让她在下面恶心到吐出来。 |
|
一星给电影,加一星是给Elizabeth Debicki的。白瞎了题材,白瞎了演员。What a shame。 |
|
等等,演伍尔夫姐姐的不是KE S2的编剧么?做原声音乐的不是菲编的姐姐么? |
|
两个女主的选角气场都不对,张力出不来,深度出不来,错综复杂出不来,其实本子还不错。可惜了这个波光粼粼深井似的题材。 |
|
此前对两人都不熟识,看完对vita的兴趣>virginia,文青谈恋爱说话太考究,心疼字幕组一秒 |
|
头重脚轻,能让一个“作家”伤心的,大概只有另一个“作家”。 |
|
她家有套房子一看就是Ned 给装的 |
|
怎么说呢?当女同性恋片看看还挺带劲的,但伍尔夫太ooc了,本来《时时刻刻》里被封神的那个矫情鬼东西(演得不赖,片也行,台词不是伍尔夫能说出来的)就够可以的了,这来个更刺激的。我希望以后所有拍伍尔夫的人,哪怕你不看她写的是什么,起码记住一件事:她是一个小时候被性侵犯过的女性,只记住这一点就够了,拜托了 |
|
1/5。观感:高中女学生土味感情拉锯战。太土了情感表达和推进,土到我不知所措。表面条件俱佳,堆在一起,啥也不是。ps.太执着于把台词写得“好看”也是一种病。你一段段的都这么零碎了,看起来书面化的学生作文台词只会让人物更不可信,影片鸡零狗碎&流水账。编剧真的有好好做人物研究吗? |
|
哦我可以想象她们花了多长的时间去探讨真正的爱和诚实,那些台词都在尽力地描述这样一种爱,仿若玻璃花园为模糊的生活注入奇观。表演太干净,薇塔的成熟和孩子气并存,弗吉尼亚一眼就是个水瓶座,查了一下作家本人真的是,我完全能看到她们的契合和对自己的诚实。 |
|
确实能把伍尔夫气活 |
|
「戲中戲」的結構,以及過分拘泥于「名人效應」以及其飛常准直接的愛情生活,對於傳記片或者試圖討論心靈的主題,還是又拘謹又蒼白。 |
|
Vita未免也太像個drag Queen了 |
|
很喜欢这个版本的woolf 苍白敏感纤细 在草原或者庄园的阳光里 在烟雾里都像是要被穿透 那种美感一如她的作品(中文系的执念啊) |
|
除了配樂和Elizabeth Debicki的顏值真是不知還有什麽可取之處(全程看得如坐針氈 |
|
德比茨基,每一帧都不会浪费的女人 |
|
呜呜呜,这是21世纪的薇塔之友,不是出生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那年的绝世文学家,导演一定是位读不懂乔伊斯、伍尔夫、福斯特的纯情后现代主义口号理论家。 |
|
The modern beat, the blooming flowers,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It is a moment when your heart is twisted for a person that you can never ow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