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三大黑帮经典,居然无一能看进去,罪过~~ |
|
如果说科波拉把黑帮拍成歌剧,那斯科塞斯就是把黑帮拍成摇滚:没有秩序,只有混乱,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掌握命运,每个人却都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头。时隔三年后的重看,发现自己当初还是幼稚,惊叹老马的运镜和剪辑真是神乎其技。 |
|
满分给全世界最忙的雷里奥塔,说了一百多次fuck的乔佩西,1小时38分14秒开始的最帅最酷最炫的罗伯特德尼罗特写,138秒的长镜头,啰嗦卖假发的莫里,戴帽子才坐飞机的傻妹妹,打酱油被爆头的萨穆埃尔杰克逊,片尾的经典钢琴曲,把黑帮传记拍成浪漫黑色喜剧的马丁斯科塞斯,和这部我的史上最爱影片之一。 |
|
“你什么意思,我很好笑?”……此经典桥段取材于乔佩西的亲身经历,当年在餐馆工作时,年轻的佩西曾经就这么夸过一个黑帮很好笑,结果赞美换来冷脸。斯科塞斯听过此八卦后决定加入戏中,但脚本里并没有,所以佩西和利奥塔的互动让现场其他演员真实错愕! |
|
黑社会破梦,一句不合,玩笑几个来回,随时挂。 |
|
唉,流水账,看了一小时发现剧情还没开始,然后被告知就是这样= =||| |
|
平铺直叙纪录片似的黑帮片,描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堕落史,不过结局还算光明。一个从后门进入厨房再进到大厅的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就注定了一部经典的诞生。 |
|
抛弃当时黑帮片流行的教父式浪漫主义史诗特色,以粗粝写实手法表现黑道人物原生态生活状况,对暴力场面和价值观的展示都有鲜明特色。德尼罗、乔派西等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是无可指摘,上映后好评如潮,被誉为影史上最能真实反映黑帮生活的电影。 |
|
教父后最好的黑帮片之一吧。Martin Scorsese对节奏的控制力无与伦比。 |
|
凯迪拉克是自掘的坟墓,入会通知是死神的招魂,冲走的毒品是最后的稻草,借来的铁铲是末路的警告。庆贺我走出法庭的无恙,也庆贺我过上天堂人生。劝说她走入尽头的小巷,也劝说她步入地狱暗门。黑帮杀人前从不提前告知,犹如死神。生活最难改变的是习惯,犹如坠崖。原来一世枭雄,换来一份番茄鸡蛋面。 |
|
这才是现实,赤裸裸的黑帮真相。德尼罗演得真好。 |
|
不知道jimmy有没有活到04年出狱 |
|
揭开所谓江湖道义温情脉脉的面纱。片尾吉米和亨利饭馆碰面的戏人物张力强,他们多年坎坷,彼此牵绊,可完全不信任对方,最后谁能活完全取决于谁先出卖感情与人心,或者说他们之间所谓的兄弟情从来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虚无之物。传记片风格,长镜头瞩目,又残忍又喜感。 |
|
不喜欢利奥塔这个演员,因为长相太妖。德尼罗应该是大配角,怎么写在第一位了?还是他有味道。摄影机跟着人物在夜总会繁忙的厨房中静静穿梭的镜头在黑帮片里有不一般的魅力。 |
|
“虽然我对他很生气,但是他对我还是有吸引力,我没法想象离开他,谁说一定要她赢我赢…” 完全没想到会是跟《美国往事》完全不同的逗比黑帮片,而且全程高能,毫无尿点,2个半小时轻松愉悦,尼玛也太好看了!#上海电影节Day3# |
|
电影最后保利被抓,旁边有人说“快去华尔街,那里全是经济罪犯。”23年后2013年马丁•斯科塞斯去了华尔街,抓住了《华尔街之狼》。 |
|
细致迷人的黑帮励志片 德尼罗在老马的片子里永远那么帅 最后性手枪的歌一出才恍然其实是部摇滚电影 |
|
四星半. 混杂着或真或假的情谊与亦实亦虚的欢乐,斯科塞斯的影片能够将犯罪的正面与反面以极其复杂的方式调和起来,其综合现实主义与风格化技术的能力远在迈克尔曼等人之上; 本片最值得注意之处有二:其一是极其流畅的剧作,将段落以插曲拼接的方式而非传统分幕式结构组织起来(令人想起费里尼的手法)――某种接近流行音乐甚至MV的处理,这使得即便结尾也富有反高潮的色彩;其二是出类拔萃的美术设计,配色接近七十年代的电影作品,几乎每个场景都有可圈点处(当年居然连提名都没给一个). 白璧微瑕是部分独白叙事与走过场的长镜头似乎并非必要. |
|
全片和《赌城风云》基本相似,缺点在于叙述过于流水化,开始的成功犯罪、家庭纠纷,以及最终的后果。这二部片先看者得4星,后看者得3星。德尼罗非常适合演大佬。 |
|
是带着明确悲剧指向的封闭式叙事,却又屡屡在狂浪的情绪迸发瞬间让人产生仿佛可以逃出生天的错觉。所以,它既是一部厚重的年代启示录,又是一本私人的家族日记簿,更是一道枷锁,无论荣华富贵还是落魄潦倒,都成为警示抑或预言。技术层面的全方位碾压,无论是演员表演、场面调度、令人如痴如醉的一镜到底、还是无法喘息的高密度快速剪辑,都如交响乐一般汇聚成为圆融的整体。妙语连珠的台词与旁白,表达的全是下水道里的粗鄙与肮脏,却句句直抵人心。 |
|
本片在我心里10.3分都不止,五年来前后看了十四遍。当年还写过很青涩的影评招来过一些奇怪的人…=---,= |
|
不动声色的长镜头真牛啊,我觉得后续该改编一下再卖给in plain sight。 |
|
【B】流水账一样的电影,不太喜欢。只有那个三分钟的长镜头调度让我印象深刻,不明白评价为何这么高 |
|
8.6 镜头快而故事碎,沉闷冗长但节奏尽在掌控,张扬总和起来却是克制,生活纪实中有一丝隐蔽的黑色幽默。
德尼罗沉稳、乔佩西外放、利奥塔紧张交织一个充满笑脸的危险无情黑帮世界。
两个半小时流逝,一个时代浮沉,其实什么也不会变,可就感觉有什么堕落了下去。
一直喜欢进夜总会的著名长镜头,莫名其妙喜欢那种拐来拐去的感觉。 |
|
节奏很好。 |
|
果然对黑帮片无感,教父能打动我完全是因为父子情,对那家人一点好感都没有,干了一些丧尽天良的事情,最后靠出卖活下来,我见过最恶心的主角。 |
|
【A】神级节奏把控,老马把此片拍得就像是殿堂级的摇滚乐一样,凌厉毒辣的剪辑和细腻柔和的运镜,外加滔滔不绝的夫妻画外音和瞬间凝聚的定格镜头,共同组成了这部独树一帜的黑帮个人传记片。与其他批判“美国梦”的黑帮史诗电影不同的是,老马镜头下的角色与环境从头到尾都透着一个“狂”字:张狂的创业,癫狂的顶峰,和最后疯狂的坠落。而这些金钱、美酒、毒品、梦想、豪情与道义,最后却都走向那些平庸、平淡、平凡而又稳定的生活,没有浮生若梦的恍惚,没有沧桑岁月的怅惘,有的,只是极尽讽刺批判后一声无奈的嘲弄罢了。 |
|
一个从十来岁开始混黑帮的家伙一辈子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最后当污点证人得到善终,顺便最后告诉大家不要相信黑帮兄弟之间的情谊,我不反对主题黑化但这个故事内容太平铺直叙了吧?反正从故事情节到内容没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尤其在名头这么响的前提下。 |
|
2023/06/12,SFC上海影城杜比剧场,国际电影节华纳专场。同是黑帮片,相较于科波拉的冷静与克制,多了一份喧闹与黑色幽默,杀戮的镜头几乎都有大分贝的音乐掩人耳目,用来缓解观众的恐惧情绪。但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乔·佩西的表演,汤米这个角色,不论是哈哈大笑还是面容严肃,他的一举一动都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压力,只要有他的出现,观众就在期待他的爆发点,要么在无事发生中惴惴不安,要么在枪响的一刹那如释重负。 |
|
这就是那种能让人喜欢上电影的电影:对电影的一切要求,都能在这部里找到满意的答案。斯科塞斯这部简而言之就是炉火纯青,无论节奏人物调度完全处在掌控之内。 |
|
在大银幕看斯科塞斯的调度简直爽,节奏也好的要命! |
|
A-. 老马炫技大赏,看得目不暇接。镜头的张力和剪辑的节奏带出十足的音乐性,但迥然不同于《教父》歌剧复调式的华丽恢弘,《好家伙》呈现的是类似摇滚乐的张狂。这与它内在的攻击性也是一致的:以浪漫开头,以狼狈收场,用戏谑的语调和挑衅的形式,完成对传统黑帮“神话”与仪式感的消解。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对于背叛与更迭的理解,以及其根源处无法逃脱的虚无,都在后作《爱尔兰人》中得到了更深刻与完满的演绎。不得不说,时间才是最好的导演。2022.4.4 Écoles |
|
马丁的《好家伙》算是莱昂内《美国往事》结构的微型版本。却如一个过山车式的谜。“自叙”与“画面”被置身于两种不同的结构中。斯科塞斯以推轨镜头与极端黑色幽默的不安令影片从开始便置身高速运转中。结尾并以平稳的影像,低调的灯光设计完成“骤降”。一切均表明:莱昂内所祭奠的东西实际上不曾存在 |
|
#重看#SIFF@影城,四星半;人生得意须尽欢,风卷残云尽癫狂;观此片就如室内兜转蛇形的长镜跟拍一样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老马丁这么多年的口味一直未变;既像《华尔街之狼》前传,又如《美国往事》里德尼罗而来。 |
|
70年代的《教父》与90年代的《好家伙》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文学史诗,另一个是纪实文学。不同的载体结构决定了两者完全不同的讲述方式,斯科塞斯这部黑帮电影最大贡献显然是叙事上的革新和进步,以及它对昆汀的影响。在这个注定以悲剧收场的人物命运流水账里,最出风头的是那台如灵蛇一样舞转的摄影机。 |
|
极佳的扫黑除恶宣传片,构图运镜教科书,还有神级旁白运用。感觉和以往看的黑帮电影都不太一样,显著的就是完全没有浪漫主义的修饰,只有暴戾、混乱,兄弟情、爱情、亲情都不过是自保的工具,嘴上义正言辞的却随时可以被拿来扔掉。马丁斯科塞斯太懂这一套了,他明白如果要劝你不去玩火,光说说是没有效果的,于是他一定要烧你一下。 |
|
再次陷入老马丁精心调制的影像世界。2013年1月重看,场景切换与剧情衔接稍显的应接不暇,不过音乐的使用还是精彩绝伦。2017年4.4重看。2019年9月为迎接《爱尔兰人》上映重看 |
|
好莱坞传统黑帮传记电影的套路,小人物进入黑帮社团的心路历程,死的死、伤的伤、进监狱的进监狱,最后还要有一个坏人入狱的中国式结尾。马汀斯科塞斯并没有太大脱离出自己的风格,《华尔街之狼》里面的一些镜头叙事风格,在90年的这部电影中颇见雏形,只不过《华尔街之狼》有了CG的加持,更流畅一点而已。果然对传统的黑帮传记电影无感,再次告诉我们,黑帮一时爽,千万别误入歧途。 |
|
没人会先通知你,也不像电影里先大吵大骂,来杀你的人带着笑容,像是你很亲近的朋友。 |
|
黑帮片大手笔。真人真事改编、不动声色的牛逼长镜头调度、足够多足够劲血腥暴力场面…什么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见钟情的爱人,在权力斗争和利益纠纷面前全部烟消云散。分明是“坏家伙”和“盗亦无道”。如此好的题材,却拍成了流水账。够精彩不够经典。还差火候。和《教父》《美国往事》比就相形见绌了 |
|
说是黑道的独特价值观,但我看不出哪里独特来。如果说中学没毕业、偷东西、杀人、埋尸、搞外遇、包养、贩毒、背叛自己的老板、被好友追杀、出卖同伙、活到最后一个朋友都没有、孤独终老,这就是独特的价值观的话,那么不独特也罢。 |
|
如果结尾对生活落差的抱怨即是全片想要凸显的东西,未免有些浅显乏力;如果从真事改编的角度看,对黑帮内部的生存状态则刻画得令人拍案叫绝,撕裂的摇滚乐、细节丰满的长镜头和毫不吝啬的鲜血都印象颇深,但个人还是偏爱《教父》那种厚重感。 |
|
@2023siff.
某种程度上的禁毒反黑片,粗粝莽撞夹杂着有趣和残酷的真实黑帮。化用片头华纳百年庆短片结语,Henry怀念黑帮岁月是因为他们celebrate every story,连被抓也值得庆贺。
黑帮生活里的趣味和危险缠绕在一起难以分清,就像乔佩西在饭桌上的即兴表演。
盗之道,没有道,Henry通过背叛好家伙们换来了平静生活的结局。后辈不那么“听话”,也是老一辈的规则崩塌的过程。
觉得两位配角的演绎更精彩,层次丰富,反差意外,Tommy对母亲的顺从,Jimmy听到他入会不成被杀了之后的痛哭让人意外,哭的不是愤怒,是无助,这之后Jimmy变得更残酷了。Karen是黑帮片里少有不那么平面的女性角色,乱入的画外音,最后“你们不需要我”的清醒一刻…
昆汀和盖里奇大概从斯科塞斯这里学了不少吧 |
|
斯科塞斯称影片风格源于《朱尔与吉姆》的前两、三分钟,即大量的旁白、快速剪辑、定格和多现场切换,这种反传统的鲁莽态度正映衬出片中一些黑帮分子的心态。斯科塞斯希望片中暴力能具有冷酷、无情、可怕甚至偶然的现实感,可为了符合R级片的标准,他不得不删掉了10处血腥画面。 |
|
我不知道为什么说这是史诗,在我眼里只是喜剧向的黑帮人物传记,而且各种事情来来去去像极了日常。虽说叙事节奏蛮快,剧情不无聊,但是145分钟的片长看到最后也有些吃不消了。和23年后老马丁拍的华尔街之狼类似,可是感觉后者要给力的多。酒吧和穿堂而过的长镜头令人叫绝。 |
|
一个小混混在黑帮内部的崛起到陨落的历程,而描述这全程只用了2个半小时,并且观看兰过程中感受不到任何叙事上的压缩,同时还做到了事无巨细的刻画真正的黑帮生活。在我看来从叙事角度上这是最好的一部黑帮电影 |
|
#siff2015#大银幕重看还是那么爽,铺满了的躁动流行音乐,长镜头,各种风格,调度剪辑,磕high了的人物(后来的华尔街之狼更加),真实的人物事件,暴力逗逼的表演,哪有好家伙全是坏杂碎。不提公牛那俩大佬,利奥塔很是惊喜,拿枪把儿揍人脸那段对我一直是教人打架的圣经,又狠又管用。上海影城4K修复 |
|
打四颗星只是对影片质量的认可:剧本精彩,细节出彩;拍摄完成度也颇高,故事讲述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然并卵,个人情感上并不太喜欢,观影初始甚至一度厌恶得想给2星……美国人可真爱“犯罪”片,IMDb Top 250 入选了一大堆……前两天【IMDb评1990—2014最佳影片】唯一没看过的《好家伙》观影完成。 |
|
好的电影往往会给观众编织或者展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好家伙就是这样,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纽约的意大利黑帮。片中充斥了大量的旁白,介绍着黑帮的事无巨细,像亨利结婚的那场戏。传统的保护费受到了毒品的冲击,加之队伍里的tommy过于鲁莽,还有吸毒,三人团队瓦解,好家伙们为了各自生存劳燕分飞 |
|
前面看《门前宝地》,混混们一定要进武行:这里面黑帮的人想尽办法要进入黑手党。都自由职业了,怎么还一心入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