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峥胜出。陈凯歌是作为总导演自告奋勇地拿了最烂的那个本子吗? |
|
第三段那个小男孩太棒了 |
|
最喜欢女排那个故事,小演员太可爱了。 优叔一出现感觉过年了。 |
|
我以前是不怎么感冒献礼片的,这次因为朱一龙的缘故关注了我和我的祖国,才发现我比自己想象中更爱这个国家。这部献礼片的意义,是串联,是纪念,是传承,非常适合全家一起观看。 |
|
这样的电影注定是要带着餐巾纸去的,真的后悔自己是一个00后,感觉大事发生的时候要么自己还不在,要么就是太小了,心境不成熟。还好在我即将步入成年后,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他深深地教会了我,永远与祖国荣辱同在,远比教科书更加深刻而有力的教法,让我急切的期待着有一天能对前辈说:幸不辱命! |
|
《北京你好》最佳。宁浩竟然能把北京奥运会如此盛大的赛事拍得那么接地气,而且笑中带泪。
以一张奥运会门票为线索,巧妙串起2008年另一件事。
表面上是喜剧,内核其实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前夜》次之。当他们以为没有人理他们的时候,结果所有人都尽了绵薄之力,从烟斗到勺子,从铁锤到长命锁,瞬间泪崩。
《夺冠》和《北京你好》类似,都是透过老百姓的视角反映大时代大事件,主角不是伟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最能让人共鸣。
《白昼流星》借助航天探讨贫富差距。
这个年代人类已经能进入太空,也有的人还看不起病、买不起衣服。
扶贫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和思想的扶贫。
白昼流星不是流星,也不是宇宙飞船,而是那些带领他人前行的人——探索宇宙的宇航员,又或者是让小孩见识到世界广阔的老者。 |
|
竟然超出预期,竟然陈凯歌最差 |
|
旗杆上升起的不是一块红布,报纸上登载的不是一个名字,电视外错过了情窦,鸟巢里交换了运气。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流星划破了回乡的急迫。女排夺冠终结了我最短的暗恋,核弹爆破公开了你最长的沉默。奥运开幕兑换了我最大的运气,香港回归校准了你最久的思念。每个历史瞬间,都有回忆我们自己记得。 |
|
爱国不是什么难的事情,爱国只是和自己的国家所经历的一切产生共情而已。 |
|
几个人一起看,前面排名无所谓,最差大家都很一致——白昼流星 因此扣了一星 |
|
宁浩是最好的,葛大爷是完美的。 |
|
谁能想到呢?这可能是国庆档最好看的一部。从片头王菲主题曲开始就被渲染,看之前有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但当故事从一个个小人物的切口开始讲述后,就会忘掉主旋律的影子,进入这些故事。2个半小时不嫌长,7个故事亲身经历后面4个,喜欢程度按:徐峥的《夺冠》>宁浩的《北京你好》>张一白的《相遇》>管虎的《前夜》>文牧野的《护航》>陈凯歌的《白昼流星》>薛晓璐的《回归》。爬上房顶的求助张罗、陈旧的《青春之歌》、屋顶上的天线超人、一秒也不能等的东方之珠、萨马兰奇送的奥运门票、回乡的人和没能实现的飞行…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有笑有泪,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生活。 |
|
任务型电影拍成这样可以了,难得的大时代下看到一点小人性,徐峥(居然)最佳,宁浩第二,其他正常发挥,凯歌老师…emmmmm儿子特写拍太多了哈 |
|
这才是主旋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啊,没有一味强调家国情怀,几乎都是以普通人,小人物视角去切入,共鸣感和好看程度一下就上来了。戏剧化夸张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有“假大空”之感。而且比较难得的是,虽然风格各异,作为故事合集却都维持在了水准之上,最喜欢的是徐峥导演的《夺冠》,明快又充满童趣。 |
|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各执一环、按年代事件串接,虽风格各异但共成一色,十分特别。与前几个故事或昂扬或细腻或幽默不同,由陈凯歌执导、第六个亮相的《白昼流星》则大气、温暖。“李叔”于荒漠戈壁的坚守,沃德乐兄弟的迷途知返,都在陈凯歌娴熟老练的转切对接、铺垫推进中,化作沁心的感动。而故事的暖又与雄浑壮美的画面相映衬,佐证了陈凯歌的把控功力。 |
|
三星都给徐峥这段。基本就是卡萨布兰卡+繁花,唯一缺陷是冬冬长大后怎么就变成了吴京而不是胡歌。宁浩这段分寸全靠葛优掌控。管虎这是被罚再拍一次旗帜么?张一白浪费了好题材,本可以是柳云龙风筝蒙冤硬挺情节,但演员没有驾驭好,给弄成了话剧。文牧野最大亮点是雷佳音的荤段子。陈凯歌就又是虚头巴脑的玩意。薛晓璐零蛋。 |
|
妈!!!!!!!!!!
生日快乐!!!!!!!! |
|
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小伙子想对女孩表达爱意,有太多的甜言蜜语可讲,而七个小伙儿一拥而上同时表白,除了“爱爱爱”就听不到别的声音了,慷慨激昂又空洞苍白。 |
|
我永远喜欢冬冬! |
|
《我和我的祖国》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回归篇,“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当国旗从升旗手的手中升起,他们挺拔的军礼,微红的双眼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那种情感共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这是吾辈之幸,能看到祖国一步步迈向强大。 |
|
《我和我的祖国》七位导演评分
管虎30
张一白0
徐铮60
薛晓路10
宁浩95
陈凯歌30
文牧野45 |
|
这样的爱国教育我接受 |
|
陈凯歌的部分是个败笔 |
|
管虎5.5分,败笔很多,用倒计时的字幕和黄渤的大量旁白解说加剧了匆忙叙事的流水账感,这个短片还用了最多的明星客串,分散焦点,增加琐碎感。
张一白6.5分,故事太简单,完全是靠任素汐的大段独白撑着,任的演技可谓信手拈来。
徐峥7.5分,七部中的最佳,最生活气息,最显时代感,最轻松愉快。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寻常弄堂里怎么会抛出那么大一面国旗。
薛晓路7分,“一秒都不能少”这个点切得特别好,唯一的不足是任达华的角色设定太刻意,他的那条线也很牵强。
宁浩5分,用“奥运”这个命题作文生造的“一件小事”,葛大爷再能演再可乐也遮不住这个故事的空洞。
陈凯歌4.5分,把一大一小毫无关联的两件事硬凑到了一起,符合陈一贯的不着调风格。唯一值得夸的是它把故事放在了边陲。
文牧野7分,年轻导演拍出了锐气。
【南海万达】 |
|
陈凯歌凭一己之力把宁浩拉上去的一星又还回去了。 |
|
7场“最后一分钟营救”,比的就是怎么去做这个最后一分钟营救。7部评分及个人喜好排序:管虎(4)>徐铮(4)>宁浩(3)>张一白(3)>薛晓璐(2)>文牧野(2)>陈凯歌(1,或者X)。管虎开场调子定的太高后面真的不太好追……要数管虎那段最讲究,细节、方言等等都不错(王千源逆人潮而出的那个长运动镜头相当打动人)。徐铮再次搞了一个父子之家的故事,视听和调度还都蛮有想法(这段其实相当值得分析)。宁浩那段可信度实在打折扣,否则可能还会更好。张一白虽然有两段极为精彩的电影化调度(两人在公车里坐下后车外环境,以及cue[青春之歌]的人潮),但无奈整体温吞且群演实在是有点呵呵。其余几部,薛晓璐拍得比较散乱(其实和第一段可以形成复调啊!),文牧野拍得油腻,至于凯爷,真的不知道编这么个故事要干什么…… |
|
每个故事都采取了平民化的个体视角,对70年的7个“核心现场”进行了有趣的拆解,比预期出彩。
《夺冠》:徐峥竟然拿小孩的“怦然心动”拍“女排夺冠”,太浪漫了。上海石库门的背景环境,风格可参考上世纪的沪语喜剧。
《相遇》:一场身不在场的“原子弹爆炸”、充满悲情的死生契阔。在人潮中被冲散的对视是点睛之笔。
《北京你好》:“奥运奇遇记”,葛优一口京片子把这个失落的中年男人演活了,宁浩喜剧的正常发挥。
《护航》:文牧野在情感处理上很细腻,借由阅兵来不断打捞女飞行员成长的心路历程。
《前夜》《回归》:都是关于典礼背后刺激的争分夺秒,演员群戏突出。
《白昼流星》:将“新农村扶贫”和“航天航空事业”两件事糅在一起,构成互为牵引的关系。 |
|
七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每个故事一个主题。最喜欢香港回归,北京奥运,女排夺冠,故事和主题比较贴合,白昼流星比较扯。 |
|
看了电影,我只能说,厉害了,我的国!我很自豪和骄傲,真的! |
|
如果建国史是一个成年人的话,他是具有深度遗忘症的人,只有童年和中年的记忆,不反思、不回忆。他的回忆方程式是中年的成功全源自童年记忆。参与国史写作的人是被挑选的,真正的人民都是煽情故事的背景板。中国导演对戏剧是不是有误解,他们的三板斧:1.煽情、最后一分钟营救,感动是第一要务。 2.人物成年的努力一定来自童年。3.高昂的歌曲必定是奏响,人多力量大。 陈凯歌导演写作文连逻辑都不要了。 |
|
1,剧本稀烂导演喝醉了,但演员都特别在线,故事原型太棒,以致看预告我就哭傻了。2,任素汐的感觉一直狠好,张嘉译真帅啊啊啊啊。切尔诺贝利在前,一喷水就没忍住一句shit。3,男孩太可爱了,相互最棒了。重逢那波没排球就大败笔,现在参半。4,数秒对钟都还好,结果换帽徽那块没绷住又尿了。5,葛大爷的故事太空啦,硬尬,转折也是,像春晚小品。亮点也有,倒数时葛大爷右边的女生脸上是彩虹旗🌈,宁浩呐。6,要是田导没倒地的话,个人会挺爱这个故事的。陈导的儿子真的可以。7,最顺的一个,雷佳音没说的那句应该是“你天天开飞机,我天天打飞机”吧,哈哈哈哈哈。 |
|
How to abandon your personal life for your c*untry, 七个故事里张一白拍的那个果然是最可怕的 |
|
一部好的电影、好的作品总是能激起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认同,就像这部集结了中国电影梦之队的献礼片,从小人物的角度见证大中国的变迁,每一个故事都催人热泪,爱国的情怀真的是根植在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深处,试问哪一个中国人又不是“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 |
|
我好像明白为什么张一白和薛晓路能混进管虎、宁浩、文牧野这样的班底里了
得有人给总导演托个底啊是不是
只是可惜了张译和惠英红
陈凯歌这点上就做得很好,自己耽误自己儿子,谁也管不着是吧🤷♀️ |
|
《北京你好》很逗,《回归》很真实,《护航》很燃,《相遇》催泪,《夺冠》诙谐,《前夜》珍贵,《白昼流星》点燃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了,用7个故事来致敬历史展望未来,喜欢。 |
|
为祖国这七十年热泪盈眶,前辈不易,吾当自强! |
|
几种价值:
1.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为国家利益放弃所有个人情感。(《相遇》《夺冠》)
2.国家意识可以抹平一切个体差异带来的冲突(《前夜》),可以解决一切现实的问题(《白昼流星》)。
3.曾经为集体付出的,体制必将会以某种形式对其进行补偿(《夺冠》《回归》)。
4.精英主义充斥全片,那么究竟是谁和谁的祖国? |
|
拍得还行,演技还是葛优最生动,故事喜欢徐峥导的中国女排,至于陈凯歌那个太尬了,为什么这时候了还加个人物成长,内心转变,献礼片是让人思考的吗?这一思考前期所有情感铺垫都抽空了,我还是期待陈可辛的《中国女排》吧 |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它流淌在我们的血脉里,扎根于我们的思想深处。
此番中国电影梦之队,集结优秀一线导演和演员,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炽热的激情,最动情的诉说以及最专业的制作集体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致敬伟大祖国。
他们用七个故事,将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情感融入电影中,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有温度、有细节,同时具有历史厚度的电影。 |
|
功绩和成就需要被歌颂,主旋律电影存在的合理性也从未被质疑过,与此同时如果能一并回头看看那些被遗忘的和没被正视过的苦痛,或许才是真正的进步。电影本身能看(三部之中),毕竟最好的资源都给到位了,作为献礼片难免会让人联想到2009年的那部,十年过去,跟涨了十倍的票房相比,中国电影在其它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觉悟实在太缓慢太微不足道了。 |
|
个人认为管虎这次命题作文无疑是学习委员级别的,起带头作用,调度高运镜好切入点优秀情绪也饱满收尾还做了细节处理。张一白像语文课代表,由大入小,家国情怀糅合了男女纯情,如果从书面上看一定是极具辞藻特色的。公交车里任素汐那段讲述配上张译层层递进的眼神在我看来蛮不错,不觉得任素汐讲的空洞。徐峥仿佛是体育委员第一次参与考试,专挑自己拿手的。从乒乓球到排球,从上房顶到穿街巷,动词一个不落的跃然纸上,充满了活力。不过临了差点写跑题,好在给圆回来了,就是有点儿太着急交卷。宁浩应该是坐在教室后排不怎么听讲但有天赋到让老师又爱又恨的学生,经常出奇制胜,只要灵光乍现就会一气呵成。比如他想到了这次的主人公是葛优,于是麻利儿搞完放学。
这是我心里对前四名的感受,后三名不点评了,原先都当过三好,大概本轮发挥失常。 |
|
葛优满分 |
|
徐峥真是讲故事的天才,管虎的视觉和氛围感绝了 |
|
电影其实讲的就是:为了你的祖国,你可以牺牲多少?从这个角度,当然是越软的我越喜欢,比如很多人说最烂的陈凯歌那支,因为是爱国浓度最低的,我就还挺喜欢的。基本按这个观感排序就是:宁浩>陈凯歌>文牧野>徐峥>管虎>张一白>薛晓路。 |
|
好看,在如此命题下,几位导演不敢糊弄,必须认真。把宏大的主题,化繁为简,把历史事件和时代气息融入小人物的一举一动。风格不同,故事主题高度统一,也兼顾题材和叙事的差异化,总导演陈凯歌和制片人黄建新还是有一套的,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管虎是动作大片,张一白是爱情小品,徐铮是鬼马喜剧,薛晓路是群像抒情,宁浩是典型宁式喜剧,陈凯歌是散文诗,文牧野是行业剧。个人最喜欢宁浩、管虎、陈凯歌、徐峥,而且大家在一起,能力高低也是一目了然。PS,一定要提前上厕所 |
|
好就好在,是名副其实的“我和我的祖国”,而不仅仅是“我爱我的祖国”。→11.29 只有宁浩人本。 |
|
短片集最残酷的点是,主创能力高下立现。谁会讲故事、谁运镜讲究、谁审美怎么样,哪个演员啥都能演、哪个演员天生讨喜,太一目了然了…… |
|
我和我的祖国,七个故事,各有千秋,宁浩很灵,徐峥最有趣,陈凯歌最大气电影感最强,可惜拿了个最不好的本子,葛大爷最稳,他有一种往镜头前一站,就代表了故事本身的气质,那种把任何故事娓娓道来的功力真的牛,自然而不落俗什么人物都能演。 |
|
七分,整体感觉看下来不错的,但对比起来有长板有短板,不评价立意和深度,讲故事还是徐峥,宁浩,文牧野拍得最溜,比较意外的是,看预告片最不起眼的「护航」,看完电影却是最喜欢的一段。比较失望的是「回归」和「前夜」。以及张译真的是神演技,有限的台词,只凭面目表情和眼神,勾画出人物的无限内心。 |
|
宁浩>管虎>徐峥>张一白>陈凯歌>文牧野>薛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