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院点映。超乎意料的好,相比电影本身的质量,电影的宣传倒显得廉价了。整个故事的结构很完整,脉络很清晰,特别是开放式结尾很干脆。此外,笑点密集,反派不话多,屠杀部分干脆利落,因而显得特别逼真和残暴。总而言之,是非常出色的小成本电影,绝对值得去电影院看。 |
|
把当时整个时代的愚昧与残酷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大腕明星,但每个角色发挥得都很好,很出彩;投资小成本,但战争场面精良,镜头运用讲究;剧本很扎实,不迎合,少做作。难得的抗日佳作。 |
|
三星半。三月院线小片,挺有意思,做工不差,小成本战争题材,黑白,河南话,晃动跟拍镜头,拍出了不太一样的反战味道,荒诞诙谐,粗咧咧的野草精神,打不死的小强,屡屡服役,屡屡逃跑,只为赚几个银元盖房结婚。王大治的屌丝气质,刚刚符合片子本身,如果请杨臣刚、孙楠来演,也是成立的。 |
|
小格局版《鬼子来了》,八一厂难得生产这样一部“歪”气电影。剧本创意、镜头呈现和艺术表达都足够特点,有人性的直观架构,如相同的人参不同的军,也有掺杂其中的符号隐喻,如唐僧式的新四军指导员。一部先笑后泪的佳作,在华语电影顶峰的《鬼子来了》面前,只能割舍一星,1%的排片让良心又凉了一回。 |
|
最近看过最喜欢的国产片,小成本制作,但感情真挚,各个点和节奏也控制的不错。全程无尿点,很喜欢 |
|
刚刚看的深圳福田区保利影院大中华店的点映场,8号厅虽然不大,百来号人也是基本坐满了。笑声比较多,看过后还可以引发一阵子思考。远远超越《小兵张嘎》,向被禁的姜文的《鬼子来了》致敬的电影。93分钟,节奏明快结构谨严。一众演员都很出彩,王大治和狗汉奸、杏儿的爹娘,等等,都演得很到位。 |
|
看完《我不是王毛》的首映,真的是觉得导演太大胆了,用着抗日这个题材,全片几乎全是黑白色调,却透过大屏幕真实地把那种中国味儿给演绎出来了。全片都是河南方言,不过很好听,除了那几句“信球货”以外都听懂了。
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林河村的生态,许许多多的大事隐约让你看到却又不刻意展现出来 |
|
连指导员都算命了你们还不给点面子?当然、少了臣刚、董路、孙楠、不能给五星。 |
|
一部注定被忽视的佳作 |
|
最爱八一厂片头,
炫酷不让闯将令。
一寸山河一寸癣,
十万狗剩十万兵,
青天白日满地爬,
乐土抗日苦哈哈 |
|
#上海国际电影节#2014.6.15现场观影人数不足两位数。能在国产商业片大行其道的时代,在影院看到这样有趣的小成本制作实属不易。这也是影节的意义所在吧。影片通过三个政权下主人公三次“逃兵”反映了战乱年代不同政治统治对民众的影响。构思巧妙而合理。荒诞、讽刺、黑色幽默的个人风格突出。实属佳作 |
|
审片以来难得看到不是烂片的国产片。虽然挺明显有鬼子来了和美丽人生的影子。但还是蛮好的。 |
|
知道自己不算阅片无数...但是这个电影无论从节奏,流畅度,可观赏性,演员的表演,都属于上乘.....不矫情,不做作...毕竟就算电影发展到现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了黑色幽默,拍的出意味深长…… |
|
虽说有抄袭《鬼子来了》和《举起手来》的嫌疑,但是真心算是良心之作。简直笑到停不下来,黑白画面充满了荒诞幽默。王大治刻画的狗剩这样胆怯又勇敢,愚笨又聪明,渺小又伟大的小角色真的挺让人难忘的。演员演技都很好,故事再有点深度就完美了。 |
|
糟了!惊现俄罗斯影帝!感觉王大治要成为话题人物,要火! |
|
算得上国产抗战题材佳作了,总比雷剧要好很多了。尤其还有一个爱讲大道理的指导员,非常出彩。 |
|
作为一部小制作电影,可以拍成这样,已然算是上乘之作 |
|
还蛮惊讶故事讲得有滋有味,非常惊喜,跟六十多的老人儿聊起导演,确然能够引发共鸣,这样的低概率事件,不得不高看赵导,期待良心新作,而不是为还人情债搞一些鸡飞狗跳的垃圾 |
|
带爷爷奶奶去影院看的。神奇的是这种类型的影片全场居然座无虚席并且几乎全是年轻人。放映前段虽然镜头摇晃笑点留白部分又太过刻意,但是依旧全场笑声不断。后半段沉重和搞笑之间分寸拿捏不错,最后结局刚劲有力直刺人心。这个故事如果被余华写出来一定是部佳作。 |
|
这在国产片里可算次级神片了。因为这片也是一直黑白,最后彩色几分钟,就被一堆人往《鬼子来了》头上靠,别啊,不要一看到两瓣红的,就铁定说那是猴子屁股成不。仔细看了《鬼子来了》再下判断成不。不仔细看也成,别见风就是雨成不。——我就说说,你们随便。 |
|
与抗日神剧有那么点不同 |
|
笑点多,但力度不是很足,其实不能叫做喜剧,人物刻画的很真实,三次在田野里的奔跑,小人物的蜕变,都刻画的很生动。音乐非常好,构图、镜头转换都可见是高手。全程黑白色,看得出导演是个内心很自信并且骄傲的人。电影节奏也不是很慢,是一部好电影,但估计票房达不到太高。 |
|
果然过誉,做作的角色设计和所谓形式也盖不住国产电视剧审美情趣,不过最可怕还是角色体现的作呕幽默感,配合着演员生硬台词表现好灾难。即便有电影创作理念,但依然属于国内电影最自恋,保守,原地转圈的那一类。 |
|
小成本的抗战佳作…前半部分很逗,导致后面很悲…有些镜头处理的很有趣,演员那张脸好喜感 |
|
可以看出编排上用心了,但依然无法脱离抗日影视剧的窠臼。小人物的确够“小”,但从小家到大义的转变仅仅靠几句政治宣传式的口号,令人失望。金色的希望和黑白中的一抹红虽然烂大街了,但的确有冲击力。杨三演的很好! |
|
感觉挺好看的。其中有四段很深刻,一段是狗剩看着月亮,心里的坚持,有目标就有奋斗的动力。第二段是指导员月光下开导男主,说的都很有道理。第三段是女主和男主深情的对话。第四段是结尾的彩色画面。抗日神剧拍成这样真的很讨喜,小鬼子太狠,而历史真的就是那样。 为本片点赞! |
|
导演的失策之处在于没有请王宝强来演王毛(真的那位王毛),错失了上10亿的票房。看完本片,虽然还不是很理解王大治怎么能泡到董洁,但是多少有点苗头了。 |
|
只是拍出了姜文的壳,没拍出姜文的魂,充其量也就一半《鬼子来了》的水平。儿女情长,世俗生活,立意也不低,荒诞的镜头感我还是蛮喜欢的,故事基本能讲出来,抗日主旋律但不至于太无脑,就不错了。三星半。7.5 |
|
比较惊喜的抗日片,现实与超现实互相切换,王毛参军的奇幻漂流,以及不断相遇的三人组,让人想了三毛从军记;村民部分又是那种偏向于鬼子来了的小人物悲喜心路,但并未深刻。用戏谑的方式描述那个年代的往事,虽未能跳出打鬼子的路子,但整体还是强于多数主旋律电影 |
|
有自己的悲喜剧风格,也较好地刻画了一个为自己的利益而奔命的小人物形象 |
|
直到看完片子我还以为片名是“我不是五毛”... |
|
非常意外,赵葆华究竟在家里上了几柱香。台词有意思,还有一些八一厂老片梗,黑白影像、方言诨话两杆大旗舞得猎猎响。月亮上有嫦娥,就是缺了三间瓦房。 |
|
共产解放暴力美学 |
|
战争年代中对小人物的聚焦,将贫民百姓的苦难和愚昧如此真实的呈现而出,成为了《我不是王毛》最为一鸣惊人的所在,电影透过主人公三次的逃兵历程,巧妙的将风格浓郁的黑色幽默以极具艺术性的电影表达,而最终悲剧化的渲染,则将一种以小见大对民族命运的沉思直触人心。 |
|
又一部小成本佳片,值得看 |
|
忽略无法摆脱的主旋律调性,很惊喜。笑料设置符合人物性格,方言对白得当。一个深情到偏执愚昧却有底线的男人,在战争的三进三出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荒诞和各色人等的不同选择所透露的真实人性。应将狗剩的抗日写成错位的个体报复行为,死前变彩色,血色中映现情人。片中处理成空降的昂扬战曲了。3.5 |
|
搞搞笑 |
|
不看第二遍惹 |
|
这片子能上7.7分?标准的抗日神剧电影版,毫无亮点,真是浪费时间。 |
|
终于看了荷兰版太极旗飘扬 |
|
最后狗剩走过被屠村后死气沉沉的街道,肩上挑着的灯笼一前一后在给镜头转场,真好,你知道血是红的,你也知道灯笼是红的,但它就这样巧妙的藏在了黑白的一片压抑中 |
|
其实大可以不必为了模仿《鬼子来了》而故意拍成黑白片 |
|
后悔半年前没买票去看。除了卡司弱(名气弱其实大多演的并不弱),其他各方面居然一点儿都不像小制作。看完之后两个问题一直萦绕。这部戏拍成这样也能过审?过审上映了为什么没红? |
|
拜托,如果演员说不好河南话,就不要说,全部普通话好吧。这河南话听着真膈应。 |
|
难得看到如此滑稽的国产战争片,只是此前一味营造的喜剧氛围让我一度以为会是快乐结局,谁料最后编导还是话锋一转地悲剧收场(私以为狗剩结婚不成反家破人亡缺乏逻辑,个人也不甚喜欢)。幽默风趣的笑点虽然稍显刻意又缺乏合理性,但却把我逗得频频发笑。…镜头过于琐碎,剪辑好些亮点…值得推荐之作。 |
|
也就是个电视电影的程度,几处无厘头设计嵌入的特别违和,整体做的也很草率。270万的投资说起来不少了,完全可以做出精致的感觉来,这不是投资的问题 |
|
一晚上看了两部意识形态偏舞台剧化的片子 这是其中一部 pure evil的塑造有一点好 就是其纯粹性总会使人肃然起敬 某样特质的异化 比如少林寺修炼的一拳 又能给予瞬时逆转的振奋 黑色幽默里找严肃 本片来去就这三板斧 形式没多少创新 完成得却不错 值得称赞 杀鬼子可以cult 这或许是审查下cult的出路之一 |
|
黑色喜剧,点到即止的幽默,值得一看 |
|
K军、伪军、新四军表现得都还算到位,日军的狠劲也出来了,人物上农民、乡贤、兵痞的塑造较为传神,新四军指导员的形象则相对刻板(疑似亮剑遗毒),其他战士更是直接缺位。片子四星,因认真抗日附送一星。 |
|
比不上鬼子来了,不过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