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欲望、科技的进步、工业的革命等等促使了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将会越来越严重,人类制造的武器最终将会把人类社会轰回石器时代。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与和平。 |
|
美军二战中战损最高的单位,空八军。该片利用老宣传资料和采访再编辑,完全摒弃历史叙事和战斗过程,转而聚焦注重私人经验和感受,很有特色。B17轰炸机最怕德军88高射炮,弹片会撕碎机舱炮塔里的射手。以前学校里读过英美诗选,有首反战诗,结尾讲的是用水枪清洗炮塔里的血污残肢,可惜忘了作者。据说空八军的电视剧已经在筹拍,还是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搭档,属于空中兄弟连,一个机组十个人,也适合电视剧容量。 |
|
80年后,站在中立的视角,当看见轰炸机队小伙子们的苦难时,不要忘记德军视角,以及.......地面上等待炸弹从天而降的平民们 |
|
最后的老爷爷好可爱。 |
|
胶片修复部分值得看,其他资料不太多,节奏极慢,旁白部分都是老兵采访的录音,没有其他文本,真实感强但缺少深度分析。结尾部分的采访仍然停留在个人层面,没有太多对国际战争的反思,只有字幕之后的最后一个老兵有点意思。同类型的二战欧洲战场空战方面的纪录片,BBC有几个更好看的 |
|
万岁≧▽≦ |
|
影20364:真实。随时都是恐惧的,随时伴随死亡。都期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今人也要为那些牺牲的年轻人祈祷!幸福来之不易! |
|
没有共鸣。把二战和空军题材拍得极其沉闷,给我看睡着了 |
|
结尾老爷爷教导子孙们回家为牺牲者祷告,因为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你们当今的幸福生活,好评。这么高的阵亡率,和白天精确轰炸,反而让我看到了兰开斯特的天空里,战斗机飞行员专职后纠结于敬礼的事情了。 |
|
真实的战争 |
|
B17传奇 |
|
“讲出这些经历有什么意义?”“让子孙后代不要再经历这些” 所以纪录片还加了战后满目疮痍的德国城市和流离失所的德国平民的影像。 |
|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good war and you're the greatest generation?
- Well, um, i'm beginning to believe it. |
|
影片包含大量珍贵的真实历史镜头。也让我对B17轰炸机、机组职责,以及那段B17对抗高射炮的战斗故事有了更新、更全面的了解。这部纪录片有三个亮点。第一,大量珍惜、珍贵又真实的录影;第二,特别接地气的参战老兵旁白;第三,片尾就像彩蛋一样对仍在世的几个90多岁老兵面访,真的感觉又感人,又有爱。 |
|
九十几岁的老爷子唱歌中气十足,不愧是打过二战的。 |
|
Over paid, over sex, over Europe. 如果不是随时有可能会死,这简直就是理想生活了吧! |
|
真人访谈解读真实画面。可怕的是,参加过战争的士兵和下级军官都没有人希望战争重现,但是上层都不这么想,不管他们参没参加过战争。6 |
|
FathomEvent, 修复和重现历史档案是影史上宝贵的财富;WilliamWyler二战纪录片The Memphis Belle修复版,这部纪录片中基本重现了原作中的所有画面,的确比之前的漂亮太多,片后有关于主创人的访谈及参与片中访谈老兵去年(18年)观影经历,可以对比参考去年上映的They shall never grow old; |
|
后面可以看到航拍柏林战后的废墟。十分震撼。老兵们强调的是,怕死,害怕。这才是正常人类的感情。鼓吹战争的不得house |
|
嗯。他们决定了使用分段小标题的方式。这值得琢磨琢磨。 |
|
2020-385 |
|
一个老人的哭腔“他死的第二天儿子出生了”,还有一个老人努力地探着身子试图看清当年的影像。这些片段烙印在我的脑子里。 |
|
基本是B17老兵的访谈剪辑 配上一些战争镜头 这些镜头在今天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 盟军的轰炸总归是在战争潜力上打击了纳粹 但要说干掉德国鬼子最多的 那还要数苏联红军 总之不平庸的纪录片 但也并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 三颗星 二战爱好者可能会喜欢吧 |
|
严格来讲这是一部素材片,以在世老兵的回忆旁白为主,文案很少。当纪录片看可能会失望,得善用观察的视角,才能发现:在古早的镜头里,大海就象蓝色的皱纹纸。发型一丝不苟的飞行员拉开红蓝两色的火柴盒点烟,手里还端着大白搪瓷茶缸。停机坪上跑动履带小车,B-17的透明机头里稳坐机枪手。引擎盖上绘着白色大五角星的运输车拖着黄色肥胖的炸弹,装弹手骑在炸弹上双手轻拍。挂着三重珍珠项链的圆脸的英国女王。回程机投放红色火焰弹意味着有伤员优先降落。被炸得千疮百孔的德国城市街头,穿裙子的女人们在奋力找水。 |
|
1、最为动容的,是听到别人眼中的英雄说出“我很害怕”。2、想起2017年在亚利桑那州的皮马航空航天博物馆遇到的前空军老爷爷,也是90岁上下了,在轰炸机前做义务讲解:当年我就是开着他,去轰炸柏林。又指了指对面墙上的一张照片:有一天我生病了,那个家伙替了我的班,但他再也没回来。 |
|
美军老兵的《他们已不再变老》 |
|
语言叙述为主,比较平淡。期待电视剧。 |
|
又名《传奇空战:孟菲斯美女的故事》 |
|
他看见现实的眼睛有一颗浪漫美丽的心 |
|
珍贵的影像资料,还原了不少细节。导演威廉惠勒曾跟随执行任务的B17轰炸机拍摄(一摄影师不幸遇难) |
|
传统纪录片,历史资料➕旁白解说 |
|
的确活着回来的和被击落的都是英雄,那么地面那些挨炸弹的人呢?德国还可以说这是国战,那些法国人呢? |
|
内容如果再丰满点就更好了 |
|
除了修复一无是处 |
|
真正书写历史的是那些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人 |
|
1000多架飞机的战斗机群,300万次的任务,返航时红色信号弹。这战斗力
https://m.acfun.cn/v/?ac=10804268 |
|
珍贵的画面,早上能吃到蛋说明将要执行危险的任务,大家都宁愿只吃蛋白粉。开始承诺每人执行25个任务就可以退伍,变成30个,然后是35个。踏上飞机只有一半的几率可以生还,那感觉真可怕。飞5个小时去目的地,一路上大家拼命的聊天。轰炸任务最无助,必须飞既定路线,暴露在高射炮面前。片尾还有几位90多岁老兵出境。 |
|
好在是轰炸机,留下的影像资料还不少,还是要反思战争,杜绝战争才是正道 |
|
作为纪录片还尚可。永远不要忘了今天的生活是谁换来的。 |
|
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三位摄影师跟机随拍,其中一位牺牲了。当年20左右的小伙子在世的没有几个了。都是俊朗的年轻人,看来很乐观,其实坦言心里的害怕。生者说,能回忆起来的都不是什么好事,炸死的也是德国人呀。 |
|
内容基本都在书上及其他纪录片中了解了,只是为了看一看b17s的新镜头 |
|
真实画面赞赞赞👍 |
|
二战时期威廉·惠勒留下来的随军拍摄影像讲述第八航空队飞行员的故事,加入了最近几年还在的老兵的采访,这些老兵都已经逝去。300万次飞行任务,每30秒一架飞机起飞,面对100多万德军和4万多门火炮,高射炮一发炮弹在空中化为200个碎片,还有B-17轰炸机起飞时的悲剧相撞,记录了领航员、上炮手、投弹手、尾炮手、膛腰炮手、球形炮手、驾驶员、工程师、机械师从基地到战场的生活方方面面。不是很精彩,讲述非常冷静。 |
|
真实影像资料远胜苹果剧版,让我一度觉得苹果洗钱了 |
|
这个据说是《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的后续,只是没有拍成电视剧,但是依旧是非常的震撼,墙裂推荐。 |
|
美国人又开始自吹自擂,搬出二战的东西来鼓舞士气了,有些东西念叨久了其实没啥用 |
|
画质真实感人 |
|
无情的战争,简直是人类的悲剧,不管你是哪一方 |
|
第八航空军老兵访谈录/“我对战争很害怕,我不是什么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法国,德国,那些再也没能回来的人。”大众眼里的英雄老兵如是说。 |
|
看完之后毫不犹豫的把讲述陆军第八航空队战史给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与英国是唯二能够实行大规模轰炸的国家,但比起英国的小规模夜间轰炸,美国的轰炸机部队则是成群结队的进行精确轰炸,在没有长距离战机(例如p47,与p51)的护航之下损失惨重(普罗耶什蒂就是个例子),战争后期盟军完全统治了战场的天空,坦克王牌奥托的回忆录里说过,工厂在盟军的轰炸下完全没有办法开工,以至于出现了me262这种喷气式战斗机来对抗盟军的轰炸机群也是最后的挣扎。
其实对我感触最深的时候却是那些第八航空队老兵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英雄,那些英雄已经被葬在法国,英国,甚至是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