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鹳鸟踟蹰 Το μετέωρο βήμα του πελαργού (1991) 边境的对话

    作者:芥為舟

    诗意到宏大的长镜头〕鹳鸟踟蹰-安哲罗普洛斯

    作者:静电天鹅绒

    鹳鸟踟蹰1080P全片修复

    作者:KA狒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416 时长:131.0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27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阿里云盘 To meteoro vima tou pelargou.1991.1080p修复版.中文字幕.品如压制组.mp4 详情
      To meteoro vima tou pelargou.1991.1080p修复版.中文字幕.品如压制组.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夸克盘 To meteoro vima tou pelargou.1991.1080p修复版.中文字幕.品如压制组.mp4 详情
      To meteoro vima tou pelargou.1991.1080p修复版.中文字幕.品如压制组.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HD/DVDrip

      百度云盘 鹳鸟踟蹰.1991.D9内封中字视频 (内封字幕网盘在线观看不显示 )[1.23GB ] 详情
      鹳鸟踟蹰.1991.D9内封中字视频 (内封字幕网盘在线观看不显示 )[1.23G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迅雷下载 鹳鸟的踟躇.The.Suspended.Step.Of.The.Stork.1991.D9.MiniSD-TLF.mkv[1.23GB ] 详情
      鹳鸟的踟躇.The.Suspended.Step.Of.The.Stork.1991.D9.MiniSD-TLF.mkv[1.23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迅雷下载 鹳鸟的踟躇.内封中字.The.Suspended.Step.Of.The.Stork.1991.D9.MiniSD-TLF.mkv 详情
      鹳鸟的踟躇.内封中字.The.Suspended.Step.Of.The.Stork.1991.D9.MiniSD-TLF.mkv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故事发生在希腊边境,有人说它是一部关于世纪末的绝望的电影。它关注的是在东欧共产主义没落和苏联解体后,当代的边境、难民和变迁的问题。   一位政治家离开议会从家里出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新闻工作者Gregory Karr正在报导停留在边境的移民和难民的情况,他在人群中碰到一个人非常像那个失踪的政治家。他还找到了一个被作为国境线的河流一分为二的小镇,看到一场超现实的婚礼,新娘和家人在河的这边,新郎和亲友在河的那边。那个人的身份一直没有确定,而那些不幸的难民以及被分割的村庄使Karr理解了他对人情世故的绝望。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7 第34集
      زير درختان زيتون
      1994
      剧情片
      法国

      橄榄树下的情人

      زير درختان زيتون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IFF#重看,4.5;“我用呜咽的声音歌唱他的优雅/并记住穿过橄榄林的那一阵悲风。”献给结尾优美至极的大远景长镜;若干层次的剧情嵌套,完全模糊真与虚的界限,在反复一个个take 中,「演员」与「作品」自身拥有了创作的功能,衍生出日常幽默与独特生命力。
      • 真好看,絮叨朴实而不闷,可以说是小清新,但毫不做作,男主角甚至有点烦人哈哈。封面这个镜头,还有最后一个镜头,都好漂亮啊,看胶片令人心旷神怡...比《樱桃的滋味》好看
      • 世影史:是为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深情之作,名震世界影圈之作。影片有着复杂的套层结构,可称之为“片中片”。这是一个用真实与虚构混淆的典范,不通过虚构,我们永远无法接近真实。“青蛙与天鹅”的故事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形式,便变得非常有意味。
      • 怪不得戈达尔特爱他...
    • 豆瓣 8.8 IMDB 8 正片
      La notte
      1961
      剧情片
      法国/意大利

      La not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特别喜欢结尾部分,昔日的爱语只能复述,不能重来。
      • 多年后只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广场上跳舞的人像饺子一样纷纷扎入夏天的游泳池,亮闪闪黑油油的雨夜,他在停电的大厅穿过人群找她芳香的背影;她在他的车里穿过黑暗的路灯愉快交谈,这么大的雨,全然是稠密的帘子,隔开了他们漂移目光。在这个雨夜,他没有想她的去向,她也不在意他的离开。
      • 在影片结尾,爱情枯竭后肉身的挣扎,只可能更加凸显欲望本身的贫乏性与无能性。在传统社会(男权)这其实就是男性的无能,而在现代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欲望最大化后的性无能。
      • 那一刻我发现我有天经过你的身边找不到你的视线。
      • 爱情退去后只有倦怠,生活像夜一样沉重而冗长。当绝望地说出我不爱你了一如我死去,原来感情的消亡是可预见的,早前的文章唤起濒死的残喘,那是夜的尽头。
      •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之二,获柏林金熊奖。1.以24小时内的琐碎生活展现中产阶级的疏离孤独和爱情的幻灭。2.高楼升降机视角俯瞰城市起首,公园重温昔日情书结尾,至为动人。3.深焦镜,倾斜与不平衡构图,多用俯视角,对话少用正反打。4.雨夜驱车的光影流动,玻璃透视及反射的维蒂掷盒子场景+1。(9.0/10)
      • 竟然是评分最高的一部,看来确实豆瓣友邻千千万,伤感文青占一半。安东尼奥尼模式,是持续地通过情感关系刻画来表述个人批判性话语,其批判话语从本质而言并不深奥,较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等人,简直可以说是小清新。能够标记其地位的,可能更多是叙述过程中那股慵懒颓废的恍惚,充满形而上的优雅。
      • “我对他的爱如此厌烦,却让你心满意足。” 夜太美,令人憔悴。“今晚你们两个让我累极了”莫名笑场。
      • 天渐渐亮了起来,吉奥瓦尼和丽迪亚在草地上穿行,丽迪亚告诉吉奥瓦尼她已不再爱他了,吉奥瓦尼不相信,丽迪亚拿出一张信纸,向吉奥瓦尼念了起来,信念完后,吉奥瓦尼问丽迪亚是谁写的,丽迪亚告诉他是他多年前写给她的情书,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吉奥瓦尼粗鲁的抱着妻子,不愿放开。丽迪亚闭上眼睛,任他抚爱,这是过去有过的,但已不会再有的那一切追忆。
      • 爱情如深夜的混浊不清,他与她在黑夜里走失,没有谁可以找到谁,背向而行。爱情在两个人的相处中淡化消失。两个人,需要有一个人鼓起勇气来面对和戳穿事实。爱情的真相就是没有永恒。
      • 普通平常的一天,只言片语的交谈,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感觉什么都说尽了。
      • 四星半。当他终于忘了曾经写过的信,说过的话,才明白一切真的结束了。让娜·莫罗的话真是字字血泪。
      •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份隔阂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要么沉默着,要么追寻却心意不通。沟通不是爱的开始或推动,而是爱的结束。
      • 重看。喜欢签书会上莉迪亚挤入一个二女一男的构图中,她短暂逗留后离去,原本在那个位置的男人迅速移回了原位,不给画面留一丝空隙,就仿佛莉迪亚从来没有入画过一样。觉得这个镜头体现了莉迪亚一角的某种本质:她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也可以从任何地方消失,她是自由的。当她走后一切都会如常,仿佛她从没来过一样。因此,结尾乔瓦尼不记得他写给莉迪亚的信,不见得是因为他忘记了,也可能是莉迪亚从他的记忆中溜走了。莉迪亚无法被任何的「场」所禁锢或留住,不论是在一个人的怀里还是记忆。另外喜欢:1、酒吧杂技表演那场中莉迪亚的特写,她的手漫不经心地舞蹈着,随即去抚摸乔瓦尼的手,顺势将他拉入自己孤独的景框之中;2、临近结尾的三人对峙时自如流动的人物走位,总有一个人当观众,两个人当演员,或者反之;3、黑白的雨景。
      • 不戴茶花茶花女,心之全蚀。旷地一带伤心碧,雨涨泳池
      • 知识分子就是以丧为标志的,活得痛苦,纠结,没什么勇气、力量、资源,就算是你的思想被权力、被商业接纳,需要漫长的等待,而你不过是始作俑者,过程中权利、商业的投入,跟你关系也不大。这还不算,知识分子还要跃入另一个混沌场中,爱情,也搞得疲惫不堪。女人裙装、发型、鞋子所有种类基本都在这。
      • #电影资料馆#让娜莫罗很棒,演出了风流文人的平凡妻子境遇,朴素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总被误解为没有思想。相比聪明漂亮女孩灵魂中不断消磨着面孔的精致空虚,她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更真挚动人。习惯受伤、哀悼、原谅,以后就不会痛苦吗?他依然会什么都忘记。
      • @中间影院:片前讲解员说,安东尼奥尼在2007年去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十周年,北影节因而举办纪念影展。而后,他提到2007年有个逝世导演(我以为他要说杨德昌→想看最近香港电影节弄了杨德昌纪念影展,朋友率先说出是伯格曼)伯格曼评价安东尼奥尼两部「无聊但又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放大》和《夜》。
      •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感情是那么强烈,让我热泪盈眶。”一封过期的情书,一桩失效的婚姻,一颗死去的心灵,我们之间土崩瓦解。
      • 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猫,呆站在草地上看那个雕像看了一整天。
    • 豆瓣 8.4 IMDB 7.7 夏日酒店
      Jules et Jim
      1962
      剧情片
      法国

      祖与占

      Jules et Ji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或许正如特吕弗说的那样 在爱情方面 姑娘们都是专业人士 而男士们都只是业余爱好者罢了
      • 《茫茫黑夜漫游》中的马德隆姑娘枪杀了罗班松之后跳下车去,与朱尔和吉姆中的凯瑟琳一样凛然,驾车载着爱人走向死亡。以及,巴黎野玫瑰。文艺作品中,你不爱我毋宁死。过不完美的生活毋宁死,不要苟且度日,不要在让步中度日。
      • 这是我所见过最深的爱和依恋的一种,它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是一段属于三个人之间的爱,那种不停留于性爱与占有的关系,它是一种游移活动的生命体本身,一直在寻找最适合的寄居体。而他们,所作出的种种选择,都只是出于追随爱这种生物本身。
      • 越来越讨厌这个导演和这个电影,迂腐透顶
    • 豆瓣 8.1 IMDB 6.5 HD中字版
      Η σκόνη του χρόνου
      2008
      剧情片
      法国

      时光之尘

      Η σκόνη του χρόνου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让爱和生命都葬身于此,这种奇妙的时空交汇是不是只会出现在安哲的电影里?电影里有很多漂亮的手,握住的和没握住的。
      • 1.细想来,本片作为安哲遗作,也并非过于残缺的谢幕,1953-74-99,横跨俄美加德奥的情缘,纵使颠沛流离半世纪,也终有刹那永恒的相聚,而不似[哭泣草原]般深陷无尽绝望。2.交叉剪辑时空,在单镜头内完成跨时空转换(如安大略酒吧)。3.三处破败空间:酒店大厅中一地的破碎电视机与渴慕"第三只翅膀"的天使,堆满斯大林雕像的废弃库房,画满彩色涂鸦的流浪人大楼,恍若历史的废墟。4.与前作的相似:音乐成为主角与沟通媒介,火车牵系起重聚别离,后拉与升高镜头及变焦前推频繁使用。5.74年新年夜奥地利通关边境上的猝然起舞,温情如亘古。6.母子美国边境重逢时周边漫溢的浓雾,模糊了时空幻真。7.艾连妮在情诗中将斯皮罗想象成披黄雨衣的人。8.布鲁诺·甘茨的表演极尽传神,"Don't go!" 9.“我只有在自己的故事中才能找到家的感觉”。(9.0/10)
      • 安哲对国界线真是情有独钟,然而其表现的乡愁并不仅仅限于空间,也通过其长镜头运动的速度变化、以雾气茫茫弥合两个时代剪辑的缝隙、如残破雕塑等常用的暗喻时代变迁的符号等等诗化的手段将这种踟蹰于寻找与归去之间的离愁别绪扩散到时间的维度,才会让那一场使得祖孙两代Irène完成生命交接的拥抱充满猛烈的后劲。
      • 4.5;2019-6-21重看。半个世纪,两代埃莱妮,在时空的辗转中完成对往昔的回溯,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以及铁幕的落下(柏林墙倒塌),均在时间的灰烬中尘埃落定;雅各布的结局其实就是安哲对待历史的态度。结合第一部看更有意义,比起第一步的青春逼人,此部重心放在重逢和回首。最后一幕引用乔伊斯《死者》,仍是典型安氏风格---记住爱记住时光。
      • 时光,它曾被西伯利亚的冰雪覆盖。时光,它曾被纽约的车水马龙踩踏。时光,它曾被柏林冰冷的河水淹没。然而时光,它轻易的占据了每个人的心房,用力擦拭,抚摸它诗意的脸庞。紧紧拥抱,紧贴它热度的胸膛。牢牢印记,那是一生所寻、现实梦境交织的人间天堂。
      • 本片为“希腊三部曲”第二部
      • 最后你投入冰冷的河流,一去不回,最后只剩我在时光里漫步,迎接银色的尘埃一片片覆盖没有你的记忆。
      • 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从西伯利亚的流放到柏林的重逢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三人行,地铁口拥入怀中慢慢起舞,活在过去却又无法回头,永远不会结束的念想,离开,葬身于运河张开双臂,滴水的手是有冥冥感受到的决意。慢镜头的雪花满天,时间放慢速度,向这镜头奔来的笑颜,在这一刻满怀希望的天使铸成永恒~
      • 希腊三部曲之第二部。不喜欢这部。相比前作感觉风格大变,两个时间点不停地穿越,加上时间、叙事的模糊,沉闷晦涩烦躁不安。不喜欢加入的雅各布和小艾雷妮角色,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犹豫了一会,还是为了个人喜好给了大师遗作一个两星半的差评。第三部应该是无缘得见了吧
      • “时间的灰烬降落尘世,无论大小,湮没一切。”时间之尘是记忆,灌入房间的风和渗出手指的水,对尘灰的两种冲洗,洗净则进入死亡,或者不存在的大雪、涡轮搅动的河流。卡兰卓的音乐听过太多遍,落满灰烬,安哲已不再。
      • 本来对希腊电影没有太大兴趣..不过这个片子太美了
      • 如果對白是電影語言的注腳,我想不需要對白也能看懂安哲羅普洛斯
      • 又见Irène Jacob,又提到雪地中黄色雨衣,又是列车/旅程,又是把时间当做不存在可以随意穿行,但是时间偏又是最存在,时间印记历史和事件,而当时间流逝剩下的究竟还有什么,有些人可以一直把记忆当做现在时,却怎样也逃不了身体发肤的衰老,最终赢的还是时间.钢琴,管风琴.每一部看到最后想痛哭的片子都想给五。2019.6.21 重看.哭泣草原之后,一切最终留存在记忆里,现实中能够抓到的兴许只是一抔尘土。一切仿佛都结束了。
      • 叙事结构实在太乱了,一会儿上辈人,一会儿这辈人;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倒叙;一会儿战争,一会儿谈情;一会儿结婚,一会儿离婚;一会儿甜如蜜,一会儿悲如殇…… 这都啥跟啥啊,莫名其妙的。大师作品,连故事都讲不清楚的吗?整部电影,就跟尾声处试图自杀的小孙女一样——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 没什么会结束 一切永不结束 我回到尘封往事的地方 在时间的灰烬下 失去了当初的纯净 却又突如其来的在某个时刻 浮上水面 犹如梦境 一切永不结束
      • 浪漫的希腊爱情总能轻易打动人心,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 I'm such a sucker for the change of time
      • “活在过去里 却无法再回头” 与塔式善用火来重生相比,安哲喜欢用水来结束生命,一种至死也与过去无法分隔的忧愁…
      • 事件纷乱,人在其中漂泊。点到为止,失去了深刻,也不具力量。
      • 虽然安大爷爷的片子看的很少,但他唯美而饶有趣味的长镜头和浓浓的诗意依旧深得我心。可是当人打上了风格的标签,就极容易单薄或得不出太多的惊艳。这或者也是悖论。人格从来都是风格的种子,我想安大爷爷一定是一位儒雅而简练的绅士。
    • 豆瓣 8.3 IMDB 7.3 HD中字
      Ο μελισσοκόμος
      1986
      动作片
      法国

      养蜂人

      Ο μελισσοκόμος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开车撞进餐馆去接你。把你的手掌咬出血。大剧院里的一夜。三场重点戏。孤独的人彼此相伴,常常误认为爱情。
      • 视听方面少了一些精致的调度,长镜头以固定机位为主,配乐也偏于简单。某种程度上配合了养蜂人压抑的状态。养蜂就是一个不断的放逐过程,雄峰最终会被工蜂杀死。这种对放逐和死亡的渴望与恐惧,是解读养蜂人挣扎的母题。
      • 即使很慎重地打分,也无法掩饰我对安哲的不喜欢。细节的设计感、人为感如此之强,所谓诗性的段落,诗意的惆怅,都显现出一种刻意布置的造作。想起逸事一则:某电影节上,安哲落坐侯孝贤旁,套近乎说:人家都说我们两人的风格很像。候不知其人是谁,唯唯诺诺。返台后找来安哲的片子观摩,看毕呸了一口说
      • 1.你瞧,那雨、那海、那远方,都是我数不尽道不清的悲伤;2.或许相对于悲伤,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空洞和未来空虚的恐惧。
      • 中景的长镜头,真的是他妈的很恶心。即使剧情内在很让人感叹,但镜头实在是很不喜欢。第一次看安哲,他的镜头全是这样么?
      • 1.漂泊老者与流浪少女间的情感故事,既是短暂的父女,又是片刻的恋人。2.安哲政治背景最弱的作品之一(仅在探望病重故人的对话中隐现),配乐亦恬淡稀零,唯有长镜或固定凝视或慢摇低语。3.与[雾中风景]构成对位:老人或儿童公路片,寻父之旅中父亲的存在或缺席,片头婚礼上众人仰头凝望消失的鸟恍若驻足赏雪。4.老人沿地图标记寻觅过去,少女则追逐着未来,不变的是浪游,一如少女所言:“我喜欢不断地启程”。5.难忘的片断:少女与养蜂人共住一夜时与另一个青年做爱;为斯皮罗剃胡子;他驾车撞入酒馆后,她跑着上车;舔舐老人手心伤口的吸血少女。6.废弃电影院舞台上的缠绵前戏,白色大银幕前的激情释放,确为安哲罕有的直露镜头。7.独属于养蜂人的死亡方式,在叩击地面时,斯皮罗老人是否又想起了那首童谣(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9.0/10)
      • #重看#3.5;“像每年春天一样,出发了。”一场回溯生命的旅程,妄图寻求宽宥,妄图再次激起重生的勇气,去见想见的人,当重温布满生命印记的旧地方如何破落,当青春的肉体拒绝承载苍老的记忆,他才明白一切错误都无可挽回了。放飞蜂群意味着最后一次启程的落幕。
      • 安哲影片中最不喜欢的一部,可是分明是我最喜欢的男人马斯楚安尼演的,随时想大吼“放开他……”真的看不得他这幅落魄,被年龄玩弄,心里焦虑得不行,完全赌气不愿意体量他。非常奇怪的观感。看来“最喜欢”们的合作也不一定最顺心意。以热闹但是让人悲伤的婚礼开始,以冷清的两人婚礼结束,不被祝福的命运。现在想来居然觉得最美的段落是在加油站偷看女孩跳舞。其实将激情时刻定在电影院也有很多情怀成分了,只是由于冷落了老友让我觉得完全不美好。手抖多下,终于没舍得打3星……SiffU2019
      • 影片一开始,就闻到《雾中风景》的气味。果然,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惯用风格:光晕与雾、缓慢运镜、没有结尾的段落、散乱的布景。记忆并没通过画面闪回,而是用歌谣、节奏、气味、建筑做出隐忍的表达。一组镜头没有原因结果,安哲不对他的人物和故事做任何解释。
      • 讲一个老年人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这是至目前为止,安氏最悲观的剧中人物/分别与重聚的文学母题 安氏作品“公路”特性的最直接表现,是流亡者必须要面对的两次洗礼。分别意味流浪的开始,重聚意味着回归,两者都十分具有“公路”性。
      • 虽然感觉略有无病呻吟,但仍是呻吟得让我欲罢不能。
      • 孤独到绝望,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
      • 7.6;開頭和結尾總是太搶眼
      • 四星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你为什么看上去这样悲伤?”//在没有发生的时候都知道一定会发生 然而竟然这样悲伤 连宣泄都算不上 而是另一种沉默//第一次恍惚到以为电影里的人物会从画面中走出来
      • 老男人在回忆往事之旅中一再叹息;小女子迷惘的人生需要一次意外的疯狂来提升;于是在那样一个时刻,他们的生命时间交叉而过,快刀在坚盾上击出火星;但也仅仅是一次短暂的交汇,然后各自心知肚明擦身而过。安哲真是擅长将淡淡的情绪拉成绵长的不间断的线,贯穿起140分钟和40年;但归根结底这不仅仅是一部伤感的公路片,而依旧是一部“后革命”电影(老头的家庭破碎和被迫辞去教职转做养蜂人,应该都与他早年参加左翼运动有关),只是主导动机由《猎人》的愤怒,转为对几乎不着一字的峥嵘岁月的缅怀——只要你意识到,医院里那个酒鬼朋友分别时手指不停敲击桌面,应该是牢狱里传讯的手段,而它再次出现在片尾——当老头掀翻所有蜂箱扑倒在地奄奄一息,手指同样不停敲击着土地……
      • 只剩精致的运镜和调度的安哲仿佛少了一丝灵气,尽管情绪的落脚点依然恰到好处。政治与历史的瞬间留在了其他一些不可言说的幻景之中,而影像成功回归个体本身。不可觅的故土与永恒的流放,在一种失去形态的离散中,一种在饮鸠止渴与自我救赎的中间值中,养蜂人终于退到了人生的边缘。影片的结尾通过不断放大的压迫感完成所有情欲的释放,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胡椒树断,两手空空,于是手指再次叩击,敲响故土之音。
      • 安哲常用的是手风琴/口哨/唱机.这次片末用的是钢琴哩.还是特别轻快的弹奏方式.不是快乐那种快.而是每个音指尖刚好接触旋即弹起那种快.偏偏这样让人更觉沉重.亚历山大大帝回家跟墙上的新娘服说”我回来了“.“塞瑟岛之旅”男主回家老妻问”吃饭了吗“.这次当男主到达希腊.妻子说“把做饭的火给点上了“. 2019.6.17 上一次在大银幕看MM是去年SIFF最后一天的意式结婚和离婚,这一次我不断想起“三生一死”,父女迷情一如既往打动我。
      • 静物画面,雨中的餐桌,“女蜂王之舞”|全家福,妻子摔破酒杯,暗示家庭关系破裂,和斯皮罗和大女儿的戏份呼应|"不要去捉小鸟",斯皮罗即是那只小鸟,背负回忆的痛苦踏上返乡之旅,寻伴,海边,理想已被冷酷的历史浇灭|少女的“未来”与他的“过去“试图沟通,但在剧场舞台最后一次交流仍是失败|结束
      • “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胡椒树突然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老男人,少女,流浪,死亡,飘散的诗意
      • #SIFF2019# 从北向南的返乡之旅(身体与精神上的),父亲与女儿(历史与未来),蜂的隐喻象征,中年危机。淡化政治、镜头运动偏固定,最悲凉的安哲。中年人的无力感和对将来的失望,看得我很丧。大银幕看情欲戏真赤鸡。
    • 豆瓣 8.5 IMDB 7.7 HD中字
      Ταξίδι στα Κύθηρα
      1984
      剧情片
      希腊/意大利/英国/西德

      塞瑟岛之旅

      Ταξίδι στα Κύθηρ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他们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甚至没有过多的语言,就像面对镜中自己的影子,遥远的问一句,就像他不曾离开。思念颠沛流离在分别的32年中,刚开始是心痛,后来成为了心中的疾病。哪怕回来了,依旧会有乡愁。他们被历史隔离成一座孤岛,他们还有彼此。ps:史上最催泪的开篇啊……
      • #SIFF# 3. 突然觉得安哲的厉害在于:有本事让一个原本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场景突然灵魂出窍一般遁入某种间离的节奏,日常瞬间就变成了寓言。还有那些超现实的段落,却反过来补辍现实。
      • 安公的360°长镜头,黄雨衣,似乎安哲总是在冬天拍戏,雨,雪。城市里夜晚湿淋淋的地面布满灯火的倒影。内景之中的人们都被窗棂和镜框所束缚。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一整部影片都是为了最后那个镜头。父亲斯派洛所象征的历史伤痛即使归来也要再次被放逐。
      • 群山旷野间,白雪皑皑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方方的浮板,岿然不倒的老头,蹒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壮阔与两个老人比较,就像个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 少小离家老大回,独在故乡为异客;意淫塔二玩牺牲,旧爱变成老太婆
      • siff15最后一场,安哲的片子咖啡都救不了,好几次差点睡着,真不是4、5年前的看片状态了。不过今天意识到安哲的电影都是一幕幕类似的戏剧,永远在讲迷失和找寻的主题。
      • 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 关于乡愁 关于困境 剧情很棒了 而且也很有意境
      • 好感人看的很想哭,很有意义的片子
      • 由于太慢太慢,而主题背景在电影里交代的并不明显,有些转折也很突然。但回味起来静静的忧伤在流淌,伤感浓郁。所以。不评分。
      • 安哲[沉默三部曲]之首,由政治与革命叙述转向个体情感描摹。1.技法古典化:1.33画幅,标头代广角,缩短长镜头,多用移焦与分切。2.原型为[奥德赛归来],与[雾中风景]寻父之旅构成对位。3.无尽雨雾,湿漉漉的街道,乘桴浮于海的老者,放逐于历史与现实的裂隙。4.试镜:这是我!5.黄衣单车手5次入镜。(8.8/10)
      • 相信每一个带着地球流浪的现代人都能在遥远而壮阔的《塞瑟岛之旅》里找到共鸣。我们对于那些《雾中风景》以及《时间的灰烬》不会感到丝毫的距离和陌生,这便是安哲这部讲述乡愁作品的伟大之处。然而可惜这部虚实交织如梦如幻旅程的终点却是一座永恒漂浮在雨雾中的孤岛,尽管那是(每一个带根的流浪人)无家可归命运最为准确而又诗意的写照,但大气磅礴长镜里的人却永远处于失魂落魄的凝滞状。因此于整个抽掉了情感的真空当中,人与人则永远无法在结尾的小团圆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难怪自诩 “狄俄尼索斯其父亲之子” 的库斯图里卡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个 “自恋、虚伪而又媚俗的”希腊同行/兄弟。
      • 重看@siff影城;最爱最后一幕远离尘嚣,想起马尔克斯《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重温观影启蒙之一,既美好又感伤;他是有多爱聚会镜头啊,连构图都如此相似,村口分岔路口的大树像极了《亚历山大大帝》。
      •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 父亲归来。安哲希腊冬日的雨,让人想起锡兰电影中港口的风一样凛冽。“令我感到恐惧的是我时常发现我不再相信任何事物,然后我看着自己,它是唯一提醒我我还存在的东西。”与祖国最远的距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当身份证上的文字和字母被时间和土地磨灭,那就让身体随着海浪漂向大海。灵魂在母亲的身体里踽踽独行,无奈只是眼神与眼神之间的交流。
      • 镜头充满了诗意,抑郁的蓝色诉说着乡愁。
      • 这算是安哲片子的分水岭。从这部起他的风格大变:长镜头短了,少了,故事性强了,历史背景淡了,人物形象丰满了,音乐起作用了。关于此片我喜欢这样的解读:剧作家的主角偶然看到和父亲相似的老人,便开始假想父亲的回归。也许这是安哲拍给自己的。“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吃饭了吗?”
      • SIFF第二部:两天之后,已然记得片中的各种印象,已然不错。边上的人一直在说大船弱爆了,这艘小船碉堡了。
      • 看到这部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揣测起安哲是不是白羊男,一如侯孝贤般不肯轻易切换镜头,非要等每个画面都被情绪浸透了,当然你也可以说那是白羊男固有的懒惰使然。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安哲的长镜头比我们家大师的更高明。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