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超现实,甚至有鬼魂,话剧一样简洁的布景。场景:被鞭子抽打向前的上班族游行队伍、大大小小的十字架、献祭、沉默的疯诗人(儿子)、坐在婴儿床样栅栏里的百岁老将军……“人生就是个市场,买东西,然后在后面加一两个零再卖出去”他是个好人,是个诗人,开不了出租车,也不会做买卖,所以他疯了 |
|
被二战亡灵少年所缠绕的自己,精神病院里的诗人长子,这两个画面所造成的蒙太奇,不正是阿多诺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当中,人类遭遇历史浩劫面前,所面临的表达之不可能,语言无法承载的身体?一场一镜一个象征性主题,批判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很多没看懂,也不想去搞明白。 |
|
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之首,2000戛纳评审团奖。千禧年恐慌+末世启示录,信仰失陷,诗人已疯,精神贫瘠,物质至上。依然是白面群像式的荒诞剧影像,冷幽默中透现着悲凉与绝望。除一处后拉镜头(火车旁初遇已逝者)外,均为固定机位深焦长镜头。群戏场面调度精妙,后景中亦有不少重要信息,如无尽的堵车(比较戈达尔[周末]影史最长塞车)与只朝一个方向走、间或弯腰鞭打前排人的游行队伍。最捧腹之景:失败的大锯活人魔术&敲打垃圾堆旁电线/灯杆后溜出的群鼠。| 安坐者是可爱的 | 找不到人却遭街头路人毒打| 全城人齐声张嘴高唱 | 只能呆在铁笼般床上的百岁亿万富翁大地主 | 倾斜晃荡的耶稣+卖耶稣失败将其丢弃的商人 | 惊慌逃跑的开会者&向内开的门 | 诡异的祭礼与震悚的收尾 | 众逃亡者拉挪着过载的行李车。(8.5/10) |
|
罗伊安德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卡夫卡,只不过更喜剧些。这种喜剧效果来自于它对于空间的专注:它们把观众倏忽推远了。[二楼传来的歌声]则带着鲜明跨千年特征,它展现的是当历史发展到尽头时,人类可笑而徒劳的试图与"楼上"重建起联系的努力。但最终人还是被独自留在了此岸,被那死去的过往所审视和拷问。 |
|
虽然和《寒枝雀静》一脉相承,但要比较的话, 这个还是偏虚妄无趣了,而近作无疑更笃定更透彻,就算同讲哲理,把观众看得云山雾罩还是似懂非懂抑或一目了然,基本也是执导能力的反映。罗伊·安德森认为伯格曼不幽默,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慢慢进步的。 |
|
不名一文者是可爱的,仰天长卧者是可爱的,遗忘童年者是可爱的,栖息安坐者是可爱的,无帽秃者是可爱的,无花偷者是可爱的,戴表亡者是可爱的,荣耀生者是可爱的,宽容者是可爱的 |
|
很多隐喻的恐怖片。 |
|
罗伊安德森真是奇才,这种人海固定长镜头的模式,特别难拍不说,竟然生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笑点,大多数还非常通俗,虽然我大概还是没有看到所有的… 更惊人的是,虽然好笑但它不是喜剧片,说的是人类对千禧年未知的恐惧,以及岌岌可危的表面的平静啊… |
|
极度晦涩的悲喜剧,从头到尾的固定长镜头。人的物体化,景致的舞台化,剧情的空心化,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很有魔性的一句台词:“安坐者是可爱的”...(看完后觉得自己都变煞笔了!) |
|
12/16 这北欧导演用电影定焦广角的镜头,特意编排好简单的场景简练的对白用极简的手法拍摄/异常白的妆容有种荒诞和体验冷漠的人面具感[与寺山死者田园祭有异同处]/油画般的场景和长时间发呆的人体现都市冷漠疏离感/像英格玛一样用现实主义表现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受到98年经济危机显示转化为无为的思想 |
|
大智者不悲情 |
|
高冷荒诞超现实喜剧。有时候你只需要把某种思维方式具象化为一种常见的却是大多数人想不到的符号,往往就能获得戏剧化的喜剧效果,比如本片的宗教被具象化为一个个十字架。魔术那段太搞笑了。两段主题曲都很好听。 |
|
不是很能确定它是电影……正好最近在看英国的黑喜 果然还是欧洲玩得艺术感更强啊 每个场景都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画作 或者是行为艺术的集合(不过果然它们都和诗意有关)不仅是场景的设计 场面调度的凝滞感 吹一波的话它的价值就在于 它时长90多分钟 所以情感累积和其他长度都注定不同 |
|
虚掩的门,摇晃的耶稣,街上的苦行,莫名的堵车,游荡于荒野的鬼魅…只要开心无害是现代病,意外事故都是笑料,托马斯的病友说哭是好的。埋葬下一代,库布里克法斯宾德也有类似的“展望”,同样是2000,对国人来说反倒是值得怀念的。还想到了词语,德莱叶活在21世纪还会那么笃定吗?
不得不说十字架质量很好,安坐者是可爱的,怪不得霍克尼爱画椅子呢? |
|
人格面具般的造型,戏剧化的故事冲突,天马行空的电影结构——三部曲一起看完:因为是20年電影经典,所以票一把,真的是第一次看该导演作品。 |
|
理智的表象之下,一切都荒谬如斯;总体感觉很布努埃尔。 |
|
8.5/10。①各种人的故事,指向的是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失业骗保的中年男、妻子出轨的丈夫、写诗写疯的诗人、因股票下跌而濒临破产的神父、等。②一种「冷」气质,渲染技法如:角色全白面、除一处外皆为固定深焦长镜头、空旷冷清的置景、颇具冷感的色调。③这种「冷」本质上是为影片的荒诞冷幽默服务,具体的幽默有不少(尽管水准不超过8.5),个人喜欢上班族队伍拿鞭子抽打自己和扔油桶惊出一堆鬼魂两段。 |
|
8/10。尴尬派导演的高逼格怪片,极富创意的场景构思,甚至用超现实的还原手法打破时空的间隔:纳粹吊死的俄国青年、债主鬼魂和生者同在一个空间里游荡。管道将尾气送入一群裸体女人列队走进的闷罐车,离奇屠杀同[寒枝雀静];结尾扔掉十字架的广场远方不断有蒙眼的人们聚集过来,象征着集体赎罪的主题? @2016-05-13 20:01:20 |
|
梦的下水道,圣洁与污浊同在。以极为繁复的修辞混淆视听,核心却是最赤诚的生之本源思考,极纵深的构图,每一幕写满荒芜,空洞消解深刻,亦嘲笑深刻。 |
|
罗伊安德森是个非常奇特的导演,是那种只要一个镜头就能毫不迟疑地认出是他的作品的人,安德森的人物、固定长镜头、妆容等特点都非常显著,主题也一直很统一:支离破碎的现代西方社会病患。 |
|
仅有一个移动镜头和两个相对移动镜头,Roy Anderson全凭构图和导演调度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 |
|
8。德莱叶对北欧电影的影响深入骨髓,本片又致敬了《词语》,“疯掉”的大儿子暗喻耶稣,父亲与大儿子的对立暗示精神与信仰被抛弃,人们都在盲目追求物质。本片的色彩、造型与布景很有一套,演员都抹上厚厚的白粉,乍看完全不像现实世界,反而像亡者的世界 |
|
#HKIFF# 第三次看(第一次看大银幕胶片)。可视为大师阶段的开始。镜头完全固定了,场景之间的切换除了叙事,也有纯粹的重复台词(万物有时,悲惨有时)。通过景深分隔空间也始于该部(在《鸽子》里更明显)。人生-时间-道路的意象也从这部开始明显起来。 |
|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先知”们开始对文明进行重建,芬兰是阿基、瑞典是罗伊安德森,他们在作品中质疑企业主、职员、家庭主妇等所有现代社会的构件是否面临某种彻底的孤立、荒芜、贫瘠和原子化,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尚有复元的机会。被扫地出门的老员工,对消费主义拥有朝圣之心而在大街上对自己施以“鞭背”之刑的消费者,走向宗教之祭坛的献祭者,供求关系调节短暂失灵而被抛弃在垃圾场的“上帝的儿子”,靠写演讲稿谋生的退役军人,瘫痪的富人,生存目标是“给银行户头添两个零”的都市人,每个人都无一幸免地被“现代病”所困扰,继而袒露出令人望而神伤的斑痕。“痛苦有时间限制”或许可以成为某种自我安慰,真正觉醒的人一定会明白人的神性的回归何其重要:“我的伙伴带着袖套、颈项和眼睛,仰天而卧者是可爱的,破履裹足冒雨而行者是可爱的。” |
|
解读型文本和视觉符号组成的电影,看了一下短评,绝大多数也是在夸风格化和独特性,我也很赞。但影院和博物馆都不适合这部影片的播放,它只适合在影评人的快进键中生长。 |
|
当初怎么会想看这么冰冷灰色的电影呢?
但它又不是直接的冰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僵硬灰白沮丧停滞,迟缓压抑如行为艺术,
一开始就不舒服,看完仿佛自己都变成这种灰白色。
还是不要想不开去看它了,人要避开心理暗示。 20110628@home |
|
弥漫着焦虑与绝望的精神废墟上,人与人之间永无对话的可能。 |
|
“静坐者难能可贵”。《二》因此荒诞而审慎地以固定深焦镜头构建了一个供静态凝视的“真实舞台”。变形地审视后现代(后世纪末)时期的无助与病态失灵,失语。晃动的圣像,亵渎性的“上帝降临”:祂在2000s业已死去,而身着斑斓法袍的教士却将幼童推下山崖献祭。鬼魂迫近,不过就是世界末日 |
|
不太像北欧倒是东欧味道更浓,电影由很多个惨白麻木单调梦靥般的远景镜头构成,就像一场荒诞、滑稽的舞台剧。Beloved be the ones who sit down,这句诗在片中反复提到,可惜我没有找到出处~ |
|
固定长镜头拍摄,极具挑战的作品,在经过艰苦排演之后,安德森终于把它搬上了银幕,对宗教、情感、历史、记忆的反思,很多导演童年回忆的展现,极其个人化的电影,拷问着当下欧洲社会的种种问题,太多的象征,太多的冷漠,还有太多的幽默汇聚在一起,一部伟大的作者电影。 |
|
13802 - 幽默的戏谑,怪异的趣味。《二楼传来的歌声》独树一帜的影像风格与《寒枝雀静》真是如出一辙,「罗伊·安德森」别具一格的作品特色就像独具匠心的「韦斯·安德森」一样鲜明易辨。 |
|
奇作!将真人的表演纳入动画的形态之中,以此构建一副末日般的现代寓言。值得多观,值得多思。 |
|
3.5,主要是故事有些无聊,空间的营造有塔克雅蒂和安东尼奥尼之感,未来感夹杂着都市人民的空虚生活,剧情都很散,充满了反讽的冷幽默,最喜欢看得见死人的那条线,结尾美的,单一固定长镜头,后景运用的很好,有想法但是电影更加适合做成那种展示电影。 |
|
社會的嬗變,你不知道它將往哪個方向發展,導演作了荒誕的演繹。 |
|
很难评价。从剧情呈现到镜头运用,都几乎不算是传统的电影。行为艺术一般荒诞,零散的剧情,几乎全部是固定机位无特写。看懂了瑞典人对于自己是纳粹帮凶的忏悔,看懂了金钱才是新信仰,却看不懂更多的隐喻。 |
|
直到结尾才猜测这也许是一个纳粹的自白,也可能是误读。鬼魅的人与鬼魅的鬼难以分辨,the parade又出现,过生日的男孩荡秋千,“居然会相信从一个被钉死的失败者身上赚钱。” 一场现代主义的噩梦,赶在结束前醒来。摄影机终于动起来了! |
|
晦涩,再兼毁灭级别翻译,浅尝后发现没看明白,重新拉一遍便多少能理解。前一阵看了《探戈》这部短片很有意思,其形式令我感到惊艳,房间里塞满了来去形色的人,但形式以外的表达是空洞的。在某种层面上,RA生活三部曲就是一种短剧在时间上的合理调度——不同的人物在异同的场景发生着时刻都显得疏离与淡漠的交集,虽然不是同一空间,但背景色调与人物面庞永远是灰暗无血色的,仅有弟弟在看望哥哥回家后,桌上出现了短暂的暖色,来自两个普通的香薰蜡烛,那一刻他和爱人前后抱坐在一起,但没过多久,二人便分隔于两个空间了,物理的空间造成区隔,但昏暗无色的精神空间却是共享的。香薰蜡烛的微光,便是急功近利的时代中,安坐写诗的“疯子”哥哥,即使他躺在医院,但他反复念的“安坐着是可爱的”的深意,却成为了带来希望的微光。新千禧年,唯有无望 |
|
荒谬无序的人类社会,被卡死在车流中动弹不得,末世里,一群人涌去猛推那个需要朝内拉开的门。“仰天而卧者是可爱的,破履裹足冒雨前行者是可爱的,秃头无帽者是可爱的,忍辱负重者是可爱的,不名一文者是可爱的,遗忘童年者是可爱的”,说没有人喜欢诗歌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假装不喜欢。猴子一样吊在十字架上晃动的耶稣,地底的鬼魂统统起身了——安坐者是可爱的。 |
|
前面几段冷峻荒诞的笑话还好 后来越走越看不明白 不喜欢 主要看这版本翻译也有问题 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靠猜 |
|
失业、歧视暴力和冷漠旁观、迂腐的魔术、婚姻、交通瘫痪、骗取保险金、诗歌与现实、宗教、实权、活死人与鬼魂...影片用荒诞的故事和象征性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人类、社会、宗教“的不满。混沌的生活使我们的心灵早已麻木不仁。 |
|
比较像是摄影图集,好看,但也是一种艺术上的草率,有走形式主义之嫌。电影里的大多场景主角身后的路人们都有一种凝视感,切换到每个场景大概一两秒后才开始运转,仿佛镜头内的路人和镜头外的观众有一种包围主角的互动,凝视变成了一种迫切的关注,群演们的表演也相当有一次,没有走位,动作幅度非常之小,仿佛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来到这里。 |
|
A / 虽然不及《寒枝雀静》但还是笑疯了。私以为“笑中带泪”的效果实在是太被高估了,笑中全是死寂绝望才是开掘人的情绪与思维跳跃极限的艺术境界啊。2000年戛纳实在是厉害。 |
|
精致的场面设计制造出一种无法触及的生活层面,出神地传达了生的困境。艺术不仅可以再现真实,更能以一种不真实的手法表现现实中的无奈,一切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可能是控制我们的工具。所有这些都在质问我们:生而为人但又何以为人? |
|
当人们失去信仰,在军事政治与无情的经济中变得盲目,在个人无法救赎的痛苦中变得冷漠,曾经虔诚的苦行也变作对他人的鞭笞,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浪漫主义者如耶稣一般流下痛苦的泪水,博爱的诗句已经失去效力,过往的鬼魂徘徊于世间,宗教/军事/资本携手将下一代蒙眼推下悬崖,人们以为逃离这片土地便能获得自由,但自由就如二楼的歌声一样,这么近,那么远,仿佛触手可及,却又远在天边。 |
|
无可否认,这必然是一部得分很高的电影,80%的人是因为看不懂,所以认为他牛逼,15%的人是因为能看懂一点儿,所以认为他牛逼,5%的人是因为能看懂,所以认为他和他牛逼……5月13日,影片赏析,导演系老师的最爱。 |
|
导演貌似在致敬卡夫卡?可能吧,只是卡夫卡不会把一个东西重复n遍,这片子用一个剧作方式画了无数个风格雷同的分镜,开始可能还有点新鲜感,后面就剩下见怪不怪的感觉了。(更加认识到Cache有多厉害了,哈内克把想说的都说得明明白白,荒诞背后又不失底线) |
|
荒诞无比的剧情,秒到豪巅的镜头。人类社会是无比混乱和愚蠢的,充斥着冷漠、暴力、残忍、癫狂和死亡。大多数人活着,只是为了把人生过得像一场交易,尽全力让自己银行账户后面多一个零,或者多两个零,只是为了让自己餐桌上的食物变得更好。极少数旁观的安坐者,要么被毁灭,要么变成疯子。上帝是不存在的,耶稣也不是上帝之子,他只是个好人,是个人生的失败者,所以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面。 |
|
想找罪受?赶紧找此片来看看吧!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
|
罗伊安德森总是拍这些吓人的电影,但是这部电影拍的是多好啊!可以一帧帧地分析,一句句台词地分析;面对事已至此的环境和我们的处境,经历了漫长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宗教的演变影响之后,剩下的就是如此,但人类又能如何?荒诞里的可怕和无能为力让人痛心而绝望! |
|
《寒枝雀静》后不光能接受罗伊·安德森的风格,还很喜欢。那些脸被刷白如小丑一样的角色,矮肥老丑,配乐要么滑稽要么像葬礼音乐,全被框在一个又个固定长镜头里,荒诞外透着绝望,如毫无生气没有激情,每个人都在愚钝的行尸走肉,没有目的也无需答案,反正就这么活着吧!负面消极也有它的意义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