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什么“文化冲突”,这是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的冲突,是“昂纳克寓言”的鲜活例子。 |
|
一直很感激国人“王”教他技能的美国大叔最后被裁员 看得好心酸,希望他还可以好好生活啊😟 |
|
这个世界没有民族主义,没有种族歧视,只有阶级斗争。 |
|
经济萧条,连美国都不可避免再次上演人吃人。民族主义者会感慨这部纪录片中,中国资本以救世主角色拯救美国经济的叙事逻辑,看到中方员工更胜一筹的勤劳、高效。左翼则能发现福耀美国的实质是军事化管理的反人权血汗工厂的输出,传奇的曹德旺一样有伪善油滑的一面,美国的领导如何在利益认知的驱动下成为剥削者的帮凶,中方管理层如何以胡萝卜加大棒的三十六计冷笑着残酷地瓦解员工对工会的支持以及最后,普通员工是如何向资本低头的。当然,讽刺的是,无论是心甘情愿解释剥削、甚至为工会倒台欢欣鼓舞的中国工人,还是因为饭碗含泪投降的美国工人。无论是为之辩护还是与之抗争,大家的结局都是被结尾令人几乎呆滞的机械臂代替,成为失败者。哪怕加班再勤劳的工人,在机械革命面前也是弱者,这不得不说非常讽刺。 @2019-08-24 18:58 |
|
坐等3年后elon mask当主角的《中国工厂》,讲述中国制造如何帮助特斯拉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中国工会帮助协调两国雇员增进友情的故事…… |
|
作为一个福清人,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家乡,很开心,但是看到反应的内容,就有点五味杂陈了,确实,我们所谓的中国速度,是牺牲了多少人权多少自由多少利益换来的,然而最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却趋于习惯,累啊,但是习惯了。当看到福清福耀厂的军事化管理,不知道是自豪还是悲哀。 |
|
美国主管在中国工厂文艺汇演中途跑出来透气,语无伦次乱说一气的时候,心中大概在想,这他妈究竟是什么cult. |
|
曹主席一开始以为美国的filmmaker可以为他拍出一支大型企宣片233无限趋利带给他膨胀、歉疚,还有巨大的虚无感。就冲那些孤独的抽烟镜头,我想这位信奉爱拼才会赢的资本家内心很可能住着一个受伤之人。组建工会的后果是“政治的”他十分明了,过往的历史经验无数次教会他工运带来的瓦解力量,所以这不是中国文化输出的真人秀,而是两大人类生存前提在具体情境下的博弈:活下去,有尊严。那么,到底哪个前提在先呢?有趣的是,在中国工厂看了一场华美的晚会之后,美国管理者突然感到这个失意世界实际上“对立统一”,到头来,We are one,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意识形态阵营一向各自承担着选择的后果。只是今天,马克思笔下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早已不见踪影,到底谁来保佑普天之下工人阶级老有所依,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呢? |
|
社会主义国家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更“社会主义”,两者都是基于之前相反的措施的一种调整,最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并没有对错,也无关道德,社会的进步就是在这种一正一反的博弈互动中前进的 |
|
听了个导演讨论,很有趣。导演组家在隔壁那个村,十几年前在同一家工厂采访了三千多个工人拍了GM工厂关闭的短片。福耀本来要雇他们拍宣传片,被婉拒。玻璃大王不愧是政协委员,气度不凡,答应他们拍什么都行,想拍多久拍多久。于是拍了三年,从最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到后来组工会失败自动化来袭。从导演组角度看世界,美国应正视并讨论中国企业来美国开工厂的全球化回流,考虑自动化对底层工人的影响。从曹老板角度看世界,美国虽然地价低运费低税也低,但工人又老又懒又事儿妈,这咋可能成为工业巨国呀。从白左角度看世界,中国模式工厂不可能持续发展,太不重视安全了。正视xenophobia的良心之作,八月netflix上线。 |
|
自动化万岁,解救人民于无意义重复劳作中 |
|
很悲哀,影片情感上倒向工人,实际上却能为996正名。工人的尊严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所以工人的尊严会导致产业转移、自动化程度加快。就像富士康11连跳后,郭台铭宣布未来将配备100万台机器人,取代绝大部分的员工。工人想要活得像个人,你理应活得像个人,那么结果是资本不再需要你,它更需要像机器一样的人。 |
|
面对影片中两个中国班头的言论(一个说周末强制加班,不加班就滚蛋,爱去哪儿告去哪儿告;一个说自己在工人中安插了耳目...),只能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二位或类似的人,我肯定是避而远之。 |
|
You can't spell Fuyao without F-U。中国企业家的毛情结就是一种元首情结。 |
|
看下来福耀公司整个就是一个红色环境下生长的中国企业,企业实行军事化管理,企业文化宣称福耀是一个大家庭。但我奇怪的是福耀中国工厂的员工全部都是年轻人,那么这些年轻人老了以后,假如说在福耀工作了几十年,老年或者只是中年(手脚不灵便,效率低了)之后,家长福耀会不会管?我不了解,还是到一定年龄一脚踢出去?只要你年轻奉献,中老年不管死活。
福耀美国反潮流建工厂还以为有什么秘诀,结果只是照搬中国这一套,看的挺大跌眼界的,如果没有高科技机械臂,结尾估计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想在一个发达国家靠工人苦力实现盈利,真是看笑我了。 |
|
作为中国人看起来感觉太微妙了,里面无论是中方管理者还是工人,优点和劣根性都过于眼熟,真的是在美国读懂中国 |
|
这就是秦晖说的,中国和美国的对抗是十七世纪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资本主义的对抗。 |
|
这片子最好的部分是语气上的举重若轻,轻盈又简短的拍摄类似于片段的东西,但海面之下的冰山每个人都能自己看见。美国的工会最初起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底层劳工最基本的权益,到如今客观上变成了阻碍效率的障碍,中国这边效率高得令人咋舌,但一些劳动者也让人心酸,维护人基本的尊严不应该被嘲讽,就像在法律框架内于美国与工会组织“斗争”也只是策略一样。我们自己应该想的是如何维护基本权利,如何在基本权利得以维系的前提下有效的工作,权益保障和效率有部分天然冲突,但在冲突出现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这世界上在奴役般做工与赖在制度保障的懒汉之间还有很大的光谱。这纪录片不偏袒只呈现,呈现一种人类普遍的无奈,或者在左边或者在右边。 |
|
我靠太恐怖了。这是美国人的灾难片吧???中国老板连天气都能控制。太可怕了。 |
|
梦与梦不同,韭和韭同悲。 |
|
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铁锈带投资建厂的故事。中国变资本家、美国变打工仔的身份错位,作为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种解读非常有趣,文化差异什么的还是流于表面了。说清楚了一件事:美国流失的制造业是永远回不来了,连工会都PK不了自动化......(看完查了查,这个工厂盈利了!) |
|
导演选择的观点很陈旧,切入的视角也很平庸,全程没有什么特别超出预料的部分,挖掘的深度太有限了。 |
|
吴国的黄盖愿意挨打魏国的黄盖可不愿意,在吴国待久了周瑜以为满世界都是等着挨打的黄盖没成想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周瑜还在满世界招募黄盖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做出了用来顶替黄盖们的木牛流马,那么请问,黄盖们的下场会怎样呢。 |
|
就感觉那些个班组长的嘴脸真可恶 |
|
奥巴马投资的Netflix纪录片,这时候看太有意思了。片子纪录了中国土豪拯救美国倒闭工厂,中美企业文化激烈碰撞:中国工人一刻不停重复高效机械劳动,美国人又懒又慢,呼吁工会人权,被中国人的晨会口号和年会颂歌震得一愣一愣。后来支持工会、效率低下的美国工人被开除了,中国人无法理解:有工作就很开心了,怎么还要挑三拣四呢?一部会让双方都有所反思的片子。老罗在《中国为什么有前途》里写到美国产业空心化,说现在底特律人撅腚哈腰干活已经觉得不过瘾了。感觉美国工人从来没真正吃过苦,中国工人从来没享受过真正的快乐,而未来谁都不会比谁好过,他们终究都会被机械手取代。中国一定会崛起,但也应该清楚付出的代价,不断吸取教训,变得更好。世界永远都在不停地平衡、交替、变革中。 |
|
曹德旺看久了就是黄晓明,黄晓明看久了就是五千年中国权利社会的缩影,所有的变革都是轮回。 |
|
“妈的周六全部滚进来上班” 妈的为什么这么好笑🤭 |
|
在美国还想照搬中国的血汗工厂那一套 |
|
作为纪录片并不算上乘。看到评论里那些反复强调“两种文化不分对错”的声音感到可笑,你如果是站在上帝视角你大概可以这么讲,但你明明是其中一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即便你没有亲历过中国工人作为a human being的辛苦,你至少应该为片子里的所见感同身受,说这样dehumanized的文化无错的人,如果不是有心在为自己的文化遮羞,那就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还是个human being了。 |
|
不想评价美国工人 只想说中国人实惨,你勤奋努力上班跟资本家谈合理时薪和加班费他和你谈情怀谈奋斗谈狼性,表面高薪实际996压榨下来的时薪令人尴尬,等你步入中年想跟资本家谈多年奉献他和你谈效率谈利润想方设法不赔偿就把你赶走。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下的资本家。 |
|
中国输出价值观的过程。很难说错与对,但真的让人不舒服。以集体共荣的名义压榨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这就是存量经济下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最荒诞的是,不管你拼尽全力维护哪一方,你依然都是失败者,因为更残酷的未来就要来了。 |
|
任何貌似客观的纪录片背后,都一定有坚定的立场,否则纪录片制作者无法制作出一部具有力量的纪录片。全世界无产者面对的是同一种资本家,但无产者注定无法联合起来。我们有不同的过去,但我们可能只有一种共同的未来。 |
|
出乎意料的好看,久违地在纪录片里看到了真正客观的视觉。 |
|
原来主人公就是营销“涨200倍还严重被低估”的福耀玻璃!作为小股民,有幸吃到点上涨时的小红利,所以看的时候有点希望它们跨文化的尝试能找到一个出路。美国人给中国人“拿枪”,中国人暗戳戳说“他们就是懒”,但同样也是“We Are One”...行尸走肉般打卡下班却又回不到中产生活的Dayton人,两点一线两班倒的福清人,最脆弱的是工人,是老实人。 |
|
这又是一部持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观众能够看出不同内容的纪录片。然而它还是值得所有人都去看一看。无论如何,你不得不承认,中国模式或所谓的中国奇迹,是有着巨大的代价的。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想要真正地走向国际,路途要比想象的遥远得多,尤其是当那些在中国拍摄的段落也没能让你感到异常尴尬甚至坐立难安的话。因为那不但要求对世界和人性本身有彻底翻新的认知,更关乎思维模式的转变。再退开一步来看,即便全球化带来的困局,终有一天会在一个为人工智能所主导的时代里消解于无形,我们或许仍不得不回到起点,去追问那个最根本的问题: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
|
把工会搞黄的那一段真typical China,举报,孤立,散播白色恐怖,代价不知道自己是代价,而且必须跟他们一样成为代价。对付那一套大概只有be water了。 |
|
两种factory regime的直接冲撞。有文化冲突有劳资冲突。不过影片有点把factory regime简化成文化冲突。汽车工业一直是出了名的高利润行业,福利待遇也一直比较好。这次工厂变化不只是把中国厂子开到美国,而是把中国薄利制造业移植到高福利待遇的汽车行业员工身上。fuyao鼓励员工的方式其实在美国沃尔玛也有。但总体来讲已经很好的纪录片了。制作也十分精良。 |
|
看到几度泪奔。母族人为了“活着”,活着然后繁衍生息,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并且毫不介意子孙后代继续吃苦、继续受罪。反倒好像,最感到惊讶、最不能接受的是,活得舒适、有尊严、像个人。怎么会这样?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会改变吗?还要多久? |
|
曹德旺:“如果工会办到这里来,这个项目我就不做了。”一个鲜明的反讽:马克思在底特律,亚当斯密在北京 |
|
这个董事长长得确实太社会主义了…… |
|
很不错的纪录片,纪录片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有均衡感,各方观点都听得见,呈现出复杂的切面,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人思索。这个片子做到了。 |
|
How dare you to call yourself chairman! |
|
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在自动化前都不堪一击 |
|
片子没有自带一种观点和立场,不是一篇特稿或者评论文章,也不是一部试图揭露什么的片子,不是非黑即白。我们总是努力去看每个人的视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这正是这部片子的力量所在。它不仅帮助激励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抓住了文化碰撞,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去应对全球化。最后发现原来我们只是一个更大东西的一部分而已,工人也是,曹德旺也是。 |
|
曹德旺在美国办厂这事像一场大型社会实验,能在里面看到中美两国之间无数次融合和感动,也能看到无数种对立和缺陷,五味杂陈。如果非要指责,那有太多可以批评;如果要想着借鉴和提高,那也有很多值得记笔记。里面有个黑人老大哥说得特别好,“他们不想找到解决方案,只想搞清楚谁做错了,在这个事情里,他俩都错了。” |
|
风水之门,入乡随俗;厂歌厂舞热泪盈眶,工会主席老板妹夫;饭碗权益难兼得,蛙鸣鸟啼一炷香;军事化极权化企业精神的全球化进程,从下至上人之所以为人的消亡,以及朴素的跨国工人阶级情谊;中国人的两个目标,无非吃饱饭,把孩子养大,其他需求皆奢侈……人比人之辛酸 |
|
我都会知道他们这些极端个别几个工会头目,我会知道,因为我在下面班组里面有我的耳目,我对付这些工会的办法五花八门。 |
|
曹德旺几年前说为什么去美国投资:土地成本中是美的9倍(后面略去中是美的);物流成本2倍;银行借款成本2.4倍;电力/天然气成本2倍以上;蒸汽成本1.1倍;配件成本3.2倍;税收成本: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清关成本: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人工成本:中国成本优势趋弱;折旧成本:美是中的1.7倍;厂房建设成本:美是中的4倍。//影片中,福耀刚到美国,让失业几年又有了工作的美国工人欢呼雀跃,到中段开始福耀开始和美国工会开战,到最后,因为经过洗脑式会议,年轻人们害怕一个子儿都拿不到,反对派压倒性超过支持工会派,而,全自动化即将上线,更多工人即将失去工作。至于这个片,你怎么看,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自己看吧。 |
|
美国管理层来中国参观,看到毫不停歇的工作效率,整个人都傻眼了…笑死。真实的文化碰抗和理念冲突,纪录片抛出这把双刃剑,没有偏向任何一方。蝉叫蛙鸣的慢时代和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哪个更快乐?所有事情都这样,在于你的选择。 |
|
早闻其名,看后收获不少。佩服编导纪录片的跟拍、编辑技法,让观众如实地观看了解了这个社会现实和文化、政治观念冲撞的真实现状,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