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6届上影节07。77届戛纳一种关注入围。精神状态不正常去搞艺术,搞艺术的精神状态不正常。几处光影很赞,分屏拍的就有点自恋了。 |
|
观感就是都提及了,但缺乏有机的组接方式,以致影像与变异的勾连都像是浮光掠影。有效的是,全片都有着明确的脱离框架,并随时毁坏的危险气质,却又战战兢兢地收缩在了安全的边界,让武器转成了艺术创作的工具。 |
|
把颜料装进聚乙丙烯的袋子,用来复枪射击石膏便获得重生。把靶心当成你心中仇恨的人,用飞镖投射靶心便解放心魔。艺术是一种新型武器,她们是新的恐怖分子。儿子的飞机是她的玩具,烧掉的信是父亲唯一一次忏悔和伤害她的证据。别人从她的作品里知道她会变得伟大,只有她知道她会从她的作品里创造花园。 |
|
0,nikki的后人不想自己家人被拍,所以没有作品呈现在电影里。制片和导演还是强拍出来了。1,recit问题特别多,表演、剪辑都是。核心问题现实和电影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影是什么。2,佛洛依德和拉康一派把多少被qi和乱伦的女人“弄成”神经病?3,这片某个角度是把女人有病无法控制不顾家人发疯拍到极致了(戏剧冲突、情绪爆发)。如果是男导演拍的估计要挨骂。 |
|
2024.06.20 没有展现她的艺术品,一开始我只以为是个普通女人。两个人搬家时坦诚出轨的片段太有趣了。 |
|
画面很美,女主很美,把女主拍的很美,很法国的风格,是我能在电影院坐90分钟的主要原因
结尾的语言和力量可圈可点,但主要依托于Nki所创作的艺术品的力量强大
除此之外,就是一部躲在童年创伤、女性主义和现代艺术这些讨论下的拙劣影响
还用分屏,差点给我看恶心
难怪Niki的家人和后人在沟通后,非常反对拍这部电影
这回是真恶心到了 |
|
siff |
|
#SIFF 今年戛纳一种关注。艺术家尼基·圣法勒传记片,着力刻画与两任丈夫(亨利·马修和让·丁格里)的关系以及精神崩溃的内心世界。没有直接展现任何艺术作品,镜头只对准创作者。初遇丁格里时的双屏合一做得不错。对1950-1960年艺术圈的展现也很简略(虽然提及了布列松、佩雷克,以及出现了阿曼在Iris Clert Gallery的著名展览《Le Plein》的画面)。全片的调色、剪辑、配乐都太像好莱坞商业大片了,烂熟的影像语法反而削弱了艺术家的独特性。 |
|
SIFF |
|
最害怕遇见这样的女生,但还是遇见了这样的女生,伤痕累累、才华横溢、脆弱美丽……
“我不知道你怎么能忍受我的坏脾气。”她也说过一样的话。仿佛是将对我的依赖和自己最大的弱点交付了出来。
这样的女生总是会遇到想把她毁掉的人,我知道自己绝不是她遇见的最好的恋人,但我只希望自己不要做最糟的那个人。
每次想起她都好想和她说:“忘掉过去吧、别期待未来,那些都不重要;每一个崭新的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别害怕、别胆怯,释放所有恨意、直面它、予以还击、击碎之后就能重生。可以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但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相信自己足够坚强。” |
|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德彪西厅|痛苦是创作的土壤,是灵感的源泉,浇灌出Niki的生命和艺术之花。导演的双屏并行叙事太妙了,平行的时空之间还有互文,精彩! |
|
3.5 多半颗星给女主演,女主的外型实在非常神似Niki de Saint Phalle。整部故事讲的是Niki 在成为Niki de Saint Phalle之前的故事,带着夫姓,充满恋爱脑,混乱和混沌的既定意义里被父权社会消磨的女性形象。因为写过Niki的故事,所以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感慨许多。2024年还在讲述60年代女性对抗父权与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可见这60年来女性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过哪怕片刻的解放。 |
|
一个艺术家成名前的传记。我会觉得这个片子有点过于没有侧重点了,既有对精神病院体系的抨击,对所谓传统家族的不屑,也是女性主义思想的崛起,我会感觉导演想要的东西略多了。片子的三个小标题很有趣,尼基忘记的东西,但是确实尼基一直牢牢恐惧着的回忆,尼基成名记,但确实尼基被无数人质疑只是家庭主妇玩票的过程,而最后尼基的战争,或许真的是尼基的战争。我会比较喜欢这个结尾,她杀掉了过去的她,家族的荣耀也好,家族的黑暗也好,从那一刻她真正重生了。 2024-6-19看 |
|
2024.06.21 SIFF第四场in大光明电影院。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女主演得非常好。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女主和丈夫在生二胎的路上,原本在疯狂赶路的司机小哥半路停下来采了一朵花说“多好呀,是我找了很久的花今天找到了送给你们”,然后一个远景,法国乡下黄色的山腰一辆蓝色的老式有点像甲壳虫的小车扬起一阵沙土,这个节奏就很让人觉得有种沉稳的匆忙的舒适感。 |
|
2024siff12 流水账传记+掐头去尾短视频合集 |
|
一个半小时的前奏 |
|
分屏的摄影和剪辑很灵机一动,捕捉人物状态很好,像是某种想要拍出新意的传记片,但却又缺少人物的灵魂 |
|
SIFF第16场 真正的大女主电影 剪辑跳得很灵动 很多地方是可以拍得苦大仇深的 可是很棒地并没有这么拍 可能因为是女导演拍摄 很多残忍的镜头被略过了 疯疯癫癫的表演并不让人不适 那段互相出轨的段落全场最佳 |
|
《Niki》上影节看到喜欢的片了。评论褒贬不一,但对我来说,作为女性,喜欢。第一个镜头把我美撅过去了。
那些说Niki神经质的人们大概没有经历过类似痛苦吧。谁都可以张嘴评论,这个时代谁都是大电影家,谁也都确实有资格张嘴,包括我了。 |
|
有一种美国人装法国人的vibe萦绕不散 |
|
色调和分屏等风格眼前一亮不过也有点刻意,有不少喜欢的段落,互相坦白出轨对象的反应有趣,心理医生烧掉父亲的“认罪信”沉痛,“我希望自己是圣女贞德、是女拿破仑、是伟人…历经磨难精彩纷呈”让人崇拜,还有那个“椅上展翅”的桥段。当然本片最“特别”的是作为一位艺术家、画家的传记片,全程没有任何画作展现,镜头对准的只是Niki作画的动作和表情(别的艺术家也如此),好奇大家怎样看这种处理,对我来说散场后立刻就去搜了她的作品。以及同时代逃离艺术家的角度,可以和《无主之作》搭配着看?#siff26#037)6.21@大光明) |
|
大光明五星佳片 |
|
当尼基告别中产家庭妇女/情妇的窠臼,向世界掷出刀箭,举起步枪作画,而不再将此用作自我伤害的工具,女权主义历史刚刚掀开新的一页。【不知道被男性情感伤害的艺术创作诱因(偷对方的白衬衫来发泄)是否写实,实在是“大可不必”。围绕与男性的关系来表现女艺术家,或许是一种现实的/讨好大众的视角,却难免对女艺术家的独创性、艺术天赋和多元的思想资源的矮化】对精神病学的批判,过于戏剧化,比较好奇的倒是那个年代发掘“原生艺术”的线索。喜欢的情节:性侵创伤后的少女尼基把博物馆男性雕塑的阴茎全部涂上红色,艺术从来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反击的武器! |
|
siff-12 喜欢,还好没有懒得动出票给别人。形式很新的传记片,比起聚焦作品而是选择聚焦她的生活。她破碎、混乱,但总有灵感闪烁在每一缕凌乱的发梢上。片尾字幕开始我在想到底是生活塑造了艺术还是艺术引导着生活,然而就连这种微小的思考也要被隔壁大声谈论等下去哪个餐厅的观众打断。不看片尾滚出去。。。我说真的。 |
|
没有作品的融入就变得平平无奇,没找到什么好的点切入。爱好能治愈,但也会摧毁。 |
|
今年SIFF看到的关于精神层面表现最好的一部片子。 |
|
和蕾娜、摩根、亚历山大、浩然、菲哈勒一起去43电影院看的,映后还有一位女士就艺术家做了个作品分享讲座。两人互相出轨那段全片最佳。 |
|
双屏构图挺平衡的其他没啥了,演技过关。为何要拍这样一部,法国女人的风格太霸屏了 |
|
很高兴看到了更多的她
和某部分的自己重逢 |
|
最后一场的《尼基》,没想到是传记,法国版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也是成功的关键,用废纸盒子,颜料,瓷片等等一直碌碌无为,换做菜刀飞镖就完成蜕变,最后一把猎枪直接封神 |
|
#77th Cannes# 6/10 游走在有效与无效的叙述边缘。 |
|
很多方面差的要死包括Charlotte的表演 |
|
碎到难以忍受,讲艺术家却又没有艺术画作的呈现 |
|
+ |
|
#26th SIFF# 拍得一般,注重于尼基个人struggle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对于作品本身没有什么呈现,路人观众比较迷… |
|
说起Niki de Saint Phalle,我想到的是那些胖胖可爱的雕塑,但其实关于她的创作她的故事远不止这个,她的童年创伤竟然如此之深,她的疾病她的婚姻她的孩子,她选择了艺术。 |
|
#77 Cannes# 我喜欢全片没有任何一个女主创作艺术品的镜头。这是一个专注于“她”的电影,而艺术一旦被他者看见,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解读她的一部分。 |
|
#26th SIFF |
|
3.5 |
|
SIFF场。一部情景再现的传记片,就是拍得非常歇斯底里,艺术家感觉性格都有些另类,和日常生活有些格格不入那种。 |
|
感觉不足以称为女性主义电影,就是艺术家电影。没有办法在电影里呈现艺术家的作品感觉是一大遗憾,缺失了连贯性。另外真的觉得harry人还怪好的... |
|
#SIFF#国际首映。我的妈呀,怎么艺术成这个样子.jpg。能把有着清晰时间线的人物传记片拍得跟着了疯魔一般想一出是一出的零碎玩意,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的女性主义表达与强行推动的人物自我觉醒,全片并不像一部反应女性心路历程的电影而更像是一个癫痫患者为自己解释的苍白语录,无语到发笑。 |
|
今年看过最最最最最最好看的电影 |
|
上海电影节 大光明 很颠 |
|
女主真漂亮 |
|
所以伏笔是主角的身份么……拍摄艺术家的传记片居然没有作品的呈现,到了最后打出字幕才知道,这角度也过于客观了。当银幕里的主人公降格为了银幕外的你我,故事的吸引力还剩几何?#2024SIFF |
|
好疯的一部作品,随时随地等待女主发神经,可能会加深大家对艺术家不正常的刻板印象...居然完全没有作品的镜头(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所以全片的重心全在尼基身上了。最欢乐的还是夫妻互曝出轨历史的场面。 |
|
看着看着还是睡着了几分钟。这个电影怎么又塑造了一个“疯女人”的形象?到处都是家庭暴力,不清楚后来女主去巴黎被情人打的表现有什么意义。女主作为一个艺术家被否认,但是实际上电影呈现出来的也没有展现出她的艺术天分。用白衬衫做画和最后描述的用颜料爆炸隐喻重生的画作,一直期待镜头转过去会呈现,但是一直没有。节省成本也不能这样啊~ |
|
siff26 上海科技影城# 全程没有出现过艺术作品内容的艺术家传记,流水账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