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无名小辈 A Complete Unknown (2024)

    最近更新: 2025-01-18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迪伦传记电影上映前夕UP主终于疯了,茶少诺顿你们很好但《无名小辈》如果不存在,对我人生更好

    作者:小象趣事簿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804 时长:134.57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36 时长:129.97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804 时长:134.57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134.47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20x720 时长:134.57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20x720 时长:134.57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36 时长:129.4分钟 测试时间:2025-01-14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夸克盘 无名小辈 A.Complete.Unknown.2024.1080p.CAM.x264.COLLECTiVE.中英字幕 详情
      无名小辈 A.Complete.Unknown.2024.1080p.CAM.x264.COLLECTiVE.中英字幕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TS/TC/CAM/抢先版

      A.Complete.Unknown.2024.720p.CAM.x264.READ.Info.XoXo[2.85 GB] 详情
      A.Complete.Unknown.2024.720p.CAM.x264.READ.Info.XoXo[2.85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A.Complete.Unknown.2024.1080p.CAM.x264.READ.Info.XoXo[4.66 GB] 详情
      A.Complete.Unknown.2024.1080p.CAM.x264.READ.Info.XoXo[4.66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A.Complete.Unknown.2024.1080p.[Cleaned].CAM.x264.ESubs.[2GB].[MP4][2.04 GB] 详情
      A.Complete.Unknown.2024.1080p.[Cleaned].CAM.x264.ESubs.[2GB].[MP4][2.04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A.Complete.Unknown.2024.720p.[Cleaned].CAM.x264.ESubs.[1GB].[MP4][1.1 GB] 详情
      A.Complete.Unknown.2024.720p.[Cleaned].CAM.x264.ESubs.[1GB].[MP4][1.1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影片以1960年代初的纽约音乐界为背景,讲述19岁的鲍勃·迪伦,从一名不见经传的民谣歌手迅速声名鹊起,他的歌曲和神秘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965年的纽波特民谣节上,他首次在舞台上使用了电吉他,他的音乐从民谣转向摇滚乐。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4 IMDB 6.2 正片
      Reagan
      2024
      剧情片
      美国

      里根

      Reag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时长、经费、以及导演能力的限制使得影片如预料般成为七八十年代重大历史事件串烧;但跟着回顾一遍也还有趣。冲着原型人物再加一星。 在柏林墙前的喊话固然精彩,但最触动我的台词倒是Bryukhanov同志对来访者说的那句:“共那啥义不是祖国;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xxx,才是我的祖国。”(一号三号名字没听清,就……领会精神吧)
      • 很扁平的拍法----人物传记除非像克里斯托弗诺兰那样在叙事线上做文章,否则很容易排得像ppt电影。另如今再审视冷战,已经再很难彻底buy in美帝叙事了,因此自然也对这个题材的电影会产生先天性的疏离。
      • 整体略低于预期。最大问题还是2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足以把里根从青少年,演艺时期到冷战当中担任州长和后来当选总统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包括两段婚姻的感情线描写完整。导致很多故事叙述的都极其潦草收尾也很仓促,不少重要人物也就是走个过场就没下文了。不过看到手术台那段医生的那句“Mr President,we are all Republicans today”的台词以及最后黄昏下骑马的背影还是挺感慨的,给个四星吧。
      • 这是我心目中的美国精神。
      • 从电影艺术角度来看,拍的真的一般。以前的象党还是价值观挺正常的,这次川普要是再当选,失败的不是驴党,是象党。片尾曲是《墙终将会倒塌》。
      • 通过前克格勃特工和俄罗斯新贵之间的对话向我们讲述了里根从童年到担任美国总统的一生,电影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把里根的生前经历做一个大串联,从加入基督教,在洛克河上当救生员,参军,成为主持人、演员,再到美国演员工会主席,最后加入共和党,参政,成为州长、总统,以及总统期间的政治生涯:伊朗门、日内瓦会议、核裁军、拆除柏林墙。里根应该是最能完美体现“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我还以为会有什么爆点,可惜平淡如水。传记的主人公是第40任美国总统美伶宗——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 两个多小时讲里根生平还是太勉强了,虽然里根人生中的精彩片段都涵盖了,结局到片尾的部分也异常感人,但是还是希望很多冷战中的重大事件可以细说一下,如果像奥本海默那样从里根的角度拍部反康版的传记片可能更是我想要的。
      • 除了靠演员工会主席一职泡到了南希,感觉电影把里根的演员生涯说得很惨。。。他抓住苏共风口,离开民主党加入共和党,竞选成为加州州长。在1976年共和党党内初选输给了福特总统,但福特却没能赢卡特。80年里根卷土重来,69岁高龄战胜了小13岁的卡特,以为终于有机会对苏共的勃列日涅夫说Nyet,但没想到那边的领导人却一个接一个身体不行,还得等到1986年的戈巴卓夫!苏共也在1983年击落了纽约飞往首尔的大韩航空民用客机,导致机上200多名乘客全部罹难。1987年里根在76岁终于说出那句经典的牛仔名言Gorbachev, if you seek peace and liberalization,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 The greate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 苏联在人民的赞美和掌声里轰然倒塌,美国在共和党跟民主党的互掐中,越来越强。老里不过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一个,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
      • 美国近代历史演绎。
      • 里根,一个真正的美国人。
      • 忘不了他老人家的苏联笑话,活到今天就好了,会有很多印度笑话的
      • 我不太理解,这种极其机械地把许许多多生平事迹堆砌起来的人物传记,除了催眠之外还能有什么意义。而且通过苏联人的视角去串联里根的一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可一旦落到实际层面,就显得无比生硬、怪诞和做作了。
      • 看着还行。这个时间点上映总统记录片电影有点微妙。看过《纸牌屋》后大概进一步了解总统竞选背后的尔虞我诈与血腥。里根是演员出身,施瓦辛格也是,后者任州长期间业绩差,且性侵丑闻超多;前者不仅连任两届总统,政绩可佳,与第二任妻子更是恩爱相守一生。不论政客多么伪善,政客与政客之间也还是有差别吧。本片布景太假,里根和奥本海默一样,都是本人看起来比饰演者更帅气更有魅力。
      • 当作巩固诗史了。如果美国人让里根说自己无意识形态;又让俄国人说共产主义不是祖国,祖国是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那么希望美国人也可以让俄国人告诉自己,祖国不是共和党或里根或自由民主,祖国是福克纳、海明威、麦尔维尔。
      • 好电影,但作为基督徒看到把苏美冷战类比成十字军东征非常不适。最后一批十字军根本就是对更文明的穆斯林区域的经济强取豪夺和犯罪。这样的类比会让别人加深信仰者自认高人一等的错觉吧。要宣传爱和自由真的不需要拿十字军比对。
      • 对美国近代史不怎么了解的观众来说,可能还比较有趣吧。
      • 本来是很期待的,里根可以说是我个人评价最高的美国总统,因为他是美国70年代以来唯二任期内使政府财政预算转正的美国总统,(另一位是比尔克林顿),在他的任期内成功抑制了70年代以来的恶性通胀,带动了美国80年代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片就是一个大杂烩,也没啥可看性。
    • 豆瓣 7.8 IMDB 7.9 正片
      Stormskärs Maja
      2024
      剧情片
      芬兰

      风暴岛的玛雅

      Stormskärs Maj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画面真的美极了,女性生命故事的史诗,神秘脆弱又极其坚韧的奇迹。
      • #IFFR2024#
      • 妇女能顶整片天
      • 玛雅的一生即是一部于父权、战争、残酷自然三重风暴中突围而出的女性成长史,也呈现了女性如何从爱情,生育和自我觉醒中获得力量和勇气。这个女人更像是在风暴岛上开拓繁衍的女神,战胜了一切生存的障碍,创造了一个充满生命希望的世界。而荒原的原始野性,以及诞生于自然世界的神秘预兆和梦境都为生与死的宏大主题增加了某种壮丽和宿命感。
      • Maja 是一个不会写自己名字的普通渔妇,但她却比任何让都更懂得生活的真谛。在她的宇宙中,她闪烁着勇敢、坚韧、纯真、浪漫的光芒。看之前是觉得,163 分钟确实过分长了,反倒是过程中没有觉得烦闷无聊,而是被 Maja 深深牵引进了故事之中。女主的表演真实儿动人,仿佛款款从那个年代走来,摄影和配乐也都美极了。完全超出预期的好看。
      • 纤细又磅礴的美。
      • 她很幸运,在被指定的婚姻里遇到真心相待的丈夫,在战火纷争时遇到文明有义的军官。在经历过种种苦难后人,她从一个相信海洋神话的姑娘,成为一个会写自己名字的女人,她逐渐学会不完全依附于男人,却依然保持着她对这座岛屿和她爱的人的忠贞。
      • I too would prefer to stay at a remote shore skinny dipping whenever I want. A typical traditional film focuses on delivering clear positive messages that the general audience will like instead of creating something different. The whole look of the movie does not feel like it was set in the 18th century. 【NFF24 Opening Film】
      • 现实比故事更动人
      • 7/10. 奥兰岛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 很大众的手法,但这些人生活逻辑有点怪异
      • 一个叫玛雅的女性的一生
      • 一个女性的史诗
      • 2个小时40多分钟的长度刻画了芬兰女性坚强的一生,从豆蔻年华的少女到最后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一生漫长又不易的活着见证了女人生命力的强大和精神层面的隐忍。她失去了挚爱和至亲,在恶劣环境和战争的洗礼中顽强的活了下来,看到最后我都觉得是一部女性的史诗了。最后一个镜头给到一家三口在岸边光着脚相依偎的画面真的好感人。就是片子太长了,看的让人觉得不够凝缩。女人不同年纪的转换处理也过于仓促了。
      • “除了要我过半死不活的生活,什么都可以,我没有疯,也不害怕”。说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坚强的女性角色都不为过。宗教背景下到处都是男性统治的影子,而自主的Maja努力摆脱社会循规蹈矩的枷锁,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敢于为自己做决定,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却连自己的姐姐都说自己是疯子。母亲说女人照镜子是罪过,而Janne在集市上看到Maja喜欢就立刻把镜子买了下来,“只要你觉得重要的,对我就重要”,这句话也是Maja对Janne产生信任和爱意的开端,他毫无保留地支持她爱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Maja会对Janne爱得这么深了,可前面有多甜,后面的刀就有多疼。危险的海之母残酷又变幻莫测,而Maja的坚强、冷静、善良和爱,把一切化解成宏大且浪漫的史诗。当我知道原著发布于1970年时,这个故事变得更值得尊敬了。
      • maja太迷人了。 情绪推进可以说是朴素纯真版马利克了(x
      • 好长的电影。玛雅生儿育女,是在荒岛上开拓、繁衍的象征吧!
      • 坚强又柔软的女性引领人类前行。她从不轻易认输,每一次命运的打击她都奇迹般地挺了过来并且更加茂盛和坚定。在岛礁上她是自由的,没有家庭、社会、宗教规训,有她的海,她的天,她的日月星辰和她的爱人。
      • 风景拍得很美,要是电影短点儿,可以给更高的分。不复杂的独处海岛的一个家庭故事,有点絮叨了。
      • 剧情比较勉强,风景再加一星。
    • 豆瓣 7.0 IMDB 6.5 HD中字
      Maria
      2024
      剧情片
      德国/意大利/智利

      玛丽亚·卡拉斯

      Mari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Venezia81主竞赛 太棒了,哭到抽搐,看完后排下一场时泪还没流净(短评后补)
      • 摆脱了核心事件的牵制,拉雷恩终于找到了将强文学性剧本视觉化的最佳方式,人物穿梭于新旧交替亦真亦幻的场景之间,无法更改的命运终局与难以捉摸的情绪变换平衡着每一幕的沉重与轻盈,既有繁华散尽的落寞,又在哀伤背后迸发出生命的光彩。相较之下,《斯宾塞》实在如练手的习作。朱莉的表演游走于脆弱与高傲之间,表情克制而准确,消解了书面化台词极易产生的造作感,而她如雕像般的坚毅面孔的确再现了某种永恒。代入多年未遇到合适角色的演员本身,又是一种互文,真的很好奇章子怡的观感。
      • #Venezia81 先说电影有门槛,懂歌剧和卡拉斯的应该会理解得更好。Angelina Jolie的表现,美丽和演技,都无可指摘,映后八分钟的掌声,她值得。电影的构图、摄影,每一帧,都很美。现实与过去形成交互叙事手法,厘清侧重。整篇通解下来还是谈“爱”,加上,绝对的美,绝对的强,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感。
      • 整体观感非常舒服,比《斯宾塞》强很多,整体对人物的塑造显得游刃有余,毕竟已经是导演第N次拍名女人的故事了。人物的细腻的呈现,安吉丽娜.朱莉功不可没。
      • 论选对演员的重要性,Jolie太美了,大明星演大明星,气质妥妥拿捏,剧情还是一如既往的语无伦次和无病呻吟,不过谁在乎,全程看Jolie落魄发疯独美癫狂和轰然一倒,连两鬓沾白,也是不败岁月的美人儿
      • 精湛地重复了我对名老女人传记片的刻板印象:童年家庭阴影、和男人的纠缠、成名后的疯狂和毁灭。朱莉的表演是奥斯卡级别(比去年的cooper强多了),但我对高潮戏要靠假唱/假弹来煽情的音乐传记片始终过敏。
      • 导演在这部传记片的结构和形式上很花心思,选择了不同的歌剧唱段去对应玛丽亚·卡拉斯不同的人生阶段。如果有人熟悉这些曲目,能听懂歌词,知道她在唱什么,会非常加分吧。导演的拍法为了能像歌剧一样高雅,一直跟人物保持着距离,刚开始会让人觉得安吉丽娜·朱莉的表演像一场拿腔拿调的模仿秀,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你能一点点走进人物的内心,知道她在想什么。此时,朱莉像不像卡拉斯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个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夺回人生主动权的故事。最后当卡拉斯的真实影像出现,你会发现朱莉的扮相和神情都不像,但朱莉有塑造一个角色的能力和明星光环。
      • 导演拍完杰奎琳.肯尼迪,又来拍玛利亚.卡拉斯,有点顺理成章,也有点“蓄谋已久”。朱莉无疑是美的,表演足够努力,扮相也有几分相似,脸上时常挂着泫然欲泣的神色,但总感觉跟原型之间有某种难以名状的、“质壁分离”的隔阂,远没有片尾几幕卡拉斯本人呈现的那股生动鲜活。简言之就是一种提炼的、概念化的纸片人,不,画片人之感,让人很难信服那些美妙如天籁的歌声,出自朱莉的这具躯体,出自她的胸腔,即便资料显示,片中曲目有相当比例取自朱莉的真唱。拍得很美,也很空洞,比《永远的卡拉斯》那种浮夸感略强,却仍很难被触动。
      • Only if he gets the narrative right! 那么拉雷恩就是影像暴君。是有很多爱和映射(所以说private),但究竟卡拉斯是他俩最好的媒介。效果当然是卓群的:极致高雅肃穆的镜头中,一种对卡拉斯/朱莉的美的攫取,美的膜拜,乃至成为一种令人落泪或紧张的美的暴力。 又有哪个女演员能拒绝拉雷恩,当他邀请你到私人影院观看《斯宾塞》,告诉你他会让你拥有一生难遇的机会扮演世人垂爱的Diva、成为银幕上下名副其实的Prima Donna…朱莉得以成为绝对的美的中心。三部拍完别拍这种了,这么强能不能搞点厉害主题
      • 大银幕。《玛丽亚》之于安吉丽娜朱莉,可能就像《玫瑰人生》之于玛丽昂歌迪亚吧。场景空间与意识流转的匹配原则及转场逻辑都极其清晰。尽善尽美的学院传记电影,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突然意识到了拉雷恩推轨镜头中的作者性。本片远好于《斯宾塞》 。btw: 那位演员是不是已经至少演过三次肯尼迪了。#LFF
      • 威尼斯2024第17部x拉雷恩第二部。一面是Maria,一面是La Callas,透过最后一周内传主为自己谱写自传,从而巧妙回顾其一生。幼时的苦难是坚守音乐生命的发端,亦是形成自我个性的缘由,随后我们窥探到天才人物的光芒与陨落,感同身受所有故作高贵与意难平,主观视角下的心理现实剧场,那些所有臆想出来的听众、闪耀的舞台与奏鸣的音乐,绝不仅为了呈现自赏或表达怜悯,更是自我审视、自我接纳的过程以及始终自我高傲、高贵的人生态度。安吉丽娜·朱莉近乎完美地演绎出了传主角色的矛盾性与剧作丰富的层次感,微表情、仪态、台词均证实顶流巨星仍名下无虚,即使歌剧真唱难度实在太大,本作的表演仍当得起热烈褒扬。但归根结底,完成度再高这仍是一部传统传记片,一如片中那相对寻常的爱情戏,我们很难从中收获惊喜。
      • 这是一个女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夺回人生主动权的故事。这电影一点问题都没有。妆造美轮美奂。镜头零碎但丝毫不影响理解。每一句台词都有力量感和信息量。朱莉表演精湛,无可挑剔。她是有人物塑造能力的,这就够了,还纠结“像不像卡拉斯”这种问题简直太小儿科了。该警惕的是短视频对非商业片观影耐心的侵蚀。
      • 伟大 she is his wife but you’re his life
      • 纳粹床脚坐,怒怼肯尼迪,死神记者乐队随行,歌剧人生无关理性,伤心不能那至少伤伤自尊,闭幕升天街坊听众齐围观;没想到故事居然可以串联起前作《第一夫人》,可惜娜塔莉波曼没客串出演;名媛三部曲完美收官,还是说导演帕布罗拉雷恩想继续拍下去?能让更多退居二线的成熟女星重返大舞台,也算造福社会
      • 这部主角是歌剧演员,整部下来唱段占比多,必须对歌剧剧目和唱段有了解,感觉选的唱段都带点隐喻,可能某种程度上也拉高了理解门槛(这对至今只看了卡门和费加罗的人不是很友好,除了蝴蝶夫人和图兰朵天生服装辨识度以外)不喜欢歌剧的人可能受不了一点。看完有点emotional conflict…一看导演是拍Spencer和Jackie,得,模板来了。 Kodi演的采访跟拍的角色让人纳闷,以药为名,穿插在主角吃药后和精神不稳定的意识流之间,演技没有一点亮但是存在感极高,很难不让人觉得他其实是导演意淫映射自己,但你要说这种第三人角色是Maria对自己认可的一种具象表现,然后对着她表达爱意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还踩一下Blonde 俩一主演一监制时隔一年都在今年打擂台呢。 看完茶花女发现这部开头和结尾皆致敬。
      • 帕布罗·拉雷恩这个导演真的快上我的黑名单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拍的传记片都不认真聚焦在主角本身,反而是用了最华美的场景来没完没了地拍摄极为空洞的镜头。拍成这个成果真的对不起朱莉专门找老师训练了半年,如果没能入围奥斯卡女主绝对是导演的锅。 还有一点很可惜:聚焦在歌剧女王的传记电影,导演有巧思的把各种歌剧片段安插中间,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太可惜的是网飞却完全忽略了这些片段中的歌剧部分没有进行翻译和解说,也因此叙事性上也被完全减弱。 集结在卡拉斯生命的最后一周,用回忆式和走马灯的设计来讲一生,但是可惜太片段。 朱莉真的美得精心动魄,无论如何她肯重新演戏都是对于观众最大的奖励,拜托要继续演下去啊啊啊! 25年奥斯卡绝对是影后大年,作品本身就太过于一般无法给朱莉加持,所以我们提名即胜利哈!
      • (7.2/10)拉雷恩的女性传记片一如既往的松散,重情绪而非剧情。当导演的技法不再新鲜,朱莉动人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将分散的碎片凝聚起来,以极细腻的方式诠释原型人物的骄傲与脆弱。
      • 小伙伴的形容真准,it’s very beautiful, but I don’t like it.
      • 典型的乏味无趣的奥八股电影,每年拍的这些专门冲奥的传记片真的很难看
      • 谢天谢地Pablo Larraín的好莱坞女明星冲奥三部曲终于结束了。不过这部是其中最“好看”的,胶片中仿佛被一层梦幻薄雾笼罩的秋日巴黎美极了。
    • 豆瓣 8.0 IMDB 6.8 BD1280高清中字版
      Mank
      2020
      剧情片
      美国

      曼克

      Man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重现“公民凯恩”的诞生也充满着公民凯恩式的影子,既然荣耀归于曼凯,曼凯又是个酒鬼,那么映射真实的赫斯特、光影交错被模糊成梦一样的蒙太奇、无序却被编号记录的片段、喃喃自语醉话即兴的思维跳脱都指向了生活和作品的联系,芬奇-黑白片-伟大好莱坞时代的复活终于成真了
      • 从布景到表演都很老派,加上刻意做旧的质感,“曼克”可以以假乱真的嵌入“公民凯恩”的时空。它讲述的不只是这部经典以文字形式诞生的过程,还有好莱坞片厂政治的无情,从生活中提炼艺术的代价,以及编和导之间的角力。由于是芬奇老爸的剧本,可能是最不大卫·芬奇的一部电影,但就技术性而言它是完美的,无论变焦、蒙太奇、无序剪辑还是闪回戏,无不看出芬奇对“公民凯恩”的致敬——哪怕奥逊·威尔斯形象受损…(男主躺拿影帝?)
      • 看这片需要做的功课恐怕要比去年《好莱坞往事》更多。相比于当下的一言堂,黄金年代好莱坞与政治的参杂确实是很有意思的题材,而《公民凯恩》原作本身也具有相当浓的政治意味(甚至还是大D的个人最爱)。但既然原作已经完成了对赫斯特与政界的讽喻,如今拍幕后故事却仍然聚焦于此未免有些画蛇添足。老芬奇所注入的心血有目共睹,但对于Mank这么一个具有严重自毁倾向但又保有着一丝理想主义情怀的编剧,索金显然才是最理想的执笔,而芬奇与索金合作的《社交网络》才是对《公民凯恩》的最佳致敬
      • 看醉了!难以想象Netflix对芬奇的任用和放纵竟到了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步,如今的好莱坞传统大片厂们绝无可能批准生产的作品,它的自我与隐秘程度甚至注定了其悲伤的结局,却又是扛起了某种既属于私人又属于集体的记忆中的荣耀。“曼克”从芬奇父亲的剧本上还魂游荡在历史的阴影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现代发掘的古典好莱坞失传电影,一段父子间深切情感搭建起的纽带与怀念,亲人间的“同时”制作,剧本字幕伴随着影像还原,圆满了念想,又是对创作本心与风云代际的自觉。昔日好莱坞的一首忧愁的诗歌,的确如此,曼克身上才华横溢的骑士精神和看透一切的叛逆自毁因所处的右倾年代而倍感崇高与惋惜,然如今的好莱坞乃至整个美国,“曼克”却不见踪影,并非不再需要,而是人人不愿再背负原罪畅所欲言,一切是否真的更加自由——仍有牺牲,但无人来告。
      • 奥斯卡该把迟到了多年的小金人给芬奇了
      • 9.0 Hollywood's always bleeding.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双线叙事根本不是为了铺垫悬念,而是让一个又一个的悲伤接踵而至,将众叛亲离的时刻进行了重叠,太残酷了。赫尔曼·曼克维奇,这位名利场上的跳梁小丑,这位风流成性又嗜酒如命的混蛋啊,也恰恰是那个黑暗时代仅有的微弱之火。在那个看似光鲜夺目实则堕落迂腐的好莱坞,曼克以《公民凯恩》完成了他的救赎,最后的。芬奇又一次描述了属于理想主义的点点光辉,纵然可悲,却也是可敬的。
      • 大卫芬奇怎么回事?蹭好莱坞史的热度拍这么捡便宜的无聊片子
      • Once Upon a Time... in Classical Hollywood.弱化了芬奇老爸原剧本里对奥逊·威尔斯的敌视态度,却依然达到了为曼凯维奇“正名”的目的,但实际上关于“《公民凯恩》剧本如何诞生以及功劳分配问题”似乎又并不是观看这部电影的最大乐趣和关键所在(二人关于署名权的争执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反倒是围绕曼凯维奇与友人、家人、工作伙伴以及业内大亨的日常往来,将其性格中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一面与好莱坞名利场向来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的“优良”传统进行互嵌,让这位兼具天才之力和文人傲骨的角色每一秒都散发出人格魅力,期间穿插对行业的揶揄讽刺同样能让人乐在其中,3场酒会的对白剪辑简洁劲道,借堂吉诃德指桑骂槐堪称全片最佳。另外这片可以跟《特朗勃》连着看,两位不世编剧带你串起大半个经典好莱坞。
      • 电影院里粗看了一遍,值得上线之后再细看或者跟《公民凯恩》一起拉片。建议网飞直接让大卫芬奇和艾伦索金拍社交网络2,今年他俩这两部电影,《芝加哥7》是镜头和场面过渡较弱,《曼克》是剧本还差那么一口气…… 作为一部探讨电影与政治的关系、同时展现好莱坞所具有的输出主流价值观功能的电影,《曼克》最成功的一点是通过The Organ Grinder's Monkey的故事建立起了一种对好莱坞大片场制度的批判。手风琴艺人的猴子不仅指向明星制度,也指向那些自诩为行业顶梁柱的幕后大老板,甚至进一步也指向更加位居幕后的政治野心家。《曼克》真正嘲讽的对象是所有那些在电影这门生意中,自以为掌控一切的大人物。
      • 试图启动Film Noir模式,用事件堆叠(准确来讲只是若干场次)将Mank与其周遭一并群像化,又如冲奥片般(一些点明人物弧光之处)在交错的故事讲述中突显Mank。而无论何者,所基于的系统都来源于剧本,一个只要你想要,便可以无限编辑信息量的剧本。导演去哪儿了?在制造一部“假古董”的过程中,把自己卷进文本漩涡去了。
      • 中间那段蒙太奇可太赞了!Flashback的乱序穿插虽然破坏了故事连贯性,但是也多了点无法预测发展的趣味。不过不管影片说得再多,好莱坞的政治环境也好,《凯恩》的创作之路也罢,还是曼克这个人,恕我肤浅我还是最喜欢最后一句话: “It's the power of the movie.” 像是荧前幕后所有人一路走来的心声
      • 很諷刺。開首不久電影公司在討論如何鼓勵更多觀眾去電影院,現實是只有Netflix投得這部「野心」之作。攝影炫人配樂到家但就是沒有細節有令人回味的衝動,大段對白看得吃力,門檻亦不友善。
      • 每一年电影大国总会生产出类似这种考究癖与恋物癖交混狂欢的传记片,将过度负载的文本信息塞进散装一页一页的“传记字典”里,再令一名顶级配音演员强压式地朗诵全文,最后配上精美印刷,顺带收录海量细节完美复刻的时代风景照。它宣称“你无法在两个小时内捕捉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请你善用互联网有空自行google补习知识。
      • 好尴尬,看曼克就像看信条,眼睛花了耳朵炸了从头到尾没明白,他是谁?他又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现在演到哪儿了?这电影怎么这么长?睡了醒醒了睡,看了个滑稽。评论界各种导演牛X最佳影片,我没脸参与故事评价只能不甘地嘟囔一句,让美丽低调的好演员们在银幕上继续发光吧。
      • 《公民凯恩》原型Hearst(在片子里镜头不多,但专断的形象真是丰满)为阻止其上映竭尽全力,L.B.Mayer,Warner等数家片厂都拒绝在旗下影院上映该片,致使雷电华公司损失15万美元,也使Welles失去其后影片制作中的最终剪辑权。p.s.影片在Mank和Welles编剧署名之争中倾向于Mank,不过1971年《凯恩养成记》事件中多位当事人和影视研究者站Welles这一边。到了老年自认为江郎才尽的Welles和Mank这愤世嫉俗的样还真像。
      • 脑动,心动,鸡动。@cgv清潭
      • 头一回见芬奇把故事聚焦放在权力政治上,从黄金年代的一则传记影射今年大选铺天盖地的假新闻,反映出电影人在利益与自由间的挣扎,喜欢情节但分段处理上感觉还是没有像社交网络理得那么流畅。视觉音效上做旧处理的细节也很有意思,尤其是曼克喝醉时虚化程度更明显。建议回顾下公民凯恩和创作背景。
      • 期待太高,有点失望。三星半,情怀分补上。我相信真实的Mank够不到奥德曼这里面一半的魅力。剧本本身也是对历史的戏剧化,影片里爆棚的细节,其实只是一种伪装的真实。这种故事大厂确实不会批,剧本还是少了点什么,谈不上网飞或是芬奇的成功之作。
      • 最突出的特点,大卫芬奇做旧能力太强了。第一个镜头就展现了三十年代电影的质感,三维水印字幕体现了新世纪的电影工业能力。曼卡应该至少有几个奥斯卡技术奖项,包括摄影的提名甚至得奖都有可能。 初看以为是科恩兄弟的凯撒万岁这样致敬迷影片,其实不那么简单。大卫芬奇版的好莱坞往事。他从曼凯斯基角度切入全景展现三十年代好莱坞,世界政治之余还挖掘了曼凯斯基的内心。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心。曼凯斯基如果没成功的话就是比利怀德电影'失去的周末'里的唐。 曼凯里面的时代背景和迷影梗也不少。生肉啃得有点吃力需要二刷。两个小时却不冗长。而且剧本结构也向公民凯恩致敬,倒叙加闪回,只是更加频繁的闪回,可惜没有一个rosebud 贯穿全戏。
      • 大卫芬奇永远能给予画面内每个细节无尽有机的张力,这个还是值得称赞的。但这个通篇玩弄老掉牙的政治和好莱坞笑话的剧本以及毫无必要的“《艺术家》级别”的噱头式复古形式都使得电影的态度令人困惑地骑墙...终于,片尾的“明示那个啥”揭露了这种困惑的根源...
    • 豆瓣 7.4 IMDB 7.0 720P
      Joy
      2024
      剧情片
      英国

      乔伊

      Jo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LFF2024 人们总是很自然地说出:“等你以后有孩子了…” 却不考虑对方是否想要,或者可不可以,IVF给了女人们一个选择,让想要孩子的人有机会实现。很酷的是,世界上第一个IVF孩子昨晚也在世界首映的现场,她的幸福也代表着那么多个因为IVF而圆梦的家庭
      • 传记片,拍得还行,只是剧中的戏剧化情节,不知怎么不能进入,感觉脱节。
      • 从科研角度看无疑是积极的 从伦理和生物角度 人口学角度反感被大自然淘汰的劣质基因拼命给自己找机会繁衍后代的生殖狂魔 人口已经严重过剩 让不该繁衍的基因硬生 该被自然流产的劣质基因硬保胎 生出来拉低人类平均质量
      • 好好看,生命的力量,还有一生值得奉献的事业。看到了原始的力量,还有单纯的奉献精神,那些犹豫,堵塞,真诚的力量,都好感人。生命诞生的源头就是如此的震撼,全场观众都在狂流泪,我也是在英国这么多年很少狂哭的现场。真的好感动!好喜爱里面的演员,把人性彰显的好淋漓尽致,好爱科学家,妇产科医生,还有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使得这个糟糕的世界稍稍变好一点的人们,有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 穆里尔护士长的一句话我觉得是全片点睛之句-我们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给他们提供更多选择。 现在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六七十年前,可想而知会遇到多么大的挑战。
      • 女性的生育和性總是和這一性別的道德與責任捆綁在一起,而墮胎、避孕、試管嬰兒技術的出現,讓女性多了很多能真正掌握自己生活的可能。
      • 来源于生活,没高。。。话说,不懂就问,试管婴儿是一种选择,代孕呢?
      • 非常工整的biopic
      • 影片一开场,导演便以明亮积极的基调为观众奠定了情感基础。三个专业人员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最终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这是何其伟大的成就。因此,采用明亮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氛围来感染观众,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即便在那时的英国,开展这样的研究也受到诸多限制,但他们的成功不禁让人思考,为何他们能够做到?或许,正是越自由的环境,越能催生进步与创新。
      • 多大的信念才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啊!
      • Joy真是个好名字
      • 选择不应被剥夺。
      • 整整十年啊!加上之前在该领域的学习得二十年啊!一切如此机缘巧合,碰巧腹腔镜技术刚发展起来了,碰巧会腔镜技术的医生在当生殖中心主任,碰巧jane的母亲去世卸下了她的内心负担,碰巧edward活到了诺贝尔奖。以后定去朝圣!
      • For all choices! 现场最感动的怕是Louise Joy Brown了吧
      • 故事很好,情节表现也相当不错,峰回路转珍的出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的,任何科学试验都是有代价的,同理,普罗大众的局限终有一天也会逐渐突破,还有明天人类也在进步,这是个过程。
      • 感动 应多点这种电影 挖掘一下为人类创造福祉的研究背后的故事
      • 悦先活。
      • 在不可能的年代努力钻研备受争议的技术的“源起式”故事,整体感觉很像是有好表演加持、逐步复制维基页面的故事。它当然有好的能量,也值得了解;但没什么大差错,同样会觉得也不是“非讲不可”。“Jean”和“Edward”的组合有点让人想起《性爱大师》“William”和“Virginia”在前半段的时候,三大主演都可圈可点。
      • 没有什么起伏波澜的传记片,但最值得肯定的是影片选取事件中心人物的敏锐感——在团队中的三人中,选取了Jean。特别感触的是,结尾出现加名的真实影像时,真的很有泪点,升华了这部表现平平的传记影片的价值意义。
      • 视角取的特别好,展现女性融入其中,并为此作出的贡献。科学家真的不容易,车内对话那段,期待二十年得到一成就…真的不是一般人。
    • 豆瓣 7.2 IMDB 8.1
      The Brutalist
      2024
      剧情片
      加拿大,美国,英国

      粗野派

      The Brutalis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三星半。这片的工艺真没得挑,但总体上还是野心大过实力了,没觉得哪里先锋大胆,反而太拘谨,甚至有点束手束脚,肩负的包袱太重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制作体量之下,更需要明晰的是哪些人生篇章应该得到充分的展开,哪些关键线索又该被重点截取,是什么造就了主人公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忠实情感。干着当今最为奢侈之事,就像一场豪赌,可结果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一部自带标签属性的“巨作”而已。看到最后一幕也算明白了,原来还给威尼斯建筑展部分做了极好的推广。科贝特是不是很想成为这个时代的西米诺啊,奈何美国影史上就只有一个西米诺。
      • 阿德里安,掌管破碎感的神
      • 观感极其丰富,丝毫不在意风格的统一与叙事的连贯,每一幕都以全新的格式展开,观看的方式也随之重启,稍不留意就会被甩下车来。时而滑稽时而悲怆,时而重表演调度,时而重构图景深,时而依靠高密度的对话激起观念的交锋,时而透过面孔实现能量的积蓄与宣泄,意识流的蒙太奇与压倒影像的强势配乐同样玩到飞起。主题庞杂又彼此勾连,犹太人漂泊与寄生的痛,美国梦的蛊惑力与黑暗面,婚姻的裂痕与韧性。明明段落界限如此清晰,却始终未见可被提炼总结的剧作结构,正切合了主角(导演)的职业特性,永远待修补的建筑,永远未竣工的城市。很久没看到过野心如此大的电影,一度想看导演出丑,但最终还是臣服了。
      • 預告片可以說是年度級詐騙現場,那些想像中關於建築的聲色光影、戰後美國的設計史詩,統統讓位於小格局的顧影自憐。那些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正是我早已厭倦的。Q&A明顯能感受到導演編劇對於建築並沒有特別想說的,屬於借這個酒杯澆自己塊壘了。只是關於建築師的電影甚至沒有一張設計剖面圖,頗令人失望。
      • #Venezia81 史诗般的叙事。第一部分借用奈保尔的书名「抵达之谜」,暗示作为他者试图融入美国的时期;第二部分妻子到来后,美国梦brutal的一面显现。建筑/未完成的建筑不啻拉斯洛一生的隐喻。布罗迪应该拿影帝了。相比故事与摄影本身,声音设计更新颖先锋。(ps. 如果你搜索Laszlo Toth的名字,你会发现……)
      • #Venezia 81 #70mm 4+ 漫长的、优雅的,无意规矩完成一部人物的传记,而是在一场场平缓而波澜不惊的对话和急促而摄人心魄的情绪捕捉中简洁有力,在破碎的叙事和视觉奇观中不可预测(尾声前居然跳戏到《建筑元》)。形散而意不散,仅靠一座建筑的工程,同一位大亨的交锋,和同一个爱人的纠葛,野心勃勃地勾画二战后犹太民族史的美国分支的轮廓,轮廓内涂画美利坚的华丽外观与堕落内里,轮廓外则又不断质询,欧洲于美国何如?
      • #pff24 开篇倾斜的自由女神,这片土地上从未消散的罪恶和堕落。但epilogue真的既不聪明又不敏感,急切地给出归纳、毁掉所剩无几的暧昧性,还板上钉钉了如此problematic的zionist视角
      • 严格里说是三星半,为Adrian和Felicity松一把可以是四星,为建筑本身的优秀松一把可以是五星。 导演想什么都抓一把,结果每个都从人指缝里漏一点:二战后的犹太移民、宗教、美国梦、种族、婚姻家庭、战后艺术的去留…这就是本片的模样,大杂烩吃点菜。影片风格独特是视觉享受,配乐加分,用包豪斯工业设计输出现代建筑美学一把甩人脸上,虽就个人来说其实很吃这一套👉👈但是不代表可以掩盖过剧情和叙事上东一块西一撮,这样的叙事方式带出来的人物塑造…等上院线看的话,感觉观众屁股的坐牢感会有点重,哪怕有影片钦点的中场休息20分钟。喜欢建筑的可以来看看这部,甚至是建筑双年展粉丝向,结局竟是最好的宣传。 中途配角说我唯一一次离开卡拉拉是为了亲手去揍Mussolini尸体一顿,影厅有意大利人乐得鼓掌,这很🤌
      • 非常奇妙的观影体验。其实剧情和人物都没有很喜欢,都有些predictable,感觉fountainhead感很强烈。但是!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沉重感,很难讲清楚来自于电影本身还是来自于拍电影的人。10mil的预算70mm拍这样一部非常epic的片子,这个过程本身就带着某种艺术家的执念,和故事主人公完美融合。所以莫名的有种transcendental的感觉。这好像也是电影人的某种理想状态吧,process里发生的一切都成为了destination。很微妙。
      • 3.5 当PTA/Bennett Miller/Andrew Dominik平替看还行,什么staggering american epic就未免吹太大了
      • 報警 我要報警 我還想替安藤忠雄報警 沒人說又有人偷著拍小人物史詩這種敘事然後拍得不知所謂啊!!我只喜歡一切和人沒關的鏡頭 雖然中間有15分鐘還算可以忍受但是我看的是個70mm放映的好嗎,都這麼鋪張浪費了能不能給咱來點好的 但是你們這個菲林色彩是真好看啊 又可以避雷一個導演了看見他拍過娜塔麗波特曼那部我就應該逃跑 你們囧是真的給我嚇哭了:) 喔中間還有一次放映事故和之前另一個類似事故的奇怪光圈氣泡 #多倫多就是大北京再加一河河 之前忘說了 他還致敬了伯格曼我真的…
      • 上下半部水准不一,人物性格塑造前后不一(上半部隐忍下半部癫狂),职业精神刻画不精彩,结尾处男主几乎直接消失。上半部氛围尚可所以及格,但这也能吹比肩xxx,就是环球的营销话术,别信。
      • 70年过去,vistavision,派拉蒙,technicolor都快只剩下魂儿了,甚至迭代的公司也以都快淡出历史舞台了。a little bit too much...
      • AMC Lincoln Square 70毫米版,前半段基本靠布罗迪和皮尔斯两人演技扛大旗,节奏也还算稳。结果幕间上完厕所回来,后半段从介绍建筑师老婆侄女开始就像是在看另外一部片。时间空间跳跃频繁,主线三人视角跟的很乱,结尾处理也很含糊。最奇怪的是,一部讲建筑师的片子,摄影给建筑的镜头也太少了点,但灯光设计还挺出彩的。配乐有几段比较吵,幕间断断续续的钢琴乐不太理解用意,音效处理总体还算不错。
      • 为一个虚构人物创作这样一个史诗般(时长)的故事,也是挺粗野的。
      • #金馬影展2024 製作有點太強勁了⋯挑不出什麼毛病的那種。整個片子的史詩感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配樂,從開頭開始轟到結尾;攝影也好強,張弛有度。 但故事就麻麻了,老是跳戲到奧本海默,有沒有人懂⋯前段美國夢,後段美國夢崩塌。設計了多組有張力的人物關係,但實際上有始有終的只有一組。女性角色的處理和奧本海默很像,你看似好像很重要,但也是針對於主角重要,只是負責在歷史需要她們的時候登台表演,內裡卻依然很乾癟,作為一個追求史詩感的電影,這樣的形象塑造是完全不夠的。
      • 前半部有四星吧 审美和节奏都在线 后半部有点崩坏
      • 真的很久没有看这么扎实、流畅的故事片了。主人公的人生在大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生动,美国梦的燃起和破碎,家人的离别与重聚…不得不令人感慨在命运面前,每一个人都那么微不足道。70mm的胶片放映,不但让这部野心极大的电影只用画面就能征服观众,更让这种胶片质感为故事和人物增添一份传奇色彩。Adrien Brody奉献了又一次影帝级的表演!
      • #BFI #70mm #Preview 长评-美国梦破碎在资本牢笼。电影以角色的内心作为主要驱动,从角色的孤独到社会结构的冰冷逐层深入的呈现,移民建筑师拉斯洛一家在美国的经历展现了资本如何吞噬梦想,人性和生命。结构可分两部分,一以信件作为主线来展现拉斯洛的内心世界,二则是妻子来到美国后两人共同的经历。他被束缚于资本的牢笼,他妻子则是被普渡止疼药毒害。侄女在片中的沉默成为战争创伤和资本吞噬未来的一种具象表达,而开场与结尾的对照也是预示着这些都是历史创伤的不断重演。构图和大量浅焦很棒,手持跟拍呈现的抖动和POV的升格特写镜头也很大成度帮助呈现了男主的内心。广角仰拍体现权力,纪实风格的画面打破现实与虚幻的边界。音效和配乐在两幕变化明显,片尾曲也是极尽讽刺。建筑如同电影,讽刺美国资本想到了《蔑视》。
      • 70mm @ AMC Lincoln Square,极优秀的质感,教堂内部和采石场两段的质感惊为天人,以二十分钟幕间休息为界,第一幕是典型的移民美国梦的升腾,第二幕是这个美国梦的泡沫在欲望和暴戾中的终结。epilogue处理并不好,对于全片的野心来说几乎是一种自降内涵的平庸化,全片不甚明晰且令人困惑的Zionist立场也是瑕疵。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