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FF2024#3.5. 母性的源头是野蛮,是暴力,是为了种群繁衍生息而做出的牺牲,子宫所拥有的能量与痛苦是不可预知的神话。”Nightbitch“想要讨论的生育困境和母职枷锁依然桎梏于西方白人中产的框架里(甚至可以说是America centric),然而在喜剧的外壳之下是毫不掩饰地用变形动物的寓言来表达生育带来的生理与心理的摧毁:成为一条夜跑的狗要比在家庭牢笼里忍受丈夫与孩子要自由高尚的多。既是上帝,又是怪物,所以Amy Adams虽然有模式化表演的痕迹,但依然可以在天马行空中找到层次。需要注意的是,电影最终的态度依然回归异性恋核心家庭,似乎做狗只可以是一段自我愈合的过程,而不能是歇斯底里彻底决裂。Marielle Heller的幽默感承接她之前作品的脉络,然而我们如何超越White motherhood/womanhood从本片是得不到答案的。 |
|
又一大型让人恐婚恐育现场。曾经你是女孩,女人,新娘,母亲,而现在你是一只夜晚才会变身的狗。 |
|
我是在美国的家庭煮夫,同样带着两岁大的宝宝,我经常会带孩子去周边图书馆和社区的读唱活动,经观察我是周围三个城镇里唯一的奶爸,也说明本片的意义何在,太多母亲被困在家庭中了。影片开始带娃在超市,接着是每天做早餐煎黄油的蒙太奇,甚至于给宝宝睡前读的书,都和我的生活一模一样。艾米亚当斯和老公的所有对话,倒过来就是我和我老婆的对话,所以就很戳我。用狗来代表自由和野性本源的呼唤,不就是源自杰克伦敦嘛,对应的就是女性意识崛起形态都发生变化,只是放到本片里面多少有一点点突兀,艾米亚当斯的表演实在是太到位了,她就是我见过的那么多美国家庭主妇里的一个。作为一个家庭煮夫,近期看所有的女性议题的影片,我都会极其共情女性,或许更多的男人应该像我一样感受一下女性的家庭工作生活,不然就别说什么了解女性体谅女性支持女性。 |
|
除了非常肤浅表面的输出之外空无一物,更不用说这些输出还是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愿意为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负责任这种非常符合所谓“艺术家”的刻板印象呢。我甚至会想到同样的设定交给兰斯莫斯来拍不一定会更好但至少成片效果会更有趣 |
|
73. IFFMH 在Heidelberg Karlstorbahnhof (Großer Saal)
把Motherhood中遇到的不被大家理解和独自默默承受的东西直接具像化为“兽性”需要释放! |
|
如果结尾不是在讽刺女性就算痛苦,也会永无止境地被家庭和情感绑架,陷入动物的困境,那就过于可怕了。 |
|
女性长期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在于她们特有的生殖能力,如果女性们自己都陷入到生殖崇拜之中无法自拔,那么所有的女权主义运动,都成了白忙活一场。电影的喜剧节奏很生硬,很吃力,高开低走,越到后面越是力不从心。 |
|
结局能不包饺子吗 |
|
一直很期待後半部會出現什麼,結局如此空降令人大失所望。 |
|
哦,即使通過變身為狗釋放壓力也依然要回歸人類家庭的溫情故事 |
|
本质上是个金句电影,都靠直给,比较浪费题材。当然最主要还是导演不行,旁白和具象化的动物化都是灾难级的处理,而且这故事的核心居然还是“mom always come back”,难评,就差直接说“搞完女权回家继续带孩子”了。但是AA演的是可以的,就浪费。 |
|
绝对通俗意义上的难看,脑子转不了弯的美国电影。 |
|
老套的生育与母职困境,关键还是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支持,还有个通情达理会共情的丈夫人设,所以多少有点无病呻吟,但提出问题终归是好事,前半段的魔幻色彩还有点意思,用动物寓言来隐喻身心灵的受阻与桎梏,想在暗夜里自由的奔跑来摆脱家庭赋予的牢笼与围困,很有意思的宣泄出口与想象。不过后半段对提出问题后浅尝辄止的应答多少敷衍,问题最终落脚无效沟通与自我压抑,结构性缘由避而不谈,只做了即刻痛苦下的心灵疗愈就作罢,未达根源处审视,让前期的奇幻色彩的运用泄气一地,精神抗争变玛丽苏合家欢太浅白,力量感与趣味性皆无,AA的表演也不足以到拿奖的程度。★☆ |
|
如果是别的结尾就更棒了。她演的很好。前半部很有趣。有原著。配乐很棒。多么好的关于母职惩罚的题材。包括这里女演员们演的妈妈的疲惫妆容,她前半部的黑眼圈。 |
|
前一个小时提出问题的部分很好,又带有魔幻现实的色彩。最后半小时开始解决问题了,好像一切都源于“沟通”不畅和自我压抑的问题,对于某些结构性的问题浅尝辄止。最后半小时才是fantasy吧。 |
|
AA接这部片真是个错误决定 |
|
大银幕。影片整体的喜剧基调将这种植根于身体恐怖的概念消解的一点不剩,问题是喜剧语法也极其割裂。AA很拼,片子太差,明年冲奥她又无望了。#LFF |
|
为什么是狗,是原始本能的转喻吗?能看懂,也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作为男性那种“毫无知觉的忽略感”,但从来没有男主所说的那种“敬畏感”,更多的是隐而不宣的压抑。母亲,女人在家务上的角色,从没让我困惑过,这件事本身是值得反思的。由此,我深受教育。对于女性在身份事业上的取舍,这跟东西方文化差异关系不大,我觉得更多的差异来自于是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可不是简单的平等与否的问题。豆瓣评分低可能是这边带娃都是他们的父母带的原因,即便是新女性自己带娃的,也更多的是沉浸式的乐在其中的。 |
|
虽然有些直白和说教,整部电影想要传递的内容还是表达得挺生动有力的。但问题在于,所有这些内容最终都停滞不前了,缺乏主旨上的深化或情感上的爆发。而这个结局更是显得突兀、割裂和赢弱,堪称最大败笔。 |
|
TIFF 9/8|第二天的premium screening AA和scoot也都来了🥹🥹真好。support的重要性!整体很high tension,愤怒又伟大,整体混乱的vibe虽然是要表达motherhood whirlwind一样感觉,但觉得稍微再给点structure会更好,还有就是变狗狗的比喻和body horror有点太生硬了?(and too anti cat🥲😂lol)之后q&a说狗狗的群戏大概有12只狗狗和他们12个trainer全都躲在树后面,在那边此起彼伏的“sit!” while Amy waa trying to act🤣🤣🤣🤣🤣 |
|
对motherhood的展现全都是表面浅浅的一层,AA“化身狗”的戏份也没有很动人。如果非说AA要靠这个片再次冲后,只能说她是稳定输出,是她该有的水准,她也确实很努力的把自己最不好看的一面给观众展现了出来。 |
|
看的哈欠连天,本东亚移民不婚不育女好像比较难和中产白女妈妈共情,故事对我来说有点老套了 |
|
自由男权春晚小品,只说生完孩子丑,不说实际伤痛;作弊把女方设置成自由职业、带两年小孩零门槛回归“职场”,直接把妻职惩罚大头跳过;女方娇嗲嗔怒粉拳捶胸,男方借驴下坡,认个错继续和和美美包饺砸 |
|
立意是好的,好歹是关注了“母职”的牺牲——制造生命本来就是能够封神的能力,值得全人类的崇敬和呵护,可现实对“母亲”的要求却是从内到外无止境的无私奉献,还不能有丝毫怨言,导致每个为母者内心永远难以平衡,能够自我催眠自我说服才能勉强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本是有深度的话题,但本片的挖掘却有些跑偏的味道,猎奇度是有了,共鸣却难以达成,更可怕的是最后一幕居然又回到了生育的怪圈,就冲这一点,一整个片都算白拍了 |
|
放过AA,放过母亲,放过狗狗吧! |
|
虽然不能完全共情,但是基本能理解电影想说的,只是不理解为啥电影绝大部分恐婚恐育,最后突然回归家庭还生了二胎,只要老公理解所有问题就不存在了? |
|
题材真是好,又是热门话题红利,又有人设的艺术价值提供,但改编成这样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现在的本子做得非常空洞,只有表面的噱头,人物内核没抓住,女主的职业属性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还有就是aa虽然是很好的演员,但现阶段的她的表演实在是不能给片子加分,抑或是人物写得还是表演,aa努力了但也没加上分。非常期待又非常失望。 |
|
“我有时候会愤怒地变成一条狗,不如你也来履行下母职”;Rachel Yoder的原作其实有些抽象,并且有相当多的情绪宣泄。在经过影视化后,它基于改编需要,意外“磨”得特别平——仿佛不像是具有明确讯息、天马行空的立场之作,而更像如《家有仙妻》拥有超能力稍微加入小黑暗的重新诠释,或是早十年前电视台会流行生产的主妇剧外加一点点想象。而即使有AA出色的表演,乃至电影本身在还原想象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它肯定是对这本书想要讲述的东西的一次背叛。最终在“古怪”之间,它没有了让人着迷的“怪”,却只剩探讨家庭性别分工的“古”(旧)。 |
|
女人是需要哄的,你哄的心花怒放时,她依然会做牛做马……看又来了一个女儿!眼睛似碧波、迟暮的美人艾米·亚当斯,打破光环、跳出人设、自毁形象,难道还是要为奥斯卡的提名而奋斗? |
|
一个壳 实质一点没有 |
|
其实前半段还挺有意思的,一开始以为是cult版《82年的金智英》。但是空有一个概念,实践起来却一塌糊涂,前面摆出的问题,后面囫囵搪塞结束。心疼我A拿着这样的作品冲奥,从《降临》之后在也没遇上一个正经适合自己的冲奥作品。 |
|
艾米很好,越来越多女性电影呈现在我们眼前也很好,没有男凝和性剥削也很好。但是为什么都那么爱说大道理?为什么必须通过狗的意象来唤醒自己?我对狗完全没意见,只是其中的逻辑并不那么顺也不很高明。把旁白单拣出来就像在听一场TED。最后表达的是女人可以不需要男人,但必须同时兼顾事业和孩子?母爱并不神圣光荣,它原始甚至暴力,但你应该有?为什么女导演讲来讲去还是不跳出这个主流框框里呢 |
|
女性是艺术家,是母亲;是神,是野兽。这几年讨论母亲身份的电影不少(但还不够多),这部胜在表达方式新奇,剧本和节奏够硬。影片一上来的独白就喊出了不少母亲的心声:这个世界只赞颂母亲的伟大,却没人警告你当妈的辛苦。在虚与实之间,女性/母亲的声音通过大量独白和装置艺术呐喊了出来。对于男性视角的处理很真实,他们确实不懂她们的苦,但有时也确实是因为没有切身体会到,真的自己带一天孩子就都治好了。
首映Q&A中导演说:我们需要更多表达女性的愤怒的电影;而当话题转移到片中唯一一位男性的时候,男主则表示:最大的教训就是男人不懂就别瞎mansplaining了。本人深表赞同。 |
|
3.5 用独特的视角去展现“母亲”这个被社会过度美化的职业,有时候很希望电影能再拍得大胆一点,但同时又想,这样很educational的议题也许是应该拍的更accessible一点去吸引更多的普通观众看,毕竟评论里还有男人在教全女性主创什么是“motherhood”(???摊手), AA演的也是太拼了,毫无一点vanity在身上,值得至少拿个奥提... |
|
故事是熟悉的配方,倒也没有想象的猎奇,以至于产物就觉得有点啊…就这?的错觉。 |
|
37th TIFF,有乐町Yomiuri Hall。犬化是精神抗争。 |
|
把家庭主妇绝望构想出变成一只狗,但更魔幻的是,后1/3家庭主妇居然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走上人生巅峰。前者至少魔幻的有张力有创意,后者完全玛丽苏的fantasy了 |
|
3.0/AA牺牲好大 女性主题电影 女性不可否认和小视的能量与伟大 |
|
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艾米表演够给力。可是这个片子还是太小的感觉了,也不是流行或受欢迎的突破形式。总觉得欠力道和才情(导演编剧方面) |
|
面对着《夜母》妈宝/宝妈宁愿养老/也不愿遛雏鸟/过去的时光不再重要/明天或许更美好/好好的《鸟》妈不好好筑巢/好好的妈宝不好好睡觉/觉醒病毒传达错误信号/搞得宝妈睡不好觉/不要不要/不要睡觉/谁家《小孩儿》在疯狂抢购生产资料/谁家《小孩儿》在飞机跑道疯狂赛跑/既要又要还要/中产收入圈套/艺术家没有解药/过去的时光多么美好/不要不要/不要睡觉/明天生活或许更美好/身体开始长白毛/牙齿似乎要碎掉/有了伙伴牵绊/不再身轻如燕/这是极乐大餐/还是超级罚单/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自洽能降低自傻风险/艺术能治愈自我认知错乱/请《屋顶上的女人》放下起落架/继续做饭兜底和买单/请《夜母》穿鞋夜跑/请勿发出错误信号/请《野兽》夹着尾巴做人/请「女权表演艺术家」画地为老/请《美国精神病人》记得吃药 |
|
【C+】白人中产特供。虽然拥有寻常母亲都会面临的困境,但她有情绪稳定,有钱有颜,懂得将心比心的老公。郊区市区还各有两套房,老公会独自带娃,帮她完成做画展的朴实梦想。早期还有点身体恐怖的元素,后面感觉导演拍忘了,又可惜了AA的表演~#BFF'2024# |
|
整体转换有点生硬,但是对于女性成为母亲后会成为另一个人,会成为动物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很精细。女人可以是母亲,是艺术家,是女人,但是做母亲实在是太原始的工作,也太痛苦。太搞笑,在电影院看,除了我和朋友以外全是白男,他们看起来被暴击了哈哈哈哈哈哈 |
|
对这个电影很不满足。女主本来就是艺术家,因为婚育迷失了一段时间,又收到野心的召唤疗愈了自己,最后获得了世俗的成功,又做回了艺术家。丈夫虽然一开始不理解女性的困境,但是分居之后,照顾了两天孩子也悔悟了。结尾还是太轻飘太理想化了。这竟然是一个励志故事!女主中间对于别的成功女性诉说自己事业成功又是成功母亲的优越感表现出不满,可是最后女主也成了那样的女性,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和丈夫孩子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总结就是早点分居让丈夫单独照顾几天孩子是最重要的。 |
|
非常直击育儿内核。👍 |
|
1+ 很糟糕,不外不内。不敢建造足够深入的主体直面空虚,也远未抵达类型的语气审视痛苦,于是荒诞仅用来填充神话的外壳而未能具备力量。但是,仍比另一些玩意善良。结尾是春晚附体了吗? |
|
其实没有太看懂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有了生育和家庭对女性的消耗 但最后女主还是很幸福地重回家庭以及二胎;AA赛前赔率第一 但是现在看起来奥提基本上已经飞了 再接再厉吧 |
|
?????你这反常规写法有点直接啊,虽然知道你想表达女性在独自育儿的过程中的母性困境,直接用变身成原始野兽来释放,但最后怎么又拍回去了。。。 |
|
速览,觉得可以 |
|
把原著的狠降了不知道多少个调,但我就是好喜欢 AA 的狗啊,读书的时候还以为会是脏脏的那种,没想到那么飘逸。 |
|
是啊,全世界都在向母亲赠予名为“伟大”的空心光环,然后任由女人被母职夺去一切,里面丈夫那段“只有你在家带孩子辛苦,我在外工作就不辛苦了吗?”的发言很典,电影突出的核心矛盾也典到让这部电影有些版本落后,我还以为女主会有多么强硬的反抗,结果只是让丈夫体验了几天带娃生活后就互相理解、包饺子了,太温和也太理想化了。唉AA这几年就没接过像样的剧本,但她的演技一直是在线的,实在为她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