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是1962年完美的五星电影,留下一颗星,是给你与这世界保持安全的距离。这样的电影很好,但你不一定要看,除非你承受得起,看完后的孤独。或者你看不懂,这样也好。但是当你得知劳伦斯的秘密以后,明白人生也不过这么回事时,究竟要以怎样的态度继续活下去?那么就去了解,走出阿拉伯后的劳伦斯吧。 |
|
2023-6-14重看;战争是年轻人的战争,和平是老年人的和平——战场上杀戮的血性最终要沦为谈判桌上的政治学,历史事件间隙的小人物命运注定无法被自己掌握;他从自身无身份的私生子到意识到命运可改变,走入大漠引领阿拉伯众部落亦开始寻求身份归属,一度以摩西自居,直至体认到凡人才是自己的归宿,一部非凡独特的“公路片”。摄影美绝,各种地平线构图堪称教科书级别,色彩明丽如画,沙尘的流动感仿佛穿越画框扑出银幕。 |
|
这是一个不可能产生史诗的年代。所以,我总是隔一段时间便挑一部那个时代的史诗片看。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勇气,梦想与崇高,尽管它们已经被那些该死的选秀节目和名人报道低廉化。 |
|
为了那么多经费和5年的拍摄时间,我给四星。其实我只看了一遍,真没觉得那么棒,4个小时还累得要死~ |
|
自虐,起码有受虐倾向。被鞭打后的转变。不是我一个人觉着他很基,小心翼翼的维基把他归为Asexual,哼,才怪!http://en.wikipedia.org/wiki/T._E._Lawrence#Sexuality |
|
美国人认为大沙漠配上交响乐就是长镜头美学了,就像安哲认为希腊历史配上长镜头就是史诗电影了 |
|
8/10。劳伦斯是映射英国野心的陨落,自我神化的英雄气概颓然崩溃,只能穿起曾烧掉的军装回归身份认同,阿拉伯起义成功后无力发展建设还要靠英国人的帮助,他被同时抛弃成为达成殖民政治协议的棋子,追求功勋的速度最终让其死于超速,在天主教堂的追悼弥撒外被各界名流议论。气势的宏大离不开构图和剪辑技巧的超绝,火柴与朝阳的颜色相似性代表初征的劳伦斯满怀理想,打破他静夜思的少年俩避免了画面单调,表现袭击土耳其铁路的蜿蜒沙丘相拥着蜂拥而下的游击队,劳伦斯举着信号枪跳出战壕仿佛站在世界的中心,在潜入土耳其城市被当作逃兵、纯白肉身受辱,躺入污水的劳伦斯在黑夜的岩石间慢慢前进,身心俱损的内心变得残忍,结尾看到骑骆驼的人,他从吉普车站起又马上坐下,认识到自己不再被阿拉伯需要。美国记者的名片连接大漠、王宫两个地点的转场连贯。 |
|
说到底,还是一个人的成长与转变。时间轴拉长了,每一个节点便显眼起来。那么多事足以改变人心,一场凌虐后的瓦解,忽地真实得残忍。功败垂成,都含了太多爱恨。大漠飞沙,别有一种销魂又蚀骨的残酷美感,真怀念劳伦斯白衣奔跑时的欢快。男人之间彼时那种不可能的暧昧在大银幕上竟一览无遗。@资料馆 |
|
本科要求写五千字《阿拉伯劳伦斯》的影评,似乎是只能写表演,记不住了。最后实在凑不够,就写电影里连骆驼都演的很好,一般骆驼鼻孔要喷白气要不停咀嚼,而电影里骆驼都那么高贵典雅,站着就是站着。 |
|
重刷大银幕4K。你是哈里斯的阿里,他是哈威塔特的奥达,他们是XX的XX,而我,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只有两种人觉得沙漠有趣,一个是贝都因人,一个是上帝。劳伦斯,你不是贝都因人,可惜,你也不是上帝。所以你只能亲手杀死自己救回来的人,亲眼看着自己的仆人死去,克制不住对暴力和复仇的享受,最终拱手交出自己的阿拉伯。|20161211-各方都想摆脱的英雄,找不到归属的堂吉诃德。大银幕看4K修复,沙漠影像美到心颤。 |
|
重温了一遍。很多人认为本片是讲述追求民主自由,但个人持保留意见。一战片的数量虽然相对不多,但不乏精品,而且因为政治背景往往显得更为客观富有反思色彩。个人最喜欢的五部一战片依次排列是:《西线无战事》、《光荣之路》、《圣诞快乐》、《红猪》、《阿拉伯的劳伦斯》。 |
|
大银幕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完美。就像我知道它很长,但没想到有这么长;我也知道它很美;但不知道有这么美;我知道它很波澜壮阔,但不知道有这么波澜壮阔。。。有些电影真的要在大银幕看才是完整的。 |
|
主题令人联想到《黑暗之心》;劳伦斯阴柔得像少女漫画人物;片中几个更改史实之处1.劳伦斯直到战后父亲去世才知父母无合法婚姻自己是私生子,战时尚不知2.劳伦斯枪决的犯人不是他在沙漠中救的那人3.劳伦斯的两名少年随从之一并非死于流沙 |
|
@2023siff.
刚开始想到同在siff看的斯巴达克斯,后来则是现代启示录,再后来巴里林登,留与后人评说。
Lawrence的善良出自大爱,王子的善良出于礼节,英军则一点没有。暴力会繁殖更多的暴力,和平只是分赃的外衣,联合和进步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济济一堂的英国军官里只有Lawrence深入了沙漠,他的热情和疲惫显得格格不入,天赋异禀的中间派尤为痛苦,life is not written, for some ppl…
王子说,你们年轻人的战争打完了,现在由我们老人来缔造和平,但劳伦斯已经老了很多,看完觉得自己也老了些,不止片长的三倍哈哈…
大岛渚的圣诞快乐是有致敬本片吗?细看几位主要人物很像Lawrence不同阶段的分身。以及主角的声音好像Hal,第一次看到奔跑的骆驼 |
|
一部需要看很多遍的电影,如果少年时期一定会睡着,青年会热血沸腾,中年会陷入思考,但如果已是暮年,一定会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
|
我承认这是一部好影片,震撼的远景、丰富的剧情,但是真的太长了,断断续续分好几次才看完 |
|
8/10。4K版。还是一部很让人叹服的史诗电影,通过意外死亡来回溯生前富有争议的经历,手法其实并不独特,但影片戛然而止到“战斗的年轻人复员回家,谈判桌上的老年人在分赃”这个节点是真的牛,一下就把整部电影打的这场仗的合法性给推翻了,再结合劳伦斯在北方经历的那场鞭笞,你什么摩西?就是颗棋子,而且还是没有多少能动性的那种,控制不了趋利而来的人,自己的随从一路上还不断萎缩。电影越往后越递刀子,劳伦斯后半段的那种木讷和癫狂,真的是和前面的他自己反差太大了,让人心疼。但就像劳伦斯的死法一样,影片中的很多戏谑让观众频繁笑场,削减了这种沉重,可惜了!
吐槽一点:虽然这片有三个多小时,但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多都得脑补,劳伦斯这种前后的变化究竟是怎么来的?基本没讲!
#25th SIFF 2023年 第9部 |
|
【B】不喜欢劳伦斯这角色,自大又爱现,也没能在电影里体现什么智慧,很多事情成功完全是因为幸运,还最重要的是身为一个军官居然这么娘泡!片中一个有台词的女人都没有,因为有了扭捏的娘泡英雄哪里还需要什么女人!好吧其实这片并没我说的那么不堪,战争场面还是不错的。 |
|
一个无名小卒、甚至是滑稽之人,只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复杂的人、伟人。但当他再次离开这特定环境,就像鱼爬上岸后又回到水里,他就会被淹死。 |
|
嬉戲于英國殖民者和阿拉伯人之間的奇葩,既幫助阿拉伯各部重塑了國家性,又協助了英國對阿拉伯國的殖民塑造,中途層被土耳其人雞奸,這一命運基本熨合了他坎坷的身份認同。《智慧七柱》里邊關於生命極限的存在主義式思索想必亦與這段經歷有關。 |
|
如果没有最后半小时在大马士革的纠葛,那之前在沙漠中的征伐与厮杀就不会如此摄人心魂;这是一部会让你爱上大屏幕的电影,这部电影说明了伟大的电影为何属于电影院。有些地方拍得确实轻佻,海斯法典擦边球,倒也更符合传说中那个更真实的劳伦斯形象了。 |
|
9 。看的第一部关于阿拉伯的片子,沙漠的画面甚是壮观,3个半小时没看到一个女的.. |
|
之前嫌它太长,一直没看,没想到进到沙漠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音乐和摄影都非常棒,人物塑造和演员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轮流在热血逼和文青两档间无缝切换的彼得奥图和老狐狸费沙王子,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史诗电影,即便白人救世主的设定让我很不舒服也无法让我否认它的出色。 |
|
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的电影,在文明和野蛮之间冒险的小人物史诗。谢天谢地有中场休息,不然真的要全身麻痹...不是英国的劳伦斯,而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去过沙漠后心里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 |
|
大概只有那个年代才有这种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了啊,沙漠里面的景色都太美了让人窒息。劳伦斯一袭白衣就是救世主的形象(还挺娘的),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电影也刻画得很全面。彼得奥图好棒啊。修复版也是效果特别好,值得收藏蓝光啊! |
|
黄沙漫漫中的情怀(可是这西方价值观太歪了 把侵略阿拉伯地区美化成了史诗)。劳伦斯的这句话成了军事合作圭臬:T. E. Lawrence of Arabia: “Better they do it imperfectly than you do it perfectly, for it is their country, their war, and your time is limited.” |
|
那个划火柴的一瞬,窒息了。美哭了。(某派弄几个灯泡拿软件一修那叫哪门子的自然奇观美)。至于内容,我完全被阿里那深沉的爱感动了。阿里的出场,影史第一。 |
|
hkiff放映,上下场,开始前各有一段四分钟的主题演奏曲。震撼绝伦的大远景,一个最终回家的英雄 |
|
主角的形象有点意思,有冒进的时候、有退缩的时候、有狂暴的时候,也有无奈的时候。整个片子还是典型的西方视角,阿拉伯部落的野蛮落后倒是表现得很到位,殖民者的心怀鬼胎就避重就轻了,不过最后双方大佬达成共识踢走主角那段不错。 |
|
完全按名著套路写的剧本:宏大叙事背景中的个人命运,世界风土人情民族背景下的欧美主流人物故事,建功立业伟大壮举之后的悲剧。自我放逐的落魄才俊永远是文学和影视故事中闪光的素材,但传记的底层本质依然是战胜国鼓吹战争贩子。影史第一梯队风光片。关于被土耳其人强间鞭打那段拍的很隐晦。 |
|
是劳伦斯成就了彼得奥图,是彼得奥图成就了劳伦斯。在一切技术层面都尽善尽美的时候,如果没有奥图那种雌雄莫辩的气质,这片也不会达到如今的地位 |
|
从任务前小丑式的理想主义青年到最后黄沙滚滚中黯然离去的落魄英雄,被时事造就,也被时事抛弃。而这一切的悲剧性正源于他自身的矛盾,向往沙漠“纯净”却遭遇政客肮脏/渴望融入民族却发现自身本质无力改变/执拗于人定胜天却最终造化弄人;228分钟,是悲情英雄劳伦斯的传奇一生。 |
|
普通人眼中的劳伦斯和阿拉伯之于世界同属异类,卷入重洗时代格局国家阴谋漩涡的个体群像,对战争暴力的探险享受到麻木悔恨,转场剪辑配乐实景摄影服饰无不大气,非神阴柔奥图尔和沙里夫的暧昧,年轻人发起革命老年人维护和平这就是政治。2K4KDVD蓝光隔年持续N刷,个人影史十佳,不会再有的史诗。 |
|
200分钟我就这样熬下来了。一个星给沙漠的景色,一颗星给自己。 |
|
201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看的修复版。拷贝放映,可能此生只有一次的体验。虽然拷贝质量有争议,但对我来说这些其实无所谓了。 |
|
全片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男男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直接,甚至有点古怪。看的时候才明白很多历史大片很假,里面女性角色往往只能作为转场气口和不靠谱的传奇添头,成了一种“隔离”,反而离真实甚远。抽掉女人,男男间因为功业冒险的爱慕和渴望表现得纤毫毕露,作为男权历史书写的唯一视角因此而强调出来。大卫里恩把一个小人物从文明拉扯到野蛮,让其经历一种蟒蛇蜕皮的痛苦,历史人物的传奇性和悲剧性表现淋漓尽致。说白了,所谓历史也只是小男孩牺牲,老男孩捡果子的一场场血流漂杵的游戏罢了。 |
|
想到老师说的很对,最精彩的电影都在60-70年代拍完了,这个世界再也不会拍这样的电影了,花200多分钟去刻画一个历史巨变中的小人物大英雄。 |
|
太可怕了……终于看完了。看完以后就觉得,有两个东西你永远也无法控制,一个是生死,一个是无知 2019.11.24 资料馆二刷。这其实是一部非常西方宗教“主旋律”的影片:你以为自己可以战胜命运,其实别说命运,连几个老头子也摆不平。被性侵之后性格的突变,把对世界美好的、非暴力的幻想彻底击碎。又一个历史夹缝中的人,精神分裂的圣徒。 |
|
史诗级的大片,故事宏大意义深远。三个半小时的时长,把那些沙漠里的人和事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
|
25th SIFF/电影极好 但观影体验极差 整场全程都在爆发莫名其妙的笑声 感觉把全世界笑点最低的人关在一间屋子里看陈佩斯朱时茂也笑不出这个效果 不是说不让人笑啊 但这么一部具有史诗气度的悲剧 这个笑点真的是令人费解 不懂 但大受震撼 |
|
伸着弯曲的长脖子前进的五十几匹骆驼,在无边无垠的黄色柔软的沙漠中,小到随时可以被吞没,像浮游在一碗玉米浓汤上的数把微型小勺,远看只有黑点,近看才看得到细节。而当一个骑骆驼的人从沙漠的天际线,滚滚的热浪中出现时,他以及坐骑则只像巨大银幕上不小心插上去的一根针,淡淡细长得像可以忽略的黑线。《阿拉伯的劳伦斯》的镜头语言创造了它伟大性的一部分,这些就是最明显的、最使人有愉悦感的例子。并没有突出沙漠的凶险,而我们感到人面对沙漠之渺小,可见它处理得何等简洁明快与残酷诗意。按照紫微斗数的说法,劳伦斯这个怪人应该是典型的“马头带箭”格局,需要离开英国才能展现其才能和军功。他又是一股不稳定的火焰,在底层人眼中他犹如摩西,可以带着犹太人出埃及,但在长官面前,他却是“双刃剑”,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原因所在。 |
|
不应该说[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史诗片的代名词,应该说史诗片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最佳注解。 |
|
史诗并不是指大场面 大成本,而是大想法 大视野 ————Roger Ebert |
|
理想主义悲歌,也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在我这,《地下》是集体(社会)史诗,《美国往事》是个体史诗,而《阿拉伯的劳伦斯》是所有介于两者的史诗之巅峰,也是影史上难以企及的匠气巅峰。→19.11.24 资料馆4K修复版二刷。 |
|
英雄主义臭来劲的年代,瞧那妆化的~ |
|
他衣着圣袍牵着随从在挤挤挨挨的军装中走出,如同摩西引领教众分开红海。一切都孤独一切都超越语言之外,而你猜先知也会有委身虚无的时刻吗。大银幕,梦一场。 |
|
#25thSIFF 大光明。有一种知道电影很厉害但却没办法进去的疏离感。 |
|
回家吧,劳伦斯,你已经离开天堂故土的绿林太久了。造神幻梦破灭后,沙漠是他唯一容身之所,又是他终身无法回头踏足的故乡。没有来处与归属的异邦客妄图在想象东方建构荣耀身份,身披白袍,万民朝拜的上帝错觉如光环滑落转瞬即逝。劳伦斯这个来自异域却浸透沙尘的名字底下除了欲望空无一物。和平是老人舞文弄墨的一纸血腥罪状,战争是年轻人被希望流沙哄骗的死局。直到杀红了眼,血流成河,潜伏的圣战狂热一朝爆发再难平息。沙漠供奉他又流放了他,最终不过是无家可归的流亡者,为八方势力弃如敝屣,为衰亡理想亲手葬送。入魔的神子游历神话劫难,他正如日落前夕帝国远眺殖民野心的缩影,浪漫诗篇退潮,满眼泥淖血污黄沙枯骨。废弃的神明,堕落的先知,政客权力棋局上推倒的棋子,种种恢弘描写并非神化白人救世主,而是垮塌之惊天动地,宇宙却置若罔闻。 |
|
大卫理恩,你多美妙 |
|
长达227分钟的传记体,给予了多少从业者养分至今。在60周年的现在再看,则清楚地意识到当下以漫威电影为代表的主流电影界已衰退到仿佛残垣断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