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比利·怀德在66年前就已经写出了:“‘你不会有时候很恨自己吗?’‘我常常都很恨自己’”这么振聋发聩的对话。 |
|
难怪大卫林奇喜欢,这片子其实多可怕多阴暗啊。都是贪恋名声的人,一个走向疯狂,一个走向腐坏,都太让人唏嘘。更何况女主角就是当年默片大明星,演得特别棒;里面出现的电影人还真都是导演什么的,好莱坞讲好莱坞自己的故事,日薄西山的无力感 |
|
看黄金时代的影片,总能不经意间产生这样的体会,就是最电影的电影就该是这样的。 而一个身处光环中的人,如果只看得到光环,当年华流逝,取而代之的就会是同等的空虚和暗淡。 |
|
要说经典心理恐怖片 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当属其中佼佼者 尽管片尾仍有些冗余(下楼梯的旁白处出卡司岂不更好?)但本片神奇地将远大前程式的闭塞窒息感 爱伦坡那诗选式的黑暗 以及菲茨杰拉德型浮华融为一体 部分元叙事的运用 部分死者旁白式的处理等等 随后在马丁斯科塞斯和大卫林奇的作品上 亦见重现 |
|
看得各种心酸…巴斯特.基顿脸上涂满厚厚脂粉、带着小丑般忧伤的神情坐在桥牌桌边如僵尸出土,50岁韶华已逝的老妇,蛰居一幢阴暗废旧大宅,仍缱绻在25岁的浮华旧梦中,疯癫痴狂地死死掇住最后一缕稻草,渴盼光环再临,不肯落回人间…这明明是对整整一个时代的苍凉悲叹。编剧定受《远大前程》启发甚深。 |
|
paranoid...Norma那经常仰面45度角但眼睛还是水平望着你的神情真是太恐怖 黑暗中不寒而栗. |
|
这片子其实还挺惊悚的,因为真实的与臆想的人生如此脱节,把人弄成了变态。男主角其实不重要,谁都行,不如Max来得重要。讽刺的是,不仅又是一出错爱乱情,而且到最后,只有疑似结尾之时,孤独的女人才能获得她想要的结果,尽管她也知道只是片刻黄粱。 |
|
美人自古如良将,人间不许见白头,更何况是用金粉镀成的superstar。整部片子都处于一种莫名的诡异气氛之中, Gloria Swanson真是太妖魅了,那句Stars are ageless说的令人唏嘘不已 |
|
2011.6.11. 18:30 国泰。文艺青年吃软饭警示录/脑补女王的戏梦一生/女王攻和忠犬受不得不说的故事/如何用形而上的追求把软妹指南……怀尔德先生您是个天才! |
|
这片子又厉害又悲伤,那种没有任何选择可以阻止悲剧发生的悲伤啊。喜欢死人的旁白自述,喜欢万能管家,Turn that light back where it belongs,比利怀特每次台词都好棒啊。在B站看的,弹幕让我觉得大家对年纪大的女性非常刻薄,当任何年龄差巨大的男女关系出现时,女性年纪大的时候大家就废话好多。 |
|
《日落大道》里耐人寻味的metamessage是,扮演管家的施特罗海姆说:“我曾是可以比肩格里菲斯的导演,现在却只要全心全意的服侍于她”。事实上,在无声片时代作为导演的施特罗海姆确实比肩与格里菲斯。所以,施特罗海姆要守卫的不是沉迷与过往荣耀神经质明星诺玛,而是她所代表的无声片的电影时代。比利怀德的用意应该是在这里,才让这位曾经最了不起的导演也是演员的施特罗海姆出演吧。 |
|
太精彩了。无论是关于默片女王的失落与幻梦,还是围绕感情关系的紧张与惊悚,都被这样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讲得丝丝入扣,挥洒自如。 |
|
好莱坞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它是一座巨大的吸血鬼庄园,但它又不会停止反思自我,这也是为何这部刺痛它的作品,又能在这里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和成功。如同《公民凯恩》里的宫殿,在这座荒芜的幻觉里,继续演化出一场场繁茂的吞噬、毁灭、告别、轮回。 |
|
一直觉得国内应该翻拍然后找刘晓庆来演Norma 所有人嗨到爆 |
|
呃,没有传说的那么神,不太喜欢,很难融入剧情。 |
|
大卫林奇怎末可能不喜欢它呢 |
|
好莱坞一次肆无忌惮的自嘲自讽,且绝对黑色。面对那双惊悚而自我陶醉双眼,我们到底是该压抑地为无声电影时代默哀,还是直面虚荣与欲望带来的凶残?受人欢迎与受人关注的区别是有多么大,她却能走火入魔地归为一体。(这绝对是比《艺术家》那样毫无创意的跪舔高出几个档次的作品。) |
|
片子绝对经典,就是觉得她那么有钱要是嫁给冯小刚就好了,绝对私人订制一出甲方乙方似的大腕戏。以被杀者的口吻开始,地址真的是日落大道的10086号嘛?还是中文字幕自己加的。老太太说星座也真是醉了。UCCA |
|
比利·怀尔德代表作,黑色电影经典。对好莱坞自身的批判与嘲讽,和《雨中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本片是阴暗悲凉的,后者明媚欢乐。大卫·林奇的神作《穆赫兰道》中多次向本片致敬。本片的摄影(尤其是片头片尾)、台词、化妆都极佳。但我很不认同女主的沉溺于过去,拒绝向前看的心理。(8.5/10) |
|
浓浓的哥特气质,忧伤孤独的氛围,一路之隔,亦幻亦真的另一个世界,无私与自私的爱,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侧影,真像穷书生遇见狐狸精的聊斋故事,她住在墓穴一般的豪华大房子里,满屋子都是她颓败的舞台。怀尔德,伟大的导演。 |
|
虽然过气女明星令人智熄,但管家毒性更大。为了所谓的“爱情”放弃导演事业也就罢了,无休止的滋长Norma变态的幻梦使得一切更加无可挽回。男主虽然前期潦倒浑噩,但是Betty表明心迹后相当有担当。Norma的悲剧,除了与好莱坞、媒体的残酷有关外,也是咎由自取。把年轻时的美丽与荣光当作价值的全部,精神和生活却empty到令初次见面的男主角吃惊。相比之下,Betty虽然逐梦演艺圈失败,却由此更加成熟,发现了幕后工作的乐趣并充满了创作的热望,这样的女孩谁能不喜欢呢?
看影评知道大卫林奇喜欢这部电影,怪不得《穆赫兰道》里有日落大道。 |
|
其实,身为观众的我们和Joe一样都不过是Norma那座她自己桃花源的闯入者,我们都没有立场去评价她。因为她虽是唯一一个杀人的人却是唯一一个无辜的人。Norma是好莱坞造型工厂无情抛弃的旧玩偶,是诸如Max这类男人自恋的客体,也是Joe这种不得志的“有志青年”啃食寄生的母体。人们只会嘲笑她老牛妄想吃嫩草,却不会笑Joe软饭硬吃还立牌坊;人们只会怪罪她沉溺往日风光无法自拔,却不会怪罪用虚假荣光投喂她虚荣的前夫兼伯乐。所以他们最后都亲手品尝自己种下的毒果:吃人的人最后丧命,把人当玩偶的人最后亲手把心爱的玩偶打碎,而Norma is just feeling her fantasy and ready for her close-up。 |
|
看得姐姐背上毛都乍起来了!活人的故事被拍得好像吸血鬼传说。默片时代的表演方式跟有声电影的表演方式放在一起,产生奇异的时空错觉。有点感觉像《蝴蝶夫人》,只是后者是真的关于亡灵的故事。而前者却是讲一个活着的游魂…… |
|
过气名伶和穷途写手的恩怨情仇。怀尔德导起黑色悬疑比爱情好看多啦,引人沉醉,丝丝入扣。 |
|
EE-2D9 怀着崇敬之情看,我确定我是真的不入黑色之流,以后不看黑色电影了,同时,我佩服那些觉得黑色电影很好很强大的人。 |
|
电影情节丝丝入扣,人物关系由浅入深,“五十坐地能吸土”被这个老女人阐释的淋漓尽致,表演精湛无可挑剔,妈的演太好了 |
|
“神奇地将远大前程式的闭塞窒息感 爱伦坡那诗选式的黑暗 以及菲茨杰拉德型浮华融为一体” |
|
再次确定我爱黑白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个年代的镜头会说话!监狱一般的门栅栏里是个空虚的浮华宫殿,宽大蜿蜒的楼道上傲然立着一个自恋的电影女王,她活在自己的电影和昔日的辉煌里,用鄙夷的45°俯视一切众生。在男主送走女孩后,回头望着女王强大的身影,只得乖乖回到监狱一般的牢笼里待着,这个场景十分玩味。最后一幕聚光灯下的登场既讽刺又唏嘘不已,美人迟暮竟等来这般下场,她依然只活在自己的聚焦里,以优雅的仪态缓缓下楼,世界宛若静止一般,但镜头前那张面孔,早已是松弛而可怖狰狞的,这些镜头语言在海报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在继《雨中曲》后再次窥探到好莱坞的世态炎凉,默片时代的逝去对老影星们的冲击以及人走茶凉的淡薄人情,不同的是《雨中曲》用欢乐积极的态度适应新时代,而《日落大道》就如片名,用谋杀案演绎破罐子破摔! |
|
时代发展到今天,对男主已经从同情变成了“少壮不知软饭好,待到死后徒悲伤”?不管“彗星美人”还是“日落大道”,美人迟暮却未陨本身便是最大的视觉冲击,最后出现在特写镜头中的癫狂莎乐美是好莱坞吃人的真正底色。虽然是比较平铺直叙的比利·怀尔德,结局依然带给了我惊喜。 |
|
翻了一下女主角葛洛丽亚·斯旺森的简历,六任丈夫,派拉蒙的宠儿,20年代潮流杂志的追捧者,默片女王。1930年代后开始息影,直到这部片复出。(她不爱说come back,要说return)人生轨迹几乎和电影是一模一样,可以说她完全在扮演自己。甚至还邀请了巴斯特·基顿过来当桥牌牌友客串,在当时的观众眼里看来,这部几乎像自传性质的影片,带来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
|
是真正有着黄金光泽的好莱坞电影啊。但那黄是落雨黄昏的黄,金是“曾是寂寥金烬黯”的金。是艳绝转厉,是废墟美学,荒芜败落的大宅,不请自来的客人,销金帐里,老美人守着死猩猩的尸体,而冷风像无处可去的鬼魂一样徘徊,钻进旧时代的管风琴,发出呜呜声……恐怖片都不敢这么拍。本雅明写新天使,面朝过去,背对未来,倒退着行走在废墟之上,风吹起历史与时间的残骸,摔打在他脚下——最好的艺术,从小说到电影,都是天使直视那被抛弃的一切事物时,脸上的微妙的哀伤与不忍。但更大的风暴从后方吹来,将他不断不断地,吹至未来。 |
|
Billy Wilder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每一条线、每一个人物、每一段关系均是无可挑剔的。三段感情关系足够写出三部电影了,它的穿插与重叠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人心选择已经不同了,但旧日沉沦的辉煌与年轻新鲜的向上同样吸引。我直情疑心《心扉的信》从这部戏得到了灵感。 |
|
这个电影太男性中心了,还好那个只要对女性进行年龄羞辱就仿佛降维打击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
黑色电影有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就像诺玛的控制欲,她在名利场中迷失了太久,灯光亮起的时候早就丢失了灵魂。好莱坞电影工业何尝不是一座吞噬人的房子,赐予你梦一般的虚幻,沉浸在一种人工布景的绚烂中无法自拔。人是圈子的动物,靠赞美来获取光环,诺玛有粉丝的假信,乔在那帮编剧朋友中亦能找到存在感,谁不是在烂泥中去奋力追逐虚无的梦想,以驾驭这沉重的人生。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疯狂不是一种罪过,从青云般的梦境中跌落才是。葛洛丽亚·斯旺森和她扮演的诺玛都是50岁,一个坠毁于日落大道的黄昏,一个在日落大道的水泥道上玩命一跃,竟然驾起了祥云。戏里戏外,皆为唏嘘。 |
|
不知为何有看《公民凯恩》的感觉,故事十分精彩,算是关于电影/电影人的电影,但折射出的东西实在是非常丰富。借死人之口的倒叙式叙述,神秘、荒诞、奇诡又可悲。最后在摄像机前的表演动人心魄,当一个演员不再面对摄影机、她的生命又将如何继续?可以看作派拉蒙/好莱坞或电影的自传型作品。 |
|
重看,再次折服于自己曾经的愚蠢:那些沉沦而不死最终意欲永生的扭曲的欲望,惊得我脊背发凉。 |
|
怀德使用了希胖经常使用的闪回性叙事,其中的心理旁叙异常出彩。住在“日落大道”却笃信日永不落的“最伟大女星”,昔日荣耀与时代更迭,沉溺回忆与伪造视听,只有这场抗衡从不落幕。黑色,却又自斥黑色;最后一场戏惊到目瞪口呆,致我心中的绝世名伶,致我心中的落日黄昏。 |
|
那一届奥斯卡也算得上是华山论剑,虽然日落大道输给了彗星美人,但是现在无论是豆瓣还是IMDB,日落大道的评分都高于彗星美人。不过自己两部电影看下来,如果当时我有资格去投票,坦率讲我也会投给彗星美人,因为从剧情的角度上来讲,彗星美人确实可看性更强。当然斯旺森饰演的诺玛也足够好,尤其是最后从楼梯上走下来那一段确实达到了一个高潮。本片牛逼的地方不在于电影本身,而在于电影与现实世界的无缝衔接,几乎成了真实世界的直接投射,比如女主原本就是默片女皇,而且和剧中人一样数次结婚,和女主一起打牌的也有另外一位默片大佬巴斯特基顿。同时电影中派拉蒙拍的电影无论是导演还是那部作品都真实存在,再加上反应的默片演员在有声电影时代的落寞也能产生共鸣,曾经的巨星被时代淘汰的故事也一直在上演。最后我想我不会拒绝被富婆包养,哈哈 |
|
有趣在于,女主演本人确实是默片最卖座的演员,管家的演员也确实是比肩格里菲斯的马克斯导演本人,来串场的巴斯德基顿等也都是默片时代已老的明星。一个太梦幻的平行世界。很喜欢夜游片场一段。 |
|
这个豪华的监狱里鸣放的是这三个囚徒的悲歌,三人苟延却残喘的欲望,是这光鲜的好莱坞背后令人脊背发凉的内核。女主的演技和考究的构图更是令人折服。日落大道有多迷人呢,仅仅是黑暗之前那点余光就足以让无数人为它赴死。 |
|
主要是塑造了一个形象 |
|
太可怕了,气氛超级恐怖,大概是比利·怀尔德最黑暗的一部黑色电影。主人公性格行为十分复杂,完全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令人恶心的包养故事。两种表演体系完美兼容,几个演员的表演太棒了。对好莱坞发展历史的反记录,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定颇具勇气。结尾令人震惊。 |
|
于是,对绝大多数女人来说,“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面容。”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
|
【5+】在黑色电影框架内的终极写作:精致的故事与叙述,Meta电影、对媒介的反身性、与现实的接壤和指涉,以及对旧日的挽歌、对今日的审判,能够全部压缩在一个容器之内,作品内在密度令人惊叹。观看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对欲望的投射。最后女主角疯魔般的凝视,就如同对所有人的一次质询:被造梦机器所吞噬的你也终将迎来此刻,然后失焦。 |
|
门牌号竟然是日落大道10086耶!目前看过最喜欢的怀尔德。故事讲得这样扎实,即便谜底早就揭晓也无妨。一部关于电影全是电影的电影,那些失意的过时的疯癫的人,被“罕见的同情心”所照耀,成了黑暗中的英雄。精彩的结尾像一出戏中戏,可她还是把那个挚爱她的人叫成了别人的名字。 |
|
看的時候覺得好心酸,在外人眼中Norma可能就像個小丑一樣。Max對她也是真愛了,怕她接受不了事實一直瞞著她。結尾她終於如願以償了。全片最討厭的就是男主,為了錢留下來享受著一切卻又背後說人傻錢多老女人。當婊子又立牌坊,狗帶。 |
|
【A-】比同时代的电影要前卫很多,剧本即便放到现在都十分有创意,摄影,调度都太考究了。美国恐怖故事第三季里的主仆关系应该便是参照的这部电影吧。 |
|
光是最后这场戏我就能看一百遍……当别的电影或纪录片都在努力地说服你让你相信看到的那个梦是真实的时候,怀尔德真诚地把好莱坞的真相平铺展现在你面前,还带着戏谑的口吻嘲讽道:“看吧,都是假的,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只有虚妄才是永恒的。” |
|
这片子黑暗得要死,无论是狰狞气氛还是心里氛围都十分惊悚,这种恐怖是来自心底的,女主角像是沉浸在浮华外表下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沉溺在自己的过去和失去的时代。将自己禁锢在自己曾经的“梦幻庄园”,更变态的还有一个管家兼导演兼丈夫的存在,以至于让我怀疑这一切都是丈夫对她的爱的一种报复。后来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一定是受到了这个的影响,以至于题材和片名都这么相似。甚至在题材上,可以看到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有点受到怀尔德的影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讽刺了好莱坞,作为一个编剧,生存的困境。比利怀尔德的神结尾,真是太棒了,后面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开放式的结尾多有意思啊。 |
|
9/10。诺玛选购高档外套争取宠爱,移焦缩小景深拍摄乔的情感变化:厌恶到接受店员推销的忠告,价值观动摇;朋友公寓里无名小卒欢庆自嘲的草根圈子,与大厅里诺玛盛装的幽闭环境形成空间对立,香烟固定器/入验师埋葬宠物猩猩象征生活上病态逃避和精神上控制,螺旋楼梯的下行对角线是乔回归自由的阻力。 @2018-06-08 18:3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