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狱剧院互助谈心社虽然不能帮你减刑,但是能治愈你给你朋友。很私人的一部电影,不是很懂为啥周围的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的……这叙事好平,人物背景给得也少,明明是真人真事却好难共情。最有意思的反而是最后的真实录像和演员表里的大家演自己。 |
|
好想看他们排出来的那部戏Egyptian time travel comedy(remix with Hamlet)啊!SIFF Uptown |
|
一群狱友的排戏日常,记得要看到上字幕之后,有RTA的原始演出视频,感觉这个大杂烩喜剧还是很有意思的,真实的Divine G是问Colman Domingo要签名的那个。 |
|
【1】Sorry,感觉就是吵的头疼。完全难以进入和有所作为的电影。监狱生活玩挺花以及编排戏剧的用心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懂但拍成这样只有表演可取就是问题所有。本片北美第一次发行扑到无人在意,第二次确实是找对了发行和奥斯卡造势点,那就是在监狱放给罪犯们看呀!没错的!监狱的电影,观众不是狱友!嗯! |
|
三星半。 |
|
看介绍会以为是一部议题先行的“社会正义”片,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以活生生的人物为中心、毫无说教感的作品。采用原型搬演的方式来呈现监狱表演工作坊也非常有想法,16mm胶片摄影与Bryce Dessner的配乐大赞 |
|
真实囚犯演员的参与,给予电影更多导人向善的能量,汹涌的价值高台在望,编剧则在相对中规中矩的起伏里刻意剥除更张扬的锋芒,以致于Divine G的升降都有了些俗套。还挺想看到相对完整的戏剧表演,但估计剧本和呈现都不足以支撑更多。最喜欢的一段时他们在高墙之下,闭眼漫游脑中场景。三星半。 |
|
说实话,这部看荷字听英文只能看懂最多70%……究其原因,是听不懂黑人讲的英文。这么说并非歧视,而是发现我们自小的英文教育都是白人英语,继而意识到这大概也是教育层面某种文化的霸权?戏剧的教化作用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导师的作用反而很弱,莎翁的经典台词读了无数遍,人就可以变成另一个人。 |
|
又是一出治愈大戏,让观众放下对囚犯本身的成见,没有去聚焦入狱的原因,而是以更为生活流和纪实性的镜头,去捕捉他们身上最为人性的一面,感受他们对平凡生活的期待和对于回归家庭的渴望,具有非常典型性的正向意义。这类题材跟《最后一支舞》这种让老人重新获得生活爱好的影片,破除观众对于某个群体认知的局限性,其实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囚犯们需要进行精神出逃,不断劝说自己放弃尘世的身体,在想象的世界当中遨游,以为这样就能够让自己逃离束缚自身的牢笼,又无情地被现实打败,思考所做之事的意义究竟何在。他们的表演由大量不同的戏剧拼贴而成,毕竟不同的人想饰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拼贴又可以视作对包容性的接近。因为有部分演员在真实世界当中的确是囚犯,最后用类似于录像的方式去记录表演,又更加实现了电影之外的价值。 |
|
狱友们编排一出戏,并借由戏剧的力量为监狱生活找到方向,并指向更大层面的讨论。疫情年没能办成的那届戛纳片单中,有一部《一出大戏》和这里的立意很像。但区别在于两者的出发不一样,一部侧重喜剧,一部上升至类似种族判决等更深刻的挖掘,颇有种电影里主角们就上演剧种的分歧;并且这里通过采取原型人物参演增加说服力,也最大程度确保了它的真实。但问题是这样的“真实”并不是必要,片中除去Colman被分到很明显的“演”(虽然非常好),大多数时候都接近于一部纪录片;有时候很分裂,有时候又觉得这个选材更值得作为真正的纪录。在矛盾的拉扯中,它落在一个不完美的区域。 |
|
三星半。其实音乐和故事都挺严肃温情的,只是平得让人犯困。 |
|
[@ LA Century City Q&A] Life is a hard trap but we speak tenderness. 温暖的故事诠释艺术的能量演绎的魅力。我们向内的探寻多数是通过向外探索来实现的。换上新的角色皮肤看自己更清晰,柔软更坦荡,情绪更被包容。这是创作与故事的力量。Rehabilitation Through the Arts. 看完credits还沉浸在原来众多角色都是’Sing Sing Alumni’狱友真人出演的惊喜中,主创包括Divine Eye本人就走到我面前了,很神奇的体验。 重返监狱穿上identifiable的狱服于他们来说也是人生最深重的回响吧。虽然也在映后讨论他们的条件是否已经好过大多数监狱,以及囚犯本有罪的情况,而人文本就是高于个我的 |
|
2.5 我知道要表达的一切,但是实在太枯燥太无聊了。即使是加上了真实故事改编和真实罪犯出演的噱头也依旧无聊。毕竟如果想要真的保持这个“噱头”就不该仅仅是让这些囚犯来为明星做配,还不如全囚犯阵容来叙述一个源自他们真实生活改编的故事。
(中间穿插16mm胶片摄影很好,虽然没get到有什么特殊含义,但是这是我觉得唯一出彩的地方。 |
|
本来是只有三星的,因为整体很平不管是镜头还是别的。但是这群人很动人。话剧是他们离开眼前,自我救赎,建立情谊的方式,他们展示自己的脆弱,从而建立链接。特别是后面结合了这个故事里真实的话剧镜头,所以我被打动了。 |
|
7/12 @Lincoln Center Q&A 故事真好,一般监狱故事都很严肃,以这样形式表现出来人性和挣扎很艺术。除了主演职业演员,配角都是本人真的服过刑本色出演。电影本身也挺trigger,虽然可能一辈子无法与主角经历感同深受,但我成长过程中无数时刻felt trapped,总要做一些觉得毫无意义的事情,然后领悟到做这些事情本身就会成为活下去的意义。电影制作还开创了演员包括配角equity模式,票房利润分到演员手里。现在的美国可能只有纽约才会毫无顾忌敞开聊correction facilities这种话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付高昂代价待在这个城市。每个月总要安排一些这类活动来提醒自己为什么没回南部“享受”低价大house. 我可以成为家的城市是一种精神信仰。 |
|
哭了 the current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in’t it bro!!! The acting is great and I enjoyed the cinematography & soundtrack |
|
培养的条件-08/20/24 at AMC Garden State Plaza 16 |
|
Divine Eye出场的时候就在想:演员大抵是无法演出这种真实的、被生活beaten up又jerk的感觉的。从戏里到戏外,互文式地展现艺术对于囚犯的疗愈康复作用。是值得推荐的佳作。 |
|
配乐和全片风格背道而驰,煽出乱入效果 |
|
成品还是不错的,完成度较高,但总是让人想到《凯撒必须死》,而且看过“凯撒”一片再看这一部,就会感觉不够震撼了,也可能是情感上有点太煽情了,反而在情绪上没有起波澜,又或许故事离我太远,引起不了我的共鸣,总而言之,它不是我的菜。 |
|
胶片质感满分 很细腻(虽然有点浪漫化) |
|
-.5 |
|
MSPIFF 43 | 通过艺术在黑暗的牢房中触摸光亮😭😭
导演Greg分享的几个故事:
1. 他起初了解到有监狱中的犯人在自己的隔间里养流浪狗很受触动,于是产生了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想法。
2. 电影中找Divine G要签名的人是Divine G本人。
3. 在Divine G假释审讯中的对话都是基于原始记录,包括Are you acting now?
4. Divine G在监狱中度过了25年。导演和他zoom meeting听完他的故事后泣不成声。
5. Mike Mike和Divine G关于童年回忆的那场戏是即兴的,剧本上只写了谈论童年故事。
|
|
7分。比想象中好,颇有纪录片的味道,配合粗糙的镜头风格,看起来还挺打动人的。不知有没有机会真能看看这场戏~~~ |
|
看的时候没有太上心,一直在想问题,但是想通了!电影本身就没仔细看,但也是因为不够引人入胜,所以在想问题 |
|
男版Orange is the New Black,某种新的监狱电影范式。粗粝的胶片影像,细腻的人物塑造。没有很cliche的大反派典狱长,没有命运的不公,也没有管理者的压迫。借助台词和角色之口,灵魂可以伸展,短暂活出第二人生。甚至演员都半真半假,纪录还是伪纪录也难以分清。反复的排练,和反复的保释听证,并不为取悦观众或者取悦法官,而是为了追求和保持做人的意义。 |
|
前面铺垫太长难免乏味,后面收尾不够干脆。 |
|
7分,这部人物传记片是今年颁奖季电影中比较偏向传统电影的那一类(结果bp没提上),虽然本片的拍摄手法和讲的故事也很新颖和不同。影片大胆启用了很多原型人物作为演员出现在电影中,不过毕竟这些人有舞台剧经验,又是饰演的自己,所以演出整体效果非常不错,尤其是男二号克拉伦斯,如果演的不是自己估计能提名奥斯卡男配。不过整部电影的制作和剪辑给我的感觉还是稍微弱了一点,且整个电影的主旨也不太明确,后半段的处理有点混乱,可以拍的更好。男主角科尔曼的表演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前半段感觉跟男配一样,反而是其他狱友要出彩一点,从假释面试开始戏份逐渐聚焦到他,后半段的表演很精彩,奥提还是实至名归的 |
|
情感很深重,叙事有点跳脱,最后真实影像穿插,以及打出卡司真人出演的字幕,确实被震撼到了。Dolmingo要奔着小金人去了啊 |
|
太假了。这些演员/角色的profile 离真实的监狱里的人物们差太远了…… 两个大汉干架,旁边一个眼里充满泪水的大汉大喊: STOP. 我们来这里是重新做人的… 啊. 抒情演讲1万字。 干架大汉被感动了 眼里满是愧疚…….. 观众都喜欢看比自己过的差很多的” 善良人”们 “获得救赎”。如果角色换成跟观众一个社会阶层的甚至比自己还活得好的,应该不会有丝毫感动吧 只有愤怒。 |
|
This film gave us a glimpse of light in the broken system, very genuine and just beautiful in every way 🥹🥹let us envision a world where art is not a subject of consumption but for healing and liberation. cried again when the end credits start rolling lol |
|
@AMCScreenUnseen 真的好开心盲盒开到了这部!整体风格太像Sound of Metal,尤其Paul Raci春风化雨+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影院体验不是很好,摄影晃到需要吃晕船药,剧本也不太consistent,比如parole那段也没太说清楚 |
|
男主演技已经算好了,但是和真实囚犯的“本色出演”比起来还是暗淡许多,尤其剧本一味地往他身上堆砌演技炸裂moment但缺少对他经历的铺垫,使观众难以共情。但作为theater kid特别喜欢里面每一段戏剧创排净化心灵、改头换面的过程,表演就是有这般魔力能让无论多么fucked up的人都能找到一个疗愈自我、慰藉心灵、自由呼吸的角落。 |
|
连first world的囚犯都这么first world |
|
第五百次提醒我Orange is the New Black有多好看 一堆直男围圈圈集体vulnerable那块表演痕迹实在太重了 仿佛在看夏日咖啡男友
|
|
好喜欢这部作品啊,Colman Domingo早晚要拿奖。 |
|
類似於凱撒必須死:舞台重生(Cesare deve morire 2012), 本片形式上也有點像紀錄片,男主角柯爾曼·多明戈(Colman Domingo )貢獻出了今年最優秀的表演之一。 |
|
片子虽然很平,但美国囚犯还有演电影的机会呢 |
|
3.5 比想象中更有力量,视角过于单一薄弱,一种文明过程的发掘~ |
|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很喜欢结尾彩蛋,去展示这些犯人在舞台上的各种光芒。影片和以往监狱题材的电影有着相当大的不同,它没有那么多的暴力,没有什么狱中的拉帮结派,或者是狱警和犯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反而是一片平和,用一种较为朴实的方式,去展现最真实的质感,在拍摄手法上也是有着商业化的属性,会更偏纪录片风格,这也让故事有着更浓的可信度,节奏也很平缓,而且演员演的是真好啊,不单单主角出色,配角也很出彩,而且这些配角很多也是在监狱里真正服刑过的,也算是一种本色出演,会更理解角色本身,故事则围绕由犯人组建的剧团展开,他们要排演新的话剧,有着各种嬉笑怒骂,同时影片以其中两个角色基准,讲述他们在服刑期间的痛苦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人性的脆弱与挣扎和艺术的表达,最终落在自我救赎和友情羁绊上,挺有温度的影片。 |
|
为了看主创q&a阴差阳错在电影院看了两遍😓Colman Domingo you are a beautiful man and a BRILLIANT actor |
|
我是从第三十分钟之后才开始真的把故事看进去,这是从一个我接触不到的群体的角度来说的故事,一个让我想很多的故事。男主的表演很精彩 |
|
好到不能更好了真的,看得我直想坐牢 |
|
带监狱工作坊这个导演感觉非常不行,除了带热身之外全程都在一旁尬着。 |
|
用出演舞台剧的方式来让监狱中的服刑犯人重获新生,这个颇具创造性但却真实存在的故事就是本片的叙述内容,真实服刑犯的本色演绎与其中的一些动人细节让人无法怀疑编导试图将这个事实传递出去的一片真心。但全片在此基础上并没有达到更多的闪光点,尤其是在前文所提到的那种自然而然的表达之后却又迅速加上了一些非常不合时宜的、过于“大袈裟”的波动式情节,这样的设计看似让整体框架变得更为生动,实际上却破坏了原本最能够吸引人的那种纯粹感,也许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会更好一些,毕竟结尾处如同飞出牢笼的鸟儿一般的喜极而泣,再好的演技也不如当事人的叙述来得更为震撼。PS.本片配乐太赞了! |
|
RESPECT。配角全部用真人、全剧组同薪同酬也太牛逼了。奥斯卡存在的唯一价值不就是发奖给这样的片子结果提名都没有🤷♂️🤷♂️🤷♂️ |
|
Chap大师班,Colman Domingo映后。来这里的第一部电影,A24,无任何字幕,我以为无字幕我是行的,结果,全程不敢说看懂了一点。全场异常的热烈,所有人都站起来为Domingo鼓掌欢呼,他讲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拍照,讲完后又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所有舞台灯都熄灭了以后,大家才开始拍摄。我可能只听懂了《亢奋》的那部分,说他在赞姐祖母开的莎士比亚剧院,他演戏,赞姐那时候还很小天天来看,他就记住了,想这个小女孩到底是谁。在一众非职演员中,D的脸还是非常有识别度的,摄影机也给了他很多的镜头,所以即使他说他想要blend in,实际上摄影仍然把他凸显出来了。这次映后一直到11点,我中间落泪了四五次吧,听到了非常真挚的话,觉得一切都不可思议,我竟然此时此刻在这里,把自己的信仰经由这里,重新哺育一遍。 |
|
世界大舞台。 |
|
也是神了,明明是真实事件却被处理得套路重重。反复地渴望将情绪推上顶点,于是一种公式感、任务感、说教感便尽占上风。好在卡司的表演都不掉链子,好歹稳住了局面。多明戈今年又要提了。 |
|
3.5. “戏剧并不是欺骗,而是一个过程”,可惜的是导演没能把握住所有剧团成员都明白的道理,转向纯虚构这一倾向最明显地体现在专业演员Colman Domingo的表演上。以及什么时候档案影像可以不作为某种彩蛋出现在影片结尾来给其事件真实性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