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恕我直言,跟豆瓣的“主旋律”——但凡涉及与强权作斗争及民权运动的题材(比如韩国民主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平权运动、去年的《华盛顿邮报》)就普遍过誉的情形相比,本片不仅分数低于IMDb还被不少人污名化为“政治正确”,这背后隐含的,是某些国人对黑人族群莫名其妙又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歧视。 |
|
又一曲只会抬头45度角仰望伟人的脸谱化主旋律赞歌 |
|
出得太是时候了 |
|
每年金球奥斯卡都有这种主旋律八股文电影入选,当然也拍得不错,但按部就班四平八
稳的没什么特色。很多地方看得犯困。电影尽量煽情,马丁自己在上面讲得热血沸腾,
唾沫横飞的,但我希望更多地通过电影细节呈现,而不是煽情那些freedom民主people
之类的演讲口号,否则真是看得厌倦了。最后的歌曲Glor |
|
重现65年马丁路德金的“塞尔玛游行”,几十英里的路,真的由他们的鲜血铺成... 虽然为了突出King的伟人特质,其他的政客都被或多或少地脸谱化了(尤其总统林顿约翰逊),但看见那么多真实的人在为了自己的宪法权利不惜流血牺牲,实在感动!如果说这也是“主旋律”,那我愿意看更多这种的 |
|
每一次游行都描绘得非常安静,却透露出决心之大的壮烈。82岁的老头看着如何叫人不心酸。King的演讲爆发着力量,配上黑人的音乐,足够的冲击。 |
|
尽管全片对赛尔玛大游行的再现极其生动且感人,但仍然不能掩盖角色塑造的单薄乏力,为数不多的几个配乐场景的煽情用力过猛。三星半 |
|
伟大到讓人厌烦。 |
|
在电影院里直接Déjà vu了,实在是太套路化的民权片啊,恍恍惚惚就像看过一样。 其实美国现在的种族问题也没改观啊,看弗格森骚乱的起因,和60年代有差吗?(烂番茄98%的“政治正确”真让人反感...) |
|
有些人天生就是演讲型人格。追求自由,永不停歇。 |
|
3.5. vs Lincoln-2012 、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2013,过程都是比较流水账的,阵容和结尾动人。 |
|
众星捧月... 政治任务很重,黑人演员们都是在呕心沥血的演啊... 林登·约翰逊对内的政绩不错,就是越战搞得很失败。这部片也顺便把他吹捧了一遍。4星 |
|
非常四平八稳,但对于塞尔玛游行细致而尽量克制的刻画仍有着极为动人的力量。虽说是主旋律政治正确,但比预期要好。 |
|
这种叫做正确,不叫政治正确 |
|
还可以吧,前面感觉略拖沓 |
|
很不错了呢 |
|
history professor 说 lyndon johnson 其实是 pro-civil rights |
|
脸谱化的人物,八股式的剧本,米国黑人平权运动电影也开始在奥斯卡颁奖前流水化生产。将敌对一方刻画成没有血肉的魔鬼,是学习国产抗日神剧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本来激情澎湃,可惜在这种渲染正义,卖弄伤痛的剧作下也没引起多大情感冲击。颁奖季这种平庸创作+热血或者正义故事,很多人受用,我已无爱 |
|
拍得中规中矩,适合用来了解历史参照当下。“If anyone had a right to believe that this democracy did not work, and could not work, it was those Americans. Our ancestors. They were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a democracy that had fallen short all their lives. And yet, instead of giving up, they joined together and said somehow, some way, we are going to make this work.” |
|
人物塑造不大成功。典型的平庸但又必须存在必须被看到的电影。 |
|
中规中矩,前半段铺垫,后半段游行,穿插打鸡血演讲,一切都是太中庸了,包括饱受争议的对总统形象的改造。美利坚核心价值观。 |
|
感觉应该不错,但是我不喜欢 |
|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塞尔玛》由阿娃·杜威内执导,蒂姆·罗斯、大卫·奥伊罗、小库珀·古丁、汤姆·威尔金森主演,影片聚焦美国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1965年组织的“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 |
|
政治正确电影 |
|
其實這部是今年頒獎季我最期待的一部。有點過於煽情,也確實是『還原了King作為平凡人的一面』。生活裏的沉默和frustration和講壇上氣勢非凡的演講(主要靠排比),特別無力。政治拉扯和時代背景都沒有很強力地表現出來。Oprah Winfrey是亮點。快要離開阿拉巴馬之前能在電影院看這部戲,也算是個紀念。 |
|
那段爆炸的慢镜,那些略显泛滥而不克制的配乐,都可以说是影响观感的处理。但考虑到他们在面对自己民族的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时其中的情感起伏,真的可以理解。而用这样一个具体事件来描绘而不是全景全时间的铺开,更是值得称赞。 |
|
观感上比较沉闷,情绪最高点反而是正片结束后的那首Glory,确实是首好歌!配乐同样赞,黑人的福音音乐是我不能抗拒的声音。影片成色一般,但David Oyelowo真的值得一个影帝提名。 |
|
比犹大与黑弥赛亚好看太多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马丁路德金的事迹本身更值得书写吧。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片子缺乏张力。那时候泰莎汤普森还没红吗,在本片打了一个什么史诗级的酱油花瓶啊!!!但是出场第一幕真的是美的让人落泪,顶级花瓶了!!!马丁的老婆也好好看。 |
|
真是遗憾,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ICantBreath |
|
挺真实的 |
|
MLK还真的扮的有几分像 |
|
勉强及格。本片的影调可能启发了17年的《马歇尔》,同样是有慢调复古的气息呈现黑人权益故事。剧情讲马丁路德金在塞尔玛发起旨在争取黑人投票权的非暴力游行,马尔科姆·X、总统约翰逊、州长、县警的立场都有展示(奇怪的是马尔科姆·X遇刺一事只是台词里一句话带过,之前的剧情里他还跟金的老婆分析了两人潜在的合作形势)。金擅长使用宗教和媒体的力量,他个人很强调媒体传播中的“爆点”,第一次游行时黑人被县警打散的直播画面成了胜负手,如果当时的形势真如此,那起码这一套在今日作用不大了,巴勒斯坦人再怎么展示受以色列起欺负也激不起什么风浪了……金作为游行组织者,第一次游行时队伍里就不该出现身体不便的老人,这起码违背了一个组织者的道德。当然除了这些瑕疵,电影整体编制的紧凑,各方声部搭配协调,教堂突然爆炸的升格处理等细节做得 |
|
题材不错。拍的太平淡,镜头亦有瑕疵。演员表情太僵,剧情太散,演讲没有感染力。 |
|
2016.2.13/2.14.934 电影本身拍的只能说还行,但是那段历史,那段遭遇,实在让人痛彻心扉,依旧是很标准的颁奖季片子 |
|
美国主旋律,虽煽情过度,仍有真正动人之处。 |
|
完全是一部脸谱化的主旋律片。除了这个题材之外,几无亮点。 |
|
2015.07.01
中规中矩的手法,四平八稳的风格,但这个题材实在让人没有抵抗力。或许本片做了不少刻意的取舍,或许部分人物塑造有脸谱化、简单化之嫌,但这是一段值得讲述的历史,不仅美国人需要聆听,世界上每个享受基本权益、捍卫基本权益、争取基本权益的人也都应该了解它。 |
|
今年奥斯卡那一坨里面算很有诚意的!本子的基础打的很好,真实且有趣。一众的演员也是各个出色,复古的摄影,恰当的配乐,没有个最佳导演的提名就太可惜了。 |
|
不错,喜欢 |
|
这部金博士的传记片,拍得比较沉闷,太拘泥于史实,没有一条主故事线,只有一个个的历史片断,显得很是零碎。同时,导演为了表现金博士的儿女情长,又加入了一些与妻儿的互动,反而打乱了整部影片的节奏。总体感觉后半部好于前半部,前面入戏太慢了。 |
|
政治非常正确,史实依据非常充分,叙事节奏掌控得也不错,一部中规中矩的历史/传记片,但仅限与此,影片缺乏令人击节赞赏的闪光点。 |
|
A- |
|
比中宣部强点不多,当一部电影只剩下"政治正确"的时候,那也是太过无聊了。P.S.:我非常想看奥利弗·斯通那部因为"政治不正确"而可能永远无法被拍出来的马丁·路德·金传记片。 |
|
本片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并获最佳影片提名。影片既是金博士的个人传记,也是美国黑人平权运动的日志。人生来平等,这句话说得易,做得难。各种歧视充斥着这个世界,即使现在依然如此。但是本片作为纪实主题影片,却故意不将历史还原清楚,只展示有利于表达编导政治立场的一面,很多细节故意模糊或欲言又止,有失公允。难怪如此政治正确的题材获奖平平。 |
|
有些事,国家不让说。那就不说了。 |
|
处理这种民权运动题材,本片在情感表达上算是相当克制了,每一次游行均充满了决心与信念,同时也保持着符合运动本身所提倡的非暴力与冷静,只有到了结尾金慷慨激昂的演讲与传奇的主题曲部分才得到了真正的释放。不过从人物传记的角度来看,这个版本的金虽然有意愿去除历史视角赋予其的圣人光环,但仍应该进一步刻画,黑人内部的反对意见以及多处困境都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化了,相比较本身就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影迷,本片对于试图通过这部电影去接触这段历史的人并算不上友好。 |
|
一年一部的黑人题材主旋律。 |
|
平平淡淡 Tim Roth口音好有违和感 是我的错觉吗=、= |
|
此片从题材到形式处处散发着之中平稳感,原本这是种好事,可惜伴随着的还有平淡,出去几大主演精彩的演技外,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激动人心的部分。 |
|
美国伟业类电影,没人敢差评的民权题材。塞尔玛本应是个好故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