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小虎说,我们要学会说我不在乎,十二岁开始因为妈妈总说“你看你的手这么脏衣服穿成这样,人家会想什么”这让她意识到家长会让你觉得人家怎么想什么很要紧,但你可以说,我不在乎。 |
|
这节目说我们不需要提前去学习一幅画出自哪位名家在艺术史上有怎么样的成就,有哪些亮点,我们只管去看,花足时间,看进去,把心脏、大脑、皮肤、呼吸都打开去感受,去和画对话,得到的就是来自自己的一手审美!赞! |
|
如果有人跟你谈恋爱告诉你说,我需要你,我会告诉这个女孩子,跑! |
|
这一季感觉没有上一季的选题给我冲击力大,目前推荐第三期在路上,旅行和徒步给人的意义,或者在路上的意义是什么?需要想想。 |
|
看完这一期太燃了,自我的命题始终是出发,先去做,把内耗转换成行动,先做成一堆烂泥,再继续在烂泥上雕花 |
|
除了白先勇那期 都很喜欢 尤其是毛尖和中东那三集 |
|
看完第一集跑来豆瓣标记,看到有人说“一般”,心里想“怎么会有人觉得一般啊?是我有问题吗?”然后突然心里一惊,这种想法不就是一种“大人”的笨想法吗?总是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我就是觉得好看呀,我的心就是被这个可爱的“12岁”的小虎触动到了! |
|
听小君君说话就是舒服,畅聊。 |
|
感谢小君君让我认识徐小虎老师,太喜欢了! |
|
“我看她的眼睛就想抱她,因为我感觉到一种气氛,我感觉到我喜欢这个灵魂。她也不拒绝我,她就把手伸出来,我就抱啦。我就觉得我喜欢这个人。我从你的面目,从你的眼神,我就感觉我喜欢这里面的灵魂。”这一段是在跑步机上跑到缺氧都要跟着流泪的程度。 |
|
女性做庄的聊天节目,一个圆桌也可以是一个世界。对谈场景并不固定,反而激发出更多的化学反应。承袭上一季的节目优势,议题设置广阔而切近当下:可以聊女性在家庭中的走与留,也可以聊中东的战火和罩袍;可以聊如何识别古画赝品,如何理解京剧的“盘桓”与昆曲的步态,也可以聊翻译语言和徒步的意义……周轶君、毛尖和张越的铁三角可以焊死,三人之间的相互“喂牌”实在精彩。如此密集而高质量的思想输出,下一季请继续! |
|
好喜欢!看完《大人笨》,我开始怀疑,世间不存在真假,只有权力。 |
|
我好喜欢徐小虎,能活得这么真是人生最奢侈的事。 |
|
喜欢最后一集中东论 对前段时间中东战争犹太人的研究做了阶段性句点 期待踏上加沙的旅程 |
|
我们需要这样的女性教育。在出发之前,遇见尼泊尔清修的徐小虎,冥冥之中。
1.师法自然。做自然的儿子,别做孙子。
2.调神。
3.大人笨。
4.庄重的仪式感。 |
|
回到中东,我们渴望和平 |
|
不知道为什么 国内这个圈子的访谈节目我都不是很喜欢 大人笨这三个字很可爱 但是也并无什么大的深度和趣味 还没我外婆生活有哲理和性格呢 不是很喜欢 就是挺一般的 |
|
毛尖对于留与走的观点,我觉得倒谈不上认同,但十分理解。而且这种观点比清一色赞美出走的决心更值得思考。 |
|
首期徐小虎最好看,老太太成精了,天山童姥。毛尖张越聊影视当然也一如既往地有意思。罗新西川聊旅行也还行。又有一期聊《繁花》,阵容还是陈丹青和papi,暂时搁置吧,将来肯定会回来补。 |
|
第六、七期都去看!最后一期念中东,又对中东地区的认识多了一点! |
|
第六集对《出走的决心》和韩江的点评很迷,嘲点太多大为震惊,《盐镇》的女人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掉!留下来的不是勇气更多是无能为力!电影和文学写老登还嫌不够多吗,我们更需要书写女性和展现出走的决心。《素食者》就是一部反对父权的小说毋庸置疑,不是什么“吃素的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抗”😅…结合上一季两位嘉宾的发言,我的观感是,她们熟知女性主义理论,也有实践,是在这条路上走在前面的知识分子,但也免不了被旧语境和父权建构了大半辈子,看不见底层女性困境和将某些性别问题一笔带过(毕竟张越是当年《半边天》的调查记者,大量两性话题讨论。包括毛尖也是,大学读了不少她的影评。)却还是在听到一些言论时内心震撼,为她们的时代局限和大家长论调心寒,张越带着央视多年工作的后遗症,以及既得利益者和进步思想的矛盾感… |
|
我想一直做一个孩子,小虎老师要长命百岁呀❤️ |
|
一般 |
|
感谢周轶君一直带来这么高质量的节目。(发现君君虽然是学阿拉伯语的,英语词汇量也意外的非常丰富。)|看到04,更喜欢S1的主题,这季有点太文人(?)了。|喜欢最后一集,看完默默把中东史加进书单,实在是一个盲区。 |
|
10.19 第一期笨大人:好本真的学者
第六期&第七期:毛尖老师好有意思
第八期:中东话题,肉眼可见到了周轶君的专业领域,她聊起来都眼神发亮~ |
|
就喜欢张越,也不是说别人不好看。 |
|
很应该有一张以更多女性视角去聊天的圆桌,让更多看不见的人看见原来世界它本自具足的圆满。 |
|
大人笨:所以我不要变成大人
老灵魂:经历百味后才能看见自我
在路上: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
上海赋:透视上海的脉络与灵魂
青春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情诗
走与留(上):认真和世界交手
走与留(下):收获真实的力量
念中东 |
|
徐小虎老师真的是非常的智慧,感觉有着人生中无可比拟的一种优点,这样的心态是我想要好好学习的,也是所有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的 |
|
几乎是心脏砰砰跳着含着泪花看完的[微风]
接下来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要努力不想长大!
要故意变成小孩!
不要成为笨大人! |
|
嘉宾都很棒。 |
|
看了几期,有一段时间了,第一期比较印象深刻。 |
|
大人笨/老灵魂/在路上/上海赋/青春续/走与留/念中东……周轶君+张越,两位有思想的大女主一起找来各种有意思的文化人聊戏曲,聊文学,聊旅行,聊中东……很质感 |
|
徐小虎的“不在乎”,相当于何伟的“不重要”,都是“选择”问题;甘愿会快乐,专注会抵达 |
|
大人笨和上海赋,很有意思 |
|
走与留这两集,是我更喜欢的“锵锵三人行” |
|
陈其钢会说因为窦文涛,徐小虎不说因为周轶君。但陈丹青回归优酷人文便是极大的胜利。
《第一人称复数》第二季第一集奇差!浪费了徐小虎。周轶君和张越太不懂艺术史。周轶君虢国夫人的虢不会读,是后期补录的。还有莫名其妙把达芬奇和中国的古意连接起来,毫无逻辑。还总是自己输出观点,俨然女版陈铭!张越过于无知的一句话,讲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明朝摹本就翻天了。这是对艺术史多无知啊!这些传媒人不懂艺术史能不能不要乱引导,乱剪辑啊。如果是窦文涛来主持,就好了!甚至鲁豫也会好一点!
另外,开头周轶君的湿版摄影好像在拍遗照! |
|
徐小虎的第一集就把话说得很透,意外认识了京剧老生王珮瑜,是个惊喜。陈丹青和papi酱的组合,反正怎么看都有点别扭。白先勇先生和戴锦华老师的谈话也值得一看。本期片头用银版法洗出照片也非常惊艳。 |
|
第一季还很好 第二季简直看不下去 |
|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季尖越鹿和第二季尖越4集。第一季她们极推崇一个老公出轨家暴各种之后仍不离不弃且爱他的日本女演员。当时也赞叹这女的真强大。第二季说出走的决心,她们仍然认为留下来对抗才更勇敢。无法认同,感觉她们都没看这个电影也没看原型真实生活。首先女主很早就跟男人aa但家务全包,其次真实的她老公比电影还要恶劣,第三片尾苏敏是出走了才有了明媚鲜活的样子,咏梅演的是出走前当然会压抑。很认同女性主义绝不是搞男女对立,更不是性别女就占领道德高地。不知道两位嘉宾是时代局限还是过分追求理中客,她们的一些说法真的不太接地气。她们说男性要养家更不容易,可是现在真的还有很多女的靠男的养吗?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她们鼓励女性留下来战斗,但留下来被消耗的可能性更大吧?更不能用这种论调剥夺她离开的自由。当然最好就各过各的 |
|
最新两期毛尖、张越和周轶君老师的对谈好好玩。一季才8集,太短了。 |
|
《去与留》这两期给五星。 |
|
最喜欢大人笨和念中东,大人笨从老顽童视角反观麻烦的大人,对我是有触动的,说真话未必是情商低,为此付出代价也未必是不可承受的。一说起中东,轶君就兴奋了,连带着观众看也很有激情,两个嘉宾的观点可以做非常好的补充,多一些视角一个现象就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释,还是要多听多看打开思路啊~ |
|
真、善、美,徐小虎的存在弥补了对女老顽童的认知空白,好的不得了。 |
|
我不管先打五星再说。“你们大人怎么一见面就说话”“那你们小孩干嘛”“玩啊” xs |
|
戴锦华×白先勇谈论传统文化的动人和再叙述,张越×毛尖谈论如何和这个世界交手,都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 |
|
周轶君油腻程度,做作样子真的看着讨厌至极…谁都不能代表一个地方,为什么现在老拿一个人一小撮人来代表一个地方,凭撒 |
|
有不足,但足够动人。 |
|
在路上/大人笨 |
|
挺无趣的,时常可以感觉和嘉宾没办法同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