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是一部对影迷有着极高知识储备要求的电影,的确堪比泛影史意义上的终极之战。备考不足如我,仅看最后三十分钟也是酣畅淋漓的,就是前面梗若接不住大概就会酿成不少尿点,以及直觉上李小龙段落反而在内地或有风险。 |
|
假如曼森杀人案没有成功,莎朗·塔特没有遇难,波兰斯基没有性侵幼女,没有四十年如一日的逃亡生涯,而是和妻子、孩子共享天伦之乐。
假如瑞克结识波兰斯基,千里马遇伯乐,迎来事业第二春。
假如瑞克不再经济窘迫,也没有解雇克里夫。
假如……
世上没有假如,但是昆汀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
用瑞克和克里夫的经历纪念曾经还没有被商业侵蚀的好莱坞;
用迷影瞬间、致敬桥段作为写给电影的情书、献给影迷的礼物;
用颠覆现实的故事给曼森家族迎面重击,报杀人之仇。
昆汀用电影改写历史,转悲剧为喜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记忆中不一样的1969年。
不再追求血浆四溅、残肢断臂,取而代之的是浓浓诗意,屡屡柔情。
不再追求暴力,取而代之的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美好童话。
以虚幻的故事抚慰现实的伤疤,以怀旧的镜头追忆往昔的岁月,这就是电影的力量。 |
|
看到最后半小时才确定,这仍然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个狂想天才昆汀,在酣畅淋漓之下铺一层温柔的底色,也难怪他要防剧透。小李和皮特这对片中好基友都很可爱,带着我们像孩子一样游历在1969那个放荡无序、礼崩乐坏、焦虑又美好的年代。很多梗,很多美足,很多老朋友,很出彩的表演,期待能被热烈讨论的那一天,可能会稍有点影迷门槛。小李癫狂可爱依旧,皮特让我又找回了初中对他心动的感觉。 |
|
如果你也是个影迷,一定会感动的,这就是给影迷的礼物!我爱死《好莱坞往事》了!!!!!果然不能剧透,虽然有预感,但没想到……最后真是止不住眼泪。昆汀又一次,嗯,又一次。这就是我爱电影的原因啊!小李演技很不错,皮特超硬汉,玛格特罗比超可爱!这里仍有昆汀对电影、对暴力、以及对美足的热爱。昆汀继续牛逼!爱死这片了,哭了!! |
|
几乎融合了昆汀之前所有的元素:暴力,话痨,冷幽默,足控,迷影情节等等 男性荷尔蒙一刻不停喷涌而出。全片无尿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空调太冷把我从梦里冻醒了 害我没梦完 |
|
一如既往有让人非常不舒服的种族和性别问题。昆汀跟波兰斯基关系很好吧,这意淫都让人有点感动了。但是他跟李小龙到底什么仇什么怨,那满满的恶意都要溢出来了… |
|
无聊透顶,本以为我这种老片迷会喜欢。谁知是一出废戏、烂梗多多的肥皂剧,和《无耻混蛋》一样重改历史、夸大意淫。花一半时间字面意义上戏谑、模仿好莱坞1969新旧交替的时代,所有的迷影、情怀梗都是蜻蜓点水,浪费情怀。结尾15分钟不就是血浆让你嗨了一下吗?对剧情和结尾的意义大吗?李小龙的戏份则完全没有存在的理由(只与莎朗.塔特看《勇破迷魂阵》时的"闪回"挂了个钩),没任何叙事目的,只为让克里夫显得强硬,让李看起来是个好斗的大嘴巴,完全是在消费逝者。 |
|
光怪陆离下的苍凉质感,这就是我对电影的热爱。 |
|
前面是你没见过的昆汀,后面是你见过的昆汀。 |
|
布拉德皮特开车能看路吗 |
|
当向往六十年代好莱坞时会想到什么?喧闹快节奏的宣传片、盛大的明星访谈,这便是影片的开头。当然还有生机勃勃的美国精神,永动的趴体、镁光灯、车载广播声、旋转的留声机、名利场和人情交往……在昆汀眼中,光怪陆离的好莱坞如西部那般广袤、包容,表面上人性苍凉,内里有复杂的情感交织,每个人都可以追逐电影梦想。昆汀用迷影梗,用怀有电影梦的明星和他替身司机的故事,拼凑出和西部片质感和西部精神相通的好莱坞旧梦,讲这样一个“拍西部片”的故事。他像是借着缅怀过去,对好莱坞的现状表达不满,像是带着不收敛的情绪喊,“这些才是好莱坞啊,你们这些恶魔究竟想搞什么?” 如果影片极致,背后的导演就会愈发理智;如果导演情绪化,那影片大多也没那么极致了。3.8 |
|
5星,前面以为阿莫多瓦金棕榈能拿了吧,看完这部,嗯,不一定哦,哈哈。剧透一点,有李小龙模仿秀,世界影史和流行趋势大融合,戏中戏,讲的是有电影梦的明星和替身的故事,开头描绘好莱坞的梦幻豪华,中间各种致敬,后半段情感升华,整部影片不管是摄影,剧本,演员表演都是顶级水准,影片节奏让我很兴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完戳中泪点了。但觉得,即使戛纳大奖分猪肉,好莱坞往事和痛苦与荣耀都是有资格拿金棕榈的,这两部片也可能会出男演员奖(小李子有戏,我觉得同片他的层次和空间更好),此片商业与艺术两不误嘛。 |
|
很平铺直叙的无聊故事。演技确实爆棚。 还有为什么非要丑化李小龙?亚洲男人在美国还不够惨吗? |
|
这就是昆汀写给好莱坞的情书,真的没有想到会这么温柔。 |
|
属于电影的理想主义时空已在《低俗小说》的兔餐厅里建立过一次,如今昆汀将其拓展引入童年迷影记忆中的现实世界,从《无耻混蛋》开始真正步入的“小说电影”阶段对文学性与写作欲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胶片上的架空历史,莱昂内式片名却更多在讨论考布西,接连相同题材的“姜戈”和《八恶人》激发出了强烈的对西部片乃至其整个亚类型历史探究重访的游戏兴致,后三十分钟的伦纳德小说式情节接棒对影史八卦考据戏说构成的前两个小时,组成了最符合昆汀多重身份的一部作品。替身皮特和小李的友情歌颂传统拍摄,也是现实的西部硬汉传奇,客串的女特技师佐伊·贝尔与当年的史蒂夫·麦奎因同样闪耀,电影诞生于团结、勇敢和牺牲,幕后英雄与银幕英雄联起手来,扫清浑浊邪恶,圆影迷们一个美好的梦,嬉皮文化与骑士精神共舞,那些浪漫菲林的叛逆和善良将被永远传颂。 |
|
昆汀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很容易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旁人很容易陷入迷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一个虐杀案故事前花那么多时间去讲看似无关痛痒的60年代末电影明星朝电视发展的阵痛,或者像赌博似的去意大利跟鸡同鸭讲的外国人拍通心粉西部片。要求每个观众都像他这样如痴如醉地沉迷电影,似乎是件奢侈的事,但昆汀是那么的对史料、八卦、明星、好莱坞的点点滴滴信手拈来,他就像一个永远都挖不尽的宝藏资料库,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和电影连在一起,并有着很强的诉说欲。这样的感情基础下,这部好莱坞往事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大师感”,融进了自己童年回忆之后,还确实有些总结篇的味道——昆汀把自己对好莱坞的爱,和对小李和皮特的爱(看完本片谁还会不爱他们俩呢?!),都放在这部电影里了 |
|
1969年往事。那一年,过气的电视演员道尔顿想转型成为电影演员。那一年,怀有身孕的好莱坞著名女演员莎朗·塔特被邪教组织残忍杀害,她是电影大师罗曼·波兰斯基的妻子,他当时在欧洲拍电影,躲过一劫。那一年,李小龙还健在,他当时是罗曼·波兰斯基的私人教练。那一年,尼克松就职美国总统。。。 |
|
导演塔兰蒂诺的温情反思之作。只是对美国好莱坞历史及年代嬉皮士现象和“曼森杀人案”不大了解的观众,就看不出多少其中的内容和乐趣了,那样的话片子也只值三颗星。不过编剧导演再现那个时代的外貌、内在特征上,实在是下了大功夫,加一星吧。 |
|
昆汀·谈伦蒂诺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太文艺了,还是他一贯的复古胶片质感,但剧情却一返常态,完全不是你期待的那种痞子昆电影。它非常的文艺,没有故事,不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好莱坞居民的浮生一日,就算到了高潮也故意用上帝视角的旁白间离故事,出现了大量准确的时间信息,甚至还有跳跃的故事时间跨度,总之感觉就是观感上如何不爽他就怎么来。最后的高潮十几分钟可以证明这就是昆汀电影,还是《无耻混蛋》里平行时空改变历史的玩法,告诉你电影是什么。可能是抱的预期不一样,以为会有暴力血浆和爽爽爽,结果昆汀这回玩的是彻底的反类型片,创作思维上是艺术电影的玩法,太出人意料了!对于普通观众开始,这种片子不好看,没有娱乐性,但从电影人创作的角度看,它值💯分。你可能也会像我这样,越回味越觉得昆汀这次的创作思路很厉害。 |
|
这就是昆丁,他不会讨好观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全世界的,这就是昆丁。要是连昆丁这种人多开始讨好观众了,那你能想象电影行业会变成怎样吗 |
|
所有人都开始看电视,嬉皮士充斥街头,小孩儿在读华特·迪士尼传记,西部片日薄西山…前九十分钟给观众做足前戏,而对所有观众都以为会大书特书的曼森家族,昆汀的态度却是不屑一顾的,他甚至都没给曼森一句像样台词,直到California Dreamin'响起,分散的拼图才开始汇于一处…过气西部明星片场数次NG,被8岁小女孩的“演员修养”奚落到无地自容;无意争名逐利的特技替身,即使知道会碰一脸灰却仍挂念昔日老友安危;女演员潜入影院观影,被逗笑不是因为银幕上的自己,而是周围乐在其中的观众…很难说哪个主角的部分最迷人,但看到结尾又确定这是昆汀最温柔的一次,永远不按既定章法出牌,却拍出最动人的电影梦。两段跳切致敬大洋彼岸戈达尔,好莱坞奇闻轶事呼应罗伯特·奥特曼《大玩家》,片尾摇臂升起,仿佛窥见另一个平行时空。 |
|
昆汀电影里一贯的成吨的血浆没有了,无穷无尽的暴力没有了,源源不断的话痨也没有了,这让电影显得冗长且无聊,只有恋足癖和最后半小时的高潮能挽回颜面。小李子的表演依然不懂得节制,各种用力过猛,劲儿劲儿的。皮特虽然耍帅,但也只是耍帅而已,和李小龙的那段耍帅更是觉得有失偏颇。所谓的迷影情节,因为全程被割裂,最后被“嫁接”进来的感觉很违和。吹得有点过了,这不是昆汀最好的作品。 |
|
看了一个小时,以后也不打算补了。人生中也没什么非看不可的片子 |
|
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 |
|
自恋,无聊,破碎,一厢情愿的情怀和审美疲劳的昆丁元素,最要命的,还是故事讲得烂,不是看小李子演的那么卖力,零星都不给的。 |
|
有如演员与替身的搭档组合关系,《好莱坞往事》既有昆汀非常慷而慨的一面——爱表演艺术,爱通心粉西部片,比波兰斯基更爱莎朗塔特。另一面又是十足的私人趣味,不加节制,令观众完全摸不透他的古灵精怪枪(牧场入室探秘老头),更不要说爱飙车爱血浆。电影院与前排座的两组恋足癖,更能继续俘获舔狗。我最爱的一组戏,是小李搭手小萝莉的两场。霓虹灯亮起的空镜头,也是片中不多的宁静抒情时刻。除此以外,观众很容易被片中片以及闪回片场之类的桥段,搞得七荤八素。譬如小李的西部片,明明重点发生室内,昆汀偏要让人物在外头磨磨蹭蹭,放上一炮,再进入正题。李小龙的出现,更像是博纳于冬要求加戏,随便给搞上了一场,否则要从剧作上来说……抱歉,这部电影不太需要剧作这回事,你可以在意淫大作和平行宇宙中间,搞一票重写电影史的重任。 |
|
瑞克读完了那本西部小说,拍完意大利西部片似乎东山再起。克里夫确认了瞎掉的农场主无恙,被解雇后还要重新思考未来出路。塔特免票在戏院和观众看完了自己的电影,虽然大着肚子但想到未来就很欢愉。1969年的好莱坞,所有人都在事业和人生的拐点,虽然天气很热,但那晚的小插曲似乎并不会更改未来的光明。 |
|
形散神不散,片名即所得。既看到了暴力,也感到了温柔。昆汀把镜头拉回60年代末的西部片片场,以近乎1:1的比例还原好莱坞的台前幕后与日常。喋喋不休的怀旧是血浆四射的前奏,暴力才能改写往事不堪回首。看到结局竟然有些感动了,不知道波兰斯基会怎么想?小李子和皮特各带万丈气场,基情四射好莱坞啊~ |
|
电影中的电影中的电影中的电影。“点燃”了戛纳。 |
|
如果我没有看到结尾,我再爱昆汀也就只能给它4星。但看到结尾后,作为影迷就必须给5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不能剧透的原因,剧透会摧毁你前2小时的观影体验。 |
|
这不是李小龙 整部片子只能看到昆汀的傲慢和无礼 |
|
🙃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
|
事实一再证明,大家开画之前吹的时候千万得悠着点,期待拔得过高真是要命…… |
|
1969年节点的设置充满了割裂与合一:肯尼迪遇刺令美国失去了最后的纯真,越战的泥淖与性解放的兴起让嬉皮士走上舞台;而在好莱坞,以波兰斯基为代表的欧洲电影人实体入侵好莱坞,而新浪潮则在精神层面上占据了新生本土电影人的大脑,《雌雄大盗》、《午夜牛仔》、《毕业生》在形态上与黄金时代相去甚远,经典好莱坞在影院银幕上走到了末路,但却在电视荧幕上得以残续,69年就像偌大的分隔符,将好莱坞甚至美国分成两个世界。昆汀在这部里电影也糅合了这美妙的矛盾:在形上他不停地展示着那个流光溢彩的旧世界,在神上却用自己张狂的技法对其毫不留情地施以持续攻击——尤其是用恐怖片配乐渲染布斯进入斯潘房间其后却发展成脱线对话的反情节片段,大型Mind-Fuck——而那最后的30分钟,真的是用飞洒的血浆和烧焦的肌肤所能写就的极致温柔 |
|
最好的一部昆汀,一封写给60年代美国电影、音乐与流行文化的迷人情书。没有过分痴迷于玩结构与洒血浆,也不再执守着疏离与话唠,一切都恰到好处,饱满动人,闲适、开心、惊讶、紧张、惆怅、惊喜、悲伤等情绪渐次涌现与交织在观影之旅中。我们在数不尽的迷影致敬、戏仿、戏谑、自指、反类型与戏中戏之中漫游,在不知不觉中便与角色融为一体,这种缓慢浸透式的、真挚而自然的共情在如今的电影中已太难觅得。小李子贡献了层次丰富、无与伦比的表演,而布拉德·皮特更是逆生长,气场全开,魅惑不已。PS1:注定是一部观影“隐形门槛”较高的电影,越熟悉60年代美国的电影、音乐与流行文化,才会越有感觉;PS2:若你还没被剧透,抓紧去看电影,勿看评论。(9.5/10) |
|
海报怎么看都感觉小李子在撒尿。。。 |
|
什么是好莱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莱坞与西部片是同气连枝的。当牛仔被嬉皮士取代,好莱坞的黄金年代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Sharon Tate,李小龙,Steve McQueen代表的都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一个美好却又早逝的时代。感谢昆汀,借用两个虚构的西部片演员,让我们重新体验了这样一个梦幻。Best birthday present ever! |
|
我的天啊,我的人生不可能有更好的观影体验了!我在家楼下电影院看此片,看着电影里,女主也走进了这家电影院看自己演的电影??!太meta了我的天啊…… |
|
魔改李小龙这一段,当时很多演员都在采访里都是提出反对的,包括出演者布拉德皮特。还有漫威钢铁侠的扮演者。 导演之中 包括斯皮尔伯格等一众老导演也觉得这个魔改不对。 |
|
昆汀最私人且最為平淡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昆汀迷影情懷感最重的一部作品,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他好不好看,因為那要看你對昆汀致敬的過往年代有沒有共鳴,至少我是喜歡的,畢竟觀影前有做一點功課,但絕對沒有昆汀過往作品那麼喜歡,全片最讓我感到憐憫的角色就是布萊德彼特的角色了,特技演員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個心酸、不被看好的職業,昆汀對莎朗蒂事件的處理可說是處理的相當溫柔,今年剛好是莎朗蒂事件的50周年,昆汀用溫柔的方式處理該事件,除了對是對該影星的緬懷外,也是他對好萊塢黃金年代的緬懷,昆汀鏡頭下的過往LA樣貌,陽光、美女、party、嬉皮、凱迪拉克,敘事方式走散漫、純樸風,前2小時平淡,後半小時才是重頭戲,我想沒有人比他更愛西部片了,昆汀自己說這是他的《羅馬》,的確所言不假。 |
|
72nd Cannes补番完成。剧作有严重问题(这个不是非常规剧本的问题……),调度也有十分严重的问题(以炫耀布景为调度乃至剧作的基本动机也真是活久见),所以即便是最后30分钟再精彩,情怀再动人(确实被打动了然后叹了好久的气),材质拼贴再花哨……也就是三星封顶了。 |
|
昆汀才尽、穷极无聊之作,没啥真玩意儿,净整些下脚料、片儿汤、臭氧层子之类的糊弄事,通篇无非是攒弄点肤浅无聊的迷影烂梗、没头没脑的怀旧情结来滥竽充数,最后还不忘自我标签化地强行来段暴力美学给观众打点鸡血土嗨一下,结果也力不从心、疲态尽显,只能拙劣可笑地草草收场。事实证明即便是天才无聊起来也并不有趣,天才拉的屎也是屎。 |
|
昆汀的疯狂意淫,可能也是好莱坞的疯狂意淫,看完恶心的差点吐出来 |
|
前面还是普通略带恶搞的传记性故事片模式,到最后导演做了一个大胆、充满创意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处理,给血腥残酷的历史事实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面纱,一如那条走向波兰斯基豪宅的洒满月光的小路。让一切的单纯美好生动地停留在银幕上,这是电影最最独特和吸引人的魅力 |
|
侮辱李小龙,话说我一直对昆丁印象不好,女演员被性侵向他求助不仅熟视无睹还骂人不知好歹。 |
|
核心大梗还是和《无耻混蛋》雷同的改写历史的情怀梗(这一点看出塔伦蒂诺确实才尽)。明星的非明星化处理,非明星的明星化处理,这是本片唯一独特之处,显出好莱坞造梦工厂的虚幻特质,有反讽价值,也是塔伦蒂诺此番创作最值得肯定的智性反思。但影片整体结构仍属失控,塔伦蒂诺到底是被童年情意结、迷影情意结绑架,这直接导致部分段落(小李拍戏、皮特探望乔治为代表)超级冗长,令人昏昏欲睡。总体是失望大于满足,年度遗憾之作。2.5 |
|
皮特今次难得有些迷人,而莱昂纳多……最后四十分钟的莱昂纳多我简直怀疑是Jack Black 假扮的……另外足控我可以接受,但脏脚丫子我真的不行🙅🙅🙅 |
|
尽管凑齐了好莱坞最大牌的明星,又取材自好莱坞史上最著名的血案,昆汀却拍出了他最不好莱坞最反类型的电影,用他的话说,OUATIH只能被归纳为one day in the life类型片。电影的前两个小时,都在围绕好莱坞是什么展开,除了小李、皮特这对过气搭档的主线故事,昆汀塑造了夸张变形的波兰斯基、史蒂夫·麦昆和李小龙,几乎全星二代casting的曼森家族女孩,甚至引用滚石乐队的Out of Time来给出自己的解答。最后半个小时回应了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昆汀看来,电影不过是皮特那支过期酸烟,让你感到刺激、五迷三道还有一点美好的幻觉,并且只要五毛钱。这是昆汀最为自我的一次表达,最奢侈的行为艺术,也是留给影迷和电影史的告别信。 |
|
依旧是昆汀式美足盛宴,依旧有塔伦蒂诺天马行空的暴力场面,但纵览整片节奏,离那个熟悉的昆汀·塔伦蒂诺真的很远。迷影化的细节铺设,并不能弥补整体结构的脱节。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更是制造了一种充满委屈感的暴怒式表演,你绝对不能说这种表现不好,但组合出的效果真的很奇怪。遗憾。 |
|
东亚病夫的招牌我们又要背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