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别林的幽默是那种穷困阶层的苦中作乐,心酸之余让人感动;塔蒂的幽默则产生自于洛先生对中产阶级那种循规蹈矩的秩序的破坏,但是他本身亦是这个阶级的一部分,这种闲情逸致的幽默也只有这个阶级才欣赏得了。 |
|
看睡了醒来再看都不太会影响情节-。- |
|
长腿天使,搞怪天使,快乐天使。他总能想出各种法子,把一个平淡乏味的日子搞得妙趣横生。那些行迹可疑的脚印,总也搞不定的汽车,是什么让他总遇到这种倒霉又有趣的事情呢~于洛先生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纸袋,从里面掏出星星,挥一挥魔法棒,身边的人就都能看到散落在地上的快乐 |
|
基顿渴望被现实世界所接受和认同,获得浪漫与声望,他的动作是流畅自然的。卓别林却是永远的局外人,他总是固执地抗拒着,走起路来很古怪,晃晃悠悠地像得了关节炎。塔蒂则居于二者之间。他是用卓别林的身姿古怪去追求基顿的接受和认同。“于勒可能不够协调,但他的步伐要比别人更为轻快。他总是身体前倾,坚定地迎向未来。”……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50188118/ |
|
旅馆,海滩,葬礼,球场,舞会,烟花,礼帽,烟斗,长裤,拐杖,破车,动物,人群,噪音。前后景联动出戏剧,错误与巧合化合成幽默,木讷而优雅,笨拙却善良。巴赞的影评实在写得太好。@法文 |
|
巴赞指出,塔蒂对声音的运用是“用清晰破坏清晰”,突突突的噪音,打断理想的假日气氛,于洛先生这样登场,以一种彬彬有礼、却又格格不入的方式,打断循规蹈矩的中产生活,但细细听来,也没什么对话是重要的,就像没什么规矩是重要的,巴赞洞察到,只有于洛在处理时间,那些意外、失控和混乱,种种无关宏旨的细节,恰恰是这些让这个假日与众不同。倘若我们真的处于西西弗斯的境地,那么塔蒂/于洛让一切变得温柔、饱含梦想,就像那个被潮水送回的颜料桶、那支没有掉下的冰淇淋球,这就是罗杰伊伯特重看后的经验:于洛没有特写,我们就是于洛。 |
|
看这一部时特别痛苦,因为这两天身体原因,一笑就神经痛,这么一部活脱脱喜剧,硬是苦着脸看完的。也是这一部,提前结束今年的北影节…Mark一下 |
|
好心的于洛先生时而好心做错事,时而只是一个恼人的捣蛋鬼。这个常常蓄意制造冲突、逃避责任和滑稽肢体的slapstick生硬得让人很难笑出来,甚至让人有些生气。如果塔蒂所追求的就是这种观众代入的效果,那他确实成功了。就算是其他人的“假期”看着确实蛮无聊的,于洛先生也没有任何理由到处惹事儿,像是明知结果却偏要恶作剧的熊孩子。更别说跟基顿和卓别林比了,也或许只是这部。很喜欢葬礼的那场戏,将偶然的冲突、肢体的滑稽与葬礼的悲哀调和在一起让人印象深刻,那个漏气的“花圈”更是一个完美的喜剧物件点缀。缓慢的节奏,拉长的镜头,远观的机位。海浪滚滚,女孩款款,假期结束,之前满眼嫌弃的酒店客人临走前感谢于洛带来的欢乐,而于洛却和小孩一起坐在沙滩上郁郁寡欢。电影落在了一种独特的诗意与温柔、闹剧戛然而止的落空,不忍心再严苛。 |
|
泄气花圈追悼会,一招致命网球杀,无影脚印兜圈转,贵妇升降千斤顶;当然,还有浪漫的二人化妆舞会,轰炸扰民的深夜花火,于洛先生是所有小孩和老小孩的知心朋友~ |
|
近乎哑剧的表演却通过各种音效使喜剧效果达到了多少话痨片都没有达到的境界 |
|
哑剧,至少是半哑 |
|
Terry Jones说 这是一部难得的优美的喜剧 |
|
法国人的度假情结 |
|
怎么这么好笑?!主角是沉默的,海滩是吵闹的,巴赞把于洛称为冒失的天使,“正是声音为于洛先生的世界增添了厚度,突出了感情色彩。如果你想弄清影片结尾时那种淡淡的哀愁,那种怅然若失的情绪从何而来,也许你会发现,这是万物突然寂静下来后产生的感受。在整部影片中,孩子嬉戏时的喊声一直伴随着海滩的画面,而第一次寂静无声的画面意味着假期的结束” |
|
雅克·塔蒂首部于洛喜剧,笑死人不偿命!1.近默片喜剧&群像喜剧,优雅羞怯却笨拙机械的于洛先生并非滑稽效果的唯一源头。2.身体式情景喜剧,大多笑料与人体动作或肢体的延伸(即各式工具,如汽车、小船、球拍、毛巾搓杆、拐杖挪画、被狐狸皮咬住的鞋钉等)息息相关。3.片头走调含糊的火车站喇叭仅为个例,大多时候片中的言语虽嘈杂却清晰易辨(餐厅闲谈、收音机时政广播与不停严肃引用报纸的男人),但内容却空洞无聊,彰显出度假时空中语言规训的荒诞与无意义。4.表现性声音运用的教科书,强化的老爷车吱嘎声&餐厅弹簧门声,放大的唱片乐,时而巨响时而静默的乒乓球声,以及某些时刻对谈话的消音处理(仅有口型)。5.被绊穿过房子or倒退绊出门。6.神奇的海潮卷送颜料罐场景。7.一伸一缩式网球发球。8.折船-鲨鱼,拿甜筒的小孩,失控的烟花。(9.5/10) |
|
塔蒂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喜剧从来不只关于他自己,于洛先生只是塔蒂世界的一部分,他眼观八方的镜头展示的是一种均匀又可爱的平等,笑料不止于他,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声音!)都加入到游戏中。 |
|
不过比不上《我的舅舅》 |
|
同意巴赞所言,塔蒂的喜剧性源于变形的声音,悲剧性来自那之后的沉默。这是个构筑完整的世界:永远等待纽约电话的摄影师、永远埋头书报的文青等,每个人物都怀抱单调的目标从一而终。而于洛先生的存在看似碍眼,却恰恰是以散漫态度对抗世界的索然无趣。我们嘲笑他的格格不入,同时也映照着自身的孤独。 |
|
#重看#当温柔而冒失的主角从人群中慢慢涌现,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带入一个矛盾又和谐、自成一体的世界;大量远景,让于洛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无处不在的细节幽默充盈整个画面;此片亦有“报幕者”——散步的夫妇,结构和《节日》有异曲同工之妙;场面调度和声音制造的笑声,美好得不像话。 |
|
四星半.塔蒂的核心意图在片头即表露无遗:海浪声被删削调整,成了主题曲的"对答"部分.于洛和其他人的冲突乃是rubato与giustezza这两种韵律节奏的碰撞,前者不可捉摸而自由弹性地从后者单调的刻度――以钟和门为代表,一种往复摇摆的机械伴奏――之中快活地冒出来.纯粹的音-乐不遵循任何语法礼仪或游戏规则,于是它搅乱牌局,让人声变得空洞喑哑;当静默重新占领了海滩,我们才若有所失地发觉,那曾令人心烦的种种不合时宜的吵闹却正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此意义下,世界现象(Weltphänomen)就是声音. |
|
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憨豆对于洛的师承:主角都沉默、笨拙、善良,与社会格格不入,又毫不自知地肢体性地“犯蠢”,成为正常人眼中的异类。具体到作品,《憨豆的黄金周》就是对《假期》的继承和重写:憨豆从全世界的笑料变成全世界的宠儿,于洛则没有这么幸运,但温柔如塔蒂,至少安排了两个欣赏他的游客。《节日》之后,塔蒂已经开始实验更纯的哑剧:除了自我介绍,主人公再无更多对白;电影也完全没有主线故事,只有一个个惊艳的情境和段落在场景之间不断上演。看得出在向《我的舅舅》和《玩乐时间》做冲刺,但整体还显得不太成熟。 |
|
天生的格格不入只因你们已成为规律的组成部分,一如既往的塔蒂,但是感觉结构太过松散了,与《我和舅舅》相比更像是一个爆发前的蓄力 |
|
继《游戏时间》后的第二个,笑料和创意都不如前者多。虽然节奏慢,但整体氛围还算比较有意思,一些细节很搞笑。发现塔蒂利用道具很多,现场面对当时环境和道具后再发挥想象力很强!临场的东西往往是在屋里编不出来的。憨豆也许对于洛有些模仿。 |
|
笨拙的不合时宜的,greta gerwig似乎也有塔蒂的影子 |
|
雅克·塔蒂先生有一半的外星人血统,另外有一半机器人类血统,还有一半人类血统。所以如果你恰巧在法国南部海岸度假,遇到这么个怪物,那你就度过了一个“娱乐”先生的假期! |
|
不同于蹩脚的喜剧,充斥着无止境的冲突与矛盾,而在雅克·塔蒂的作品中,他则用平凡朴素的手法来打动你的心,这集他的作品魅力所在。 |
|
属于比较早期的作品,对现代性的挖掘还不够深入。不过看看巴赞评于洛,就知道自己只是一坨狗屎了哈哈。对声音的重复运用比节日更进一步,可以感觉到塔蒂在有意识地加强声音的荒诞性。葬礼梗非常有趣。 |
|
看完的心情真的如同假期一样毫无准备的开始 毫无防备的结束,结束的令人意犹未尽充满失落之情,看着空空如也的海滩已经没了孩子的欢笑,潜意识已经打响了不愿接受的闲趣时光流逝的哀愁,原来真正享受“休闲”的人和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真想对着儿时的假日大哭一场) |
|
要不是知道本片的拍摄时间,我真的会以为这是20年代早期默片到有声片的过渡,哑剧表演到电影表演的过渡,荒诞戏剧到工业制片的过渡。一些调度和声画同步做的不错,技术简单但并不粗糙。 |
|
诠释了什么叫做囧! |
|
我好像糟蹋了这部电影
|
|
电影的音叉 |
|
那种无可言说(深藏于表面之下)的幽默,浮出来的冰山一角就足以令人欢心,世界上总会有喜欢于洛的人、尽管他们也许只能偷偷的喜欢。世界上总有笨笨的、却又一定在这虚伪的世界里做真正的绅士的人,他们的那一片真心既不矫情也不悲伤。于洛怪异的车声和那浪漫的音乐是他独有的标记(打破虚假秩序)。 |
|
语言障碍 |
|
第十一期 法国喜剧·欢笑百年 |
|
84/100 汽车对海滨小镇的入侵,声音对静谧空间的入侵,在沉默的夜晚完成对时间不同理解方式而引起的冲突构建。构图里突出前景与后景的观看关系。初现对酒店这个小型上流社群的调侃,以被放大的爵士音乐破门,起舞,递上雪糕…也是以浪漫的方式反击群体沉闷的气氛。似乎也有一些对欧洲殖民主义的调侃,他们讨论着国际争端,贵族指挥车辆行进也仿佛入侵,车辆故障如炮响,最后以一场烟火的狂欢完成对战争的揶揄。于洛以他姿态优雅散漫的叉腰动作,制造一场回归简单的混乱。依然可能也有电影本体的含义:开场透过窗户这一景框来迎接海滩的景观,结尾将窗外海景定格定格为静态的旅行胶片。 |
|
bravo |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_oL9f550gI/
|
|
轻松搞笑。
忽然发现 卓别林-于洛-憨豆似乎一脉相承 |
|
还没怎么发掘空间所具有的概念,更像是部传统的默片喜剧,但凭借迥异于好莱坞棍棒打闹的趣味提升了不少。用偶发的秩序外建立异常的和谐,音效提供特写般的效果却并不突兀,即便意外发生其景致仍是延续的。结尾很棒,以及这是憨豆黄金周的那种喜剧吗? |
|
太有趣了,全是细节。彬彬有礼、格格不入,是为度假。 |
|
20090517 2150 Palace IFC |
|
7。不单纯是搞笑喜剧 |
|
于老上了年纪就这德性! |
|
视觉双关语,巧合,场面调度 |
|
太可爱了 于洛甚至比卓别林还好看 |
|
胡洛先生和中产阶级之间,谁更愚昧可笑? |
|
慵懒散漫,大智若愚,优雅摔倒和小碎步。应该是我看过四部tati电影里笑点最密集,也最单纯的喜剧了。ps:那个小男孩,是不是就是后来《我的舅舅》里的正太? |
|
I found it ridiculously boring. Maybe just not my type of comedy. The scores is great though (worth all three stars). |
|
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