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以前看黑镜头就知道这段历史了
片中还是侧重于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
但实际上 在图西族控制的地区
对胡图族也发生着同样的杀戮
这是一场无法说清的事实
事实没有真相
只有荒谬的让人不可理解
人们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的邻居搏命
只因为他们觉得 不杀死对方对方就会来杀自己 |
|
当这个世界闭上双眼,他却敞开了怀抱。 |
|
屠杀纵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屠杀的漠视。 |
|
我们看了那些屠杀的镜头 然后继续吃大餐 |
|
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片尾曲,震撼心灵的人性故事,愿真善永存,苦难和邪恶远离所有人 |
|
以剧情片类型来拍种族灭绝的题材,总觉得轻飘和虚假。失分还在于单线,一个西方度假饭店经理的独角戏,再如何渲染,也显得单薄。最后小团圆的包袱吊了一大半时间,终于解开,也太模式化了。最有价值的是借此了解了屠杀背景和胡图图西的殖民地渊源。 |
|
记者和保罗对话,对于外国观众看到图西族遭受的惨象后所可能的反应作出的揣测,令我想起《关于他人的痛苦》,苏珊·桑塔格在书中提到,我们看多了反映苦难的照片,就会在某种层面上以为自己真的帮助了那些身陷囫囵的人。当然这是一句题外话,但与我们切身相关。 |
|
#250#“天啦,太恐怖了,然后我们继续吃晚饭”这句最切中要害,题材感人,不过就艺术手法来说真是一般般~所以一般般就是,我们只能从外部(镜头)获得信息,那是导演的意图,我们可以不动大脑盯着屏幕看完两小时,留下的或许只是那一句震撼的话,思考的权利被剥夺了。 |
|
当电影成为我们铭记历史的唯一方式 是幸或不幸 |
|
人祸最惨。可我们看完新闻,还是会安心的吃完晚餐。 |
|
卢旺达的孩子们从神职人员身边被拽开时,随着背景音乐,眼泪忍不住打转◎◎基于背景值得一看! |
|
一部会让我们灵魂受到强烈震颤的电影。通过饭店经理保罗在大屠杀中的经历,来纪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恒的东西。虽然没有对大屠杀全景式的再现,却用深刻的心理描画使得观众的心灵受到同等的冲击。电影并非单纯的赞扬保罗,而是深沉的纪念普通人在灭绝人性的灾难中散发出的光辉,不仅仅是保罗。电影成功的做到了不忘记历史的目的.但这十年里,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视生命如草芥的屠杀,从来便没有停歇过--谁又将见证,新的苦难与创伤?他们被世界遗忘了。 |
|
记着人世的罪恶,也记着在罪恶中的人性光芒 |
|
“他们来这不是来帮助我们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卢旺达无法为他们赢得一张选票。” |
|
堪与辛德勒名单媲美的影片 |
|
电影没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辑,有的只是质朴之中最撼动人心的真实。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正的人间炼狱。当世界遗忘他们,国家陷入疯狂的时候,一个比辛德勒更加艰辛的男人在一个人人力求自保的环境下敞开了他的双臂。记住他的名字——保罗·卢斯萨巴基纳。★★★★☆ |
|
1994年,当地球的一端在讨论应该是阿甘正传还是低俗小说拿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却正在发生着惨绝人寰的百万级别的大屠杀!!距离现在也才区区26年时间。所以种族歧视被提高到一个特别敏感的地步,被当做不可触碰的政治正确也是非常自然的,即便是已经2020年了,【黄祸论】依然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卢旺达大屠杀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利时充当了搅屎棍,这种骚操作对于有着大量殖民地的英国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印巴战争就是不列颠的“杰作”,而美国则继承英国的衣钵,继续制造中东和东欧的各种战乱和难民潮,而无疑最终会被反噬,自食其果!华金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却留下了最有名的台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值得全世界所有的领导人认真思考,拒绝仇恨,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而不是继续让人间悲剧重蹈覆辙! |
|
几乎是一边哭着一边看这部电影。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表面上看起来是胡图人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但请一定要记住,是比利时人煽动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仇恨,是法国人提供了武器。所以,究竟是谁残忍,究竟是谁野蛮?是那些自诩早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殖民者,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殖民者身份。
令人感动的是,在一切人世间的悲剧之中依然看到了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
|
做一个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为人一定要正直。 |
|
这种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欧洲人用辛特勒名单纪念犹太屠杀的时候,非洲也同样有卢旺达饭店记录着感人的大救援。没有惨烈的屠杀与交火镜头,然而带给人的感动是那么真实,那种真实的生的欲望与善的本性。男主角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精湛,完全投入,彻底地让人记住了这样一位英雄。至于里面杀人工具砍刀来自中国的场景,也只有对于中国制造的一种无奈。 |
|
最荒唐的是,胡图族与图西族是比利时殖民者人为划分出的种族。 |
|
1.“他们留下了接近一百万尸体。”2.生而为人,对不起。3.“上帝,我感到惭愧。”4.即便只是多拯救了一条生命,也应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5.让灵魂也为之啜泣的哀曲。6.情节处处揪心,却无法深入骨髓的痛,只有恨。 |
|
桥段挺家庭剧的 非常主旋律政宣片 摄制上扬长避短 绕开了很多需要花钱的场面 如能在两个民族为什么走到这一步这一点上挖透 应该会是一部经典 以及这种事面前商人永远最有行动力 商业伟大啊真是 |
|
一直在期待那段经典音乐出现,结果出现了,感人指数又没跟上来,导致看完感觉平平。晕勒个去~ |
|
【B】之前期望太高导致有些失望,是很精彩的片子,但是或许是切入角度太宏观的原因,对人性的刻画和对战争残酷的表现实在太少了。没有那种仿佛深刻骨肉上的沉重与伤痛,力度不够 |
|
战争、人性、情感、孩子,非洲题材的电影都快拍成套路了。注:在《十一罗汉》里看到滑稽版的唐·钱德尔,感觉很奇妙~~ |
|
看过的第三部卢旺达大屠杀题材,连着昨天重温辛德勒名单,这种无尽绝望的感觉好可怕,人性泯灭的黑暗中的弱小光辉可贵到让我觉得更绝望。也许是我太悲观了。 |
|
媒体冠之以“非洲版辛德勒名单”称号,以小见大记录惨烈的卢旺达大屠杀,令人欣喜地摒弃了花哨的剪辑和表演技巧,也最终没有起用明星丹泽尔华盛顿主演,有种朴实自然而震撼人心的力量。让雷诺客串,Wyclef Jean那首Million Voices实在是爱得紧啊。
|
|
胡图族和图西族为了历史上的利益分配不均而动武,UNPF因为ROE的原因无法主动介入,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这次人道主义危机唯一的正面意义在于几年后伞兵团和陆战队突击队在48小时内完成再部署,成功干预了塞拉利昂内战。 |
|
3.5。克制不了去和《辛德勒的名单》作对比,艺术水准差一截,本质上还是同个娘胎。怕说媚俗不好听,那美其名曰合流。代入和感动都拜本能心软所赐,但毕竟不是紧系生活的东西,所以往往情随事去,而恰好这类片为了广泛受众,也确实都拍得很易忘。残余记住的,其实都是自己已熟的三观。 |
|
卢旺达版[辛德勒的名单],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遭受的危难和风险比辛德勒大不少。影片时刻让人揪心,沉痛感贯穿始终,片尾曲有情感升华作用。| “我认为如果人们看到这些录像,他们会说:‘噢,上帝,太恐怖了’,然后便继续享用他们的晚餐。“(9.0/10) |
|
西方人为制造灾难,强行区分种族制造矛盾,提供武器大发战争财。然后一部电影将自己塑造成救世主和新希望,令人恶心。 |
|
非洲版辛德勒名单 真实故事 |
|
卢旺达名单。 |
|
非洲大陆世纪末的那段历史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种族大屠杀映射出来的人性之恶让人感到无边的绝望。而保罗和辛德勒虽然只是无边黑暗里的一点星星之火,但足矣以微弱的亮光照亮他人的人生。“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
|
人性在反人性面前,可以变得脆弱,也可以变得坚强。
剧中某些人物其实让我反感,包括paul的妻子,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就是真实的一面。除了好人和坏人,还有好多普通人。这些人在这部电影里都刻画得很贴近。人太渺小了,享用我们拥有的和平和简单幸福吧。 |
|
2.5.本来是很好的故事,但是用西方的眼光来拍就拍不出重点,Paul俨然像个美国普通人变英雄的家伙、而且太多笔墨写他的家庭和爱情,Joaquin Phoenix饰演那个角色有头没尾,他明明点到了重点“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差别”以及“西方人的冷漠”。结尾更是如童话般莫名其妙。Don Cheadle绑领带那段表演好。 |
|
8.0 你敢相信吗?人们虽然看到了这些屠杀镜头,依然继续吃着大餐。进行着第三次世界大战——“键盘大战”。他们一边怜悯弱势者的处境,一边质疑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边因为几张照片一段视频就含泪戚戚,一边转过头又觉得事不关己,与我何干。 |
|
资料馆2015.3.5.7pm 殖民者在当地生产出的种族,而当灾难发生,却并不会将之视为人(白人),给予其“人”的待遇。四星级宾馆里的已经是这个国家阶级地位最高的人群,而真正的受难者只能隐没在雾气里、作为被汽车压过的尸体堆积在河边。 |
|
这个……跟《辛德勒名单》还是差着好几皮 |
|
完全的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立场和企图都值得推敲怀疑。单从艺术上也最多值3星。 |
|
7.5之后,更显出此片意义啊~ |
|
1994年的时候,我在忧愁《美少女战士》单行本出得好慢,每月等着那薄薄一本书。
1994年是电影的黄金年代,我看了《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那一年好看的电影太多了。我每个月都有影碟看,快乐的不行。
10年之后,《卢旺达饭店》拍出来了。原来在我忧愁漫画看不到更新的时候,在我快乐看电影的时候,有100万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了。
比利时人挑拨,法国人顺手卖一波武器,美国刚经历完索马里失败(《黑鹰坠落》)决定袖手旁观。维和部队说我们是来维持和平,不是创造和平。
又过了18年,第二遍看,又伤心又难过,大家都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屠杀说天呐好惨啊!然后继续吃饭的人啊!
对于平民来说我们能做的太少了,对于权利来说,100万人的生命还不如几张选票。 |
|
《卢旺达的名单》,其实仔细看也还是能看到美国白人视角一点点的阶级凝视,可是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好了,唐·钱德尔演技时刻可圈可点,最后还是意义大于艺术吧 |
|
《卢旺达饭店》——想了想,在100万具尸体面前,说什么都多余。杀人有将,救人为医。杀了大半,救其孑遗。小补之哉,乌乎噫嘻? 鲁迅说: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
|
|
古有摩西分海普度众生今有UN分人黑白相离,原始人刀耕火种用来生存的工具成为了文明人互相残杀的凶器,非洲版辛德勒故事的起承转合还是很好莱坞商业性,讽刺的是电影里救人一命的英雄原型已经因伤害平民的恐袭而锒铛入狱。 |
|
重看,第55分钟那摄人心魄的主题曲响起时,还是忍不住。愿上帝保佑所有受灾受难的人们。 |
|
身处乱世,面对杀戮,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种族、宗教、部落之间的冲突,不过是满足人类嗜血私欲的借口。战乱来临,被非洲视为依赖的白人撤退,留下手无寸铁的黑皮肤们承受扑面而来的血雨腥风。幸好,幸好,在挥起的屠刀下,依然有像保罗这样的人,在人性泯灭殆尽的时刻,保有最后的良心。 |
|
人类能献身伟大亦能极度卑鄙。感谢保罗,他的良心之光如同辛德勒、拉贝一样照亮了人类野蛮黑暗的角落。在两个部族互相屠杀遗尸百万的人道主义灾难里,在联合国已然抛弃他们的境况下,是这个善良的卢旺达人竭力保全了一千余人的生命, 并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然有勇气胁迫当地军政首领。 |
|
高分在题材。人物扁平,群像戏处理不佳,一些大场面调度混乱,叙事平铺直叙缺乏波澜。影片也缺乏深度开掘,作为观众从电影中所能得到的的确也只有“啊!太恐怖了”,然后继续晚餐。上校神似小布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