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大陆不要拍女性题材电视剧了,台剧和美剧够看了,没必要再浪费资源金钱时间去拍那些假模假式的女性主义。 |
|
还需要多少年,大陆电视剧会把39岁女性作为女主,那我们与台湾的距离就还有多少年。//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性格中的一个面向,大儿子其实是爸爸有点儿怂且循规蹈矩的那一面,而小儿子是爸爸梳油头穿西装的这一面,看起来更得体的一面。 |
|
台剧已不再是偶像剧的天下,而内地剧现在的走势却在倒退。 |
|
我們終究長成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樣子, 但他們依然接受愛著我們...我們也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愛自己. |
|
很遗憾,现实中很多女孩子长大就没有家了,更别谈人到中年还能天降竹马 |
|
我知道你会做我的掩护,当我是个逃兵。 |
|
陈嘉玲是幸运的 有爱她的爸爸妈妈阿公阿么 有绝望后揪着她起来洗干净一起回家的弟弟 还有回到老家以后有从小陪伴他的蔡永森(已经离婚恢复单身)在等她 还有只要157万台币的独栋带庭院温馨小宅子可以买 还有阿么告别式上特地从台北跑来的不管怎样都爱过她的前任 还有在台北欣赏她一直想帮她的Mark给她机会与小女生们竞争面试高薪工作…… 在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情有义 一个女生也只有在戏剧里才能同时拥有那么多 然后潇潇洒洒的说一声 啊我要做回自己 这要怎么说呢 就是这部戏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刻画的淋漓尽致 连带着软糯的台语都咿咿呀呀的动听 而五星的点是因为把这些细枝末节成功聚集在一起就是戏剧了 演员的演技都太到位 栩栩如生 棒! |
|
生活的琐碎片段,真实感动,“悲伤五阶段”记忆深刻,最爱结尾的那句总结,“人生很长,长到你可以做梦再醒过来,跌倒再爬起来,人生也很短,短到你没时间去讨厌自己,勉强自己”回归本心,家庭永远是等回归的那个港湾,父母的爱永远是与细微之处提现的 |
|
有故乡的人真幸福!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自己在大城市呆不下去了,回家乡会是怎样?可能更呆不下去吧! |
|
现代戏部分其实并不是太出彩,大龄、单身、未婚、失业、败犬女王的人设并无新意;年代戏部分倒是有种“光阴的岁月”感,有笑有泪,放在华语语境里是至今最有“1988”气质的一部;两条线在女主角长大成人后交融一起,最后两集的插叙很妙;还要感慨的是,三代女演员全都演得很棒。 |
|
“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主旨就是这句了,好笑又好哭。阿嬷去世那集特别感人,让我也回忆起外婆给我讲物理化学和红楼梦,叫我傍晚千万不要在落日下看书,躺在床上给我讲道理,看她坐在房子的东侧边与人闲聊边织毛衣的小时候。尤其喜欢陈竹昇的表演,让人完全忘掉他就是肚财。惊喜是居然还有吴慷仁客串。 |
|
你原谅了生活,生活就原谅了你。当你走进鬼屋,才明白恐惧来自你自己。当你能够选择放弃,你才知道,什么是你值得拥有。 |
|
很多地方故意用很誇張的方式呈現,可能因為演員們都是劇場出身,這樣的陣容非常華麗,小女主也表現優秀。 極力描述女性與社會價值觀的搏鬥,身為女兒、媳婦、婆婆、大齡未婚女子所要背負的重量,而陳竹昇也把一個老實古意怕老婆疼女兒的爸爸詮釋到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婆媳過招橋段。 |
|
“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原来人生的道理,阿嫲早就讲给我听。 |
|
好看的喜剧总能在笑泪中抚慰人心,儿时的回忆简直太经典,足够超越时代与地域,彷佛是你我曾经经历过的故事。小嘉玲实在太会演、太可爱了,应该说这家人实在太可爱了,每一个眼神与互动都搭配的天衣无缝。 真的好喜欢陈家这家人-偶尔固执偶尔温柔的阿公、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嬷、乐天知命又诙谐的嘉玲爸、任劳任怨也是最重要支柱的嘉玲妈,还有浸淫在这样氛围里成长成鬼灵精的小嘉玲,与长大跌跌撞撞后终于找回自己的陈嘉玲,或许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熟悉感, 跟着笑闹、动容,也回望了曾经无比纯真的自己。 好看的喜剧,值得推一个~ |
|
同问,什么时候内地剧也可以关注30+ 40+50+60+女性的精神世界、职业追求和人生选择,而不是婆婆妈妈围绕着儿子老公转?? |
|
好看,跟韩剧《请回答1988》差不多的类型,真实幽默,演员演得非常感人。 |
|
好羡慕陈嘉玲这一家子哦!特别是爸爸,简直中国电视史最好爸爸第一名,虽然觉得她踹大荣踹得任性,但想想我是一天也没体验过这么有爱的家庭生活,可能在爱里富养大的女儿才有这样的无所畏惧吧 |
|
也许是今年最佳台剧,喜欢它远甚于《与恶》 |
|
那些小时候的期待与幻想,终于在39岁完成了。陈嘉玲,我爱你,谢谢你。
如果说有遗憾,就是结局太匆忙了,篇幅太短。 |
|
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养出一个陈嘉玲。最喜欢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小姑子走了,婆婆和媳妇在厨房跳舞;一个是阿嬷唱《纯情青春梦》给自己。 |
|
好羡慕她40岁一事无成转身还有爱她的家人,一如既往的青梅竹马,她退回去可以有踏实的依靠,而一些人如果退只会更伤更痛 |
|
它最终导向的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家园回归,假设有一个地方永远向你张开怀抱,且里面的家人仍能畅通无阻地和你使用同一套语言系统,真正的接纳和包容。残酷的现实是,共同的语言系统在成人离家后难以寻回,这不仅是我们与父辈,也是父辈与他们父辈的共同命运。也许的确有一个地方是随时随地可退守回归予取予求的,我称之为回忆。如果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家庭,一个人的人生会柔软很多。最后二十分钟的大团圆,的确温润了干枯的心,母亲接纳儿子的心路历程在在是叫人心向往之的爱的证明。而都市里那些无路可退的陈嘉玲们,人生半途想转身清零的出路在哪里,哪里能觅回童年时那间不敢踏入的闹鬼屋,并亲手刷成自己的童话梦?于是我份外惦记那些下落不明的女子,坚决拒婚的姑姑,偷写情信被毒打的阿娟,她们后来如何了?可有获得与之匹配的自由与人生? |
|
被9分骗进来,结果就是个老套的玛丽苏言情傻甜白,而且没人觉得整个设定抄袭了BJ单身日记吗 |
|
阿嬷去参加歌唱比赛那里,旁白阿玲说,我突然知道阿嬷说要把这首歌唱给一个人听,那个人是谁了,是她自己。下一秒我恨不得甩自己一巴掌,因为我第一反应还是:唱给阿公听的吧?但不是。阿嬷当女儿当妻子当妈妈当阿嬷都累了,当阿嬷累到不想再呼吸的时候,让阿嬷去做她自己吧。 |
|
紧缩的自由,崩坏的秩序,坍塌的经济。仿佛整个东亚地区都在怀念那个朝气蓬勃的80年代,那时是实实在在的觉得明天会更好。感谢对岸能让无声的公民们看到这么朴实自然三观正却不说教的年代戏。 |
|
让我自由的去做李月英吧 |
|
当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陈嘉玲时,又哽住了,陈嘉玲怎么能算普通?她有陪女儿开空气出租车的爸爸,你开心我就开心的妈妈,小学作文裱起来保存多年的阿公,看似偏爱表姐死傲娇的阿嫲,把萎靡颓丧的她拉回台南的弟弟
好多人提到不喜欢这个名字&质疑为什么和江分手/拒绝M
我恰恰认为名字是点睛之笔。当我们不再做社会规训下按部就班的女性,不再逼迫自己成为淑女,不再伪装自己强行合群,我很骄傲,我是个俗女
和江在开场就说是室友,其实早不爱了,只是碍于年纪,他条件还不错,浑浑噩噩地凑合,不如意的工作亦是如此。一二集的陈还在努力地向世俗靠拢,尽力打磨自己的棱角,企图塞进淑女的框架。到最后Mark说她看起来放松了
放下了执念,遵从内心爱任何状态的自己。若再因为条件回台北找M,不过是周而复始,究竟她是“俗女”还是提问者是? |
|
里面的爸爸是一百分的爸爸 |
|
熬过第一二集,之后就十分好看又好哭,我很喜欢第四集嘉玲分手和辞职的表达,第四集一开头,江大荣说差一点就是什么都没发生的意思那就不重要,然后自己花生过敏送医院,到后面嘉玲辞职像是神的召唤“飞”过人群,都真实而生动,而最好看的是第五第六集,第五集讲少女嘉玲离家出走,爷爷面对自己的心魔,一家人和爸爸收留的陌生人在旺福的《等待雨散》下团圆。第六集嘉玲找到“我的志愿”,到最后她说我的志愿已经不是自己的志愿了,那篇作文被爷爷裱了起来,上面写着“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两集是利用结构和技巧将全然不相干的两件事拧成了一件事,就像夏天里爬上藤的葡萄,一圈一圈缠绕着,晶莹通透。这部剧它朴实,它在最后不过就是讲俗女的完成,阿嫲阿妈和嘉玲,她们没有大的心愿,她们只会更明白自己是什么。 |
|
导演严艺文说:「女孩们请记得,不论你几岁,都请一定要喜欢现在的自己。」 |
|
看了推薦馬上開始追劇,真的很好笑了,而且陳嘉玲小時候的故事那些我覺得更好玩,小女孩演技也超棒。但說實話看到最後的結局很失望,赤裸直白總結下來就是:小地方的女孩不管怎樣努力進了大城市過上了更優質的生活,她犧牲了青春戀愛和婚姻家庭,最後還是拋不開世俗眼光必須結婚。明明遇上了更好的高富帥,輾轉一番推辭拒絕,到最後還是要回到鄉下老家和離過婚且收入不如自己只是小學時暗戀自己的男同學結婚。所以,這是教導現代女性:「別瞎jb折騰了,妳看妳們到了40歲結果不還是要這樣“返璞歸真”回到“小確幸”的生活才是真理和王道」嗎?那請問現代女性還唸什麼書?努什麼力?像陳嘉玲阿嬤那樣一輩子連字都不認識不就行了?早早結婚嫁男人相夫教子就可以了?越想越氣,本來打4星,寫完短評決定再減一顆星。這種廉價的人生哲理不分大陸和台灣! |
|
《花甲男孩转大人》之后最治愈的台剧,熟悉的闽南语、猪哥亮的歌厅秀、会香的信纸,我好像也回到了那个年代。不能错过的超棒剧集,要看要看一定要看~ |
|
无聊。闹剧。搞得我不得不去看看杨德昌来感受感受真正的人生。 |
|
亲爱的陈嘉玲,
妳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忘记这辈子其实很长,
长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来,
作梦又醒过来;
妳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这辈子其实很短,
短得妳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
没时间再去讨厌妳自己。
——有爱的家庭,温馨细腻!陈嘉玲是多么幸运! |
|
名字容易劝退,但看完真的不得不感叹一句:不愧是高分台剧。人家39岁无房无车无老公无孩子,却依然有勇气拒绝可能会吞噬人生的“华丽生活”,找到内心的平静,快乐地做自己。现在的社会发展得太快,以至于人们已经忘了怎么“慢”,30岁就要有房有车结婚生子的标配人生,大家都活在莫名的焦虑中。换做是你,又是否有底气拒绝用自由换取物欲的布偶人生呢? |
|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日平安一日福。 |
|
唯一的扣分点就是把台湾称作一个国家!虽然全剧台语,但破破的房子,旧旧的家电,土土的造型让我这个穷人很有共鸣,强烈的也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想想别说是彩电大哥大了,就是MP3、MP4、VCD、DVD、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等都也是时代的眼泪了(哭)何况除了比女主年轻之外,我也是一事无成四大皆空的老大不小的单身人士了就更是躺泪啊(我木有陈嘉玲的异性缘😭) |
|
終於看到完結了,真的很好看很有趣,也很好笑,對那個年代的女性以及出社會後到了台北心裡的os還是講著台語非常貼近insight了,女主小時後那個年代的阿嬤講的就是台語(閩南語加日語就是台語),阿嬤過世前說的話也有點小心酸,對於那樣時代的女性對於自己的認同,他想要女主角在他過世之後將骨灰灑在海裡讓他能在那個世界做自己,最後一集真的很溫馨,爸爸真的很可愛,女兒要上台北一直錄影說話。然後原來鋼琴老師是編輯!哈哈好想繼續看下去~~ |
|
若成年/都市戏还比较套路,那么儿童/家乡戏则格外出彩,以闪回方式嵌入现时生活,以补丁侧写交代“俗女是如何养成的”,虽不无夸张,但这种略带古早喜剧气息的氛围很拉好感度,充满温暖的烟火气,采用台语口音真是大加分项;于是我们知道这位即将跨入四字头的女性如何将乐观、坚定、独立和勇气坚持下去,如何会作出符合心意的选择,如何改变自身以及把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亲友——正是因为她拥有如此有爱且可爱的一家人,在鸡飞狗跳的柴米油盐中,在磕磕绊绊的斗嘴怄气中,他们逐渐接纳生活、家人和自己。
每个角色都非常可爱,太喜欢小镇生活部分,阿公阿婆和父母两对夫妻贡献最多笑点和泪点,这样的桃花源可能过于理想化,然而也是让成人葆有最后一丝纯真的念想;最爱小嘉玲戏份,灵动无比;吴慷仁出镜可谓惊喜。 |
|
幸福的家庭可以长出更勇敢的小孩。 |
|
盛名难副。 |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和1988怎么比 |
|
- “我回来你高兴吗?” -“你高兴我就高兴” -“那你会不会对我失望啊?” -“你不会我就不会咯” 哭死😭 |
|
这可能是我女性主义的启蒙电视,让我明白:不要瞎听社会对女孩子的安排、不要委屈自己急着出嫁、不要模仿别人的人生,勇气是用来帮你找到真正的你自己的,一人一命,好命歹命,总要过着自己的命。最喜欢的是——“亲爱的陈嘉玲,妳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来,作梦又醒过来;妳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妳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妳自己。” |
|
挺好看,但其实女主40岁辞职,还有家可回,有青梅竹马可以爱,有健康的父母,有关心她的弟弟,其实算很幸运的啦…很多人其实都是被生活裹着往前走,就连停下回头的机会都没有 |
|
E9阿嬷参加歌唱比赛,参赛曲目选了一首《纯情青春梦》,她说这首歌要唱给一个人。这集的剧情多次渲染阿公阿嬷吵架时剑拔弩张的气氛,以及阿公颠簸着骑车把伴奏带给阿嬷送去,都让我以为这首歌是唱给阿公的。最后陈嘉玲说,阿嬷说要把这首歌唱给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阿嬷自己。看到这里,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清晰地感觉到一种自由的美好。那一刻我也明白了,原来我写下的那些没有多少读者的文字,其实也是写给了自己。
女性不需要做歌颂者,她们也可以为自己唱首歌。 |
|
这两年的台剧突然水准高了起来 |
|
女主好幸福呀,人到40了,没工作没对象没房没车,但是家人朋友前任都对她好好呀,在这么有爱的环境里长大,才能这么勇敢做自己呀! |
|
日常,清新,亲切感,让人好笑好哭又让人回味悠久。这剧让我感到亲切,不但在于从小熟悉的家常:闽台日常,话痨的阿公阿嬷,每天斗嘴的公婆,无处不在的攀比,小地方的市侩,乐活知命的家族,婆媳、姑表,夫妻,还有纯真无邪的童年回忆。更主要的是,同样的大龄单身、无房无车、独居、经历浮沉最后还是叩问内心去找寻真正的自我,这与在这个瞬变的浮躁的世代跟命运歇斯底里地反抗的大多数人何其相似。时代步伐是无情的沉重的,在这里却是这般治愈隽久充满人文关怀,而且还表达女性真正的尊重。今年两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质量太好了,首先就在于文学剧本人文价值高。PS:我看过一张地图,88年蒋经国去世那时候台湾的全国就是包罗中国大陆甚至连外蒙都算进去了,单纯因政治给低分的所谓爱国者是该好好补补历史知识。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