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第二幕 Le Deuxième Acte (2024)

    最近更新: 2024-09-23 HD中字
    • 主演:蕾雅·赛杜 / 文森特·林顿 / 路易·加瑞尔 / 拉斐尔·奎纳德 / 曼努埃尔·圭洛特 / 弗朗索瓦丝·加奇奥
    • 导演:昆汀·杜皮约 (Quentin Dupieux)
    • 编剧:昆汀·杜皮约 (Quentin Dupieux)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2024 
    • 更新:09.23
    • TAG:喜剧
    • 别名:Second Act,敬我们美丽的职业,鬼才智将戏中戏(港),拍三小电影(台)
    • 片长/单集:85分钟
    • 豆瓣评分 6.9 (2058票)
    • IMDB评分 6.5 (2,564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70%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57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第二幕》的免费在线观看,《第二幕》是对白语言为法语,属于喜剧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9分,有205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型男大卫受够了痴女芙伦丝的疯狂纠缠,决定带上哥儿们威利共赴饭局,好把这个烂桃花甩锅给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老套的爱情喜剧很快就画风丕变,在演员凸槌之后,摇身变成不断电的拍戏直播秀。演员们一面斗嘴怒喊不录了不录了,一面还是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直到一名紧张到皮皮挫的临演,把所有人逼往崩溃边缘⋯⋯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第二幕[中文字幕].The.Second.Act.2024.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详情
      第二幕[中文字幕].The.Second.Act.2024.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第二幕[中文字幕].The.Second.Act.2024.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详情
      第二幕[中文字幕].The.Second.Act.2024.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DVDrip

      夸克盘 2024 第二幕 中法双字 (法国 昆汀·杜皮约 )【乱耳飞舞字幕组246号作品】 -中字.mp4 夸克网盘 详情
      2024 第二幕 中法双字 (法国 昆汀·杜皮约 )【乱耳飞舞字幕组246号作品】 -中字.mp4 夸克网盘
      夸克盘 2024 第二幕 中法双字 (法国 昆汀·杜皮约 )【乱耳飞舞字幕组246号作品】 -中英字幕 夸克网盘 详情
      2024 第二幕 中法双字 (法国 昆汀·杜皮约 )【乱耳飞舞字幕组246号作品】 -中英字幕 夸克网盘
      The Second Act - Le Deuxieme Acte [2024 - France] comedy[2.59 GB] 详情
      The Second Act - Le Deuxieme Acte [2024 - France] comedy[2.5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百度云盘 第二幕.2024.中法双字【公众号:电影神】 详情
      第二幕.2024.中法双字【公众号:电影神】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HD1080P人工法语中字】 详情
      【HD1080P人工法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为本届戛纳影展献上醒胃头盘,蕾雅·赛杜、路易加维尔、文森特·林顿三位法国巨星再加鲜肉拉斐尔·奎纳德,行行企企絮絮不休已够杀。可别误会是昆汀·杜皮约 江郎才尽,明明白白话你知呢套无聊透顶的爱情喜剧戏中戏只是AI执导,连专业演员都吃不消,边拍片边打破第四面墙向观众申诉各自烦恼。玩完《达达达你个利!》,昆汀·杜皮约这次掉转枪头自谑电影行业,占士金马伦无端被拉下水,保罗汤马士安德逊开心升上神台,#MeToo与取消文化一并连消带打;死完一次可以死第二次,真真假假不过一场游戏,笑笑何妨?戛纳影展开幕电影。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3 HD中字
      La edad media
      2022
      喜剧片
      阿根廷

      中间时代

      La edad medi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4.5 stars. 被占/清空的宅子,游戏的终结/开端。真正从影像里生长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literary yet not literature,好久没看到当代电影里有这样的摄影机自主运动和无人称主视角镜头了!
      • 82/100 #EFM# Yes Home Movie,本届柏林最好看幽默的电影之一,其实也在思考疫情后做艺术的意义,是否能够变现,物质与艺术的关系等等
      • 最佳疫情喜剧
      • 把无聊拍有趣这点实在深得安东尼奥尼真传,卢西亚娜·阿库纳就是莫吉兰斯基的莫妮卡·维蒂。但这部真正的特点还是极其充沛繁复躁动有层次有能量耳花缭乱的声音,还有鸡飞狗跳上下翻飞的景深+默片式调度。虽然是个喜剧,却又是一个严肃的思考:一切都因疫情加速数字化的今天,物质世界何去何从?
      • 金鸡影展第一场,10分惊喜饱满的新冠时期电影,《等待戈多》和“Hold On”贯穿全片,小女孩与摩托小哥构成一组等待戈多的人,忙于居家办公的爸爸妈妈构成另一组,最终一组人找到了月亮,一组人拥有了不再继续过去创作的勇气。影片问道:疫情是不是解决这个世界问题的方法?显然不是的。但结合我近期的个人生活,我觉得电影一定是,单是坐在影院里,就让我如此如此地感到幸福。
      • 很喜欢,看似疯癫无厘头的奇思幻想,其实是对后疫情时代里荒诞残酷无情无序的当下最好的反击,片尾曲不断循环的hold on hold on又那么坚实温暖。南美真是魔幻超现实的鼻祖,当我们还在假大空的语言里不知归路,人家的词语已经摆脱了重力,飞向月球了。对生死都有一种彻底放开的浪漫。
      • so delightful… the best COVID lockdown film so far
      • 想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于是走出影院摘下口罩把它命名为我的疫情终点
      • #金鸡北京展映# 适合电影院的片子,很有趣,笑声不断。后疫情时代的艺术从业者,该何去何从?艺术已死,抑或艺术无用?将实物变成一个个“数字”,又何尝不是一种终极的反抗——万物皆无用。从这个角度看,荒诞的结尾更加浪漫化了,更别说还有“永恒和月亮将永远属于我们”。追逐戏的动线设计真的绝了。
      • #金鸡国际影展 难得有一部纯疫情题材的电影。疫情之下的生活本身就无聊,以这个为主题写剧本可想而知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所以整部片子的节奏都如上网课般,让人忍不住走神。《等待戈多》串起了全过程,小女孩和快递小哥成为了等待者,而戈多,就是那个看似永远不会到来的疫情结束之日。小女孩对月亮的幻想引用并致敬了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之后小女孩被陌生白衣男子淋热水那段她穿着《捉鬼敢死队》的衣服,貌似也是另类的暗喻。喜剧元素多但不出彩,小女孩和电脑对话那段是巅峰。小女孩枪杀妈妈那段,妈妈充分展现了其肢体语言的优势,说明疫情已经戏剧性地造成了众多人的精神死亡。疫情之下,全家人反而断舍离似的卖掉了几乎所有的东西,旧物换新物,不知是否想说明要用全新的心态面对既已造成的伤痛。
      • 新冠时期的《等待戈多》在疫情封控时期的日子里 期盼是唯一的救赎 我们等待着一个不知道会不会来的希望/解封 时间被百无聊赖的生活拉长了也被压缩了 于是为了填充些许意义 家庭有限的空间被最大化利用 楼梯所连接的两层作为天然的戏剧舞台 上演母女间有趣的追逐戏 所有家什乃至家庭成员都被明码标价 讽刺各种事物都被商品逻辑统摄的当代生活 (当然居家隔离期间人的身体本就成了家具的延伸) 艺术家忙于应对数字媒体对传统艺术的重塑 再度陷入面对“艺术何为”这一终极命题的精神危机 而这一系列沉甸甸的议题都被儿童视角失重的想象力悬置了
      • 苦中作乐,有趣得很~疫情电影之另一种,对lock down-hold on以及物质与数字化关系的一点思考。在得到望远镜后开始内观于是得以远望,直至连望远镜也不再需要。赐我一个可以共读等待戈多的可爱摩托小哥吧!7/10
      • #NHIFF2022#Berlinale72 Forum 第一部潘佩罗小组作品。
      • 今年看过最好的喜剧(或许也会是最好的电影之一),剧场版第七大陆或家庭版滨口龙介,瘟疫的沉重转变为幻想、浪漫、喜剧与舞台,内容非常丰富,又美好而精妙。具有着西欧和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中产阶级苦大仇深外另一种可能,喜剧或快乐的能量与反抗,游牧和新生。
      • 电影中艺术家庭的这对夫妇,也是影片双导演,不知道现实生活中会否也是夫妇?如果是,那么就是疫情初期全面隔离时,两人打造的一场“等待戈多”游戏。开始时玩得尽兴,自嘲和奚落完全融入到我们深切感知的生活中。但似乎它也只适合一个短片长度,拉长了容纳不下虚无,就让后面显得瞎胡闹了。
      • 蛮灵巧 源于艺术家的反思 我们生活在某种东西的废墟上 疫情让那些徒劳的 无聊的时间被延展 可生命依然往前走 我们等不到戈多 所以干脆和生活打一仗 给家中商品和人定价的过程是对原有价值体系的重新审视 对外物断舍离 创造 建构 直到能见到月亮 而在那之前 来自tom waits的 “you got to hold on” 一个光明的结尾
      • 不挪窝的日常冒险,美丽的肢体喜剧,苦乐非二元,琴键间的漩涡将平凡生活点石成金。迟迟不来的戈多不知在哪印着钞票,任凭洪水般的通货膨胀将家具冲进城市不知所踪,但那又如何,你看今晚的月还是一如往常地亮。
      • 补标
      • 一部我没有看懂的荒诞喜剧。讽刺疫情给文艺工作者带来的致命冲击和艺术行业生存危机挺有意思的。但全片没有给我什么明显的感受,清汤寡水地就演完了,本来期待还是比较高的,也可能导演的思想我没理解到吧。#2023金鸡春季国际影展
      • (LFF2022,BFI NFT2)
    • 豆瓣 6.9 IMDB 6.7 HD中字
      Il sol dell'avvenire
      2023
      喜剧片
      意大利

      未来的太阳

      Il sol dell'avveni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重看4-改3。莫莱蒂一把年纪了能不能不要随地大小爹,真的很不礼貌,全程都是让我考考你。
      • 可怕的不是自恋,而是自恋却不自知,莫莱蒂显然不属于此种情况,这是自爱、自知、自指的创作,不能给五星的唯一原因在于本片缺乏自省精神。在一个面跟莫莱蒂的dolly镜头中,后景的摄制组迅速完成了最后一镜的拍摄,枪决产生了两层意义,这个镜头多么哀伤啊!最后我还是想说,我们永远不该崇拜《现代启示录》这样危险的电影。
      • 非常有趣,将导演的职业属性几乎作了一种全方位的概览,指导、霸权、创作、困顿和批评,摄制阶段的不同层级状态依次铺开。进展与停滞,傲慢与挫败,在不同层级之间来回穿插,倒也无需抵触说教的不适,电影本身也并非聚焦于导演形象,而是导演属性。
      • 78/100 导演该如何存在。一种当下的重拍,重拍费里尼与重拍自己30周年的《亲爱的日记》。
      • B-. 十分真诚的自恋。想拍一部《八部半》,却没有费里尼把自己生生剖开的勇气,最后就在“我就是个无法适应时代的老古董”的自嘲表象下猛烈进行了一波观点输出。WTF moment的确让影院大笑,但靠幼稚化嘲讽对象来实现的“喜剧”,实在是不太保值。2023.5.24 Debussy
      • 迟暮的老人仍在无休止地追问,关于政治、艺术与爱情,他笃定经验主义,却已不相信语言的力量。他持续观察并记录着时代的裂痕,盼望用歌舞的幻觉弥合分歧,唤醒人类的团结友爱。这是莫莱蒂的痛苦与荣耀,尽情拥抱伤感,天真地老去,热情地老去。
      • 魏书军?味儿真冲啊。
      • Moretti竟然拍了一部电影来批判Titane,哈哈哈哈哈哈,太Moretti了。不知道Ducournau作为评委看到说了些什么。结尾虚构的美好世界,虽然听上去就很幼稚,但还是💪🏼🍀🏝️🎉🍭🤹‍♀️~
      • 这是莫莱蒂可爱的热情的对当下世界和电影的回应,更是他对自己过往作品的再指涉。 形式上更加任性和恣意(也确实有“随意”),像是回到了莫莱蒂80年代的喜剧,又像是费里尼晚年的《访谈录》。谈不上有太深沉和严肃的想法,但却好像与一个电影作者一起温柔的拥抱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 明明是喜剧片, 没有带纸巾的我, 揪着衬衫哭. 热烈且可爱! 观影过程还会不时想起我那些远在北京的挚友,愿我们永远保有对电影的激情与狂热, 无论20岁还是60岁.
      • 一台属于莫莱蒂本人的大联欢晚会。简直就是我心中夕阳红的标杆,未来我也想成为这么可爱的老头!!
      • 一些還好吧的老調重彈,It’s so ironic that the “WTF moment”is indeed the WTF moment of the film,最後一段拍出了La La Land的感覺,一種很形式化的團結和關懷,Red歷史的指涉也正如一個導演在片場的獨(和諧)裁politics倒塌後,重新相信語言相信個人情感,全世界電影民工團結起來,影像會有光明的未來!不說了,看點新的去。
      • 看到戏中戏的部分 就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为啥.. 最近看这类太多了估计
      • 4.5 近几年来保守派感伤怀旧元电影的完全反面:一部完全关于当下的作品,以最幽默的夸张变形和肆无忌惮的混乱狂欢,指向这个时代最沉重的内外世界双重危机。莫莱蒂不仅没有“老”,而且依旧是精力无限、诚实热忱地站在最前沿,召唤过去电影的精魂和未来世界(不存在)的希望呀
      • 各种粉刺挖苦很来劲。虽然总体很陈旧,不过还是喜欢的。大家演的都很好。
      • what the fuck moment = =
      • 很重要的是选择了一个可爱的演员来饰演主角,所以言行不会让人讨厌,这对影片的基调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这个故事当中还构建了现实和虚构的互相重叠打破,当现实对电影产生影响的同时电影也在反过来影响着现实,这应该是一部电影从业者都不会讨厌的电影。
      • #Cannes
      • #Cannes2023-32 迷影情怀,有;对当下电影工业的批判,有;意大利电影的风趣幽默,有;古怪又有点可爱的歌舞片段,有;对电影艺术的哲学探讨,有。但是都不太多。
      • # Anteo 导演映后 【A】莫莱蒂依旧进行着他的片场游戏,仿佛调出了「亲爱的日记」里的幽默与自我,但不再只是与角色平行的陪伴,而是不断在干涉,打断,甚至竭力的话语里强调着导演权力,却仅仅是力不从心的无力。虚构中混杂着类型的变奏,召回了歌舞的共振与历史的严肃,在幻想中对角色诉说,在喜悦中共存对于时代与创作的感伤。未来太阳升起,而电影仍会继续。
    • 豆瓣 6.4 TMDB 5.25 HD中字
      Hors du Temps
      2024
      喜剧片
      法国

      暂停时光

      Hors du Temp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0292. 74th Berlinale-主竞赛。这个分数纯属表示喜欢。影片问题显而易见——思考不够深入,格局太小太甜,更像是一部2021年拍出来的电影。但这片真是处处打在我的点上,导演用分散在全片多处的、自己解说的散文电影段落做节拍器,实际上拆解了片中的剧情段落,使得所谓剧情段落在自指之余也变成了导演在疫情期间写作行为的一种视觉化“预览”,这对话写得真是令人舒适,掉书袋也不招人烦。当然我觉得虽说不能要求阿萨亚斯去写更尖锐的社会议题,但还是应该再多一点自嘲精神甚至自我解构得更彻底一点,而不是就停在2020或者2021的认知水平上……
      • 如我这般向法式知识分子做派靠拢的阿萨亚斯粉丝,也看得很不耐烦。作为一个经验国内隔离三年的普通人,看到一个如此中产法国导演,因covid而得以在法国乡下的祖宅中过着无关痛痒的度假时光,悠闲到生出了对家族历史的感伤——往好听了说,阿萨亚斯沉溺在自己世界,不关心世界;往难听了讲,欧盟公共基金持续资助这样的私电影,凭什么,纳税人真的想看你家里那点歪瓜裂枣的事情吗?回想《夏日时光》中动人的家庭生活(同样也是一段私时光),阿萨亚斯这十多年,怎么了?
      • 纯粹生自己的气,花两个小时看老白男在自家别墅怀念covid时间。睡着十分钟醒过来无缝衔接,是我无能打扰了。
      • 另类的自传体疫情电影。诚然疫情时间的封锁带来的大多是恐慌及忧虑,而本片并非在恐慌忧虑之下描写苦难,也并非像某地人民一样执行时令时期的歌功颂德,而是用生活中的自然哲学去一点点解决问题,面对问题,也使生活增添几分额外的情趣。作为游客而言,被封锁了三年的我格外珍惜在柏林的每一秒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需要对苦难进行遗忘,也确实需要另外一种手段去记住,无论是痛苦,还是欢愉,亦或是痛苦的欢愉。
      • 阿萨亚斯差不多得了,哪怕从最贫瘠的自传体来讨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我最近对xx感到emo“的念白方式”也缺乏诚意得令人厌烦。再这么拍下去,欧洲应该出台一条老白男拍片前先备案,准许之后再拍摄的法条
      • #Berlinale24# 拍得很可爱啊,虽然理解为什么大陆观众不喜欢此片,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格局小可以成为攻击一部电影的理由了?怎么可以要求别人对离自己如此遥远又如此魔幻的另一种现实感同身受?这不是电影的错!这部电影真正的问题是作为essay film其中essay和film两部分几乎完全没有互文,观感太割裂了。
      • 还可以 但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观众打低分 毕竟乡村大别野 打网球 离眼前的苦难太过遥远了
      • 法国小布尔乔亚以高姿态笑侃新冠,难蚌,毫无共鸣。旁边德国人一词锐评: oberflächlich
      • 6.5。阿亞薩斯在確知Covid所帶來的巨大悲劇之後,仍舊選擇真誠分享其初次lock down時期的私人日記。他本人以小說式的主觀記敘口吻,用旁白講述著家族史、鄰里變遷與祖宅附近的鄉村風光紀實,並穿插著演員們對他和弟弟期間生活經歷的重新演繹。此種來自三年後的回望視角帶著更多的猶疑和自嘲,並使其重建家庭關係、日常生活以及紀念往生親屬的努力尚具備在一定程度上跨越自身階級侷限的可能。
      • # 74. Berlinale Wettbewerb 3+ 虚实结合,一次真诚的分享
      • 啊 比老中过的好太多是什么新知吗?瓣人在抱怨什么?
      • 个人最讨厌的一类法式电影。
      • 【1732】老钟人看了会破防的程度,但是看保守派和自由派吵架真的会笑…唉,你们法国知识分子。
      • 实在是一般
      • 轻松的小品,观感愉悦。有时候人类并不需要多么深刻的自反,我们需要的是一直想把喜欢的锅弄干净。
      • 3.5,还是挺不错的。每一个定镜头都并未让观众长到可以尽数欣赏,它被私语的画外音进行串联,却能感受到被拍摄的空间切切实实的时间停止(或许是第一次能明晰感受到定镜头的反面作用),而这种隔离场与yq的契合,为私人化宣泄提供了一个匹配的空间
      • +,找不到《双面生活》充沛的情境。
      • 有点想念《夏日时光》了。很可惜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无关痛痒的流水对白。其实essay film的出发点真心不错,但是为什么就不能更彻底和深入一些,将essay那部分继续发扬下去呢?@Berlinale74
      • 没甚么意思
      • 74届柏林主竞赛,加入自己真实情感、经历的虚构会显得格外真实,拍法也完全写实,阿萨亚斯极度私人的表达,或许人只有在停下来的时候才能好好看看自己。
    • 豆瓣 7.7 IMDB 7.4 HD
      Nu astepta prea mult de la sfârsitul lumii
      2023
      剧情片
      克罗地亚/卢森堡/法国/罗马尼亚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Nu astepta prea mult de la sfârsitul lumi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9.1 拉杜裘德的《周末》,大罗马尼亚娜娜的一天见闻,如此下沉低俗又坚定立场地抓紧当代语气的荒谬与可笑。可能正是有彻底放下道德底线开地狱笑话的勇气,才能如此精准且有力地抨击这个时代的疑难病根:一个娱乐至死的永动机,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每个人都在推波助澜。如今的"真实"已然比世界末日还要罪恶不堪,只能从过去的"虚假"之中寻求慰藉,但也许这世界一直都是一滩烂泥。
      • 罗马尼亚人真的跟老中人没有血缘关系么?
      • No.10092。2023洛迦诺评委会特别奖。7分。拉杜·裘德掉书袋不是一两天了但是真的没有哪部像这部聒噪到令人反感。密集引用就状如片中抖音小视频一样信息过载且处处透着炫耀劲儿,砍掉一半差不多吧,之前他爱读书爱引用可以说是优点,这一部就是吵闹……除了抖音滤镜之外其实所有手法之前都用过了,并行对比见《元帅的两次行刑》(这部倒是数据库思维方面提升了一些),散文电影前面一大堆了,档案玩法前面也一大堆了,最后那个长镜头不仅自我重复《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而且完全照搬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虽然片子切中了不少时代病,但是要真有导演敢TM这么聊天还不被剧组人锤死吗?
      • 真的很喜欢啊啊啊啊 作为一个学新闻学传播的广告人 真的是我私人很喜欢的内容 方法和语言 俏皮话电影 活在烂世界上 普通人的愤怒是什么样的 不是发疯杀人而是无意义发疯
      • #GH60 都說惹,哈杜裘德才是披著流氓皮的真知識分子,而奧斯特倫德太像藝文速成班年費會員惹。坎城把奧斯特倫德捧上了天,怎麼柏林推銷不出來一個哈杜裘德呢,只能說可憐的柏淋。開玩笑,不管影展的事,其實沒有故意要並置對比二者,只是正好連續兩天前後腳看完,不由得做些聯想,拍謝🙏
      • 可以用TikTok换掉一张脸,也可以在Zoom里一键换掉脸以外的背景,电影又在结尾更悲观地告诉我们,几块绿色纸板,你可以轻易换掉一切。两年前,几乎是拍出了第一部真正的疫情电影的拉杜·裘德在诘问道德的虚伪,现在他与我们都早已发现道德,尚还是虚伪中得体的一面。纯真年代出租车上的几次交错就能紧紧系起两人的绳结,如今开遍灰暗的街道,找一个能博到观众同情的谎言。虚假的尽头则末日般走向人际信任的消解:怀疑悲悯,怀疑动机,怀疑痛苦。与此同时,拉杜•裘德也同样在怀疑电影:它们不是为你演,只是希望你伤心。所以那个事故与视觉上犬牙交错的长镜如此必要,人心难测,小心被骗。最后一幕女主不经意的“无情”则转瞬打破观众长时间跟随她的共情,失落迅速攀上心头: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今天也许更糟。
      • 左出右进,犬牙差互,在历史和当下、东欧和西欧、现实和虚拟中作无比自由以至癫狂的运动。从《发狂黄片》开始,拉杜·裘德开始描摹出未来电影的样子。在他这里,煞有介事地讲个故事已经成为那么虚伪做作又顽固不化的一件事情,电影只在为腐朽的体制内外每个拙劣的、看似毫无美感的、不平等的要素平等赋权之后才重新焕发生机。
      • “More nothing.”广告业、短视频……几乎是我在这个时代最讨厌事物的合集。通过一个PA严重缺觉痛苦工作的日常拍传媒变态与人之异化的齐头并进,内里都是真正的虚无。各类“症状”塞得太满了点,但很喜欢其中的黑色幽默。一部拍给影评人/知识分子看的纯粹电影节电影——倒也不是贬义,只是观影门槛立在那儿了:你至少得对流行文化和影史经典有足够了解才能明白作者安排角色一本正经讲出来的好笑或不好笑的笑话有多滑稽。得了解基础罗马尼亚历史来看关于政治的吐槽和安插的出租车女司机段落,最好还看过些裘德其他作品大致了解他的创作方向和风格,不然铁定一头雾水,哈哈。
      • 后Covid时期的幽灵本体论:来自极权主义后期的胶片影像突然被减缓,一方面作为某种uncanny,另一方面,它正是Zoom等诞生于Covid期间的远程办公软件在不稳定的网络信号状态下所呈现的数字glitch,后者的存在实际上构成了资本的非人加速,持存至例外状态完全解除的当下,使得阶层问题的对立,以及accident的暴露更为明显,在影片中,它通过Angela不断重复的“驾驶”档案化为灾难的图像的博物馆,档案正是资本-国家尝试通过propaganda影像掩盖,修改,缝合之创伤的反面;但与此同时和上一部类似,《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将熵作为绝望的出口,拥抱了反讽与达达主义,它从不讳言短视频是电影的未来,通过粗暴且政治不正确的AI假脸庆祝电影这一自诞生起即表现为亲资本性的“邪恶”媒介的死亡。
      • 荒诞末日,抽象艺术,大中国娜娜,保尔柯察铁看了会沉默,范小勤,完颜慧德看了会流泪,uber司机顶着困乏烦躁焦虑自掘坟墓式的忙生忙死,灾难艺术家和被拿捏住软肋老百姓间的虚伪对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乌维鲍尔客串笑尿,整个把讽刺意味提升了一个level
      • #76 Locarno Film Festival 4+ 再一次与当下的真实世界(后疫情、战争、政治局势、Tiktok)紧紧联结,却也是延续以往“讽古讽今”“辱己辱ta”内核之下的一场“论文电影”新实验。因此在黑白影像里当下的对比之下,多彩而温暖的Communist年代也会复古式地丢帧;References不再整齐地排布在属于自己的部分,而是紧跟生活化的论点之后。失去了集中爆发的强度,但在结尾将近40分钟(?)“镜头中的”长镜头后,电影结束于一种戏里戏外共振的荒诞的绝望。
      • 年度十佳。拉杜裘德就是当下最接近后期戈达尔的人,他知道如何编排让观众在精确的时候看到需要看到的,听到需要听到的,以任何形式。A面轻松地并联各种类型,阿巴斯式的驾驶影像,纪录片式的访谈录像,短视频中的合法副本,还有古典风格的footage支线,却细腻勾勒出资本驱使下底层影视工作的女性形象,整了一个Z时代的让娜迪尔曼。B面是比肩蒙吉的长镜元电影,连默片都整进去了,所有这些都犀利地剖解到罗马尼亚后疫情的社会生态,一种世界末日都难以瓦解的顽疾。(Nina Hoss让人惊艳。
      • 当然不该期待它变成另一出Holy Motors,但谁又能说这场无尽的驾驶不是一种对自身的拯救呢?正是Angela的驾驶为裘德提供了一切,从摄影机的位置到松散的节奏——在“老电影”,也在当下中,衣服的亮片闪烁在倦怠的工作世界中,炸醒了黑白影像,只有这样她才被赋予了思考的时间,透过车窗看到一切被图像化的过程,一个个危险而快速的梦,即便工作还在继续。难道不是只有电影能“拯救”TikTok吗?因为只有电影能更具体地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而拉杜·裘德热爱影像的世界。
      • 拉杜裘德的电影,仿佛一个镜头、一句话就是一个戏谑的段子,但它并非是简单的段子拼接,而是对罗马尼亚的拆解。上半部分两个对立时代的影像交叉前进,在对过去的逐帧慢放,现在的科技图像混淆下形成虚实不清的诡妙联系,又在两个女人的相遇中完成对这个国家时间的拆解;下半部分将一个长镜头的拍摄现场至于新旧时代的共同空间中,真实被资本不断压缩,工人的利益不断被抽尽,到最后一切沦为绿幕上一块块虚无的谎言,完成了对这个国家空间的拆解。总体跟前作相比,这部作品的讽刺力度显得更佳
      • 一场让人困倦出神的观影之旅,一如平日里疲于奔命的工作流程,亦似年轻安吉拉那样身陷时刻四处奔波的困境之中。这也是一部后现代公路片+戈达尔[周末]般的躁郁论文电影。各种贴近当下的挪用、戏仿、玩梗比比皆是,不同媒介影像拼贴,碎片化、无所不能又虚无浅薄的短视频影像席卷全球,一切都成了符号化的图像,可以任意修改变形和剪辑。空间也成了亮丽精美却悬浮不实的符号化背景,超真实泛滥过剩,而诚挚的情感与本真的生活却愈发稀缺。如果说前面的两小时有些过于冗长单调(不过,适时穿插的旧时彩色电影片段以及对美化浪漫影像中偶尔露出的不和谐裂隙的慢放,确实挺有想法),后四十分钟的一镜到底段落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华章,资本-科技体系对现实的肆意扭曲删改及对真实鲜活个体的凌虐,暴露无遗。(8.0/10)
      • 可以在最后一幕重温罗马尼亚新浪潮最经典的“强设计下的时间剥削”。面对电影的社会价值承载属性,裘德不再像上一代作品一样被动承压。他理解电影首要的始终是娱乐性(观赏性),且娱乐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表达,并不等于对现实问题的回避。不考虑通过情绪上的压制去表意,而是极致彻底地将一切乐子化,完全不设置底线意识和道德包袱,肆意践踏每一类人。博比塔无疑是最符合现下的“影帝”级别角色,一种令人艳羡的处世姿态,一部属于抽象人、乐子人的时代电影。
      • 今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攻击性在嬉笑怒骂的摆烂中一览无余,影像与爱的挽歌。
      • 堪称对驾驶我的车的恶搞
      • 向左走是齐奥塞斯库匠心打造的牢笼,向右走是欧盟道貌岸然面具下的剥削。主题上依旧是新浪潮的国族叙事,拉杜裘德用A面B面的对照进一步揭示影像本质是可被操纵的意识形态工具。无论处于政治光谱的哪一极,都有借助影像型塑政治合法性的需求。利用黑白彩色切换和不连续剪辑以摒弃经典叙事自有其代价,使电影变成了一场智识游戏,所谓高阶观众得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意识形态批判玩具尽情玩耍,就像Angela一样以极尽嘲讽的虚无在tiktok上扮演红丸教父。这当然是一种高姿态,甚至是一种抽离,但面对这个处处在挥刀向更弱者的洼地,呐喊半天确实不如揶揄半句更容易获得精神胜利。
      • 极其当代的电影,一部2023年(世界坍塌时)的「欢乐颂」:用换脸滤镜发泄式的抖音,用手机拍Zoom会议来Casting的广告导演,A面纪录片式的黑白影像、1980年代的怀旧电视剧式的段落与广告片拍摄的叙事拼接一处,充满讽刺、段子和癫狂,与B面直面「什么是真实」、充满道德探讨的一镜到底footage形成鲜明反差。Radu Jude自由地在各类素材和图像中切换,公路边纪念死者的十字架由115个连续一秒的固定镜头展现,结尾的手写字幕卡也回应了「绿幕」时代的后真相本质。(连录制的问候视频也采用了静态幕后照+语音!)
    • 豆瓣 7.4 IMDB 6.8 HD
      Daaaaaalí!
      2023
      剧情片
      法国

      达达达达达利!

      Daaaaaalí!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无穷嵌套,蛛网叙事,熵减奇观,达利宇宙。Ça c’est encore plus Daaaaaaaali!
      • #10253. 53rd IFFR-Limelight。前入围2023威尼斯展映单元。本片对套层梦的玩法可能也算是影史级别的极致吧,数了数可能都有六层?而且这个套层梦居然还能正反两用,实在是太厉害了。多身体人物虽然不算新鲜,但是放在“超现实主义”的情境下也算翻新了套路。影片有不少把超现实主义绘画和达利画作用作电影元素的段落,结尾这个三套层也真得很招人喜欢。不过影片女主角这条线写得真得是垮塌……不然何至于只是一个威尼斯展映啊!
      • #2024IFFR# 不愧是以达利为名的电影,现实生活中再荒诞的事情在达利的世界里也能变得很真实。重复的镜头运用和片段回现让整部电影更加戏剧化,达利的世界里他才是主宰。
      • @IFFR24 可以,这很达利!
      •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5场。当古怪的杜皮约拍古怪的达利,玩起了时间和空间的迷宫。
      • #Venezia 80 5 omggg,杜皮约这次借题发挥,利用达利怪诞的形象和超现实的构想把梦境的超几何式嵌套彻底玩疯了
      • 4.5,好像是第一次从杜皮约无止境的游戏中感受到一些连贯且统一的情绪,人物自己也为反复的形式而失落。
      • 是那種一邊罵著「是不是有大病」,一邊還看得津津有味的電影
      • @ Epée de Bois w/Laura
      • 起初还有点意思,非常主动的时间复合重构,但反复更替出入节点之后,像是在看一个AI无限zoom out,不再具备丝毫导演组织的乐趣。
      • 名字里是达利,其实看着就总感觉很布努埃尔,神父的多次出场当然是最明显的表现。找了下评论看,果然还有至少这些比较间接的引用:多次要拍电影总不成功——《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里永远吃不成的饭局;几个演员演同一个达利的不同侧面——《朦胧的欲望》里Conchita的两面由两个演员饰演……甚至一开始那个达利穿过隧道走到的海边的石头山让我想到《黄金时代》里也有这么一个海边的石头山……总还是觉得这个片子装置太花哨,到后来就有些重复了。而且把超现实主义完全归结到荒谬这一个侧面上,总还是有点片面。有几处提及当前演艺界性骚扰的现实,也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另外,这片子法语名字里有六个字母a,据说代表着六个演员先后扮演达利,可豆瓣这个中文译名里怎么只有五个“达”?!!
      • 无数层梦境嵌套玩出的超现实荒诞,非常达利,非常杜皮约
      • 欣赏不了
      • 哈哈哈哈哈哈使劲玩 玩死你
      • Venice80 时间、梦境全部被打散,搅在一起,从中孕育了达利这样能望进第五维度的天才。而一个达利,又影响了多少人。威尼斯再见,下次有机会的话,我希望我能记住巴士和轮渡的走向,可以不再迟到。
      • 4.5 药剂师的审慎魅力。非常纯粹的超现实主义游戏
      • 圆方 PE,HKIFF48
      • 3.5 圆满结束
      • 7+,HKIFF Day1最后一场午夜场@ TS
      • HKIFF TS 铜锣湾英皇。相较布努埃尔,想到更多的其实是波兰斯基的《什么?》。然而布努埃尔(当然还有达利本身…)作为杜皮约最想召唤的幻影,却在本场放映前后汇集神力。一是如找不到楼梯打不通电话迷失在时代广场而迟到半小时未能完成对麦克唐纳Q&A的愤怒外国记者,二如结束放映后国语义愤填膺呼喊“你好请不要屏摄当心被罚款三千块”的影展判官大哥(不过人家小哥就坐在我前面我根本没发现他在屏摄的说…)。
    • 豆瓣 7.3 TMDB 5.83 HD
      Making Of
      2023
      喜剧片
      法国

      片场

      Making Of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出了放映事故,长宁来福士应该退钱!看得好开心,映后导演居然还来了。
      • 这片很有意思,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棒,看到一半觉得还行,最后看完想骂人。结尾很烂,用保险公司就解决一切的话,那所有导演都可以称病。最后那个fis de,导演/编剧是想说我就不是啊,对。你不是。那所有人都不是吗?有多少差演员是你心里没点数吗?洗地有这么洗的?后面半部全是电影人自恋的各种阐述,也真是要脸,全世界,就你做导演/编剧/创作人最辛苦。制片主任砍预算那节更是假,你这制片主任第一次干是吗?
      • 好鸡飞狗跳的片场 好鸡飞狗跳的故事 好鸡飞狗跳的人生故事 在里面的人想出来 在外面的人想进去 文化艺术行业大概都是围城
      • 塞德里克·康:我决定采用喜剧形式,尽管这部电影显然是关于一些非常严肃和政治性的事情,尤其是通过电影拍摄的故事情节,它涉及工厂罢工、它带来的紧张局势、围绕阶级结构的辩论等等,而喜剧往往是表达真正严肃的事情的最佳方式。电影制作的世界是一个夸张的世界,充满了极度自我,很容易被嘲笑和嘲讽。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相当复杂的个性——有时很难相处,有时彻头彻尾疯狂——这可能相当搞笑。演员本身也是一整章:他们可以在场景中倾尽全力,但在镜头之外,他们可能完全内向和压抑。布景是工业规划的产物,而我们却用纯粹的情感来创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动态。这种混合有时肯定会引起爆炸。20世纪80年代,皮亚拉看着实习生的我说:“总有一天你会拍自己的电影。你会继续走下去。”他20多年前去世了,但这些话仍然伴随着我。——SIFF26
      • 三星半,我和发财跑去巴士底广场旁边的影院想看perfect days,结果没票了,于是看了这个。又是一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我对发财说,你们法国好喜欢拍这种题材的片子,关于虚构的虚构。导演很明显对处于危机中的工人阶级有投射性认同,应该是觉得作者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中年危机。
      • And the winner is la vie吗,我真喜欢法国人这种死到临头的幽默感🤣24上半年毁选最佳!!!
      • 3.5 法国月经片类型的电影,几乎每个月法国院线都会有类似巧思型电影出现,只不过在国内看就有一种瞬间拉回ugc les halles厅里的感觉。
      • 这片让人想起永安镇 但比永安镇的受众大得多 片场故事不是只有迷影向这一条路 相反脱离了迷影反而让“拍电影”这件事变得更加真实 这片子精神上更接近梦的背后 虽然缺乏深刻的现实文本 但依然展现了电影作为“现场艺术”的本质
      • siff26 哈哈哈哈哈好喜欢电影是烈性毒品哈哈哈哈哈
      • #2024SIFF#“【+】电影是烈性毒药”但凡涉及到元电影这个模式,拍的不搞笑不反讽不后现代就是原罪。影片前面的故事和戏里戏外的对照都算不上优秀,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的拍完笑料也没有很足。在我看来法国人做电影或者说本来的那种幽默也完全没有体现。但是结尾的解决办法和最后一个大俯拍镜头人走茶凉还是让人有所感触。不同幕间的画幅很有设计感📽️
      • 資本撤出之後,工人試圖奪取工廠自我管理,這樣的事情搞成的是童話,結果暴烈如En guerre或本片方為常態,燒掉自己或者機器,而在此之上,這片還講述了電影的失敗
      • C'est une véritable leçon de (fabrication du) cinéma que Kahn donne ici où se rejoignent de différentes strates de réalité et de complexités. Plus d'une mise en abyme ou d'un portrait d'une profession, cette vue de l'intérieur peu satirique épingle les situations délicates que le métier de réalisateur doit affronter comme ce fameux choix cornélien entre l'art et la rentabilité avec une poignée de légèreté mais pas si légère
      • #siff2024# 导演很有趣,说想在片子里表现法国电影的种种乱象,主持人很应景地接了一句中国也这样,那其实也说明没有突出地域的特点。玩making-of 的片子很多,是日刚看完的《昆虫物语》,远的有特吕弗的《日以做夜》,相比之下这片就显得很像电影里的导演西蒙不屑做的商业喜剧了。
      • 我觉得导演并没有想通过这部电影讽刺谁,如果一定要说有,可能就是期待美好结局的资方了。整个电影更像导演在表达自己对电影的一种热爱。就像片中说的那样电影就像毒一旦染上了就戒不掉了。男主尽管看着很咄咄逼人,一直在追求更多的戏份,但是某种程度上他也只不过是享受着表演,想让电影更好。我总觉得导演可能是自己寄托在某个角色上,或许是能为电影死去的老导演。而最后去巴黎勇敢追梦的小孩可能也是导演对电影的某种期许吧,这样美好的结局可能也是在照应片中那个片子不肯拍出的美好的结局吧。 2024-6-16看
      • 最後的結局就像是電影中的嘲諷一樣,被資本硬控出了一個Happy Ending。又是關於電影的電影,前半部分尚好,戲內的底層自救,戲外的劇組混亂,戲內戲外的困境相映成趣,然而後半段節奏突變,人物矛盾愈發刻意,感情線也顯得突兀,編劇似乎不知道如何收尾索性擺爛了,結局顯得跑調又走味。#SIFF2024#
      • SIFF 2024.6.21 百丽宫长宁来福士 20h40-22h35 编剧是“妈妈”,导演是“爸爸”,爸妈被各种绑J,孩子要难产了; 「这里是法国!不是TMD美国,Final Cut 在导演手里!」 爸妈是打工人,被生活的狗屁倒灶C残,孩子持续童言无忌ing; 草台班子能把项目盘下来,但是草台班子拍不出真正的电影! 天赋:天天做梦,诗词歌赋,梦成不了现实,电影说不定可以! 【8/10】 1 pitch sentence 推荐:🎥🎬献给 导演和编剧创作者 的 一封电影情书 ✒️ 💌 ➕1句 买一赠一 推荐:电影是个“推拉摇移躲避各种绑J的守擂艺术”,精彩可能在别处!
      • SIFF26~法国小孩都说法国电影太压抑了,哈哈哈哈哈。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再结合伪纪录片的视角,入则是戏中苦逼“工人”,出则戏外苦逼电影工人,有趣又有料。突然插入的,对“原创剧本”的影视化表演,以及“导演”角色的传记式先导片,将两位“导演”的人物性格托盘而出,很是高级。 请把这部电影推荐给魏书均。
      • 3.5
      • 大家都很爱看别人一团糟的生活
      • #SIFF 原片名是制作花絮(making of)。导演遭受制片人的压力,演员争夺戏份,立志成为导演的年轻人把制作花絮拍成一个孤独导演的肖像,加上贯穿其中的法式自嘲、感情纠葛、片中片(墙上贴着的海报透露叫《工厂》)的工人故事,都是熟悉的配料,构成一部娴熟(但也无新意)的法国喜剧。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