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前克格勃特工和俄罗斯新贵之间的对话向我们讲述了里根从童年到担任美国总统的一生,电影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把里根的生前经历做一个大串联,从加入基督教,在洛克河上当救生员,参军,成为主持人、演员,再到美国演员工会主席,最后加入共和党,参政,成为州长、总统,以及总统期间的政治生涯:伊朗门、日内瓦会议、核裁军、拆除柏林墙。里根应该是最能完美体现“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我还以为会有什么爆点,可惜平淡如水。传记的主人公是第40任美国总统美伶宗——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
|
时长、经费、以及导演能力的限制使得影片如预料般成为七八十年代重大历史事件串烧;但跟着回顾一遍也还有趣。冲着原型人物再加一星。
在柏林墙前的喊话固然精彩,但最触动我的台词倒是Bryukhanov同志对来访者说的那句:“共那啥义不是祖国;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xxx,才是我的祖国。”(一号三号名字没听清,就……领会精神吧) |
|
很扁平的拍法----人物传记除非像克里斯托弗诺兰那样在叙事线上做文章,否则很容易排得像ppt电影。另如今再审视冷战,已经再很难彻底buy in美帝叙事了,因此自然也对这个题材的电影会产生先天性的疏离。 |
|
整体略低于预期。最大问题还是2个小时的时间根本不足以把里根从青少年,演艺时期到冷战当中担任州长和后来当选总统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包括两段婚姻的感情线描写完整。导致很多故事叙述的都极其潦草收尾也很仓促,不少重要人物也就是走个过场就没下文了。不过看到手术台那段医生的那句“Mr President,we are all Republicans today”的台词以及最后黄昏下骑马的背影还是挺感慨的,给个四星吧。 |
|
我不太理解,这种极其机械地把许许多多生平事迹堆砌起来的人物传记,除了催眠之外还能有什么意义。而且通过苏联人的视角去串联里根的一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可一旦落到实际层面,就显得无比生硬、怪诞和做作了。 |
|
拉稀结构,恶俗煽情,全片唯一可信的康咪竟然是一屁股坐了两个半小时毅力之坚感天动地的我自己 / 唯一亮点是三个葬礼的那半分钟,我笑到失心疯 / 不知道老共和党人或者maga看这个片子什么感受,我只觉得整套叙事都彻底过时、毫无说服力 |
|
原著The Crusader是历史演义,marvel movie for republican retirees的拍法说得过去。但确实有讨厌的地方:1.gippers最喜欢用外交斗争神化里根,但让本人用“安内必先攘外”的借口避开domestic issues争议,实在低级得谄媚;2.Nancy和Ronnie的情缘不仅有关意识形态,但本片避开了许多有人性温度的趣闻。故事呈现的不是前总统伉俪的恩爱,而是另类右小情侣的反康性幻想:可惜年轻观众并不买账;3.对76年初选的呈现小肚鸡肠:人身攻击福特,就连“steal an election”的当代垃圾语料都原样挪用。结局处John Denver、Bob Dylan连番轰炸,满足boomers怀旧情愫的同时烂俗到让人起鸡皮疙瘩,实在是保守派影人的自渎。 |
|
好劣质…. |
|
忘不了他老人家的苏联笑话,活到今天就好了,会有很多印度笑话的 |
|
当作巩固诗史了。如果美国人让里根说自己无意识形态;又让俄国人说共产主义不是祖国,祖国是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那么希望美国人也可以让俄国人告诉自己,祖国不是共和党或里根或自由民主,祖国是福克纳、海明威、麦尔维尔。 |
|
6.5分。不能说垃圾吧,但基本就是流水账,太过清汤寡水了,还不如专门只讲某个事件之类更好呢~~~ |
|
本来是很期待的,里根可以说是我个人评价最高的美国总统,因为他是美国70年代以来唯二任期内使政府财政预算转正的美国总统,(另一位是比尔克林顿),在他的任期内成功抑制了70年代以来的恶性通胀,带动了美国80年代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片就是一个大杂烩,也没啥可看性。 |
|
根本看不下去 |
|
接连三场苏联国葬那段挺搞笑的,但把这位传奇水瓶座总统的故事拍的太乏味了,还是从一个苏联人口中娓娓道来的~ |
|
这个也配叫电影?给红脖子集会现场做片花都没人看 |
|
流水账,早年的里根应该换个年轻的演员来演,片中里根二十出头就长得跟五十多岁似的 |
|
胜利者的史书 |
|
看着还行。这个时间点上映总统记录片电影有点微妙。看过《纸牌屋》后大概进一步了解总统竞选背后的尔虞我诈与血腥。里根是演员出身,施瓦辛格也是,后者任州长期间业绩差,且性侵丑闻超多;前者不仅连任两届总统,政绩可佳,与第二任妻子更是恩爱相守一生。不论政客多么伪善,政客与政客之间也还是有差别吧。本片布景太假,里根和奥本海默一样,都是本人看起来比饰演者更帅气更有魅力。 |
|
从电影艺术角度来看,拍的真的一般。以前的象党还是价值观挺正常的,这次川普要是再当选,失败的不是驴党,是象党。片尾曲是《墙终将会倒塌》。 |
|
对美国近代史不怎么了解的观众来说,可能还比较有趣吧。 |
|
美国主旋律 |
|
两个多小时讲里根生平还是太勉强了,虽然里根人生中的精彩片段都涵盖了,结局到片尾的部分也异常感人,但是还是希望很多冷战中的重大事件可以细说一下,如果像奥本海默那样从里根的角度拍部反康版的传记片可能更是我想要的。 |
|
反集权那些都说得挺好 |
|
。 |
|
如流水般掠过他的一生,稍有点浮于表面了,毕竟时间有限不太容易。 |
|
这是我心目中的美国精神。 |
|
里根糟糕的内政记录只用半分钟的片段带过,其他都是宣扬自由灯塔国的陈词滥调(而且根本没有尝试去unpack这些陈词滥调) @ AMC Raceway |
|
打发时间随便看看的,并不感兴趣。 |
|
拍的非常一般,2个小时只能蜻蜓点水概括里根生平一些重要事件,不过结尾我还是哭了。I can see this being a movie that plays in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es. |
|
里根逝世二十周年,拍出来给特朗普造势。 |
|
平平淡淡流水账。要说挑毛病吧,也没啥可挑的。但是确实平淡如水,缺少爆点和高潮。要说这一生,他经历的事件也不少。比如古巴导弹危机。比如他在对待中美关系的立场和行动。总体而言,不管外人看上去是对是错,他的策略和言行一定是符合美国政府利益的。有时候人生就是如此,哪有什么对错,无非利益。 |
|
流水账,美式主旋律。 |
|
苏联在人民的赞美和掌声里轰然倒塌,美国在共和党跟民主党的互掐中,越来越强。老里不过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一个,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 |
|
美国近代历史演绎。 |
|
拍的真是差,远低于期待。比较流水账,如果你只对冷战感兴趣,可以从1小时左右开始看。电影节奏特别赶,好像导演拍完电影还有别的事要做。里根早年的部分其实可以不拍,只拍对他和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就行。对里根的每个人生环节都是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每次都是先遇到一些挫折,然后又反败为胜,明显是想把里根塑造成本身不强,不过会从挫折中爬起来的人,就像他小时候被其他孩子欺负的那样,可里根不是这种形象。但是从1984大选那段就看出这是刻意为之,手法非常拙劣,1984大选的里根稳操胜券,根本不用担心,看到这我真想笑,果断给出差评。不是合格的人物传记片,更新是宣传片,和小布什传、尼克松传差太远了。另外勃勋章和戈地图的形象太山寨,没有突出他们的特征。 |
|
这么多年丹尼斯奎德也算是老艺术家了,但总是缺了进入一流的那口气。虽然化妆,神情,口音都在尽量模仿里根本人,但自始至终总有一种卖力演的不真实感。里根本人是自带演员气质的,但真实镜头里的那种自带痞帅又恰恰是没法让第二个演员来演的。以前我认为里根在总统中可算是伟大之一。但经过了最近十几年,现在有点吃不准了。怎样算是伟大,美国人民怎么定义他的。这个片子的取材视角肯定没能说服我。期待以后会有另一个版本。 |
|
人物有点符号化、脸谱化。 |
|
很有趣的作品。最搞笑是三个前苏联领导人连续去世的镜头。本片似乎以里根人生经历,暗戳戳影射懂王,并且疯狂内涵大鹅。 |
|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传记片,人物也都没什么亮点,普及历史而已。 |
|
除了靠演员工会主席一职泡到了南希,感觉电影把里根的演员生涯说得很惨。。。他抓住苏共风口,离开民主党加入共和党,竞选成为加州州长。在1976年共和党党内初选输给了福特总统,但福特却没能赢卡特。80年里根卷土重来,69岁高龄战胜了小13岁的卡特,以为终于有机会对苏共的勃列日涅夫说Nyet,但没想到那边的领导人却一个接一个身体不行,还得等到1986年的戈巴卓夫!苏共也在1983年击落了纽约飞往首尔的大韩航空民用客机,导致机上200多名乘客全部罹难。1987年里根在76岁终于说出那句经典的牛仔名言Gorbachev, if you seek peace and liberalization,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
|
好电影,但作为基督徒看到把苏美冷战类比成十字军东征非常不适。最后一批十字军根本就是对更文明的穆斯林区域的经济强取豪夺和犯罪。这样的类比会让别人加深信仰者自认高人一等的错觉吧。要宣传爱和自由真的不需要拿十字军比对。 |
|
整体可以的传记电影
男主演的有些用力过猛了,表情过于丰富
但毕竟是带着美利坚逆风翻盘的男人
熬倒了3任苏联总书记,拆了柏林墙,熬垮苏联
里根演技可以的,好莱坞知名总统
一把拉着戈尔巴乔夫下水,也没说自己是救生员
|
|
🤔反正我对里根也不了解就看看事迹,但这个切入点认真的嘛?那个KGB反水的人😅这样演显得爱他爱的好深沉……干嘛要这样拍啊,搞得像个深柜一样。
😨虽然写的里根很伟大,我感觉能在时代上刻上印记的应该也不是普通人,但关键信息完全没有就看到打嘴炮了。
弱化对手的行为也导致自己的里程碑看上去不那么辉煌,反正说到苏联就是邪恶大怪兽,打倒他们的都是信念。
那个前任KGB说他身上带了什么那么伟大,反正我等没有悟性的感觉自己看了个寂寞。😣
对了苏联那几个接二连三狗带的时候,我只觉得某人真厉害能克死三个😅但我还是不知道他到底干了啥给别人制造心理压力了,反正那三个就排队变成盒了。 |
|
光亮-09/08/24 at AMC Garden State Plaza 16 |
|
白瞎了Jon Voight… |
|
优秀的传记片,美中不足的是男主不够英俊 |
|
非常喜欢人物传记电影,但丹尼斯太老了,而且丑,可能是因为化妆整个脸都变得肿胀不堪,很煞风景。换个年轻人演青壮年时代不行吗?非得70岁演30岁吗?个人认为,拍电影是个体力活,英雄迟暮、昨日黄花很正常。我尊重老戏骨,但您老也得尊重观众是不是?像《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海伦.米伦非要76岁演36岁,脸唇上的皱纹都能夹死苍蝇!还要跟青年波将金撩情话、飚床戏,71岁非要演17岁的刘晓庆,真的能引起观众胃部不适好不好;男的也一样,《爱尔兰人》80岁演30岁的德尼罗老态龙钟的违和感,《夺5》哈福的老当益壮,还是让人十分别扭对不对。 |
|
最近接连看了两部流水账式传记电影,也是够了。平铺直叙把生平拍了一遍,没有起伏没有主次甚至没有感情。 |
|
结构有点散的传记电影,可能觉得用沃伊特演一个Russian来反向讲述里根的故事挺有意思,但是看下来发现其实有点败笔。被刺,竞选,太空战争这些都是蜻蜓点水,不如聚焦到某一件事儿上加大笔墨来描绘。PS:看到影评我只想说,懂王和里根,真的离得好远好远... |
|
二星:浮光掠影,要不等懂王二次上台后再拍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