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人对于贞德有点执念,正如敝国有刘胡兰,这些早熟的孩子啊,每每让我想起知堂反对过分消费孩子,这些都让我不安。吕克·贝松的贞德大概是第41个了,他在手记上写道:贞德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在她的信念和纯真之间捕捉到的东西,又在她的时代里失去,正像我们在自己的时代里失去一样。难道人类的思想必得沿着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发现隐藏在邪恶背后的善良吗?鲁迅说要救救孩子,很多时候发觉是孩子一次次将那些与世界相约瓦全的大人拯救出来,用他们的纯真、善良、果敢,拯救通常都是从一次失败的婚姻开始。 |
|
Milla Jovovich演得真烂,简直侮辱了贞德,建议去看德莱叶或者布列松版本.... |
|
贝松版的贞德,虽然有一些史实性错误,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史诗片。前半部分稍显凌乱,后半部渐入佳境,对贞德的心理描写很出彩,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conscience揭露出不少信徒都难以避免的思想盲点和隐匿的罪性。战争场面可圈可点,但审判部分有走马观花之感,不及布列松和德莱叶版。(8.3/10) |
|
片长过长,略感拖沓。别的地方做的还不错,向我们展现了疯狂、勇敢而又愚蠢的贞德,法国国王的愚蠢无能懒惰自私,以及其他人的各种疯狂。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宗教一开始都是指引人们崇尚真善美,但最终都沦为了统治者们禁锢百姓的思想的枷锁。贞德的悲剧也是所有忠诚的战士和疯狂的宗教徒的悲剧。 |
|
成功了才行,不成功那你就是神经病 |
|
我不知道该对贞德说什么 |
|
尽管米拉·乔沃维奇异常糟糕,在很多时候把贞德诠释得更像一个极易发怒的女神棍,但电影仍然在出色的把控下让肾上腺激素一波接着一波地侵袭着观众。影片的剪辑十分有力,战斗中表现出了能让灵魂激荡的勇气和精神,最后的忏悔也颇耐人寻味,而每个危在旦夕的国家都需要一个刘胡兰。 |
|
為什麼講英語,為什麼戰爭場面比三國還落後,為什麼到碟三才開始有看頭,為什麼Milla Jovovich在Luc Besson的電影裡總是精神錯亂,因為這樣他們才離婚麼 |
|
吕克·贝松:“我喜欢电影的结尾。 贞德历尽艰苦后感悟到命运的飘忽,但她接受命运的安排,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五百年来,贞德的形象被利用的成份居多,因此我希望借此片让她回归独立的身份。”由神性-魔性-人性三部曲,吕克·贝松完成了贞德的形象还原工程。 |
|
天哪 法国人把圣女拍成了神棍+精神病 让人情何以堪 简直是张角大仙啊 私下我小人之心想:导演是教徒或者是怕得罪了教徒,把烧死贞德的责任同教会撇清了,搞得像滑稽戏。 总的来说本片不值得收藏 |
|
好几次被贞德咆哮的脸吓到了。。。 |
|
Milla Jovovich的眼神个性极了 |
|
又名: 圣女贞德的故事 /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 圣女贞德
导演: 卢 贝松 (Luc Besson)
主演: Milla Jovovich / Dustin Hoffman / Faye Dunaway
上映年度: 1999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imdb链接: tt0151137
|
|
《夫人》(The Lady)是吕克·贝松执导的第11部真人电影,这位“法兰西的斯皮尔伯格”曾说过只导10部电影就Hold住,从此当个专心的制片人,这回破例出山,想必有点“一雪前耻”的意思。显然,在《圣女贞德》之后再拍活一个“女神”传奇,成为贝导的当务之急。
|
|
等Dustin Hoffman等到快俩小时了才出来……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讨论触及个毛皮电影又结束了,前面的大部分观感就是一个发疯的贞德……两星半 |
|
她对上帝充满热爱,她经历过一场刻骨铭心的变故,她以无以的伦比的激情,唤醒了法国民众抵抗英军的斗志。所以,她依然是圣女贞德。在她将死之时,她的肉体经受着火的煎熬而扭曲,她的灵魂却坚强无比,她的眼里见到了上帝的光芒。 |
|
我不了解那段历史,就这样看了,贞德应该就是一个神婆,在菜市口被烧死差不多也是咎由自取的。抛开历史,电影很不错,通过两个突兀的跨越来呈现一个少女变成神婆,又脱离神婆身份,回归到普通人的蜕变过程,各种绚丽场景应接不暇,但贞德却被勾画的很清晰。 |
|
前半段很郁闷,可以快进看。从审判开始,贞德的形象才真实深邃起来。最后告解的贞德同第五元素中浏览人类暴行的丽露是同一形象,她是人性的旁观者,而非神性的信使。 |
|
流过泪的电影...太年轻 那时 |
|
偶明明mark过的 -________-'' 此贞德无比疯癫,但我非常喜欢。(比《第五元素》好看多了!!)最终贞德在狱中向死神忏悔的一幕十分精彩——决定重看 ==+ |
|
【北京电影节展映】法语配音胶片版。摄影很棒,配乐激昂,大银幕上看效果很震撼,有点史诗气魄。前两个小时还不错。自贞德被抓起就变得无比拖沓。达斯汀霍夫曼演的黑袍男角色莫名其妙。至于片中展现的歇斯底里的贞德,其实就是有幻听幻视症状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吧。三星半 |
|
2.5//或许贞德是个被过度使用和过度解读的法兰西历史人物//吕克贝松的画面和色调异常华丽 但有些桥段又莫名脱离 米拉乔沃维奇略带神经质的表演似乎是她能够出演贞德的重要原因之一//疯癫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出路//珠玉在前 |
|
三星半。以往每次电视上看觉得很古典(色彩设置的原因),今天重温觉得真是好高级的黄色,比《海上牧云记》那种金色要强多了,那种流动的美,想起了“金黄嘉兰”,我觉得吕克贝松是一个挺有前瞻能力的导演,他的很多处理都不俗气,所以往后的时间看也不会说出“嗯这就是XX年代的电影啊”这样的话,除了表演奖之外,当年也算是得到了全方位的优待,费唐娜薇戏份虽少但演得不错,可惜这里面的其它角色都是为了突出圣女如何之圣的,略显单薄。 |
|
很像佛教里的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婆很虔诚,不识字,每天念一句经,因为虔诚,她家屋顶上有一道光,有一个和尚去拜访她,发现老太婆念的经有一个字错了,于是很自然的纠正了她,但和尚离开的时候回头看,那屋顶的光就此灭了。 |
|
吕克-贝松说:“我喜欢电影的结尾。 贞德历尽艰苦后感悟到命运的飘忽,但她接受命运的安排,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五百年来,贞德的形象被利用的成份居多,因此我希望借此片让她回归独立的身份。” |
|
史诗?NO!虽然吕大导演很努力,但是离史诗相距甚远(虽然某些片段有些史诗味道)。女主角很努力,但是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前半部大打战争牌,突然就转入哲学和信仰探讨,莫非为了抬高电影的艺术价值?PS:法国是不是很缺群众演员?弄个百来十人也拍出大场面战争? |
|
记得是很久以前看的一部电影,当时觉得特别史诗,可能也是因为更早之前没看过同类型的,找个机会再重温一下 |
|
一开始我以为是奇幻,后来才发现只是精神错乱,电影结束我已经完全不清楚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了。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之处就在于最后贞德的死不能激起观众任何诸如同情、惋惜、悲伤、愤怒等等之类的情绪反应。 |
|
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unto eternal life…… |
|
贞德前后的角色变换和信仰动荡确实拍的很有意思。当然你可以说贞德姑娘是:精神病人思路广,发梦弄颠救法国~ |
|
战争场面不值一提,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非常不喜欢吕克贝松把他自以为的幽默加进各种类型的电影中,破坏影片的整体感觉。米拉的略带神经质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圣女贞德这段历史,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诠释方法,影片后半段还是值得引发思考的。 |
|
第五元素跟生化危机的女猪脚。。。演这个也是很像的。。。这人物本身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她一演就更不可思议了 |
|
中央六,某个周末的中午,欧洲历史题材,战争题材,各种合口味,就是结局不太圆满,总评五星 |
|
可能是因为看的中文配音,感觉一般,也许看原版会好很多。。。一个臆想的女孩,可能在今天会被诊断为妄想症,但也证明了精神的力量有多么的大,还是一段值得传颂的故事 |
|
正如副标题所说,这里的贞德不再以法兰西英雄的面目示人,她是上帝的信使。大多数人都会把贞德归为疯子,神经病的行列,但这也恰恰说明大多数人的心中根本不存在信仰的概念,即便他们中甚至有些人口口声声每天都在说着上帝的名字。贞德把虔诚演绎到了极致,即使你是无神论者,你也不会忘记她坚定的信仰 |
|
▤「Every event has an infinite number of causes, so why pick one rather than another? There are many ways a sword might find itself in a field. Yet from an infinite number of possibilites, u had to pick this one. You didn't see what was, Jeanne. You saw what u wanted to see.」 |
|
吕克-贝松说:“我喜欢电影的结尾。 贞德历尽艰苦后感悟到命运的飘忽,但她接受命运的安排,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五百年来,贞德的形象被利用的成份居多,因此我希望借此片让她回归独立的身份。”由神性-魔性-人性三部曲,吕克-贝松完成了贞德的形象还原工程。
|
|
如果不是对圣女贞德很感兴趣的话,这部电影将会很乏味。英法两国都说着英语,荒诞,混乱,令我很难沉入剧情。 |
|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徒。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
|
不管是气势恢宏的战场,还是心理分析,暗示都非常棒。。。。。。。原谅我不会写影评。。。。。 |
|
贞德的价值观真的太不可取了,即使活在现在,也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她的信仰成为某种借口,但或许信仰本身就是作为借口存在的。 |
|
很久以前看的片子,现在才评。4颗星吧,就是战场场面应该更宏大点。 |
|
几个演员都挺眼熟的,今天才得知导演是吕克贝松,风格完全不像,电影真心不是很好看,让人失望了。 |
|
特地百度了下贞德,认为影片前半段是可以合格的,而后半段的审判并没有表现出贞德的才智和悲壮,让人觉得她只是一个被遗弃的少女。 |
|
一个大喊大叫的疯婆子。导演敢脱去宗教光环,让贞德更像是个人嘛!PS:许多镜头拍得像恐怖片,实在又沉闷又奇怪。 |
|
一个脑补过度少女的悲剧 试图以全新角度讲述历史 可惜失败太彻底 |
|
聒噪的精神病患者的臆想和宗教精神的自我探讨……从个人看来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好的,但文化牵涉上政权和物质,确实是一件很恶心的事……后半段很哲学拍得很好看,前半段很神经质实在太恶心了……还有看完后真的很想再去玩下帝国时代贞德篇的战役…… |
|
贞德的出现对于英法百年战争的局势是一个巨大的扭转,因此也不难体会本片是对信仰的肯定。政治阴谋决定了贞德最终的死,这是一个因世俗战胜教会而导致的信仰的毁灭,但也算是重生,主人公能够最终追寻真正的信仰…… |
|
接近三个小时的片场不会让人觉得冗长,众星云集的阵容,华丽的布景,激斗的动作场面以及吕克贝松功力不凡的剪切都牢牢的抓住了我。但是影片怎么看怎么没有史诗的感觉,导演将一个奇迹最终赋予了人性化的解释。 |
|
以什么感动人?以什么做支撑?搞不懂。疯子便是胜利还是这就是神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