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制血钻~~~BS为了小破石头的虚荣而不惜以采钻者血的代价来实现的女人们~~~要是我吗,冰糖也能当钻戒 |
|
又是一个Leonardo适合的角色,彪悍的小混混。“几内亚,100万人的非洲第二大难民营,但在电视上,最多只能播1分钟新闻,在体育和气象之间。” |
|
但愿看过这片子的人以后都不再向往钻石 |
|
如果早拍10年并换个更有质感的女主,比如年轻时的梅里尔斯特里普,这部片应该能成为另一个走出非洲。除了探讨血钻主题,事实上影片也探讨了很多其他的宏大命题如战争、儿童兵、不绝对的正义与邪恶、生命的意义等。且并不显得突兀,很好的融合在剧情里。剧本有张力,Leo表演很赞。后半程配乐不错。 |
|
每个国家都曾经是非洲 |
|
影片并非毫无瑕疵,也确实不够深刻,但在同类题材中已是翘楚。非洲的种种深重苦难、内战和血钻的残酷来历都令人震撼,片中还借女记者之口自讽我们都在消费别人的痛苦,一语中的。剪辑和摄影都可圈可点,小李子演技好到让我第一次真正喜欢上他了。故事本身十分沉重悲怆,詹妮弗康纳利太养眼。(8.8/10) |
|
“几内亚,100万人的非洲第二大难民营,但在电视上,最多只能播1分钟新闻,在体育和气象之间。” |
|
这部片子让我记住了leo的演技。 |
|
好题材,好风景,好音乐,好演员,普通片…… |
|
小李一直在努力,非常非常努力,虽然冲奥之路很坎坷,但是这些历练一定不会白费。期待你的《胡佛》《了不起的盖茨比》 |
|
基于背景值得一看;丹尼最后的选择有点突兀 |
|
来昂非凡的演技,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景和血腥现实。 |
|
钻石,华丽的毒品。 迪卡普里奥,自从无间行者开始已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他,并知道泰坦尼克之后他一直在努力。 ★★★★ |
|
在去南非的飞机上看的。本来觉得就不买钻石了,最后居然还是忍不住买了一颗。 |
|
钻石,是史上最成功的营销,也是最残酷的东西。 |
|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样的非洲是我不曾了解的! |
|
电影里有一句貌似“一个年轻人花三个月的薪水为爱人买钻戒,可谁知道背后间接的为苦难带来更多利益”其实钻石常常都不代表幸福。
|
|
钻石固然有着自已的美丽,但它的背后侵染着多少血色,电影《血钻》中不仅有着亲情与爱情的奠基,更揭露着非洲动荡的原罪,长达两个多小波澜壮阔的非洲史诗,当璀璨的光芒湮没了非洲这块失落大陆最后的光明,虽然人的贪欲永远无法满足,但人性的光芒亦然永痕。 |
|
LEO演得相当赞,连口音都特意改变。个人觉得是LEO最男人的一个片。那个一队人走在夕阳里的场景相当美。Jennifer Connelly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那些杀戮的镜头十分震撼。LEO说的对,也许上帝早已离开这里很久了。YEP,T.I.A. |
|
其实和钻石不钻石没什么关系,非洲就这吊样,没钻石也会这样。 |
|
套着uncle sam一贯的假惺惺救世主外衣,其实就是纯popcorn片,看着挺娱乐的。 |
|
不说别的 我可真要吹爆两大主演的演技 大家有没有留意 小李说话时很多会用“all right?”和“huh?”的反问式语气词结尾,因为他出生在战乱的非洲 毫无安全感 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 这个塑造角色的能力堪称一绝。所罗门劝自己孩子放下枪那几抹眼泪 把老父亲的无奈和对孩子的转变的无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好不好看另说 光是演技我觉得都可以四星了。 |
|
一句话点评:在这部影像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卢旺达饭店》的影子。诚如名字所言:那一颗颗美丽的钻石沾满了人们的鲜血,多少暴力和屠戮假此而行。从中,我们看出了战争对于人们的心灵的深深创伤。资本和暴利横行的混乱世界,人权和人性渐渐被剥离和抽出,物化的世界,人们呼吁和平。 |
|
【B】多好的剧本,多好的剪辑,多好的演员。却因为太过娱乐化的战争和苦难而让其注定局限在了某一高度上。这本可以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成也好莱坞毁也好莱坞,可惜。 |
|
战争、种族、人性,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非常多,但却真的可以被完全接受,这真的太难得了。如果小李通过这部片拿影帝会更让人欣慰吧!总比和熊搏斗有意义的多啊。最后那橱窗中美丽的钻石和街头无措的所罗门真让人难过。 |
|
8/10。用娱乐眼光的冒险片视角企图展现非洲难民营全景图,钻贩与渔夫一路目赌生灵涂炭作为叙事中心,通过女媒和儿子串起叛军、UN、黑商一切相关事件人,节奏紧张流畅,内战大屠杀动作戏也令人触目惊心。金色余晖下小李子等待死亡,这一幕神似《不朽的园丁》。就是拍太滥情,越看越像大手笔的公益广告。 @2014-06-21 03:42:47 |
|
很有力的人性片 |
|
16.4.30 难得可看性高,实际价值明显的“政治”“主流”“冲奥”“反思”片。工整至极但也脚踏实地,似乎有种感觉是小李最好的一次。 |
|
对于这样的现实题材电影,真的是不好评价。明明是略显文艺的剧情片,却拍的和爆米花电影一样,就像机器加工出来的,煽情部分和动作场面被安排得严丝合缝,刚煽完情就打架,打架打累了再煽情。但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值得关注的,钻石行业的内幕以及非洲社会的军事安全,让人触目惊心。 |
|
很久不见,莱奥纳多已由偶像派转为实力派了。与非洲有关的电影,看得多了,总觉得都是一个套路了,战争、孩子、人性、爱情,有点免疫了~~ |
|
来,大家猜猜看戴尔比斯是怎么建立的?电影拍的那些个破事儿就能称血钻,那戴尔比斯做大的历史那就是为了钻石不惜用尸山血海了堆了。这世界上最不要脸的几个公司,戴尔比斯绝对可以排前五没压力。 |
|
本质还是老美那套人道主义的主旋律,切入点不错,男女主角也没搞那些缠绵悱恻无病呻吟的东西,剪辑很好;但男主角的情感转变未免太快了些,有些地方也煽情过重了,结果看起来还是理想主义了点,毕竟非洲战乱这种事情不是几个人就可以改变的。 |
|
TIA,This Is Africa...很久没看过这样震撼的电影,波澜壮阔的史诗,光辉的钻石背后流着非洲人的血与泪。但世上最璀璨的钻石,也无法与人性的光辉所相比。莱昂纳多最后的醒悟,虽然是好莱坞的套路,却也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和 |
|
他和Mandy之间不知能否称为爱情,他们除了握手,连拥抱也不曾有过,可是却让人觉得心碎。他们对彼此说过最接近爱情的话是:Archer : “I’m really happy I met you .” 和Mandy : “I wish I could be there with you.” |
|
不错,剪辑很棒... |
|
Dying in TIA(最后对DIA的反洗脑简直是“爱可战胜一切”的典范) |
|
最后的那一刻或许真的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和可以信赖的人,没有刻意的去渲染,非洲的钻石是血与泪的史,充斥着战争和家园沦丧,骨肉分离,拍的也是那么的真实。 |
|
各方面的完成度都很高,但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大概依然是老白男视角过重吧,究竟是殖民还是救世他们自己也分不清吧。 |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掠夺、战争?人性的善恶到底源自哪里?本性到底是什么?黑人老教师说: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决定他们的善恶,在表现爱心的片刻,即使是坏人也会让生活有意义,没有人知道哪条路才能通往天堂。似乎解释的了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其实是用结果来解释原因,是一种更大的迷惑。人性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根本无从定性。
小李子这片演的超级好,感人却有克制,将一个复杂的人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经历整个故事的过程中的产生的人生态度的挣扎与变化,也体现得很细致入微。表现比得奖的打熊片好多了!! |
|
真的不错的电影,尤其女主角巨迷人.故事深入人心,别要钻石了,要点环保的吧,钻石这过程实在太多人为此挂掉了. |
|
我为利益而来,但因为你我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就是完美的一部电影,小李子实在是太多面了,亦正亦邪他就是巅峰。最后那句这里的风景真美真希望你也能在,他释怀了,虽然最后我还是没能逃过那句T.I.A,可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詹妮弗也是,每个眼神,包含了对政府军叛逆军的愤怒,对身在战火中百姓的痛心以及藏在心里的对面前这个男人的爱,我知道自己不能对他抱有任何希望,可是我真的很爱他 |
|
本质上还是白人上帝拯救水深火热的黑人家庭,并公布真相与维持正义的西方世界中心与价值观,当时处于巅峰的迪卡普里奥还背负着「奥斯卡魔咒」也是让本片虚高的重要原因。 |
|
第一幕:非洲孩童印象中的"伦敦",意味着《血钻》是"西方"介入下的非洲故事,东方主义以反向地解构。观众和宣发人当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供"剥削"的娱乐价值。例如对于叛军"狂欢化"的暴力描写以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本身。但是,结尾非洲音乐在"伦敦"画面响起,这大约则是一部史诗 |
|
西方人以商业片形式拍这种题材,终究逃不过以他们为中心的审视视角,令人不适。要表现类似的苦难,《焦土之城》就好多了。这还是因为主创者的上限在那里。 |
|
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孩子们被洗脑,被战争消费,一个国家的政治形势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深刻意义。世界的一端在为钻石自相残杀,另外一端则是和平安详的资本社会。而且这部电影太刺激了,场景气氛塑造得很棒。 |
|
邪恶体制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足以影响他们一生,希望儿童可以被善化,希望世间不再有儿童士兵。 |
|
煽情+娱乐 |
|
很老派的剧作法,设置了最终目标以后,中间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各种危机,老实说看下来有点腻。 |
|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不仅仅是血钻。什么时候,我们的世界会变成天堂? |
|
可以视为《The Constant Gardener》的续篇 非洲 野战 娃娃兵 奴隶 钻石 两位男演员的表现非常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