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一直用着别人的微信号,头像+规定人设是一个温柔的长发飘飘的女孩子。后来在那个号上认识了一个人,渐渐地每天聊到深夜成为我们的固定习惯,我始终不敢发语音,不敢说自己究竟是谁······看这电影真的是扎心。 |
|
烈火情人也有老去的一天啊。老去的女人能否披着年轻的皮骗来一份爱情?想到新桥恋人,很感慨了。在大银幕上最难忘两场自慰戏,一场是堕落天使里的李嘉欣,一场是这部里的比诺什。有些羡慕法国女演员,比诺什55岁,德纳芙75岁,依旧活跃影坛戏路越来越广。感觉她们是不怕老的,也不抗拒老的。像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黑发的Claire和染了金发的Clara到底哪个更好?岁月催人老,也许接受才是最好的。 |
|
!!精神分析片的典范啊,虽然受限于我这婴幼儿法语水平,理解有限。但我很爱它。~50岁的女人还有获得爱情的可能吗?以谎言开始的爱情会值得继续并走向某种结果吗?他爱的是哪个你呢?你创造的形象,你的内在,或你?真喜欢,发现这个Claire和《将来的事》里的Claire都是我最喜欢的“女性变老了后.......”的姿态。婚姻可能失去,儿女可能不在身边陪伴,色衰而爱难寻,自我可能也要重建,但她们不缺少勇气,和再次爱的能力。她们让我感动。 |
|
在柏林电影节看的全球首映,比诺什坐在我的身后~又名“老年少女”怀春记~多大年纪的女生喜欢人的时候都是一个样子嘛~ |
|
开始会以为主题是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后面慢慢清晰起来。我们在别人面前展示的到底是谁,是真正的自己吗,不是的话,为什么要掩饰呢?五十多岁的比诺什就也许是最好的诠释者。女人到了这个年纪会患得患失,她创造出了一个虚假的自己,最开始的坦然到迷茫,最后尝到的尽是绝望。怎么办,还是和自己和解吧,她想,这就是我,是我真正的样子,我不害怕失去了。至此,“tout est à nouveau possible” |
|
导演压不住这个奇情故事,我都能想象欧容来拍会多么大放异彩。最关键的情感演进,竟然是靠琼瑶戏一般的台词、吻戏和配乐硬煽,屡次反转的发力也都不太对。而在言情剧和八点档交替上演的情况下,依然可见极其出彩的人物弧光,因为比诺什的表演是完美的。/ SIFF第21场 |
|
低于预期,不过可以看到导演的才华,对于女性心理的把握非常准确,随时都可以用情绪化的镜头表现女主角的内心。这个剧本本身问题很大,前一个小时非常好,紧随女主角撩拨小鲜肉,接下来因内疚写小说,试图完成自我惩罚,这个过程中已经把女主角无法面对年龄和衰老这个主线任务给偷换了概念,变成了纯粹的害死人的内疚,最后带来的解脱不是能够面对衰老这个问题了,也不是解开了被年轻女孩挖墙脚的心结,而是抚平了害人的负罪感。最后当女主角再次拿起电话,剧本看似是惊悚片的套路,但这个人物也随即回到故事的起点,这个老阿姨不肯面对衰老现实的宇宙难题也被导演避开了,这个人物身上本该有的情感力度也就彻底瓦解了。★★★ |
|
这剧本,
换作日本拍,《昼颜》既视感。
换作韩国拍,《密会》既视感。
换作大陆拍,《前任》既视感?
总之,听哥们一句话:
没有金刚钻,远离文艺女 |
|
奇情狗血的故事。活到老学到老,看比诺什阿姨如此“高龄”仍在用社交媒体造假约炮,把帅气小鲜肉玩弄于股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想说阿姨保养得真好,这才是优雅的老去啊) |
|
中间找回的不是爱,而是青春感 |
|
3.5 立意深刻起来其实只是被比诺什撑起来的;关于一个安静着歇斯底里的女人,片尾再次拨起电话的执念倒的确有些惊人;虚拟和现实,苍老和年轻,爱与抛弃,和生活几乎全部的 但是充满伤痕和遗憾的可能性 - 却并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甚至有众多烂俗桥段 |
|
女性的年龄困境,说到底还是性别不平等的产物。 |
|
挺适合欧容来拍的 |
|
太太太法国了。怀春的五十岁文艺女中年,和多情的三十岁背包摄影师,亦真亦假,开放结局,极其生活化的对话和取景,一切都很法国。全片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心理医生戏份太多。女主演技是最大看点。 |
|
女人啊对自己太残忍,幻想中都不忍心给自己一个完美结局 |
|
凡事都不止一种结局,给自己一个机会。 |
|
这个片子里她可真显老了,可仍然十分美丽,十分优雅,你能够相信一个年轻小伙子会为她倾倒。
其实看完了觉得这个电影没有回答它最初提出的问题:一个女人怎么面对青春的流逝,怎么能够得到爱,被爱。想想也对,这是法国片,不负责给答案,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无解,自立自强与自己和解什么的都是bullshit。最后结局略惊悚,可是又更开放,更接近人生的真相。比诺什演得太好了,一个女人的多种面向,脆弱美丽迷人又光芒万丈,很加分。 |
|
重要的不是《你觉得我是谁》而是我觉得我是谁。女主角因此把真实的自己留在了别人的故事当中,然而自己的故事却被她亲手编织成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作者大概想要讽刺后现代人利用伪装构建起来的这种网恋模式,可惜他这部虚实互文的作品最终坏在了不必要的反转里。你不会看到《登堂入室》那样天衣无缝的叙事,也不会看到《葛洛莉亚》与爱情生活若即若离的关系。这场遮遮掩掩缺乏坦诚的精神分析或许会让你想起《心灵暖阳》里亦步亦趋的比诺什,但她只会让你记住女人对于《谢利》的嫉妒心理。 |
|
#22nd SIFF#第十三场:怎么会有这么棒的电影?!!!女主做错了什么,你们要这样对待她,她不过是想被人爱,被人抚慰罢了!她有什么错?! |
|
赋予她虚构的名字,赐予她真实的面孔,投入我最炽热的欲望,逃避我最隐秘的恐慌。她是你遥不可及又挥之不去的华丽梦魇,我是你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的丑陋谎言。在虚幻的面具背后翩翩起舞,只求你的心跳再次为我而乱。当遗憾把岁月捆绑,当衰老让面容沧桑,我们不再害怕死亡,因为我们更怕被抛弃的绝望。 |
|
Berlinale “I’m OK with dying, not with being abandoned” 比诺什在我斜前方看的电影啊!她的演技为什么可以这么好!!!! |
|
并不关乎情欲,而是关乎老去。老去是一个残忍的过程,你会看到一切在缓缓枯竭,曾经你拥有过温柔,激情,爱意,活力,原来都与你无关,只与青春有关,于是你疯狂的想抓住青春最后的一点痕迹,妄想自己永远只有20出头。这残忍你无法对抗,这剥夺你无处申诉,你唯有接受失去。失去美貌,失去迷恋与关注,失去健康,直至最后,失去生命。 |
|
有点不够尽兴,主要还是靠Binoche对于知识女性精准不费力气的还原撑住了。社交媒体作为伪装和武器笼罩着Claire的情欲和不安感,与心理医生的治疗课程则通过倾诉大胆地渲染着妄想,当两部分终于相交之时,电影并没有跟随所埋下的悬念制造一个新的高潮;就像人群中也不曾直视他的Alex,漠然疏离地掠过这个部分,转头重新回归到主角的困惑之中,显得有些累赘。屏幕相隔,电话线之间,面对面之间的座位,那种快要倾泻而出的情欲与吸引被捕捉得很精准。 |
|
看完才发现是机翻,气得想杀人!!你好,欲望,叙述者诡计,网络时代版危险关系,其实故事仍略老套,现实生命消灭后,虚拟生活该如何处置,中年女人如狼似虎,燃烧欲望,直面衰老,在狂欢时寂寞,从绝望里复活,虚拟现实终归只是虚幻,难道一切都是假的么,难道没有一点点真实么,相比于年轻时的你,当然更爱你如今愈发沧桑的面容,比诺什演这类知识分子真是毫无难度哇, |
|
网恋部分尬死我了,反转可还行,女主加一星- - |
|
女人无论活到多少岁,都不是没有欲望的杀手,她依然可以甘当感情的战俘。 |
|
语言和心理回溯的不可信之处在社交网络时代被进一步放大,一种故事有无数种不同的讲法,编剧水准平稳,但没有超常发挥。法国文学女教授和摄影师建立在幻想和需求之上的感情故事非常法国,希望能在国内影展上放放,能给观众带来关于对于中年女性的另一种思考。 |
|
SIFF. 十分精彩。对网络时代快节奏交友的嘲讽与反思,与中年女性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焦虑心理的细腻展现,两部分相辅相成,交互递进。写书的剧情像极了《赎罪》,最后连续反转让主题更加深刻有力。配乐动人。比诺什演戏真是稳如泰山。 |
|
演员演技爆炸!
"on peut être petit à tout âge"
"il y aura plusieurs fins."
je sens ce qu'elle a senti, surtout la période où elle tombe amoureux avec Alex. la joie, la tristesse, la perturbation, le maladroit, mais épanouis. le vrais amour dépasse tout.
Un tel jour est un mélange ineffable de rêve et de certitude. |
|
比诺什的表演非常细腻,女性情绪表达精准;可惜剧作上后半段垮了 |
|
看电影了没 |
|
78/100
超爱前半段 ,以一种溺水的姿态作为开始已预料剧情,用假意来找真情,用她人的人生去对抗自己的命运,用想象的自己把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就如同溺水的木筏划来划去却没有出口,年华消逝,容颜老去,前半段用虚假来对抗,后半段用真实来面对,前半段看到的是孤独后半段看到的是狼狈,那面对面却不相识真的最痛莫过如此,伤害他人又何尝不是伤害自己,哪怕最后同样的堕入爱河,却不再是一样的人,恐惧塑造出的她是必然的,因为虚假才是完美的,还是坚信一假得不到一真,后半段频繁的真假切换与最后的反转没有什么必要,实在太可惜了,这可能会是一个无疾而终的故事,假的代价应该出现在真的结局里。 |
|
上影节最明智的决定就是去看了这部!!!!!!!!!!!!!!!!!!!!!!!!!!!!!!!!!!!!!!!!!!!! |
|
大龄危机下的情爱虚构。用侄女的身份在网络虚假钓鱼,当必要见面时真相戳穿,别问我是谁,因为扮演的一直不是自己。当今人的精神困境,在现实里找不到依靠便在网络寻找依托。讽刺性人情冷暖,喜欢的究竟是皮囊还是内核。比诺什将一个年过半百会写小说又渴望春潮的老学究演得入木三分。 |
|
剧情中途突然偷换掉了核心问题,所以对她衰老的恐惧和逃避就不明不白地还是没有给予解决。 |
|
友人吐槽:“虽然我也会网聊,但是不会撒这种谎,多累啊,不能理解。”我在心里回答他说当然啊,毕竟许多痴肥臃肿、大腹便便的糟老头子在渴望并享受青春的肉体时,是绝不会对自己苍老的容颜、下垂的眼袋、松弛的肌肉或者并不美丽的性征感到一丝一毫的不堪与羞耻的,所以,你当然不能理解了。 |
|
导演太懂蹭胡渣的享受了……镜头挺冷硬的性格商业片,最后的音乐败笔,用了「注意啊!我可要反转了」式的故意让人脊背发凉的俗套音乐。这种关注女性衰老困境下,求不得却不甘的心态很容易引发共鸣,所以最后大可不必处理得如阴谋论般,这种放不下的不甘大可以用提琴吊起情绪后戛然而止,然后一支浑厚悠长的木管把情绪泥开,衔接片尾字幕,给些回味。 |
|
3.5 某一个时刻突然想起侯麦,就是那个若有所思的时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这么的“重”,而每一个侯麦都会处理得很轻盈。有趣的是这片的台译,想起“The English Patient”的港译。 |
|
女主因在婚姻中被背叛而自我怀疑,爱情之中是否年龄和外貌才是无往不利的?然而真实生活中她吸引了小二十来岁的男朋友,虚拟世界中又吸引了另一个帅哥摄影师,虽然借用了别人的外貌身份,但相处谈吐毕竟是她自己的,最后这两段感情有没有治愈女主的焦虑沮丧虽然是开放式的结局,但本片的确呈现了一个五十岁女性对爱情对欲望的渴望,她可以有五十岁的生活也可以追求二十岁的爱情,毕竟优雅老去也是一个伪命题,她可以选择如何去折腾自己的中晚年生活。这当中的网恋、背叛和怀疑,情节上的互文都很有趣,镜头也很棒。 |
|
这个故事太顶了,但是因为结尾让我想打四星,简直是整段垮掉。我可太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了,赞同评论里说的,感觉欧容来拍的话会很惊艳。女主貌似是好多人心中的女神啊,我真的get不到,她之前和铁叔拍的那部按理说是颜值巅峰了,那会我就觉得她很一般,感觉整个人都没什么吸引力。相反的男主长得虽然不帅,但是好有脆弱感,声音也好听。两次擦肩而过都太悲伤了,知道男主自杀后我都惊了,然而真相是没过多久就让另一个人怀孕了,这才是男人啊!这一条可以无缝套入生活中:那些飞快奔向你的人也会以同样的速度的离开你。 |
|
中年女性的忧伤与悲哀真是无解。倒是Berling为什么不到两场戏还是演了个绝世大渣男,这是什么银幕形象定位。 |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愿望变成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慢慢慢慢地老去」,大概是开始接受生老病死这个不可逆的事实了,唯一的区别在于有些人愿意独自终老,有些人更渴望亲密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不外乎「自己想要的样子」 |
|
当个心理医生太难了,需要面对全世界的谎言 |
|
朱丽叶比诺什的表现太棒了,演技富有层次感,心路历程诠释的也到位,完全撑起这部电影!伤心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复杂需要9个月的时间来与心理医生沟通,才能说出一切,最后知道真相才能做到完全释然!相比两种极端走向毁灭的结局,无疑这个结局才是最好的 |
|
现代网络爱情故事,背后其实是大龄女性对人生的认知变化,开始是一场十分现实的网络狩猎游戏,渐渐转成了悬疑故事,但里面的人物却又没有太多奇情的地方,如果换导演来拍,估计能在套路的基础上拍出更令人砸摸的故事。比诺什的角色倒挺好的,至于故事本身,则显得有点平淡 |
|
(5.8/10)不管反转几次。没劲就是没劲。 |
|
尽管很言情但比诺什依然完成了一场无与伦比的phone sex和人物表演 |
|
线上的人设是一个中年女性对年老色衰和寂寞生活的反抗和抚慰,比诺什撑起了整部电影,依旧迷人出彩;智能网络时代下人与人之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颠覆和革新了社交传统的规则与形态,是能长久维持还是转瞬即逝?最终发现近一步的落差和欺骗几乎是很多亲密关系崩坏的导火索;前后有明显的心理和身份变化,从戴上面具自欺欺人到反客为主以虚构的方式开始正视自己再到最后的合二为一,结果一波三折,看完陷入思考,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当下不少人现状的真实反映;活下去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必须得学会直面并接受自己! |
|
对面车窗的那组镜头太牛逼了 |
|
除了大的故事结构之外,两段内容都太恋爱脑了。。。根本get不到这段跨年网恋的嗑点,还不如最后十分钟女教授讲出假装侄女的根本动机有趣,可惜这些拧巴心理在两段恋爱里表现得实在太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