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太饱满了啊!多久没看过这么温暖浪漫的爱情故事了!小胡把碎掉的玫瑰花瓣放在张子枫的手心里时,我哭到眼泪决堤🥹 两辆绿皮火车相遇的瞬间胡先煦还往窗外看,这傻小子,但我又一想绿皮火车相遇都看不到彼此,别说现在都高铁时代了哈哈哈哈,这个快餐时代,还存在两位主人公这样纯真的爱情吗 |
|
总体还可以,有个剧情男方发现女方不在,是怀疑对方出轨,女方发现男的不在,是担心对方出事。但现实中往往出轨的是男人。挺讽刺的 |
|
张子枫演得真好啊……不愧是影后级别的演绎,灵动活泼得似乎要从画面里跳出来,水灵灵的眼睛盛着饱和度极高的情绪表达,大开大合的桥段也很游刃有余,和小胡搭戏也很自然,非常赏心悦目。 |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火车上形形色色的乘客就是社会的缩影,有人悲欢,有人聚散,有人生死。来来回回的往返永远处在反向错位上,疲惫的一天过去,王锐和秀珊咀嚼了生命的况味,领略了爱情的虚实。月亮高挂,俯瞰人世百态,一列列的火车载着人驶向未知的命运,在两人即将放弃的时候,老天仿佛听到他们的祈祷,让列车晚点了…… |
|
北影节首映。一个非常微小的事件,拍得当然也是一个比较精致的小品。但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作为一封时代情书的存在。 |
|
不懂导演把这个拍出来干嘛的程度。看到一处基础的后期失误,包括一些剪辑点也很不对。我都懒得评论 |
|
张子枫怎么也开始用嘴演戏了…两个人都有点憨,感觉只有乡村那段儿味儿对了 |
|
我的个亲娘咧…胡先煦14年还是谁的青春不迷茫里的小屁孩儿一转眼10年过去了都开始演新婚小夫妻了。 |
|
同龄人里演技最好的两位,竟然还这么有化学反应,难得。演员有灵气,导演更有灵气,拍得像首浪漫的散文诗,但又好在不做作,有人味儿。 |
|
太甜了!太甜了!太甜了!看得过程中嘴角一直不停上扬,两位演员表现实在太加分了,太灵了,自然诚挚!胡先煦演的二愣子感觉太贴角色和《花少》里一模一样,最后吃方便面那场戏特别动人,张子枫很美,依然很稳,文本上有点《麦琪的礼物》的意思,看完后好想和胡先煦谈恋爱啊!!!!多给一星,两位青年演员实在讨喜~ |
|
感觉看了一场小孩过家家…… |
|
喜欢冯绍峰支线、电话亭、最后坏了的礼物交换这三段。这部电影有些价值的地方,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不用非要从电影里求得些什么。电影可以只是这样简单的小事,而我们看一部电影的需求,有时也可以很简单,像日常呼吸一样。 |
|
其实设定还挺有趣的,普通人的、一直错过的爱与小小的幸福。不过,两位演员来演建筑工人和厂妹,形象上还是有些违和(虽然两个演员我都很喜欢)。另外,感觉创作者更希望用两人一路上遇到的各种人和事串起更多人群,但处理得都没多好,反而把故事搞得松散无趣,挺遗憾的。 |
|
这部电影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它足够简单。也可能还是有一些中年人自以为理想化的投射,但都被掩盖在了两位主演足够年轻真挚的面貌下。 |
|
粉丝场威力太大了 旁边女的要哭晕过去了…. |
|
在北影节看了这个片子的首映,本来以为是一个文艺片,但是它给了我大大的惊喜~这个片子好美~给我展现了90年代那段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人人都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幸福和快乐很简单的时代。两个年轻演员太好了,后半段真的是潸然泪下,总之去看吧,这是个小而美的故事,是我向往的简单的幸福~ |
|
大哥大姐你俩就中秋调个休 有必要这么生离死别的吗 蔚然导演恋爱脑有点严重哈 请多读几遍麦琪的礼物 |
|
《穿过月亮的旅行》特别温馨可爱的一部爱情片,看完让人心里暖暖的,即使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但相爱可让人奔赴千里,小夫妻都有点小笨拙又不失真诚,秀珊的同理心和善良圆了死刑犯的一个遗憾,王锐朴实中又带着一点执拗,被人误会逃票即使众目睽睽之下也要脱衣服自证,在站台边吃方便面边哭的那段真的看的我眼泪直流,小胡演的太好了,看到秀珊的他犹如找到主人的大狗狗,拼命奔向她,最后紧紧的拥抱圆了小说中的遗憾,他们的爱情就像山楂糖一样酸酸甜甜,特别适合情侣看(单身看完都想谈恋爱了) |
|
#14BJIFF# 简单但还算精致的爱情小品,嵌套了一个《麦琪的礼物》的故事框架,背景放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种“车马邮件都慢所以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感扑面而来,美术不错,对于众生百态的刻画也比较还原,因为故事主线不复杂所以尽量在细节上做延展,挺聪明的做法。当然对部分场景及人物的设定也不乏理想化,但整体还算真诚的创作,包括两位年轻主演的表演。 |
|
相比中秋节,这个故事更适合七夕节,现代牛郎织女的异地恋,还有个牛~可以是《穿越银河的旅行》~ |
|
很明显是中秋档诈骗未遂。。。 |
|
微电影就够 不用这么长哈 |
|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剧本让我想起之前看的迟子建老师的《花瓣饭》,希望迟子建老师更多作品尤其是讲述兴安岭的作品被搬上银幕(比如白银那) |
|
伪浪漫的爱情幻想。就谈一个细节,小说里王锐送的是丝巾,一开始也觉得会吸引其他男的。电影里因为怕吸引,改送了花,甚至还送了其他人一朵。一场近似意淫的浪漫,少了原本的真诚。火车上的众生,挺片面的,像公益广告。 |
|
咱就说过去的那辈人只是单纯,不是傻…… |
|
这么照搬小说,影像价值归零。 |
|
“麦琪的礼物”在来回奔波中走向悬浮,导演让农民工精致的卖惨太违和了。张子枫和胡先煦算是演技最好的一批00后了吧,结果依然是那个疑问:以后208明星们还能演底层群众吗?我觉得这会困扰中国电影很久... |
|
我撒了公司的谎就遭到了报应,你贱卖床绒被就收到了好运。老牛让火车晚点,帮我们在南平的站台相遇。我的玫瑰在别人的花瓶绽出了浪漫,我的皮鞋帮别人继续前行。人们做着发财梦,替未来求保险。被压坏的口琴吹出了最动听的情歌,通讯的慢车在错车的时候变成快车,我们用往返的脚步书写出了时代的情信。 |
|
废戏太多,叙事效率低下,很多桥段设计得意义不明,一场大型沉浸式煎熬,唤起了记忆深处所有对于绿皮火车不好的回忆…… |
|
普通平凡小人物的爱情,阴错阳差的双向奔赴。看小说的时候我就哭,看电影的时候也哭了!我泪点太低了😭剧情细节基本挺还原原著的虽然也有一些改动,但是两个演员的形象感觉还是跟人物设定差的有些远,不太像那个时代的人。最后收获最大的可能是小胡和子枫妹妹唱歌好好听🎤😂金风玉露无限循环中…… |
|
放低了预期,但还是很失望。这个片子很奇怪,本来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导演想要用浪漫主义的风格去呈现,但童话感又跟现实的底色有冲突,越看越觉得单薄肤浅。两个演员的气质也根本不像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故事的框架是两个人在深圳—广州之间的两次扑空,这一路的主线剧情很单薄,编剧不得不插入两个人相识相爱的过程和火车上遇到的路人众生相,但这也无法解决两个人主线的问题。电影最后还不得不转向美好爱情和中秋大月亮,身为社畜也根本无法共情,属于导演有想法很努力,执行上一开展就一团糟的那种片子。 |
|
乏味,笑点也不高级,90年代的广东,普通人只能靠电话亭或一句诺言见面的年代,广州与深圳的异地恋让这对恋人的见面一波三折,但反复的波折间却磨灭了让人“好奇”的兴致,沿途遇到的“人”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增色什么,最后电话亭戏看得出导演花了心思,但炫技之前还是需要有一个夯实的内容,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整体结构有种小说文本的感觉。最后,单拧演员部分称赞一下,已经献上了不错的演技!ps:在广州不会说“上”深圳,编剧可以补习一下地理 |
|
色彩造型上大量三原色(红、黄、绿)的使用,部分水平调度、对称构图形成的二维扁平感,以及一些古灵精怪的意象,使得画面充满童话般的活泼和明艳,稀释了现实的诸多苦涩,展现了通讯不便、物质匮乏时期情感的质朴、真挚,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身体/欲望携带的充沛生命力,饱含爱与慷慨,温柔与怜悯。然而成也风格,败也风格,与原著相比,影片是更“洁净”的90年代,更像一封时代情书,历史回瞻视域下对90年代的怀旧/提纯。诸多情景是对原著大段大段的照搬,创作者没有按照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改编,列车上的“众生相”较为扁平和潦草,和男女主主线间的逻辑关系没处理好,影片结构因而较为散乱,在剧本和剪辑上都需做进一步的调整。子枫以其极富感染力的哭戏而知名,但这部里最迷人的是她的笑,苦中作乐、坚韧、向上、充满生命力的笑容,最为动人。 |
|
最初看这部电影入围北影节主竞赛单元我就觉得挺抽象的,看完以后就更加觉得抽象了。这不就是一部青春爱情小品吗?跟一众其他艺术片摆在一起好奇怪呀,但是估计会符合电影节服务电影产业的目的?
整个故事非常悬浮虚无,对那个年代的想象完全不切实际呀,就有一种搁哪儿瞎编的感觉。
在旅途中安排的陈妍希、冯绍峰有故作深沉的感觉,把口琴借给完全陌生的犯罪嫌疑人吹也显得匪夷所思的情节。至于五条人,我已经习惯看他俩在不同的电影里(比如门前宝地)演傻帽了,虽然挺可爱的,但是也真挺傻帽的。还有,李晨,真·客串专业户!
其实我也爱看浪漫的故事,但是不代表可以为了追求浪漫而完全不顾现实逻辑呀,太多情节我都想发陈建斌那个“不可能,完全不可能”的表情包。
所以唯一打动我的就只剩张子枫了的笑容了。 |
|
难看死了,男女主演技生硬,满满的性缩力,故事俗套且无趣。 |
|
像我写了一行字然后要扩成一篇八百字作文的样子 |
|
能看出来这种资本导演根本没吃过苦但想拍出能感动老百姓的苦点,导演也不知道底层小人物的感情该是什么样的,整个电影只是充斥着资本对老百姓的幻想罢了。 |
|
就这质量,为什么能进北影节主竞赛呢? |
|
就这点剧情拍个十分钟短片得了,整什么大电影…… |
|
火车上的戏有些散,直到小两口通上电话才逐渐动人,交换礼物那里很治愈,果然人类还是需要美好的感情。 |
|
只有镜头可以夸美。想看浪漫恋爱,却只看到频繁的黄色调侃,仿佛男女主除了开房没别的事,女的千里送还要为来姨妈自责,男的🌿完就睡没心思聊天,打电话说的还是亲抱睡。关键女的都卑微成这样了还要被男的幻想绿帽,好无语,好久没看过这么让我生气的片了
张子枫扮相是好看的,但大红唇更暴露笑起来的嘴部缺陷。配角很多熟脸,但角色完全没意义。镜头穿帮也很多,咬枇杷配音没卡上点,刚涂的口红下一镜又没了,行驶的列车远景成了静止
不理解为什么120嫌多只要80,不理解为什么口琴礼物随便给陌生犯人吹,不理解工作人员为什么羞辱乘客,太神金了
最讽刺的是,女方靠努力工作得礼品,男方靠出卖良心得奖励,女方礼物是怀念恋爱,男的礼物是标榜占有欲。最后还要拍个妓女勾引纯爱战士凛然拒绝是吧?如果这就是片方想歌颂的爱情,那还真是恶心 |
|
“我爱你,愿赴千里,我想你,即刻出发”,新婚的林秀珊和王锐是好不容易争取来了一天中秋假期,本来想给对方一个惊喜,却阴差阳错不断错过。其实幸福快乐很简单,一块花朵图案的床单、一张公用电话卡、一把被撞坏的口琴…哪怕是几片艳红的玫瑰花瓣,都可拨动甜蜜的涟漪。而如果鞋子开口破掉需要换的话,不一定越是高档昂贵的越好,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
|
不管是演员演技还是剧情节奏的把控都很好,这个片子很浪漫展现了爱情的珍贵 |
|
导演李蔚然在平凡的生活里追求诗意与浪漫,一次次的错过,耐心和精力几乎磨尽,可在看到恋人的那一刻,依旧能满血振作起来相拥而泣,男女主的站台相见短暂美好又弥足珍贵,胜过千言万语,每个经历过异地恋的人看完都能感同身受。迟子建的文字有了画面,平凡如他们,无奈如他们,日子提纯出光彩,照进观众的心底,暗淡的生活闪烁出最质朴的爱情。深邃复杂与青涩纯真在影片里完美融合,使得90年代的纯粹爱恋格外动人,或许时光是最美的滤镜,透过光影来见证一场跨越山海的拥抱吧。 |
|
“好看”或者“难看”不足以形容这部片子。真的,我已经很久没看过如此无聊的电影了。除了“无聊”,想不出第二个恰当的词。一星半。 |
|
电影本身就像那个时代的绿皮慢车一样缓缓推进,上世纪末的小情侣之间的恩恩爱爱展现的很细致。最值得夸赞的还属电影的视听语言,镜头精致调色考究,加上妹妹和小胡虽是新人演员但是演技并不差,电影还加入了许多现实与魔幻相交织的元素,总体的观感很不错!
最让我触动的是导演不仅仅探讨小两口之间的恩爱,也触及了上世纪末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伊始,即使是在开放的潮头广东,很多人仿佛还停留在过去,工资拖欠、劳动待遇、映像厅偷偷放片、警察执法不当等等,这一幕在火车上口琴声响起那一幕达到高潮,在新时代面前,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充满矛盾和期待的。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那个时代真挚的感情让人动容,或许身处快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思考恋爱的本质,想一想当下快餐般恋爱观与我们内心的初衷是否复合呢? |
|
两个性缩力王者演一个羞羞故事,导演你自己觉得好看吗? |
|
你们就说调休害不害人吧 |
|
超绝性缩力,像在看两个小孩过家家,演技和剧情都很寡淡无味 |
|
宣发和营销做得挺好,专门找来看的,刷了一圈友情客串明星脸就完了。整体感觉就像是过家家,硬凑800字小作文似的。私以为应该归类为青春荒诞喜剧片、粉丝向电影。摄影和音乐不错,夜晚打电话的桥段与车站相逢的桥段+1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