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电影切入现实……前半段都快把我催眠了!女学生们真的好烦……一个看恐怖片能看到哭,一个冲出去抱着陌生人又要人家帮忙又不让人进电影院也不说报警就在那儿抱着人哭-_- 看着捉急 |
|
戏中戏中戏中戏,一句话全剧透,且互相衔接十分精巧,有盗梦空间的连锁并进,细节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变态杀人魔,幽暗环境中的杀人和被杀,四溢的血浆、刺耳的尖叫和暴突的眼球,视觉效果不错,一些超现实催眠和心理画面挺迷幻带感 |
|
的确如片头字幕说的那样让人感到烦躁与不安,观看时建议调低音量,变态老太太和胆小女同学两个很招人烦 |
|
magnet:?xt=urn:btih:c4fde82d106719e6eb90dac56be82cc1ed9da161&dn=Anguish.1987.1080p.BluRay.x264-VETO%5Brarbg%5D |
|
这一批恐影里最晚看的.........真的很恐尖锐物怼眼睛啊啊啊啊啊!终于等到今天点开看依然有的地方用手掌挡了一下,嘶!但是不得不说剧情是超赞,影院催眠,手法很像希胖的《迷魂记》(利用乌鸦和蜗牛等动物放大感官刺激也很希式),小女孩的气质和受害过程堪比《驱魔人》,如果没有眼睛元素估计恐怖程度会降低一半,但是!取眼真的,达咩哈达咩!(就是说,看完好想给俺滴眼睛装一个钛合金钢化玻璃眼罩,你想动我的眼睛之前已经被反光闪瞎了,噌——!) |
|
86min。跟群尸屠城的手法很像,恐怖电影与影院现实的对应,但这部是从头对应到尾,观众观影效果良好,将来我拍了恐怖片,也这么搞,亲自安排人去现场吓观众。
杀人狂是典型的逃不出母亲的阴影那种。
结局俗套,也可以说是败笔。 |
|
1.妈妈,再爱我一次;妈妈,别再这么爱我了;2.没在大银幕看最可惜的电影之一;3.豆瓣评分严重低估的作品之一。 |
|
049 Angustia_(1987)_ f86ad0ab06 BD已出 |
|
比格斯·鲁纳的英语片,利用影院的幽闭环境制造心理悬疑,戏中戏互相映射置观影者于不安状态,几个情节点的绝佳呼应极具实验精神,戏内割眼球医生比戏外的枪手要更有邪典气质,虽然二者的犯罪成因皆归结于恋母情结,但后者还是牵强了些,另外片中出现的催眠元素也颇值得玩味。 |
|
什么鬼!!!老太婆那招简直就是催眠洗脑啊。。看的都想吐了。。。戏中戏中戏啊。。什么把戏。。。没懂 |
|
戏中戏对应绝对是亮点。里世界胖人slasher的诡异氛围拉得很足,表世界的步步紧逼剧情压迫力也很强,可惜这俩故事结合还是过于表面了,内在逻辑不足 |
|
联想到《战栗黑洞》中“在影院抱着爆米花观看自己在影院抱着爆米花观看自己在影院抱着爆米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画框外的画框,观众外的观众,只是整体不够流畅。 |
|
7.5分,西班牙的恐怖片也是有魅力的。杀人片段都是其次,戏中戏真的令人激赏,作为87年的电影,效果可以了。
80年代砍杀片一般都是美国恐怖片称王称霸,意大利恐怖片也可以,但偶尔也能看到其它国家的砍杀片散发光辉。 |
|
片子想法还算是挺讨巧的,看了那么多美国恐怖老片子,不管是主流商业的,还是B级邪典的,这片子在里面都算是还挺出类拔萃,戏中戏杀人狂模仿杀人狂,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院,这无形中就像成了一面镜子,不喜欢结尾太俗气了,稍微黑色幽默多好玩,吵闹鬼里的神婆大妈贡献演技,两个变态都不中用! |
|
韦斯·克雷文的《惊声尖叫2》的开场,有点向该片致敬的味道,银幕与现实的双重镜像关系,以及对于“看”的惩戒。但作为恐怖片而言,全片都缺乏恐怖氛围的营造,杀人部分的拍摄水准连个二流恐怖片导演都达不到,实在可惜了这样好的概念。 |
|
四星。7.5/10。结构很有意思,电影院嵌套电影院嵌套电影院。元电影。假设本电影为A,电影A中电影院中的人在看取眼杀人狂的电影B,电影B中杀人狂在放着电影C(大概是1925年<失落的世界>)的电影院杀人取眼,而此时电影A中的电影院也有一个杀人狂。 |
|
电影银幕与电影院观众的交替剪辑厉害但实际上,无论是电影银幕内还是电影院内,凶手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眼前,交替剪辑强化了这种非限制性叙述,跟随凶手视角因而丝毫不感到恐惧,悬疑太弱,女主太烦,如果有这样的人坐我旁边看电影,一刀捅下去的恐怕是我=_= |
|
剧作嵌套的可能性,使层次看起来能无限叠加,佛洛依德精神分析中梦的解析理论要是有很广的正确适用性的话,这片当年绝对是一大票影院观众当晚的噩梦来源。。。 |
|
戏内戏外的结构十分有意思 |
|
妈咪肉色的温暖 |
|
创意酷炸了!俄罗斯套娃一样的戏中戏中戏结构,将一个新意不足节奏缓慢的畸形恋母片变成了夺命催眠的引子,“电影”与“现实”同步的杀人进程虚实难辨心惊肉跳,从大银幕上甩出的那把刀打破了空间的桎梏。不足是让人脑子充满了女性尖叫那般疲惫。 |
|
非常棒的mise en abyme体验!最后几场电影与“现实”(其实还是电影)影像的交错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很明显的欧洲导演的实验风格但是又很好莱坞简单易懂。永远醒不来的噩梦。 |
|
看恐怖片看的走火入魔,模仿片中角色去杀人的故事早就想看,终于如愿了。原来这么早就有人拍过。片子前半段节奏太慢,片中片时长过长,太闷了,中后段节奏上来才好点。 |
|
仅有出彩点在「戏中戏」和两个电影院的交叉剪辑,除此之外剧中人的反应迟钝,剧情(几乎没有)拖沓无比(整部电影不过80分钟),还要用过度的光感刺激的卑劣手段哗众取宠,名过其实。 |
|
如果换做是在电影院看,这绝对会是一部令你心惊胆战的恐怖片。导演试图用各种技法来加速你的心跳,搅乱你的思绪,幕前幕后,在恋母情结的指引下,上演着如出一辙的场景,起初你以为只是电影,但后来就不这么看了。记得去年新《蝙蝠侠》上映时发生过枪击案,我想凶手肯定也是走火入魔类。 |
|
双线并进叙事,前期大量的视觉、音乐、对白等心理暗示铺垫。结尾处的交叉穿越有些震撼,尽管在意料之中。 |
|
所以就说了,想赢要靠打团的!你们这样一个个送,是会把对面男刀和男枪都养起来的~而且既然都要开团了,就要把视野做做好,免得被游走中单抓成那样~ |
|
我是拉着看的 |
|
故事结构很有意思,开始好几幕戏的氛围都培养得很赞。不过人物的设计太单薄甚至烦人,再加上那干瘪的台词,扣分不少 |
|
10/10。估计很久也看不到这么合我味口的片子了,观影时完全乐在其中又能毫不间断的保持高度紧张状态,绝逼被忽视的神作!恋母情结+挖眼术+混淆虚实的影中影(鲁纳的恶趣味),气氛一流!声效一流!爽度一流!想象力一流!瞧人家87年就能将意识催眠玩得这般牛逼!梦境交织,恶梦过后,竟还是梦魔。 |
|
电影中的人物打破“第四面墙”去谋杀戏院观众的创意有点意思,但整个故事混乱的逻辑实在无法自圆其说。 |
|
看一部恐怖电影并不会感到恐惧,因为你知电影里的杀手并不存在,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也在电影中呢? |
|
戏中戏的设计比较独特,本片最棒的地方还是营造出的迷幻催眠的氛围,那种唱片圆圈的转动和spoken words的配合很绝!不过无止无休的凶手行凶和女主永恒的惊恐看多了就觉得厌烦十足。 |
|
太精彩了!要是可以在电影院看的话感觉一定很奇妙,效果一定超棒。 |
|
这可比什么凶恶谢幕高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我0在看的电影1里的人在看的电影2里的人在看电影3,挖眼是2的内容,主要是1&2的互动,而2还在试图和0互动,最后2果然穿透次元壁到了1,如果在电影院看,你就会很期待在0里也发生点什么。。以及,坚持看到字幕结束的还能收获同好呵呵。。 |
|
B级的CULT |
|
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对80年代千篇一律的各式砍杀电影的有趣回应,戏里戏外相呼应的影中影形式为影片提供了一种复调卡农般的独特意趣和古怪的深度。本片和博格达诺维奇的《目标》都聚焦于一场发生在恐怖电影放映场的恐怖袭击,且都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多少触及到娱乐作品的本质:银幕里的眼珠收集狂即使有着比银幕外的持枪恐怖分子变态十倍的杀人手法,但当银幕外发生了恐怖袭击后,银幕上的一切也就变得无关紧要。 |
|
片中片美指虽然不错但挺蠢的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拍摄影院里观众如何害怕,女汉子边上的女同学简直是恐怖片模范观众 |
|
形式大于内容,看着感觉有点故弄玄虚,里面的观众那么沉迷惊悚,表演太夸张了,完全无法带入电影的氛围。 |
|
剧本给力,类型也融合得恰如其分 |
|
嵌套式结构,戏中戏,一环套一环,最出乎意料的结尾,没想到又套回去了,让片子显得更诡异,但是第一层戏中戏要是再更好看些就好了,大量精神污染加慢到无聊的剧情真的不值得B站推首页,不过那个年代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也着实不易。 |
|
五星代表我喜欢~~ |
|
这片子要是在电影院看,那才是爽到爆啊。比预期好太多。导演的想法很不错,表现也很赞,整个节奏控制得很好,结尾的处理也不俗。 |
|
观影清仓期,看过留脚印~ |
|
电影院的人看电影中的杀人狂到电影中的电影院去施暴,又被真正的杀人魔在影院中施暴。。观众看影中影的惊悚经历。虽然催眠段落比较low,但创意较好,三星半。 |
|
沒看過簡介然後看,驚嚇節奏及手法也不錯,血腥暴力也適宜,音效有點復古(當時不知道有否這感覺)但效果不俗,想法巧妙趣緻,戲院內收看應更為出色,不錯的80年代cult片 |
|
很不错的故事架构和声效,但某些桥段重复太多了,让人“审恐”疲劳 |
|
结构和形式都不错,但是linda跑出影院不什么不直接找警察?善心路人想必是出品方或者投资方爸爸安插的吧 |
|
我觉得女孩更恐怖😱😱😱😱😱 |
|
希区柯克+ABC谋杀案。。。又是无聊的催眠,这次是催眠的威力都弥漫出银幕了。。。一直都无法相信催眠这种东西太悬了,如果假装相信大概这些电影就会比较好玩了吧,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