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电影隐而未说的一个前提是,当你目睹了一段黄金岁月,因而爱上某个事业,可等你长大,想要投入其中时,那段岁月却早已逝去,人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落差。带着这个前提去看,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在此之下,这是一部相当真挚的作品。而真挚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几个时刻都很打动人,第一次收到demo,第一次工作被拒,第一次听到出街歌……包括分手,分得干脆利落,女孩坦然承认爱情就是没有写词重要。
导演半自传性质的作品,大多都不太顾及剧作规律,也能自成一体,因为有真实的人生作为线索,胜过人造的是非因果、起承转合。 |
|
广东歌乐迷表示喜欢惨了,mla粉不会不喜欢吧 |
|
好可愛很好哭的電影,私心喜歡結尾,不論能否實現/被承認,至少先自信說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是填詞人”。
填詞可以替換成任何一種創作(甚或創業),故事看得出來源自導演的親身經歷,也是我們影視打工人的經歷,入行困難,沒有收入,免費寫也被嫌棄,日常懷疑熱愛是否等於有才華… 身邊人的世界都在往前,只有我們困在自己的“小夢想”裡面掙扎… 但真的決定要放棄嗎… 看到那些與創作有關的瞬間(比如女主最後在便利店聽到熟悉的旋律),還是會被觸動吧…
影視創投會,那些“前輩”吐槽現在年青人只會寫自己的小故事,但如果能把自己的故事寫成這樣/拍成這樣,打動更多的人,也算是一種“成功”了吧…
女主角選角和演技都不錯,劇本分段結構也很順,入圍🐴實至名歸。是會想要二刷的電影。 |
|
是一个逐步放弃理想的故事……幸好导演没拍成一个热血追梦的故事,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第一次见导演真人,和想象中的形象不一样,现实是一个好真诚大气的女孩儿。Special thanks to 黄伟文先生。遗憾的是,香港填词界离不开的两个名字在正片里没有出现过,不过不出现也好,导演拍的只是自己的故事。 |
|
遗憾之处在于:无论成功或失败、梦想或现实,都存在清晰的影像释义路径,但才华、灵感、生命体验却处于无法计量的薛定谔状态,于是女主的填词过程仅剩下技法的习得,由此生发的热爱便显得不那么热爱。倒是隐藏的叙事颇有余味,少时的伙伴润了,本土的港人无业了,弃梦后的求生之地不在辽阔的大陆,而在飘摇的小岛。听到粤语歌的第一反应是想家了,也许不是无法填词,而是无词可填。 |
|
“免费也可以”,“赚不到钱也愿意”,梦想无关好坏成功,而是有与没有,因属导演自身经历,所以结尾歌曲,清一色列上填词人的自己,不负别样年华。后半段梦想之地被驱逐,似有侧耳弦歌,而加入的「小✈️」招貼,似是音樂態度,也是原本所沒有。結構基本照搬成為填詞人的幾堂心得課,不通粵語九音或0243,其實也無妨觀看影響。用動畫表現想像意境,也很輕鬆契合 |
|
首映、HKAFF20闭幕电影@PE 7。片中核心观点也是我一直认可的:普通人不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作职业,否则就会失去一个爱好,生活的乐趣↓,生活的苦难程度↑。要学会纯粹地享受爱好带来的快乐。此外,追梦不一定会成功,过程也是一种价值。(这句话真的不是用来安慰人而已。)/电影开幕就爆笑,前半段观感不错,后面剧情发展一般般,且情节随机性比较大。/台湾旅游代餐。 |
|
《金都》之后就想听更多黄绮琳填词的歌,这次一下承包整片,还半自传式讲自己的创作之路。或许这是她与此地正式告别,去梦想不被惩罚的地方,还能听到粤语歌就还有故乡。 |
|
‘feel sorry for the kids who didn't grew up on this era of music' 都把人看出ptsd了,backin 00s,可是真的世界变了样😭adventure唔需要终点以示the end,你经历过D何尝不系我念住D |
|
黃綺琳第二部劇情長片,沒想到自傳色彩如此濃厚,從金都的傳統制約下追尋自由轉換為血淋淋現實當中追尋夢想,既是勵志片也是社會寫實片,以高中視角為開篇道出對填詞的熱愛,7個章節層層遞進講述填詞的規則、創作的難、追夢多年的持之以恆,最後也講述了放棄夢想的心酸,光陰似箭,現實擺在眼前,終究得在適當的時機放下掙扎多年的夢想,活成一個普通人,但是在心中自己永遠都會是個「填詞人」。看了片尾名單才知道片中每首歌曲填詞人都是導演自己,查了導演的背景才知在拍片之前,導演的夢想是做個填詞人,鍾雪瑩飾演的阿詩便是過往的自己本身,那份對填詞的熱愛過往可能難以訴說,一般人可能也難以理解,但透過這部半自傳電影,觀眾終於懂導演對填詞的熱情為何了。那份對填詞的執著,即便最後放棄了,但至少在有愛的家庭支持下逐夢,過程是不孤單的。 |
|
明快轻盈甚至蛮喜剧,一点都不哭不闹,算是近期看到极少没什么阴霾感的HK片,也算是个反励志片。不过对于粤语文化的隔阂还是让前面进入稍微多了层纱。额外感觉影视脱钩最为迅速,HKTW及泛东南亚,反正没了内资内景的包袱,逐渐焕然一新了。 |
|
用清新可爱的小趣味和幽默感,以一种略显笨拙的执拗和倔强去对抗和消解生活的挫败,没有苦大仇深,不怨天哀悼也不故作高深,实在是太值得珍惜了。不容易呀,祝福票房大卖! |
|
后半段把整部片子拉普了 |
|
HKAFF-14-亚洲电影节闭幕片。前半程热血,后半程逐渐平静,一如追梦的过程:在琐事与挫败当中逐渐认清现实。很多人都想把兴趣或梦想当职业,但爱做的事和会做的事之间还有巨大的分野,大部分人都只能与现实和解,但即使如此,曾经做过的梦不代表没有价值。影片结尾的脑中一瞬和《爱乐之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让苦涩的现实有了一丝丝慰藉。 |
|
3.5 夢想的包袱其實很重 但很難得這部沒有煽情(真的好難得!!!!!要珍惜!)然後⋯在現在的香港社會什麼都很重 我喜歡這部戲的清新幽默 沒有什麼太大的agenda和野心 說好自己的故事就能感動人 第二次看能看到第一次沒有特別有印象的對爸爸的懷念和愛 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看過一部這麼單純不油膩的青春喜劇了(馬哥為什麼沒有唱的表演!)(不是) (之前第一次看時其實有感動到鼻酸) |
|
大银幕。好在一种普世之美,所以大部分观众还是能感同身受。不过有一说一啊,最后的闪回序列还真不是蒙太奇思维,而是短视频思维,无关剪辑,只是拼接。 |
|
#HKAFF2023# 羅穎詩在台灣的便利店終於聽到自己填詞的歌,她哭了,我也好想陪她一起哭 |
|
电影普通,但题材创到我手震。那些没有也不能写出来的背景,只能从金曲奖第四名开始念的创作人名单,晚会签名墙上小小的“梦”字,我看得差点痛哭。在千禧年度过青春期埋下理想的种子,长大后却只能在巨大的政治天窗下去往他乡。这个世代的中文主题是离散。 |
|
这是最好的告别,能用这样真挚方式和年少时的梦想——以及香港说再见,让人感动,让人嫉妒,让人尊重。“去往一个梦想不被践踏的地方”,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代香港青年,又将在异国他乡,哼着哪一首粤语歌,过怎样的人生?无论如何,在电影外,黄绮琳并没有失败。因为在电影里,她守护了她的歌词以及她的香港。 @MCLTheOne with dd & qjj |
|
其實在知道有台灣劇情線的時候會結合黃綺琳導演的實際背景暗自猜度這次是不是講港台關係,但實際上基本都還是在講一個屬於香港的青春故事,而在裡面也些微看到了當時看《白塔之光》的那種對於舊時光的遺憾感,而相較於《白》的悲情預設,《填》還是很有野心地用一班新演員演出了屬於香港年輕人自己的歲月編年史。而真正好的地方我想不是最後在台灣“working holiday”時聽到那首自己以遺作心情交託出來的“魂の歌”,而是在強忍著不甘說自己“沒有努力過”的那刻,聽到鐘雪瑩說出那句台詞,真的是令人熟悉的欲哭無淚,感傷萬分。鐘雪瑩初次擔正真的超級強!順便在聽到MLA的歌的時候真的很感動,畢竟本年輕人(?)聽到填詞人這個行業,若是說想要追求的作品目標,始終第一個想起的還是林阿P的那種詩意的隨性。 |
|
等到第二部长片才拍自己亲身经历的半自传题材,黄绮琳大概也是想更好地呈现自己曾经的追梦岁月吧。整体来看是相当纯熟的商业类型制作,但同时又没有完全按照传统励志片的套路进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港版《爱乐之城》。点缀全片的各种漫画式的处理非常俏皮,最后的蒙太奇高潮来得也非常动人。能在如今看到这种虽然不断挫败但依然全力以赴的港片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
|
#TGHFF#十分可爱的片子。金都导演本来也是一名词作人,算是半自传电影,却是意外轻松又沉重。燃起理想并坚持其实也不难,但懂得放下换个赛道继续拼搏才难得。虽然电影里面穿插的歌曲应该带粤语梗,身为大陆人略微理解不详,穿插唱片届资本关系黑幕,女主角朴素的表演很动人。 |
|
电影结尾,主角在他乡的便利店,听到自己填词的作品在电台播出,有心的观众看到这里,怎么可能不悲欣交集而为她落泪。但仔细想想,这首歌词其实是被人骗走的,利用主角的一腔热忱。就像港人后知后觉,香港这座城市也被人骗走、偷走了。电影拍失意也不沉郁,是很高贵的品格。 |
|
0243,看的时候隔壁坐的是mla😭😭 |
|
3.5 真誠自我的自傳故事,鍾雪扮演中學生竟然毫不違和,厲害 |
|
电影本身我觉得一般般,再加上北方人对粤语真的也没有共鸣所以那些填词的押韵语气显得格外陌生。其实看的过程我一直在想,一个好的社会,是可以给人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哪怕这个梦想是小众的另类的也是有渠道的,哪怕这个渠道很狭窄很不宜走,但终究是有道路的;然后即便梦想最终无法实现,这个社会还是有空间让人生存和生活的,而且是有尊严的去活下去。然后只要活下去就能看到各种可能性。可能片子本身过于理想化了,也可能我们的现实过于残酷化了。 |
|
@ bc 港乐迷必看的可爱小品(潘源良客串我狂喜 |
|
阿雪最堅實的後盾應該是父母吧(特別是爸爸)—— 友情可以褪色、愛情可以變質,但是親情就是理所當然的在那。祝所有人(包括但不止創作人)背後都有一個平凡但不平庸的家庭。 |
|
这种努力追梦最后落空的电影日本每年至少拍二十部吧,与其找一个梦想不会被惩罚的地方,不如多去增进或者认清自己的才能。是说女主填的词真的很一般啊😶 |
|
#GH60中二少女故事就是会令人感到由衷得开心,这是不同于《年少日记》的另一种调动观众情绪的有效策略。钟雪莹饰演的罗颖诗就是导演黄绮琳本人,这里“完全”无关于某个具体的情节是否曾经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即使有部分的原创剧情都无碍于这部影片是全然属于黄绮琳的第一人称电影。而且,这种第一人称电影和实质上仍是在想象、模拟和杜撰的《年少日记》是有本质区别的。抛开一切玩一场的黄绮琳在本作释放了巨大的能量,越是没有企图心的东西越是能轻易地打动更多人。来台湾种高丽菜的罗颖诗最后还是没有成为填词人,就像本届金马还是没有入围最佳原创音乐和原创歌曲的《填词撚》,人生总不顺意,但绝对没有关系。 |
|
最真实的,就是塑造了一个才华欠丰的女主角,一直耗尽心力、不顾一切、抓紧机会,去进入热爱的行业,最后却连门槛都没踏进去。不是励志,而是现实。她是太多喜欢艺术/电影/文学,但又无从选择的普通人的缩影——理想就是在通往的道路上,一步步放弃的;但追梦的自己,终究发光过。每个汉字在眼里都变成0243、那些泪水里的真挚情感,都很击中人心。钟雪莹的表演过于惊艳,“眼里放光、欢欣跳跃”/“眼里无光、丧到绝望”两种状态反复切换,令人完全沉浸入故事中。 |
|
导演的半自传题材,很真很普世的故事,从最初的满腔热血,在经历一次次的失望、难过、痛苦后,到最后的麻木、将就和妥协,这仿佛是大多数人前半生的人生写照。女主角在公车上流泪的时候,我也开始想哭。 |
|
可能是由于来自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并没有写成爽片式的励志作品,最后反而淡淡就收尾了。但是,在这其中,却还是有很多韵味在里面,包括不少心境与细节,都非常真实,果然是有体验的。更有趣的是,在女主角的各种经历背后,那些被隐去的各种故事与背景,其实藏了更多东西在里面。 |
|
24.03.24 BC
好厉害,30岁的钟雪莹演起学生妹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稚气的外表、脱线的演绎、年龄带来的气质积累综合起来使她到位地呈现出了罗韵诗的痴迷成撚。
反观自己25岁的时候也和罗韵诗一样,作为一个完全的局外人为了让作为兴趣的电影成为自己的事业而费劲心机,虽然这两年里也收获了还算可以的工作经验,但离直至今日也不敢腆着个脸称自己是一名“电影工作者”,是不是每个局外人想要破局都那么困难,同样除在这个节点上的我是不是也要考虑“先活下去”这个不可能避免的现实问题。为梦想而打工为什么总是那么困难呢?
也可能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手持摇晃,也许是因为对才能无法充分兑现的不甘,我并没有因为罗最后的恍惚而感到惆怅或者拥有其他情绪,这种复杂,它本应更加彻骨。 |
|
其实没想象中热血或煽情,也不是《金都》那种夹杂幽怨与豁达的寂灭气息,就是一则非常港式的少女成长故事,很风风火火,很汤汤水水,但是当种种念想沉没,种种希冀熄火,忽而听到某首歌曲,看到某段往事倒带,就猛然察觉眼眶一湿,就是,我也曾经在零几年看颁奖典礼做笔记,听各种粤语流行歌,幻想自己当上填词人,在迷恋的乐坛拥有一席之地,但当然,那是放下过久的残梦。片中的罗颖诗,戏外的黄绮琳,终于顺着《盲盒》,跟着郑秀文,在红馆实现了梦想,就真的很为之高兴。话说,撚改成L,还是少了脏话蕴含的力量。想想他方也有这般束缚,该不该“心理平衡”地苦笑?《金都》CP重逢,女的还是那么美,可惜男的就变丑了…… |
|
你在一个行业打拼了好几年,却一直没有署名的作品,没有成功过,会不会是你自己的问题?会不会是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会不会是你根本没有才华?你要不要考虑早点转行?你真的有努力过吗?当一个人在追梦的路上努力过,但没有成功过,TA难免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看到最后,跟女主深深地共情了!在一个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普通人想成功变得难上加难。黄绮琳导演也是一个有出街歌曲的填词人,但拍电影却让她更成功。她太有才华了,把自己的故事拍得这么真诚且动人。 |
|
有些类似醉乡民谣的人物弧光,前半段气质更统一些,后面险些落入年少日记那一类港片的情感俗套,好在结尾回归土地。有梦想真好,朴素感受。 |
|
前半段喜剧还蛮有趣的(虽然不懂粤语会get不到某些笑点),后半段就掉得有点厉害。港台往返应是代入了导演自己的人生和创作经历。 |
|
3.5 技巧很笨拙,格局很小,女主角過於奇葩,土法煉鋼的業餘質感......填詞L的確有很多可以挑剔的缺點,但同時也是一部非常有趣而且完全沉溺於任性自私的個人表達,並且拒絕批評這種自我中心主義的minor film.鍾說的五官並不特別上鏡,勉強只能稱讚為年輕女孩的清秀,但很神奇的是她的微表情還有說話的monotone卻和濱口用唐田的效果一樣,都令人感覺到那種肉體雖然在身邊但心卻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空心人違和感。不求客觀意義上的回報去追求夢想,無法理解現實世界的運作,對他人的感受選擇性忽略,燃燒自我全身投入對填詞的愛。夢想VS現實的二元對立只是表面的主旨,實際上電影的核心在於如何擺脫道德價值觀去塑造一個怪物般極度自我隨心所欲無分善惡的"外星人" (參見夜以繼日的麥)人物 |
|
没想到是一部反高潮的关于「梦想」的电影。半自传性的轻喜剧,学生时代更好笑一点(圣歌粗口、多语言口水歌),0243填词法真的存在,到梦想屡屡碰壁(HK Free Rider反讽色彩变浓),结尾轻盈但也有点理想化(但又挺喜欢这个「梦想就是梦想」的设定)。 |
|
一旦押不上就用普通话。外壳之下,为其挽歌填词。那就去一个梦想不被惩罚的地方吧,去哪里都好,希望大家落地生根。 |
|
想不到这碗毒鸡汤还带点治愈的奇效。从小众且缺乏话语权的创作岗位入手,讲的是最普适的情感:爱好与职业、理想与现实,秉信“努力就能成功”往往事与愿违,天赋和人脉都不沾、仅凭热血在艺术行业的难以为继,似乎永远与成功只差半步...但即便认清现实回归生活,有一天也能笑着说出“我是填词人”。片子工整,融入动画多加了分小俏皮。 |
|
本大陆地区粤语歌孤岛歌迷痛哭流涕 |
|
+今年即将22岁的我狠狠同频共情了。情绪价值远大于影像本身的类型片,即使完全不懂粤语也能被完全带进这个故事中。它演的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追梦故事,精选挑选了最平常的几个节点试图让观众忘却追逐梦想这件事的困难性,尤其是在刚起步的迷茫,不想矫情地说我完全get到,但影片的前些部分我完全共情。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追梦电影,所有的矛盾压力全来自于这件事的艰难,不是任何类似家庭或生活打败了你,而是某一时刻醒了发现这种偏执会害了自己。其实结尾做的蛮好的,终有一日能在大街小巷听到曾经拼尽全力够到的梦想。这是一首送给所有追梦人的电影。小时候看完估计不会有感触,现在的我看完最大的体会就是“家庭”的重要性,能做到女主角家里这种情况的就已经超过了90%的人了,这大概是我共情的基础吧📽️ |
|
关于梦想的故事,送给粤语歌的情书 |
|
终于看到,钟雪莹不负期望,表现让我欣喜,表演很有感染力。在追梦的路途中跌堕,她说是因为她不够努力,其实她知道自己已经很努力,只是现实告诉她还不够好。是啊,和你一样努力的人很多,或许比你有天份的人更多。 |
|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节奏与松弛感,特别是前半段的青春感,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拼劲,学会0243时像获得下武功秘笈般的兴奋,还有作词时眼里放出的光芒;后半段作为打工人也狠狠共情了,没有陷入励志片的俗套,理想不能当饭吃,讨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四处碰壁才是常态,而作为导演的自传式电影,真诚才是本片最动人的地方,无论是阿诗每次只差那么一步便“成功”的遗憾,还是老板的独自落泪,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总有人成功,也有更多人放弃,但当某一天突然听到某段熟悉的旋律,回想起那些热切的岁月,这也是命运给你的回报。当然,本片的音乐也很出彩。8 |
|
填词题材太容易引起粤语地区的共鸣,粤语歌真的就是情感更丰富。自传性质很强,这个导演的表达都很真诚,从《金都》到《填词L》,都是取材生活写身边的事,很有生活气。前半段比较轻松幽默,后面心酸但也能走出阴霾。女主角演的真不错,追梦的热情和现实的挫败两种状态都很打动人。 |
|
導演很有才 |
|
努力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特别是填词这种小圈子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