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获得柏林最佳导演的影片,确实很吸引人。独特的地理、视角展现了不同一般的战争影片,摄影、剪接非常棒,记忆深刻还有简单而直达灵魂的配乐。 |
|
第一次看是实在看不进去,不愿意浪费时间还特意标记避免再次撞车。忍不住第二次还是用1.5倍速和2倍速飘过,安静的话痨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需要民众上战场不是谁反战就能选择逃避的。6.8/566 短评99条 【IMDb6.7/4700 预算2500万美元,北美票房10.25万美元,全球票房27.13万美元】 |
|
跟第九突击队类似的片子 |
|
无亮色 |
|
介是文艺片吧。。。。。好吧,战争时期人最不值钱了 |
|
无数事实证明战争里头最可以牺牲也是最不重要的兴许就是人了吧。 |
|
平平 |
|
战争,毁灭一切的战争! |
|
一部非常二手的电影.其中线索,情节,桥段抄袭了无数战争电影,甚至都抄到了以色列自己的军旅小GAY片YOSSI AND JAGGAR头上...一方面追求生活感,另一方面这个男主演实在是生活不起来.看在他确实俊俏的份儿上,多给一星 |
|
这种电影看起来特别的沉闷 |
|
3.5,2008/02/23 |
|
这部电影可以告诉你战争对于普通士兵的本质,无聊、乏味、担惊受怕甚至有把你逼疯的可能。 |
|
到现在偶尔还能发现漏标的,想当年这部片的碟是在天河买的啊。 |
|
没有战争场面的战争,只有人一个个的倒下。 |
|
矛盾与脆弱。。。。。。 |
|
战场上的他们,也是在上班。然而何其不同,然而又有什么不同?有多少事情,人们是出于自愿而做的?又有多少时候,大众只是某些意志底下的棋子?于是又要问,自我意志和国家意志之间真的存在公平关系么?刚刚想着这样的问题,炸弹突然就落下了,随后是一阵作动,再随后,人们瘫坐着,想着自己的结尾,想着为何来到这里,想着想着,雨下起来了,刹那间,所有思绪退潮,而在短暂平静背后,是明日依旧照常升起的太阳,又要继续这样活下去了,在新的一天,承担旧的自我,努力假装,努力活下去。(临场感十足。音效做得很好。另外,背景音乐也做得很好,藏起来似的,不抢戏,和环境音完美融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没中断过一样。 |
|
7分。1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血缘很近。2,极端。以色列如今极端的猛完全是二战时极端的怂刺激的。3,战争在个人层面是残酷和无聊的。4关于战略和战术层面的不同。 |
|
4.5 |
|
摒弃一切战争中的正义/邪恶与价值观,仅仅以低调写实的态度记录士兵在生死边缘的直接感受,才是真正的「反战态度」,而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都无法摆脱其阴影。 |
|
知识溃乏的我有点理解不了其中的情感= = |
|
无辜的士兵之于地图上的敏感地带,最多也仅仅是隔靴搔痒.! |
|
以色列的集结号 |
|
以色列人口少,所以实行义务兵役制,日复一日的炮弹来袭钝化了驻守要塞的士兵,沉寂的背后更多是压抑与迷茫.一位拆弹专家的死变成了转折点... |
|
战争只是政客的游戏 很多无谓的牺牲 |
|
导演可能是为了让观众跟这群士兵产生共情,结果电影拍得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样沉闷,几场大段的对话又太想模仿同类型的美国片。 |
|
军命不得忤逆,青山不可移。在一座古堡里坚守一份荒谬的任务,要么撤离要么反击,偏偏是以血肉之躯抵御敌军炮火,犹如一群困兽。刚跟大家打个招呼,就牺牲在无谓的拆弹中;刚弹一首不在乎的曲子,就消失在冲天的轰炸里。战士困在波弗特无聊得和那假人没有区别,麻木地做最后的守卫,忠诚唯有青山作证。 |
|
本片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开始出现片名的时候,一瞬间我还以为是科幻片。然而这并不是科幻,而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地球上。战争的艺术不在于怎么开始,而在于如何巧妙地结束。然而这都不是炮灰们所能决定的。所以当你对战争欢呼雀跃之前,请好好思考一下你是炮灰还是决策者。 |
|
怎么才算是一个好领导? |
|
还行,是个很值得思考的电影,毕竟是以色列的电影,战争,导演把这样的一个枯燥的故事导演的不慌不忙很见功底的,还行吧,我那个碟子翻译的一点都不好```````看的不是很懂 |
|
無論任何戰爭,都是摧殘人性的地方。 |
|
第一是无聊,第二是犹豫不决又高瞻远瞩的领导,第三是敌人, |
|
太垃圾了 |
|
略闷 |
|
越是偏远哨区越需要靠纪律维系,而越是偏远哨区纪律就越容易废弛。这样的矛盾只有一种对策:极其少量的志愿长期驻守人员作为骨干,与大量短期轮值部队相结合。当然,金钱的刺激是必不可缺的,3800欧元月薪就可以让人满心期待地自愿去这种鬼地方待好几个月了。 |
|
军人不是烈火金刚刀枪不入,也是很脆弱的。每天像个白痴似的等着飞弹来袭,换谁在这样的战场上驻防都难免沮丧和崩溃。还好,结尾还算光明,真是一部很真实的好电影。 |
|
也許電影在追求的就是愈來愈真實地呈現現實,可是關於戰爭,我卻愈來愈害怕和排斥太過真實的呈現。正如此片,沒有更多的爆炸、血腥、傷亡,可是戰地裡每個人壓抑和矛盾的情感,才是對觀眾更大的煎熬。當然如果你咬牙堅持看完了,又總是能獲得更大的震撼。 |
|
从头到尾几乎不可见“敌人”,在风格上比传统战争类型片更压抑,但可惜《波弗特》从运镜、音效到道具、特效上的制作都较粗糙。 |
|
很感人很有趣的一部电影 @2008-08-03 16:52:50 @2022-11-28 16:58:59 |
|
无与伦比的闷 |
|
电影主题和我太远,看起来很闷 |
|
看的我二脸懵逼,这也太raw了吧 |
|
论怎样才算一名好军官? |
|
Ziv爸爸接受采访,Liraz自己爬回去挂国旗等桥段戳泪点。但是Liraz居然也是个segen,未免有点太弱,这个心理素质怎么当commander啊。。。 |
|
能把战争片拍得这么无趣,也真不容易。看了楼下的影评,有人把这片归类成了战争文艺片,真TMD正确,这片子就是一个披着战争片外衣的文艺片。。。 真搞不明白那些信犹太教的和信缠头教的,成天打什么打啊,宗教信仰害死人啊,还是无神论优越。。。 |
|
不被赋予意义的战争更折磨人。 |
|
一枪未发的文艺战争片。片子一般般吧,豆瓣文艺片分就是高,也不知道为什么。现代战争一个陆战兵真是倒霉。 |
|
混凝土浇筑绿岗,血肉铸造六芒星。 |
|
集结号式的故事,很好的战争片,重心在于描写身陷的人。失子的父亲责怪自己,没有给儿子灌输一种“恐惧的直觉”,逞强的队长说,“有什么东西物理性地禁止我离开”。不动声色,却又感同身受,比鲜血更淋漓。套路是死人之前先来一段个人故事,但始终没有交代主人公的背景,不过瘾之余,觉厉。 |
|
当年貌似是银熊奖 这让我十分疑惑 实在是太不好看了 因为太闷 也许很多战场上的坚守就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到苍白 而非大家想象中的波澜壮阔与热血 然而却是同样的残酷 人的自我斗争该会更强烈吧?如果是紧张激烈的杀敌 反而无暇思考 正因为连敌人都看不到 才有时间去想 去矛盾 |
|
虽然是银熊奖 但个人觉得没有起伏 平淡结束 难道是我没看懂?真乃闷骚战争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