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杰作!凝聚一位将军人生中的40年时光,两大主线:两位英德军官间的永恒情谊,以及坎迪将军对一位女子(形象)的毕生痴恋,外加三次重大战争。2.剧作精妙,首尾相衔的环状结构,挑选关键时空进行展开,衔接的场景虽重合,视角却不同。3.跨国友谊,以公平而仪式化的决斗和爱情上的谦让开启,及至“下克上”的演习和同栖英国的归宿,内核近似于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恍若缅怀文明与道义的悼亡曲,昔日欧洲的高贵、荣誉与体面已被残酷无情的纳粹所击碎,可怕的新人取代了忧伤而无所适从的老人。4.黛博拉·蔻儿分饰3角,分别演出了优雅、温柔与刚毅活泼之气。5.安东·沃尔布鲁克在单个长镜(特写为主)中自述一战后经历,泪眼迷蒙,如此深情而真挚。6.蒙太奇转场妙绝:枪声+墙上多出的动物头+年份标牌。7.结尾池塘里的那片落叶,物哀与幽玄之美尽显。(9.5/10) |
|
2015.11.11.……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45873925/ |
|
只有Powell & Pressburger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最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者! |
|
"my english not very much, but my friendship for you very very much." |
|
要错过CINEFAN就自己先补了。时而看出一丝刘别谦味是怎么回事……Clive/Theo真的非常非常好嗑的一对,年度好嗑(Candy好像drag name笑晕):第一次见面duel活脱脱blind date,canon台词都说像结婚了直接领嗑。互相留伤疤=交换定情信物(草)中间战俘营拧巴不肯见面也很萌,有点分不清是Theo微微傲娇还是Anton微微傲娇(喂)。最后一路极品基老伴最美不过夕阳红……好。在女角色身上注入独立意识很好,但太太和司机都搞代餐这点还是拧巴到我了(本来还想这部P&P感觉没有很病的元素了结果话说早了hhhhh(另外这片军装爱好者狂喜…… |
|
星期日早上去看Powell修復版,Beautiful is the word——隨後今天所有片子都黯然失色。 |
|
迈克尔·鲍威尔跟艾默力·皮斯伯格在战时拍的几部片,除了《夜夜春宵》,其他几部都立意开篇甚佳,但说着说着都奔着说理说教而去,这《百战将军》也不例外。电影人也是要紧跟形势的,否则至少是要挨骂的。 |
|
“Now here is the lake,and I still haven't changed.” |
|
My English is not very much, but my friendship for you is very much. 在43年的时候都能拍出英德军官基情片 英国人真是。。。 |
|
英德基情。一战真是影响深远,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猎潜艇和无限制潜艇战,后来的战略轰炸,贵族范儿的战争一去不复返 |
|
影片的幽默与讽刺是英国式的,探讨的主题却是普世的。爱情与友情的抉择是个体层面的难处,军队里新旧观念的碰撞是事关国家的争辩,而Clive和Theo的关系,是直接将个体命运串入时代背景的线。这部摄于战时的英国电影,戏谑地描画出 Clive的一生,揭露的是战争残酷的本质。它痛斥纳粹,抨击二战早期英国的绥靖政策,在哀叹这不是"gentlemen"战争的同时,也表明态度:最重要的是要击垮纳粹,否则人类将付出惨重代价。 |
|
喜剧?史诗?战争?无法被套入任何一种类型的精彩。鲍威尔处处着心的细节调度雕琢和普雷斯伯格将浪漫、讽刺、哲思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剧本。跨越40年的故事没有一秒让我出神,一方面是不贪恋一处的干净、快速节奏与密集台词的结合,另一方面是台词的乐趣、镜头的诗意和柔软的情绪轮番出席的观影乐趣。而且又是一部不出现正面战争场面的战争电影,战争和政治的根本还是人的操纵,国家的形象归根结底仍取决于人性。Blimp上校一辈子的经历如同骑士般在情感、政治和几个国家之中的孤独旅程,年老的他因为闪电战失去了伦敦的府宅,年少爱去的澡堂子又成了他年老的最终归宿。制作于战时,这部被丘吉尔抵制的电影底色实则仍然是爱国的,只是它百转千回、情绪浪漫饱满没有任何政治宣传色彩。蔻儿演了跨越时代的三个“恋人”,这种赞美永恒爱情的方式有点sick的可爱 |
|
在二战未结束的1943年,这部片子多少带着激进的性质。三位主演演技超赞。英国电影中自带的幽默和腐相始于斯。 |
|
我对这两位导演都没太大感觉....片子闷得慌... |
|
温和的守旧派。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同让雷诺阿与小津安二郎一样,是乘着19世纪的余风散入阴冷的现代的导演,是用影像书写、缅怀昨日的世界的电影人,只是这二人更少伤感,更像个强作昂扬的乐天派。结尾处将军承认了一种世代更相延续的可能性,试图认可新一代的继承与接力,也许他只是不甘也不愿相信,他理想中的黄金年代已经无可挽回地逝去了。 |
|
9.5/10。①男主(一位英国将军)传奇而荣耀的40年人生,布尔战争、一战、二战、与德国军官的击剑友谊、对一位女人(形象)的迷恋、等。②讽刺军官在战争中的不择手段、赞扬老欧洲的绅士体面;③最大的视听亮点:长镜头跳跃时空转场(老年男主将年轻士兵塞进温泉那段);多个「枪声+动物头+年份牌」的蒙太奇转场(过渡到一战战场那段);将打斗一笔带过的剪辑(因为打斗不符合本片轻快、幽默、温情的气氛。所以那段剑术决斗直接过渡到屋外;同理,战争场面也不正面展示)。④说教太多且太啰嗦(视听不够精简有力),故9.5。 |
|
细细想来,是明贬暗褒的宣扬了英国性,像清算旧账的一样,痛斥了在两次大战当中德国人的残忍,但却让一个最有绅士风度的人来演德国人。像我们这些俗人的看点,只有美女的三次出现 |
|
哇噢!这是一片伟大的电影!它有点像是结合了康拉德的决斗和福特的阅兵的终结。这是一段两个男人的华尔兹,女人只是他们的奖赏。没有什么电影比这片更清楚的说明了欧洲贵族精神的堡垒在现代化铁轮冲击下的沦丧。两个骑士在决斗中虚耗,乞丐小丑却悄悄窃走了胜利的桂冠。时代抛弃了荣誉,拥抱了钻营。 |
|
Ravishingly Beautiful!! |
|
故事从老肯迪将军被年轻人摆了一道成了俘虏开始,借浴池回到了四十年前,遇到了第一位由黛博拉·蔻儿扮演的女子,惹怒德国人赔上了一场决斗,以此拉开英德双方长达四十年的友谊,甚至跨越了两次大战,肯迪的忠贞不一不止在朋友,也在心爱女子的容颜。 |
|
狄波拉嘉小姐同戲出演三位相似的美女, 算不算影壇壯舉, 第三位換軍裝, 差點沒認出. 最 poor guy是我這個月巴人老不會英文, 非要附雍風雅看只英文字幕的電影, 幸劇情不算太難, 猜個6成吧. |
|
鲍威尔的电影要么从头就很喜欢,要么完全看不下去。这个就属于后者,即使叙事结构和拍摄技术都领先于时代,但这类题材真的非常无聊 |
|
英国和德国在一、二战期间时势缩影,黛博拉·蔻儿套演三个年代女性见证老古董将军们的人生。 |
|
影片时间长但是不觉得闷。背景深沉但故事有趣,幽默很冷特别是姨妈,镜头语言不拘一格,特别是决斗过程中镜头升上去一直离开了比赛的房子。观看过程不顺利,字幕不友好…… |
|
总是调度老套,但也足够的赏心悦目,人物关系,物欲横流以及社会语境所搭配出的喜剧效果竟然将本来独属于悲剧的战争反思目的同样达到,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色彩在胶片的质感下也赏心悦目,是超棒的作品啊。鲍威尔就是要被普雷压着,再能做出这样的片啊(不过还是觉得普雷太老套了,再都考虑一些东西,兴许。。。可惜没如果) |
|
无药可救的英式绅士浪漫,尽管面对总体战显得不合时宜到可笑,但依然无法不让人肃然起敬。应该没有比Pressburger & Powell更能代表英国的电影人了 |
|
汉斯季默十佳//意外地非常“宏大”,大场面也不少。故事讲法现在都觉得很新颖,开头这个出人物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最后闭环的时候以为能猜到,看的时候却还能让我恍然大悟,叙事结构不可谓不精妙。以为会是个很严肃的主旋律故事,没想到讲述的这么“调皮”,鲍威尔的喜剧功力没想到也非常的强。糅合了很多一题,战争、政治、敌对阵营的男人之间的情谊、主角对同一种女人形象的痴迷(更像是缪斯)等等,还这么自然的串在了一个故事里,真是秒啊。片子有多处镜头美到可以称之为“惊艳”,不愧是视与听百佳(影评人)。 |
|
you in England took five years to find out you were wrong, Colonel Blimp老顽固, |
|
Le génie de MP et EP fait de ce propagande de guerre traitant le code moral militaire un film au Technicolor flamboyant d’une densité historique et humaine rare. Un chef d’oeuvre baroque qui séduit par sa splendeur visuelle résistant au temps comme la beauté de Kerr |
|
挺好看,演技化妆道具都很好,但是有点不好定位。时间跨度40年,还有一战二战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但感觉并不史诗。说是个人成长故事吧人物又没什么变化。有二战对一战的反思,还有对骑士精神死去的惋惜,但又不是重点。篇幅特别长,感觉想讲的太多结果都有遗憾 |
|
黛博拉蔻儿真是绝美,怪不得导演让她一人分饰三角,换句话说,这部电影如果没有黛博拉蔻儿也是无聊透顶。CC#173 |
|
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情调、节奏,一看就是这两个英国人的电影。 |
|
2021033 几处转场简洁却信息量丰富。几乎隐去所有战争场面的传记片,甚至连决斗场景都一带而过,放弃塑造将军骁勇善战的伟光正形象,反而截取片段关注他与战争“休戚相关”的一生。与德国军官的友谊线,加入了战败国与敌军视角,也为“军人”这一身份增添了新的面向。 |
|
P&P的几场封闭空间调度非常高级,没有定场镜头,直接特写切换,迫使观众主动在张力中感受对白、关注表演(激励其想象力和参与感),然后全景建立场景,释放空间信息,再通过摄影机调度进一步强化情绪。跨度40年的剧情,160分钟不算长。 |
|
6/10。随着纳粹的日益扩张,画外枪声配合墙上一堆猎物脑袋的增多,可以感受到原先军人阶级光明磊落的价值观,已不适应纳粹野蛮的威胁。从蒸汽浴场开始的闪回中,年老的将军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一群演习的年轻士兵活捉,场景来到颜色丰富、淡雅的戏剧布景里,主角肯迪与一名敌对阵营的德国人维持着多年友谊,在一个银白色雪花飘荡的冬夜,暖色的宫殿内俯拍镜头凝视着他们的决斗,带着玫瑰色记忆的伤感,当英国军车通行于一战的泥泞环境,恪守公平竞争的传统与现实发生了撕裂,肯迪来到风景绿油油的收容所看望德国老友,后者连同其他被俘的军人沉默地走开,最终躲避纳粹阴霾的德国老友为了许可证,住到肯迪塌下,他说以纳粹轰炸难民、攻击医疗船的卑劣行径,用过往的正派作风无法战胜,结尾肯迪凝望着落在池塘上的枯叶,仿佛一成不变的老人,已是旧时幻影。 |
|
故事精巧的结构,各种英式幽默,需要好好理解,值得二刷 |
|
一个将军的光辉一生穿插和德国军官的满满基情。蔻儿一人分饰三角是最大看点,除此之外剧情实在过于无聊,可看性不足《黑水仙》的十分之一。 |
|
3.5.几个时间跨越的调度相当超前,剧作结构严谨。战时鹰派的发言真提气啊。“这不是绅士的战争,你要与人类最恶毒的思想作斗争,纳粹主义”被狗咬过才知道痛。 |
|
自始至终我们也没看到Candy的指挥用兵能力,电影确实突出了他的军人形象,却回避真正的战斗场景,即使是礼节式的决斗摄影机也嗤之以鼻,像幽灵般从房顶溜走。于是,当下最紧迫的二战以荒唐的口吻呈现,战场是水雾缭绕的大浴室,背景是老男人白花花的肉体。闪回四十年前用一个连续镜头完成,浴池变成时间隧道,和结尾的储水槽呼应,静止的水是他的一致性。没有改变并非顽固,面对新一代抛开游戏规则的“总体战争”以及双方对纳粹方法的接受,Candy的守旧显得天真可爱,胸无城府让人怀疑如何能升上高位,或是反映另一种宣传方式:承认现实,但为国家的道德高位自鸣得意。当然电影的世界主义取向不容忽视,从跨国友谊到对各文化习俗的观察取代了火药与说教,满墙猎物以及背后的帝国元素算是仅存的不宽容成分。 |
|
看完了才驚訝的知道,原來那位秀麗的女主角就是主演《金玉盟》的黛博拉·蔻兒。 |
|
有史诗的气度,也有很绅士的幽默;“I never got over it.”;Anton Walbrook长得也太像阿兰德龙了啊 |
|
一部纯粹的英国电影,英式价值观,英式爱情和友情,英式幽默和自嘲。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布尔战争到一次大战,再到战局尚不明了的二战,并未正面描写的战争贯穿Candy将军荣耀的一生,而他的爱情和友情却才是真正的荣耀点。三个相同面容的女人,青年时Candy:将爱埋在心底,成就伟大的友谊;中年时Candy:不吝年龄的差距,追求一生挚爱;老年时Candy:国家和未来属于新一代的年轻人,包括愿百里挑一的她。(Colonel Blimp: a pompous, reactionary type of person; Mata Hari: a beautiful and seductive female spy.) |
|
黛博拉蔻儿和芮妮齐薇格简直太像了。女主一人分饰三角,那时候应该不多见。跨度几十年很大。二战未结束的时候这片某些倾向还是比较激进的。以43年的角度来衡量这片镜头质感很不错。关于两女一男的故事 |
|
见微知著的史诗,一段伟大的友谊,两位真正的绅士。精妙的闪回,贯穿一战和二战,是将军戎马一生的传奇,也是时代精神的闪光,闪耀着无限人性光辉和温暖。对纳粹的评价非常精准,同时也一语道破二战的本质:this is not a gentleman’s war. |
|
前面铺垫太长,后面比较好。
摘录一些:
英将军的妻子说“他们有多奇怪,多特别,他们年复一年地写着梦想着美妙的音乐和诗篇,实然间他们挑起了战争,击掌毫无防备的船只,射杀无辜的人民,轰炸毁坏了整个伦敦,危害幼童。然后他们穿着同样的屠夫制服坐下来,聆听门德尔松和和舒伯特。”
英国人对战俘说:“我们会让德国很快地站起来”
德军官说“我记得1919年,火车站的人们,遣送我们战俘回家,对我们欢呼,像朋友一样招待我们,围桌而坐的名人,当我们国家的战败让我无法忍受时,他们全力安慰我” |
|
拥有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以及传统英式幽默,时长虽较长,但整体看下来是P&P作品中比较有趣的一部。当然,最有趣的当属柏林决斗前后。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也是亮点。 |
|
叙事和结构的整体性、用意和技法的现代性、色彩 |
|
Standing on the doorstep of their London house, Barbara makes Clive promise never to change, “until the floods come, and this is a lake.” Gazing down at a dry leaf drifting lightly on the water, he has his one piercing moment of understanding: that the world has passed him by, the floods of history have swept away all his certainty and bluff confidence, leaving him an irrelevant husk, like that fallen leaf. |
|
15分半弃。Still boring af. 真的受不了英国男人的uptalk, 你们是军人欸?C'mon. |
|
首尾形成闭环,早在1943年的结构佳作,最好的史诗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