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勒斯的activism确实很white feminist很performative而且还是lover era限定,但吸血的资本家什么时候能假装受害者喊冤了,本来厂牌就不创作全靠艺人的创作赚钱字面意义上是吸血鬼结果创作者反而不能拥有母带只有厂牌才拥有母带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很不公平了,泰勒斯为创作者发声错还在她让环境变差了?错的明明就是吸血的资本家别搞错了敌人 以及感觉这纪录片更是side confirmed了lover era的failed coming out,因为如果大机器想要泰勒斯留下并把母带给她而泰勒斯本来打算lover era出柜但大机器不同意……嗯comingoutlors let me see you hands- |
|
版权之争归根到底是董事会之间的资本运作,而引入暴民粉丝文化是否破坏了双方和平对话的场域?继而将单纯商业问题导向更为道德复杂化的女性处境和霸凌与否问题。她是一个极具才华的创作歌手,但世界上并不缺少有才华的创作歌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创作歌手都有极具商业视阈和金融支撑的家庭。当纯粹的音乐艺术作品被公共文化重新定义、解构,甚至污染后,艺术家仍然是艺术家,还是更应当说是一个独属于这个时代的icon?有趣的是纪录片本身也在玩弄这种叙事结构,是认可这种立场还是反对?但这种正反打至少比那部《我的思想和我》有趣得多,不是吗?“难道你没有被我娱乐到吗?” |
|
在“拿不出证据+不上法院起诉+破坏合约+煽动情绪”vs“拿出合约作证+依法律处理问题”两者之中我支持后者。娱乐产业纪录片里表达亚洲fans支持明星已经不用东京fans改用北京fans了,日本没落了。 |
|
最后几个片段蛮现实的:scooter在公关名誉方面一败涂地,但是还是很有钱;泰勒斯有强大的粉丝群体,并且越走越高,跻身亿万富翁之列;写评论的此时此刻泰勒斯正在温布利开启第一夜将近9万人的演唱会,我作为粉丝十多年来见证了她的巨大蜕变 |
|
Taylor故事的时候假装中立,实则隐去大量重要事件(比如完整录音泄露);到了Scooter事件里就把Taylor描绘成典型的装受害者的复仇女人形象,同时立场转移到SB的时候又说他真的是受害者。这个纪录片到底是是想洗白谁真的不要太明显了。一直legal legal地控诉TS,但是Taylor也没干任何illegal的事啊,法律天平平等的时候那不就只有看谁在道德劣势吗,有什么可洗的,笑死。 |
|
正好想了解这段纠葛缘由,看看也挺好。还应景分为上集-Taylor 版本,下集-那个谁的版本😄。不过这长年累月下来的事谁又能真正说的清熟是谁非呢? |
|
【26-27/50】看来只有网络教宗才能对抗资本的嗜血性了 |
|
毫无新意和思考可言的影像拼接,能做的只有截取事件截面来假装中立实则煽动情绪。采访对象的选择依旧是否定和反驳,只是区别是在关于泰勒的一集中,是支持者表达喜爱,而在关于斯库特的一集里,大多数人是在否定泰勒的行为和所谓叙事。许多人希望泰勒一个人就能做对所有的事情,一个人就能提供适合所有人的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没必要浪费时间在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上。 |
|
谁做的纪录片啊这么烂。一刻意隐瞒事实,完全没提很多重要后续(完整版录音和水果霉霉和解),二没谈TS和滑板车之争相关的法律条款,三没有采访当事人也没有采访同行,只有几个记者谈自己的主观臆断,四谈生意就谈生意,有beef就分析beef,不要把对方的身世扯进来(to both sides)。我呸 |
|
看完后刚好看到有人传了在线版,一看评论区我灰溜溜退出,暗自庆幸我是在没有弹幕没有评论区的网盘里看完的,给了我自己分辨思考的空间。名利场之中巨人与巨人的纷争,99%是全员恶人的底色。两集不同视角各有侧重,我个人是觉得都有道理。倒也不是说做什么理中客,但煽动民意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你毫无顾忌地将它包装为自己的武器,就要做好随时被它反噬的准备。 |
|
😅……越看越气 |
|
就是说这辈子的冤家性质已经不会改变了,希望她继续创作唱歌美美人生,也祝愿他继续钞票多多我是好人吧(感情色彩是有偏向的,同为大资本拥有者很抱歉我天生偏爱女性 |
|
草草地拉了一遍发现全是在炒冷饭,一点新信息都没得,主观情绪还特别重,真无聊呃 |
|
正面证明了Taylor确实只有舆论声讨这一个方法了,毕竟资本制定了游戏规则,法律也倾向资本一方。合法不代表合理,当一件事的所谓“正义”只能通过“合法”一词来声讨,就已经说明了一切。Taylor很勇敢,希望历史能由此慢慢改写。|下半集论点实在太少,苍白空洞的同时甚至有些厌女。 |
|
这不算纪录片 |
|
为滑板车说话的人一直在强调泰勒非常善于表演受害者并从中获利,但是一直否定滑板车是的的确确真真实实的做了很多伤害泰勒的事!但他们嘴里就是虽然他做了但是泰勒不能那样反击?!这双标真的是太不要脸了 |
|
不幸之中的万幸,Taylor为自身维权的方式真的很明智….片中讲的确实是扯蛋,客观的事实不明所以的胡说八道,无所谓“姐就是目前最火的艺人” |
|
以毒攻毒 |
|
混乱的结构和散乱的逻辑,找的人也不知道都在干嘛 |
|
来回说车轱辘话,陈述也并不精彩… |
|
非常一般的纪录片,一些冷饭热炒,既没有新颖的观点也没有独特的视角,纯纯蹭热度。 |
|
这部只是想告诉大家,rep和同名tv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听到 |
|
真敢写全员恶人,但结构太差劲了 |
|
第二集的所有受访者都给人一种在2020年电话录音门事件的完整视频释出之前就死掉了的美。 |
|
2016的ye是真的帅 |
|
比较客观 |
|
说实在我看了第二集有些震惊也有些困惑,比如如果big machine真的有offer让Taylor购回母带,为什么没有成功?是因为很多附加条件吗? Taylor第一次提出购回母带,据说scott要求说你再出一张新的就让你购一张旧的………音乐公司投资了艺人,得到经济回报是应该的,但是艺人购回母带和音乐公司继续获利会冲突吗?我不知道。但是Taylor的确通过此事搅动了音乐行业“向来如此”的规则,鲁迅都说了,向来如此,便对么? |
|
Scooter不是死了吗?大家少说点死人的坏话吧🕯️斯人已逝 |
|
顶级的世纪商业与营销之战。在看两方叙事时发现对男女的标准和要求还是太不一致了,作为女性连发起号召表达情绪都是会被指摘的。女性一定要有讲述故事的能力,和复仇反击的血性。终于懂名利场的刺激和乐趣了,利益之下没有永远的战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
|
资本与粉丝的较量 |
|
……………… |
|
展现了对角度叙事的纪录片。法律的设置不能总是公平,但是资本总是试图剥削劳动力。泰勒丝无疑是伟大的音乐人,她开启了新的时代 |
|
多好的选题,但怎么把内容做得这么无聊啊…? |
|
看完觉得scooter只是个会赚钱的资本家罢了(kanye的事先不说),其实最恶心的还是大机器,应该着重讲讲大机器是怎么恶心人的,以母带为筹码想强迫泰勒斯继续给大机器做牛做马,明明6张专辑已经给他赚的够多了。 |
|
不得不感慨,这部纪录片再次展示了明明就是一件事情,但是立场不同,呈现出来的东西就可以截然相反。 |
|
好看 |
|
没有任何文件证据,光靠讲 |
|
有点像口水话 |
|
确实没啥新东西…不知道现在出这个纪录片是想干啥 |
|
真相是什么不重要,至少这部片子又让俩人入账了 |
|
呃呃說是中立客觀,實際上很多泰勒的證據沒擺上來,反而把陰謀論和受害者有罪搬上來了?法律的統治階級與陪審團,當年是不是也這樣罵戴安娜的?斯庫特簡直是音樂產業的史蒂夫。 |
|
对于知道这个beef的人来说,没啥干货。对于不知道这个beef的人来说,我很怀疑他们会不会感兴趣点进来看。对于普通观众来说,taylor side更容易有代入感:被资本家剥削,自己无力反抗心血被卖给“反派角色”,所以她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这些痛苦展现给自己的听众,并且以此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这简直是个完美的american dream(美国人就喜欢这种血腥厮杀中胜利的人,她的狼狈更显得她“真实”)而站在制作人、发行方、平台出品的角度,scooter side才更符合“商业逻辑”:it all comes down to business. Business is business, no hard feelings. 这个逻辑是符合现实的,但是老百姓不爱看啊。 |
|
在看,第一集也是让我更系统的了解了老霉的人重录过程。真是腥风血雨的19年啊… |
|
这些人对家霉的解构还不如微博刚毛 |
|
fucku |
|
好无聊🥱 |
|
纪录片分两集,表面上是公平地叙述Taylor和滑板车的角度,但本片巧妙地把滑板车version放在后面,其实给人一种是在refute Taylor's version的即视感,很带节奏。而且映射霉霉人设是装受害者的spoiled kid也太陈词滥调了,网爆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reputation都快重录了,早翻篇了。看看滑板车手下的侃爷和贾斯汀的状态,再看看Taylor Swift,winner和loser不言而喻。 |
|
对于熟悉这个事儿的人来说,全是冷饭,还是隔夜的那种 |
|
第二集看着有点生气啊,说母带是唱片公司投入资金的回报,不想想泰勒丝给大机器挣了多少钱? |
|
我还以为有什么新的叙事角度 冷饭热炒就算了 分别从两个人的视角叙述也没问题 为什么到那个男的角度 我没看到更多的证据 只看到对泰勒的阴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