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的叛逆者伯格曼,用镜头语言质疑了一轮婚姻制度的苍白与可笑,但倒也没正儿八经,反而任由戏谑之意,流窜在男女你进我退的舞步间,让一丝不经意的狡黠,点亮电影色调。他构建了一个自由国度,看似任意妄为,其实在每个人追求快乐的背后,又蒙受着精神煎熬。虽是煎熬,却也没太多辗转反侧的不痛快。 |
|
哎哟,伯格曼的叙事无敌了…… |
|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你可以选择当一个掘墓人。 |
|
伯格曼这部虚实交织的荒诞喜剧展现出他的婚姻悲观主义倾向。婚姻中的男女没有谁获得了幸福,夫妻都各自承受着彼此带来的痛苦,此时,反而是婚外恋带给人们无尽的趣味和快乐。显然,作者将这出喜剧风格的悲剧归咎于婚姻制度的荒谬性,然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伯格曼的这种婚姻原罪论颇有为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活》以及自身爱无能辩解和开脱的嫌疑。影片中他戏弄着沾花惹草的丈夫和野蛮粗鲁的莽夫,调侃着水性杨花的妻子还有花言巧语的知识分子,让他们看上去如此可笑和可悲。然而对于爱情保鲜的配方,这位欠缺职业道德的医生显得爱莫能助。他的建议无不体现着他的个人经验:女人总是因得不到爱和自由而痛苦,此时,解放女人成了男人的天职,医生(父亲)与病人(女儿)建立亲密关系皆是出于职责而已。嚯,男人在这堂《恋爱课程》里变得好有自我牺牲精神哦。 |
|
7。十五载婚姻双双外遇,赴丹麦挽回破裂婚姻 |
|
(9/10)伯格曼这个神出鬼没的叙事结构啊!几乎可以打五星了……其实插叙部分算是个倒叙的三段式,婚礼撕逼那段尤为精彩,简直拍成了闹剧。 |
|
呵呵,感觉好多导演都是这样,早期很欢乐,很直接,中期很悲观,很幻灭,叙事变得玩转,晚期很宏大,各种场景 |
|
情人节就是要看这种电影才应景嘛,伯格曼拍起神经喜剧来也没在怕的,电影结构也很聪明。前一半非常好笑,台词很妙,但是后面似乎情节上又有点崩了。。事实证明神经喜剧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啊,就算剧情不合理也不能慢,慢了就崩了... |
|
Bergman的成人喜剧真是好看啊!悔婚那段简直太有神经喜剧风采,Eva Dahlbeck也充满了神经喜剧女主式的魅力。对于婚姻的看法,Bergman应该是没有变过的吧。 |
|
喜剧成分恰到好处。妻子超级美。(其实情人也是啦,哈哈) |
|
看到目前最不“伯格曼”的一部,那些特写、冷峻、哲思,几乎让你忘了伯格曼首先是个戏剧导演,喜剧才是基本功。这部集各种抓马于一身的爱情喜剧,几乎每个段落都在逗你发笑,喜剧性做好的同时又透着一股世故的悲凉,比如多情妇科大夫与女儿的对话,比如追回前妻前后两段同一个人的三角关系,这么狗血的情节桥段背后,叙事结构却与《野草莓》一致,一路行走一路回忆,回忆里把人、事、情都给你交代的清清楚楚,并且在闪回与当下间做出了戏剧性也能见大师手笔,当下已经离异的两人,闪回中却为了彼此而同气连枝,但关系是流动的,他们又在未来经历关系的破裂与第三者的重新入局,时间与状态变化中的既视感都有了,是影片印象最深的部分。本片也是喜剧狗血版的《婚姻生活》,夫妻、情爱、性之间无法理清又试图用理性划分界限的矛盾在两部片中是一致的。 |
|
7.8 伯格曼逝世十周年。结构让人想起后来的【野草莓】,现实中针锋相对或者带有伤痕地对话,紧跟着转入的插叙,却是相爱的甜蜜场面,反差拉起严肃和欢脱,但有时候还是太闹腾了点。 |
|
又是一列伯格曼的短途火车,在插叙回忆里铺垫现在的感情流动。相较他同类型的片子,这部显得更可爱,也许原因在于离婚多年的丈夫和妻子以及朋友,三者之间都是情人的状态,像孩子一样在爱的游戏里捉迷藏。我想,沉浸于爱情的人才是最好的现实主义者。“让开让开,现在我要吻丹麦最漂亮的女孩!”“你怎么能这样呢!居然吻那个愚蠢的猩猩!”看关系看到最后,关系都被瓦解了,回归到一种自然,虽然大家的心思还是很多,却都是纯真的,而纯真永远是最可爱的! |
|
哈哈哈没想到竟然有被伯格曼的片子笑死的时候。史上最早发明自拍杆的女孩、提前换好衬衣再躺回去装睡的爷爷、逼老伴穿秋裤的奶奶、笑起来萌死人的古纳尔!
“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老年人看待死亡的态度,无论豁达或是恐惧,总是让我感动。 |
|
瑞典人的幽默是如此迷人。伯格曼的手笔真是不俗。 |
|
伯格曼no.16
一切恰到好处的爱情轻喜剧,台词妙语连珠,叙事张弛有度;愤世嫉俗的同时不断解构两性关系和女性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认同问题,使轻快的氛围和深重的台词内涵能够平衡地非常漂亮。又难得在能放能收,让娱乐性和哲学性相得益彰。 |
|
怎么觉得伯格曼拍起了刘别谦式的电影了呢?这是第一次伯格曼电影令我发笑。。。倒叙和不断插叙的叙事方式可能又会令不少人看的云里雾里,但是如此一部轻松的伯格曼还真挺难得。。。 |
|
这部喜剧本来是悲剧,但是,变好了,作者,或者演员,都不是这堂课的教师,而是生活本身就峰回路转,你可以微笑着看这一堂生活之课,就像它只是基础课一样,你已经离那个舞台很远了,是不是 |
|
三星半,爱情滑稽剧,婚姻导师伯格曼这次有失水准。伯格曼,一个最不相信婚姻却又热衷于结婚的人。 |
|
伯氏的劇本結構與構圖。時代所限台詞過於直男癌多的是想吐槽的地方。這個劇本或許很適合做舞台劇。at xiamen |
|
本来是悲剧的,但是变好了,作者或演员不是这堂课的教师,而是生活本身就峰回路转。前半段挺好的,可是为什么要那样展开剧情? |
|
Ingmar Bergman’s Cinema|終於在這裏感受到了對伯格曼電影意義非凡的「夏天」。 |
|
为什么那时候的爱情片能比现在理智冷静那么多。火车上的回忆很细腻剪辑可以再有节奏感一点。好几场群戏爆发的非常好,婚礼那场戏实在是太有趣了。台词依旧很好,伯格曼从来不忘讽刺一下上帝。 |
|
《恋爱课程》题记:这部喜剧本来是悲剧,但是,变好了,作者,或者演员,都不是这堂课的教师,而是生活本身就峰回路转,你可以微笑着看这一堂生活之课,就像它只是基础课一样,你已经离那个舞台很远了,是不是? |
|
不是很像“意大利的旅行”吗? |
|
15岁的想变成男孩的女儿对爸爸说“让我们在月亮下待一个晚上吧”。电影台词很好。 |
|
我覺得是柏格曼最幽默的一部。超過夏夜微笑。由他班底中的喜劇擔當Gunnar Björnstrand與Eva Dahlbeck再次聯手,飾演一對遭遇婚姻危機但仍餘情未了的夫妻,化學反應爆棚,演員主導了節奏。在丈夫挽救之旅中,倒敘並插敘他們過往所經歷的生活片段。當年怎麼結婚那段實在是太妙了! Eva無敵可愛,最後還是個完滿結局,那個鼻子很長的和那個潑婦和好啦! PS.柏格曼有客串,火車走道上的戴帽乘客,這次頗好認 |
|
8.5分。爱情,婚姻,情绪化的女人和外表教条内里孩子气的男人。11/15/2017 |
|
忆中忆中忆叙事结构异常吸引人
多条支线并行既理清人物关系又在塑造形象
多次从回忆到现实的男女主
恍惚在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差中举棋不定
每一次都在巧妙着改变婚姻的现实问题
婚姻并非神圣,它既美好又现实
你的生活处境如何,它就是什么样子
喜剧片段很好玩儿,而且他俩吵架都很甜🙊 |
|
妓女说:“我是名老师,教授爱的课程”,有她在夫妻们才能重新恋爱。分分合合,火车上的赌局,酒吧里的斗殴,乏味之后又新鲜,逃脱之后又回头。只有一心想变成男孩的女儿最酷。“我们得有多傻,才会设想爱会持续一生” |
|
伊娃·达尔贝克确实很迷人 |
|
梦境,回忆,这样的表现手段在这里就运用自如了。爱情和婚姻都只是个闹剧,可结局却让人觉得事情不会全然糟糕。 |
|
我算是知道杜梅和方言吵架摔盘子哪儿来的了 2333 女儿戏里小腊肠可爱 已经几次 cue 到中国皇帝了 哈哈哈 不过真的一波三折看似平淡 越来越喜欢 台词好精彩 首尾相扣一个小天使 ♥ |
|
倒序的技巧,人物叨叨不休的对白。大师在电影中不同场景重复了三次同一句台词:夫妻床是爱情的坟墓。而其实,爱情哪怕成为了殉葬品,也始终存在。 |
|
伯格曼拍喜劇就像契可夫寫的喜劇一樣,都是把悲劇硬扳成喜劇的⋯⋯ |
|
“夫妻床是婚姻的坟墓”?
为何惧怕坟墓?
因彼此欣赏或需要(无论肉体、精神或财富等)而结合(契约式的),因相互熟悉而分开?
我们真的熟悉吗?还是在对方看到或体验到不愿体验或惧怕面对的东西?
如果嫉妒是婚姻的春药(如同片中所示),那嫉妒的是什么?是换了角度的美好(被第三者他人欣赏到的),还是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无法充分融合带来的矛盾依恋? |
|
没想到伯格曼搞怪起来也这么一本正经,一边严肃地描写15年婚姻形成的巨大坟墓耗尽男女双方的热情与忠贞,伯格曼神出鬼没的插叙,把两人的情感纠葛慢慢的缝补、拆开再缝补,在最后几乎大闹一场的舞会上释放了所有的负面,重归于好的结局了解了这个趣味十足的恋爱课程。 |
|
好一出乱来的神经喜剧 光是台词就很好笑//婚礼胡闹那段可太好玩了 要结婚不想结婚想结婚 恋爱像素质教育课程婚姻则像应试期末考试 弃考也是选择之一啊//婚礼可能比婚姻可靠多了//也不一定是漫长的婚姻关系让人崩溃 体感是漫长稳定的关系让人感觉窒息 无论对方给多少自由 多少都会有窒息的感觉 或许问题出在了漫长且稳定//好脾气的人或许更能迁就和容忍//最终似乎指向弗洛伊德那一套//女人只想作为女人而非妻子//“女人都是现实主义者” |
|
在《小丑的夜晚》失败后,伯格曼坚决地改变了风格,开始采用一种嬉游曲的风格。这是一出模仿莫里哀、马里沃、缪塞或费多的风格的世俗心理剧,它讲述了一个快乐的故事。歌舞剧迷人的声调中和了部分对话中的尖酸刻薄伯格曼把舞台艺术的力量融入电影中,并由此开辟出另一番天地。 |
|
所谓课程,就是丈夫妻子情人三人行,然后故意刺激妻子让她又气又妒,这样课程就结束了。其实整部电影就是丈夫和妻子的回忆居多,有点小幽默但是个人没感觉多搞笑。 |
|
剧情有点平,开始以为出轨故事,讲无趣的男人如何获得激情,后来发现是婚姻故事,讲他如何挽回婚姻。“把你的心给我,我会待它像文物一样,我们不会再往回看。”文物不往回看好像不太可能,所以果然flag了。“我们就不能上演一点喜剧吗?”“在一个一年中十一个月都是冬天的国家,一个开始为自己的皱纹和凸显的肚子难过的男人已经没有力量来承受这样的压力了。”光影以及脸部的前后交叠依然很厉害。 |
|
本片跟伯格曼50年代探讨爱情与婚姻的另外两部电影《夏日插曲》《女人的期待》有着相同的结构,都是由第三幕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而引出回忆进行插叙来补全故事,最后再回归到第三幕中,而这部电影的不同是其插叙的部分是一个故事相对完整的倒叙。 |
|
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抓住重点。 |
|
伯格曼也会拍这样的喜剧,最欢乐的一部。女主好美。腊肠狗Tax和Nix之间的reaction好真实,想和小狗离家出走,步步不离小狗,说小狗弄脏了裙子….腊肠狗的个性毕露 |
|
跳来跳去的回忆杀还是挺厉害的 几次回忆就把这段婚事的来龙去脉勾画出来了 几场戏喜感十足 甚至都无厘头了 主题当然还是逃不过对婚姻的探讨 不作不欢呗 |
|
太有趣了,达尔贝克和古纳尔还是《女人的期待》中的欢喜冤家;莫妮卡还是莫妮卡;教授也还是教授,每个人都在扮演观众熟悉的角色,导演牵引着观众的思维让其在自己的电影宇宙里遨游,和本片的跳跃性叙事风格相得益彰。河边的那个长镜头一进一退看得我笑出声。 |
|
五十年代初伯格曼处于精力旺盛的高产期,关于婚姻、爱情及死亡的风格与观念已然开始成型。叙事还算规矩,又见马车跑过林间小道的画面,被森林顶住倾泻不下来的阳光甚是迷人。安德森刚刚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她的短暂篇章。 |
|
在《女人的期待》里没看够的电梯时刻,这次看过瘾了。这一对还是那么可爱,老可爱了 |
|
别具一格 |
|
婚姻爱情是不是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过总是合久必分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