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字里是达利,其实看着就总感觉很布努埃尔,神父的多次出场当然是最明显的表现。找了下评论看,果然还有至少这些比较间接的引用:多次要拍电影总不成功——《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里永远吃不成的饭局;几个演员演同一个达利的不同侧面——《朦胧的欲望》里Conchita的两面由两个演员饰演……甚至一开始那个达利穿过隧道走到的海边的石头山让我想到《黄金时代》里也有这么一个海边的石头山……总还是觉得这个片子装置太花哨,到后来就有些重复了。而且把超现实主义完全归结到荒谬这一个侧面上,总还是有点片面。有几处提及当前演艺界性骚扰的现实,也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另外,这片子法语名字里有六个字母a,据说代表着六个演员先后扮演达利,可豆瓣这个中文译名里怎么只有五个“达”?!! |
|
无穷嵌套,蛛网叙事,熵减奇观,达利宇宙。Ça c’est encore plus Daaaaaaaali! |
|
#Venezia 80
5
omggg,杜皮约这次借题发挥,利用达利怪诞的形象和超现实的构想把梦境的超几何式嵌套彻底玩疯了 |
|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5场。当古怪的杜皮约拍古怪的达利,玩起了时间和空间的迷宫。 |
|
#10253. 53rd IFFR-Limelight。前入围2023威尼斯展映单元。本片对套层梦的玩法可能也算是影史级别的极致吧,数了数可能都有六层?而且这个套层梦居然还能正反两用,实在是太厉害了。多身体人物虽然不算新鲜,但是放在“超现实主义”的情境下也算翻新了套路。影片有不少把超现实主义绘画和达利画作用作电影元素的段落,结尾这个三套层也真得很招人喜欢。不过影片女主角这条线写得真得是垮塌……不然何至于只是一个威尼斯展映啊! |
|
最吸引我的还是一开始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戏。#HKIFF 48 |
|
写实巨头采访错位电影地狱报刊预言,神父牛仔枪杀宿怨无穷梦境人已老去……超现实程度其实没达到《真实》标准,但法国昆汀的舒适区怎么拍都不会差 |
|
4.5,好像是第一次从杜皮约无止境的游戏中感受到一些连贯且统一的情绪,人物自己也为反复的形式而失落。 |
|
#HKIFF 哈(哈(哈(哈(哈)哈)蛤?)哈)哈!疯疯癫癫的杜皮约越来越无厘头了。 |
|
1.一部可以不断循环播放的奇片,以花式套层结构呈现无尽的欲望之链,让人沉陷入一场永恒的长梦,一如欲望落空后的悠悠醒转继续进入又一趟迷幻旅程,以及可按意愿修改逐层退回的结尾。2.梦结构与超现实风格皆在以达利的疯狂笔触重述达利的不羁与自恋,大肆利用翘起的胡子(以利观者将不同演员都极速辨识为达利)、端上盘装电话、错乱的时间、树枝拐杖及骷髅驴等都使人会心一笑,还有实景化的达利画作。3.本片也挺有布努埃尔电影的韵味,反复受阻的欲望/进程(完不成的采访、讲不完的梦、走不到终点的走廊)恍若[泯灭天使][资产阶级审慎魅力]变奏,多人共饰一角(6位达利演员)恰似[朦胧的欲望]升级版。4.关于做梦/造梦 vs. 访谈/探寻真相(表演虚构vs.写实记录)的元电影,电视屏幕成为主要转场中介,倒放运动,颠倒采访,观看自己的电影。(8.5/10) |
|
#2024IFFR# 不愧是以达利为名的电影,现实生活中再荒诞的事情在达利的世界里也能变得很真实。重复的镜头运用和片段回现让整部电影更加戏剧化,达利的世界里他才是主宰。 |
|
SIFF 2024 6# 完全是神经片啊,一开始看,好怪这是什么玩意;继续看下去,好的是熟悉的达利;看到最后,我看你到底要套娃循环多少遍!结果最后还是比我想象中循得还要多。女主角那条线其实就跟片里说的一样,确实有点无聊。 |
|
无数层梦境嵌套玩出的超现实荒诞,非常达利,非常杜皮约 |
|
起初还有点意思,非常主动的时间复合重构,但反复更替出入节点之后,像是在看一个AI无限zoom out,不再具备丝毫导演组织的乐趣。 |
|
倒不如说,昆汀杜皮约想借用达利的古怪,去构建自己人设的古怪。秀来秀去,感觉这不是达利的故事,恰是导演自己的脑洞世界。 |
|
2024.05.31. 百老汇电影中心,法国五月系列放映。好几个达利,好几层嵌套,77分钟短小精悍的趣味小品,蛮舒服的一次观影。 |
|
法国男演员大联欢 |
|
哈哈哈哈哈哈使劲玩 玩死你 |
|
短小精悍光怪陆离,依托导演强烈的“鬼才”属性去不断解构传记片和达利其人,可是并为看出这种叙述方式与为人所熟知的达利特质逻辑来由为何,好在笑点密集一气呵成,水米未进的中下午场看完反而更兴奋了 |
|
昆汀·杜皮约每一次都在90分钟内,玩得不亦乐乎,这次也不例外,有趣极了。 |
|
C+/ 好笑是真的好笑。但我觉得还是没有足够稳准狠地找到电影的创作思路和达利的视觉创造的接合点。 |
|
圆方 PE,HKIFF48 |
|
法国昆汀又回到了最擅长的嵌套与结构重组,这次不光是结构上,在视觉上也做了很多引导变化,非常有趣,个人觉得比他那几部不玩结构的好看多了。同为超现实主义作者,他应该很爱达利吧。 |
|
3.5 救命 |
|
这脑子我是无法理解 |
|
比诺兰还要烧脑130个陈思诚吧 |
|
@IFFR24 可以,这很达利! |
|
赶紧把全世界都装进神父的梦里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
|
8/10。嵌套梦的玩法很有意思,它并不是一部关于达利的传记,而是聚焦于几个人试图用摄像机捕捉和解读达利,但都失败了的故事,记者朱迪斯执着地想要采访达利,其采访结构则模仿了《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不断被各种转移重点的话题所打断,她在全片都追着达利跑,试图完成这部永远拍不成的电影。多人分饰的达利值得玩味,从开篇蓄着小胡子的达利从酒店长廊走来,以夸张的对话说自己渴了,就早早剥离了面孔和主体,他作为画家、导演、演员,通过梦到的身体跨越叙事层,由此产生了复杂的回旋跨层,譬如达利在海边的房子里看到衰老的达利;雅克神父讲述多层梦境时,他被梦中虚构的牛仔射杀,虚构人物还可以跨越层级杀死上一层的虚构作者(神父);这种层级缠结的怪异状态,说明多种影视媒介中创造的达利,早已和现实中的达利脱离联系,成为了一种消费图像。 |
|
这片可算是让昆汀·杜皮约玩爽了,疯狂套层。 |
|
存在主义危机达利在小径分叉花园啊 |
|
第26届上影节。影片充满达利式的无厘头和俏皮,穿越、回溯、平行、嵌套的情节构建出迷宫般的达利世界,时间空间、梦境现实的界限自然而然地瓦解。影片开始我还试图思考,却还是不知不觉地被这个漩涡吸引,被层出不穷的异想牵引着漂流,一次次发笑抽离,又瞬间滑入……佩服编剧的脑洞。也喜欢影片场景的色彩搭配和充满趣味的构图。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沪北这一场少了许多往日的喧哗,也许是达利的魔力在起作用。Fin :) |
|
拍达利就拍到本质,所以完全超现实的故事流和梦境的层层嵌套,它居然还能回环正反打,看得出来导演玩的很开心。但拨开这些花哨的艺术表达,各种元素蜻蜓点水式的涉及、总有几个人物写崩(比如女主)等等也算是杜皮约的老毛病了。结尾处达利隔着三层屏幕与观众对望,或许就如同画框后的作品一样,观众难辨真假,越解读就越令创作者孤独。3.5. |
|
#26SIFF# 个人特选开幕片。读档、做梦、循环、嵌套,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一本正经地发疯胡闹,喜欢~ |
|
….这拍的是啥啊,太没意思了简直,虽然知道杜皮约的创造力绝不止于此,但这部片真的完美诠释了“遇事不决,第四面墙”的投机取巧式创作观了,凸显出思考不周和灵感的枯竭。最有趣的段落并不是千层面式的嵌套,而是双峰的倒放台词,是达利的“写生”。Dali可能都被念叨了上百次,但却丝毫没有什么Daliesque的元素。影像本身看着也毫无质感,找个Colorist调个色吧 |
|
看了一集Adventure Time |
|
看法国昆汀的电影每次都像玩诸葛锁一样,通过层层嵌套的梦境和拍摄,呈现永远无法到来的fin,像极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领导在布置工作,洗脑的轻松音乐像鬼打墙,让打工人的噩梦一直在延续。当然也在讽刺耍大牌和自以为是的人 |
|
【7】笑疯了。延续片名的达达达达达利,Daaaaax5的精灵古怪做了5层套娃结尾,如此不一样,又如此一样。即是Fin.(结束)也是Fin(好的)。彻底玩转元电影和多重宇宙,无限套娃,无限挖坑,拍不下去,写不下去就死一死,再重新开一把冷幽默。看的过程无论从什么角度都会觉得“神经病”恰巧就是利用这股子“有大病”的特质无限渲染与刻画。78分钟的电影体验了法式幽默和彻底崩坏电影的快乐!一部达利的电影,一部杜皮约的电影,~~ |
|
7+,HKIFF Day1最后一场午夜场@ TS |
|
真的是妙趣横生的电影!像达利这样有趣又独特的艺术家确实也只适合让昆汀·杜皮约这样同样鬼才的导演去拍。
因为嵌套结构玩得实在是又多又6,再加上片尾的两个彩蛋,感觉最后出字幕的时候,上海影城2号厅的几百名观众并非只是按照电影节习惯耐心等待字幕结束,而是期待着导演是不是还在后面埋着惊喜呢?
完成拍卖时回到梦境叙述的那次嵌套是全场爆笑最激烈的一次呈现,后面大家因为有心理准备了,就可能没那么激动了,但是其实后面的结构才真正玩出花样来,真的把嵌套都快拧成麻花了。
真想问问诺兰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结构,也很想把这部电影拷贝烧给达利,如果他泉下有知又会作何评论呢?
有这样有趣的电影和导演,真好! |
|
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讲,也是用达利的方式在讲 |
|
siff第一部影片,到了中期进入佳境,对达利迷很友好,很吃这个法国导演的一套套,无意义但是有意思哈哈 |
|
是那種一邊罵著「是不是有大病」,一邊還看得津津有味的電影 |
|
本来还想分析套了几层,看到后面直接放弃,看个乐吧。 |
|
hhhhhhhh |
|
#26th SIFF#今天看到最有趣的片子,框中框梦中梦,不断嵌套。犯错比broing更容易被原谅 |
|
介于好玩和无聊之间的一部杜飞,这么拍下去啥时候才能进主竞赛啊…… |
|
充斥着随便,这就是所谓的大师的松弛吧 |
|
还是滑稽戏的魂,就是这次叙事弱了,结构和思绪复杂得多。多人饰演一角的传记体让人想到I’m Not There,可惜五个a对应五个演员却只分辨出了四个。导演的超现实气质和达利非常匹配,但感觉是用他来反讽当下的名人文化,各种避重就轻、虚实混淆的梦境和玩笑,在大选之际看无法忽略其中的政治隐喻。7/10 |
|
7.0/10。女记者采访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并拍摄纪录片),过程中遇上了各种荒诞的超现实事件。这些超现实幽默(多重梦境嵌套、多重戏中戏嵌套、等)整体水平≤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