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金斯利的演技出神入化几可乱真;3个多小时,让我明白一件事:以非暴力不合作、绝食抗议达到民族国家独立,那是有前提的,人须有信仰、须有敬畏、文明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秀才遇到兵,我们老祖宗早就预言过了。 |
|
如果不是遇到英国这样的文明国家,圣雄的非暴力不合作也只能是孤掌难鸣。 |
|
相对于甘地这样一个直杀灵魂底线的人,这片子的水准是有愧的 |
|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
|
英雄无数但圣雄惟一,上帝无言而众生平等。 |
|
非暴力倡议者最终被暴力终结了,可终结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很明白,肉体而已。他说如果放下屠刀是为了他这个小老头不死,那就太傻了,可见意外被杀的事实,象征他对人的愚昧程度还是有所低估。他没有失败,只是还没成功,他的付出没有落空,只是修得正果的时候,要俯瞰才能见证了。 |
|
本质而言,剧情片没有忠于现实的义务,也没有树立道德价值标准的必要。但是剧情片肯定会有自己的道德价值倾向,也肯定会与现实产生关联,尤其传记电影,关联会更紧密。39岁的金斯利演活了甘地,整部影片在技术和表达上面也趋近完美,大结构上很有想法,是一部无死角的杰作。而现实中的甘地争议非常大。许多人认为他成为了帝国主义延长殖民统治的工具,许多人念念不忘甘地曾建议犹太人集体自杀以感化希特勒,曾告诉蒋介石不要开战,如果日本人杀了两亿中国人,那么剩下的两亿也决不会屈服,到时日本就会成为中国的奴隶。许多人也清晰地记得甘地晚年的“禁欲实验”,与自己的侄女等同床裸睡。还有祝福准备攻击巴基斯坦的印度战斗机,打了自己非暴力理念的耳光。于我而言,我看到了他的局限性,也明了他的闪光点,并清楚地知道未来不会再有第二个甘地。 |
|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
|
当抗议者被暴力屠杀成排倒下,甘地却以自己要挟受害者不能暴力反抗,我永远无法认同这种哲学。庆幸中国革命相对彻底的扫除了内外反动势力和迷信愚昧。悲哀的是,这样的片子在豆瓣还能有8.6的高分。 |
|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获得胜利,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
|
8/10。甘地是把身体痛楚推广为新闻干政的先驱,利用警棍、子弹、绝食与身体的极端对立坚守不屈:广场屠杀中千发子弹呼啸/深井血痕,民众一批批走向盐厂大门/妇女扶起受袭人群救助;升旗仪式的喧嚣和空旗杆下的静场交融象征圣人独自承受印巴独立带来的分裂苦果,干柴烈火洒向恒河的骨灰找到了信仰归宿。 @2017-08-28 20:36:34 |
|
这才叫沾了题材的光,即使流水账般的汇报甘地生平,也不会差不到哪里去。用他在南非的经历铺垫其个性宗教,记录了从“大英帝国”的律师到支持印度独立的精神领袖的转变过程。遗憾是对于南非和印度人民追随他的原因没有做更深的探讨,而局限在英雄的个人见地与魅力。82年大概是需要这样登高一呼的气氛吧 |
|
甘地是伟大的,然而非暴力不合作能成功的前提是,如他在南非初登场就高举的标语:WE ARE CITIZENS OF THE EMPIRE!甘地是可以说服一个法制民权的绅士把善分享给更多子民,却绝不可能让一个信暴力的恶棍不开枪—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同时恶的方法又无法产生善的结果,故某已注定被神所抛弃。
|
|
多年前读罗曼罗兰所写甘地传 后因对印巴分治历史感兴趣 又了解了一些巴基斯坦和英联邦成员角度对甘地其人的评价 或许是无法代入到那个时代的情境中思考 结论是怀疑其纯粹性 甘地花时间重新认识了印度 从英伦律师的背景下成为重拾传统而复国之人 造成的结果未必是好的 似如耶稣 后又有列侬 当然电影不坏 |
|
高中時候看的,那時候早聽父親說過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但看電影看到他就那樣穿著一塊“一裹窮”拿著跟手杖徒步多少公里去海邊製鹽,還是嚇了一跳。 |
|
有点美化甘地,之所以称之为圣雄在于其文化背景,印度至今还存在种姓阶级因此需要一个神化的救世主开悟者做精神支柱,甘地在英殖时代出现了,随着日不落的落幕印度独立了,甘地也因此成为加持的圣人。次赞那位很恶心啊,中国历朝都不乏用鲜血换取国家进步的英雄,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没这么做过。 |
|
一次火车之旅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从而改变了这个世界。电影最让我最震撼的地方是借他的朋友说出的一句话,甘地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能让疯狂的人平静下来。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精髓,向你展现信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
|
非暴力能够在掌权者的眼皮子底下蔓延,不构成威胁也不会被禁止。形成规模后,群体潜在的暴力可能性浮出水面,成为了相互制约的筹码。非暴力转变为了相互忌惮下的微妙平衡,直至被某个决策或突发事件打破。不再受限制的暴力需要落脚点,敌人由外而内, 屠刀伸向异己,也伸向呼吁和平的人。哎,前两个小时美好得不像是真的,最后一个小时真实得希望是假的。甘地把自己活成了神,可惜他指引的,仍旧是人。 |
|
甘地是真正的天秤座。 |
|
其实他一生最大的胜利并不是那些政治上的成就,而是曾凭借一己之力,带领着人们走出疯狂。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
|
三小时的片长,恐怕仍忽略了诸多细节和背景。然而人物和故事原型本身实在太富张力。任何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往往容易失控,更不用说涉及种族和宗教的矛盾重重。甘地既有直面死亡的决绝,又能时刻保持隐忍、克制和冷静。虽然或许也只是历史大潮中,顺势成就的事业和功绩,但确实无怪乎是一代伟人。 |
|
一个有了权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像是一看个dreamer,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让一个美丽的童话在人间上演了一遍。也许需要承认甘地信条拥有的某种正确性,但并不认同它的可行性。那一堵堵人墙,也许是人性之光的一次奇迹,但不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证明。不反抗,也许是最有效的换取最后胜利的方式,但是它也意味着违背人类本性的心灵上的沉重代价。绝食以期被聆听,看起来亦像一个笑话也像一个神话。Half-naked man,Danel,我们都出了些什么混蛋。 |
|
有些事情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效果;甘地的信仰是人性里面都有善良的一面,而他也成了印度人民的信仰。 |
|
85/100 伟大的人告诉人们众生平等,然后身体力行成为众生。虚伪的政治骗子也会告诉别人工作不分贵贱,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替他们卖命。 |
|
作为20岁以下的小孩子,崇拜明星、军事家或者优秀的统治者之类的情有可原,但是随着你慢慢步入成年,会逐渐意识到某些高尚的人格力量,才是人类真正值得宝贵的东西。 |
|
即使考虑到这部片子里的无数政治正确,它还是部优秀的电影。本金斯利是个一流的演员 |
|
一个问题:甘地在知乎,会不会被形容成白左? |
|
一部拍摄技巧高超、叫人看的津津有味的史诗大片,遵循了不偏不倚的立场,绝不是对甘地高大全式的赞美和歌颂,有几处甚至有点“别有用心”,商业技法削弱了影片的感染力,比如眼见绝食无法阻挡内战,却又突然峰回路转,仿佛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变种,整体上若能再靠近纪录片一点会更有嚼头 |
|
只能说,用来了解一点历史,但是,甘地的这个搞法,可能真的只适应于英国,你看他对付回教徒和印度教徒就无能为力了。。 |
|
绝对经典!30年前的大片现在看来也一点不老气,宛若今天。甘地,必杀技绝食,一把盐打败日不落帝国;伟大的灵魂,让对手也肃然起敬;只是国父看着儿子分家,还是无可奈何。非暴力不合作犹如神迹,在没有信仰的中国不会显灵。而印度独立33年后英国能够拍摄出这样的电影,同样让人钦佩。 |
|
我感觉很羡慕印度人,他们曾经有甘地这样的人,唤醒并改变他们的心灵。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他相信love and truth always win, and tyrants and murderers will always fail no matter how invincible they appear. 不知道现在的人类还能不能有这样的信仰,以及对和平的信仰和对暴力深深的不喜?不同的人之间的猜疑、争夺和仇恨也似乎永远难以消除。我最喜欢尼赫鲁和爱因斯坦对他的悼词。 |
|
【B+】是好片子,非常好的片子,机枪扫射平民和人墙“非暴力”形式反抗非常震撼。但实在太冗长了,花了我好久才看完…… |
|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终究总是会失败。甘地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能让疯狂的人平静下来,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精髓,向你展现信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甘地才是真正的天平座。 |
|
what a tough and glorious life |
|
“贫穷是最大的暴力。即使有暴力与黑暗,但最终获胜的永远是爱与真理。我是佛教徒、也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我们没有区别。” |
|
“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愛和正義能得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内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他們終究總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
說實在話如果不是事實擺在那裏,這片子描述的事件很可能被認爲是一個大笑話。
第一次讓我感覺聖人是那麽真實。 |
|
且不说脑残圣母甘地,就这部电影来说,真的是非常失败的烂片。这个会得奖完全是因为这个题材好吗!空洞的人物,流水账一般的剧情,完全无脑的配角,脸谱化的反派,来的莫名其妙的胜利。这随便放别的题材都是顶多5分的东西,能吹到8.6真的是圣母同心....真不觉得是什么圣人,不过是赶上了时代的圣母罢了 |
|
一个伟人,可以伟大到用自己的生命,治愈整个国家人民的杀戮,那是怎样的被爱被拥护。 |
|
这部电影一切都是史诗的标准。。。为本金斯利的演技加一星!!!出神入化!!ps:弱弱的说真的是只有英国这样的文明征服才能孕育了甘地的诞生啊。 |
|
三个多小时 The way of truth and love has always won, there have been tyrants and murderers...but in the end they always fall, think of it, Always. |
|
非暴力倡议者最终被暴力终结了,可终结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很明白,肉体而已。他说如果放下屠刀是为了他这个小老头不死,那就太傻了,可见意外被杀的事实,象征他对人的愚昧程度还是有所低估。他没有失败,只是还没成功,他的付出没有落空,只是修得正果的时候,要俯瞰才能见证了。 |
|
yester day,the first day,only water,without lemon juice. |
|
No man‘s life can be encompassed in one telling.There is no way to give each year its allotted weight,to include each event,each person who helped to shape a lifetime.What can be done is to be faithful in spirit to the record and try to find one's way to the heart of the man... |
|
190分鐘的時長不太有實感,出影院才發現已經快10點了。看到取得獨立後宗教問題引發的內戰,想起之前和朋友爭論過殖民or獨立的問題。若不是遇到文明且具備良知的國家,非暴力不合作大概也是不現實的。然而你國該選、能選什麼路呢?1019KOFA |
|
等《昂山素姬》等的望眼欲穿,就先把甘地看了。本片3个多小时,试图解析甘地“非暴力 不合作”思想的全部,但很难逃出甘地的精神仰慕。叙事结构上的客观让全片多了理性,片子开头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结尾也是甘地被暗杀。 |
|
好长,对印度历史不太了解,所以这种传记片看起来没什么感觉 |
|
開篇序言說了:“没有一个人的生平可以在一个故事里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把每年发生的事件都给予同等篇幅……”所以想要了解甘地的生平和精神世界,僅僅三小時還是遠遠不夠的。建議看前看后擴展閲讀甘地的自傳或其他顯相關書籍。而作爲一部電影來講,它無可挑剔,Ben Kingsley神形兼備,宛如聖雄重生。 |
|
他是神,以人的肉躯阐述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非暴力.影片竟然给了两次绝食描写,2/14,很慷慨了. |
|
他使得民权斗争的信仰指向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和可能,不再充满血腥恐怖,人类应该为诞生了甘地这样一个高尚的灵魂而感到庆幸。然而终究非全能的神祗,无法阻止国家到自身的悲剧,就证明还要走很长的路 |
|
对于甘地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来说,平铺直叙就足够成就一部伟大的电影,其他一切煽情与加工都显得多余。此片平铺直叙,感觉视角和叙述方式都较客观,在传记片中算是上乘。唯一可惜的是影片刻意淡化了 甘地及其运动中的宗教元素,而他的信仰及修行对其运动,包括此后印度的影响都非常深远 |